1、3 前沿视点QIAN YAN SHI DIAN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困境与实践路径胡晓岩马秀花吉林建筑大学(吉林省长春市130000)摘要: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筑牢高校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基石,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但当前高校劳动教育还存在着地位弱化、认知窄化、课程空化、机制虚化的困境。为推进高校劳动教育更加稳步有序开展,需要提升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健全劳动教育管理机制。关键词:高校劳动教育困境路径劳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特色和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需要劳动教育的奠基。2018
2、 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了全面发展的总要求,将劳动教育从有效途径变为重要内容,说明了劳动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2020 年 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 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指出,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1,这一论述更加凸显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高校劳动教育有序开展,不仅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有助于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1新时代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的价值透视新时代党和国家立足新方位,赋予劳动教育新内涵新任务,高校开展劳动教育顺应了新时代发展需求,具有重要价值。1.1社会价值:有利于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3、的根本力量”2。全体劳动者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自觉在劳动中释放自身的创造潜能,然而,只有当劳动者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他们的劳动热情才能充分的激发。对此需要努力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促使人们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价值观。高校是大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大学生劳动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渠道,学校劳动教育氛围对大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劳动意识,更有利于带动更多的人深入理解劳动的本质和意义,认同劳动和劳动者的意义,进而推动整个社会形成劳动光荣的文明风尚,激励劳动者用勤劳托起中国梦。1.2个体
4、价值:有利于锤炼大学生的意志品质高校不仅是传播知识的殿堂,更是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素质得到提升和发展的园地3。高校劳动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一是通过具体劳动实践过程的艰苦锻炼,可以锤炼大学生的意志品格,帮助大学生真正地了解自己,获得自信,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二是劳动过程中的艰苦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担当意识,时代的发展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面对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产业转型,大学生只有具备了坚毅的意志、顽强的品格、卓绝的努力,才能从容应对一系列风险挑战,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三是高校开展劳动教育能够给予大学生长期参与劳动锻炼的机会,使大学生认识到美好生活是辛勤劳动创造的,
5、进而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涵养热爱劳动的情怀,增强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提升干劲和闯劲,在劳动过程中感受生活的充实,体验身心的愉悦,从而获得追求人身价值的意志动力。1.3时代价值:有利于激发实现中国梦的内生动力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全民族的共同努力。但实现中国梦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面临着各种的风险挑战,需要全国各族人民付出更艰苦的努力。实现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开创美好未来,需要紧紧依靠劳动人民,依靠劳动人民的创造,更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努力拼搏。大学生作为最具号召力的青年群体,在社会中受到广泛的关注,高校开展劳动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还能够在教授大学生劳动知识
6、、劳动技能的基础上,向大学生传递正确的劳动意识和劳动精神,使他们深层感悟到劳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出为实现祖国富强而奋斗的家国情怀,为实现中国梦汇聚中国力量。4前沿视点QIAN YAN SHI DIAN2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2.1高校劳动教育地位弱化劳动教育是五育之中,真正走向社会劳动的中间环节。高校劳动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当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把培养高分数人才,培养聪明的头脑看做高等教育的唯一途径。高等教育中“智育”的地位过于突出,劳动教育缺位现象严重。不少高校劳动教育必修课程阙如,依托课程空转,劳动
7、教育的开展随意性较大,普遍出现有劳动无教育的现象。尽管有些高校积极地开展了相关的教学课程,但绝大多数在劳动教育教学中落实程度不够且流于形式,没有从根源上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导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并未真正体会到过因为劳动而产生的成就感,只是为了完成学校设置的学分而完成任务,劳动教育的焦点始终没有放在思想教育上。劳动教育的地位与其他“四育”无法比肩,总体上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处于弱化的状态。2.2高校劳动教育认知窄化劳动教育可以理解为是通过教育主体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使受教育者通过劳动实践过程来综合提升德智体美全方面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根据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劳动教育的目在于全
8、面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4。但目前,不少高校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缺乏对劳动教育精髓的正确认识,将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内容简单化,认为劳动教育就是讲授劳动技能的理论课,是副科、副课的思想认识根深蒂固。把劳动教育窄化为上课,认为课余做一些清洁扫除即可,用“体力劳动”“家务劳动”等代替高等教育中劳动教育的全意,导致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被曲解。没有认识到高校劳动教育除了清洁扫除等生活劳动教育内容外,还需要结合大学生的专业特性,更加直接地指向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以及专业与职业技术技能的训练。2.3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空化劳动教育应坚持以生为本,注重知行合一,通过实践完成理论知识向自身能力的转化。目前我
9、国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形式是专业实习、课程渗透、生活管理、勤工助学和校园活动等,虽然形式多样,但由于部分高校对劳动教育的本质内涵理解不准确,陷入了劳动教育等同于讲授劳动技能课的认识误区,没有因校制宜开展实际教学,劳动教育课程的设计缺乏针对性,劳动教育的内容不合时宜,致使高校劳动教育的课程呈现空化的趋势。劳动教育理应回归实践和生活。部分高校虽然以开展劳动教育,也依托具体项目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教学,但实际上缺乏系统整体性的设计,直接用劳动的理论通识课代替对劳动的教育设计,缺少具体的课外实践活动,陷入了“有教育无劳动”的误区。同时,在规划劳动教育课程、选择内容时未能以学生需要为标准,导致学生参与劳
10、动的积极性不高。在学科专业中缺乏对劳动知识有机渗透,没有开设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没有纳入整体教学计划,对劳动教育的课程设置、体系构建缺乏系统规划,导致高校劳动教育的特色不够明显。2.4高校劳动教育机制虚化当前在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中,各高校虽然都涉及了一些内容,但对于劳动教育工作开展的长期规划、顶层设计、资源整合、基地建设、物质保障、协同育人、制度保障、考评监测等方面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总的来看,高校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表现为具体行动很是不足,文件学习绰绰有余的现状。高校劳动教育的开展只有保证劳动教育各个环节所必须的物质条件跟得上,劳动教育才能完整连贯的运行下去。而目前高校对劳动教育的资金支持有
11、限,物质保障不充分,劳动教育的设备、组织、场地、管理等难以落实,导致劳动教育的积极性不高,顺利开展受到极大限制。此外,由于制度保障不到位,部分高校在劳动教育中没有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对劳动教育进行系统安排,也缺乏专门的管理人员对劳动教育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导致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多部门、多方面难以达到相互协调,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大大降低。3新时代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3.1转变观念,提升对高校劳动教育的重视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重担。提高对高校劳动教育的重视,一是要加强劳动价值观教育,让教育主体和受教育者从思想上认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主体在灵活运用在线课堂、慕课、微课
12、堂等方式讲授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的过程中,要有机宣传榜样示范作用,弘扬劳模精神,帮助大学生增强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二是高校要重视劳动理念的构建,坚持以学生为本,对大学生进行劳动观念培养教育,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劳动过程中,在体会艰辛、挥洒汗水中塑造坚韧心理素质,在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中磨炼个人意志。大学生是未来劳动力市场的后备军,是未来促进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中流砥柱,因此,高校必须要转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提高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把大学生的劳动教育落到实处,促进其全面发展。三是高校要加大对劳动教育的投入,软件配置和硬件设施都要满足大学生劳动教育教育学的要求。此外还要建设专业的师资队伍,由
13、专业教师负责开展大学生的劳动教育教学。3.2深化认知,明确高校劳动教育科学内涵一是在教育内容上,要深化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新时代劳动形式更加多元化,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也有传统的生产劳动及新兴的非生产劳动,随着劳动含义的外延,劳动教5 前沿视点QIAN YAN SHI DIAN育的内涵也相应有所外延。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立足于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技能思想实践方面的锻炼,促使大学生在劳动中获得幸福体验快乐,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以及五育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二是在教育目标上,要明确劳动教育的目标要求。有目标就有方向,高校劳动教育要倡导劳动四最理念,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切实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14、,使其崇尚创造性劳动,学会尊重劳动主体,不断成长为有理想信念、有责任担当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受教育主体,高校劳动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归根到底,是要通过大学生自身的劳动实践而成为现实。3.3创新载体,完善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一是开设专门的劳动理论课,加强劳动理教育。一方面加强对劳动教育教师的思想理论学习和培训,确保师资队伍具有与时俱进的知识更新能力。另一方面需要以教育部门为统筹,开展劳动教育的教材编写工作,使劳动教育具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各专业教师要结合专业特色将劳动的理念融入专业教学中去,理论较强的学科可以增强劳动教育的实用性,实践较强的学科可以增强劳动教育的趣味性,切实让劳动教
15、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二是改革劳动实践课,强化劳动体验。要充分发挥劳动教育联系知识和实际的纽带作用。在传授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强化对其具体劳动的实践指导。例如,加强学生的日常生活劳动,使学生学习具体的劳动技能,学会尊重劳动者,形成责任和担当意识;加强学生的服务性劳动,形成互助服务的劳动实践模式;加强学生的生产性劳动,学校可以结合当地特色,建立一些优质的生产性劳动实习岗位,学生通过实习,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三是推进劳动教育与其他课程的融合。“高校要明确劳动教育的观点,劳动教育主要靠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少于 32 学时,除劳动教养必修课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并
16、建立健全劳动教育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体系,与其他专业课程保持同步。课程教学还需要课外劳动教育是的补充。扎实推进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的结合,完成劳动思想教育的任务。促进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实践和培训相结合,完成劳动知识和技能教育任务;把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创新创业教育、职业生涯教育扎实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劳动实践训练中得到全面发展。3.4健全机制,细化劳动教育管理顶层设计一是制定政策,推动劳动教育的落实。近年来,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劳动教育的地位逐渐凸显。立足于时代发展的需要,促进劳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制定一系政策文件,可以因地制宜的促进各高校劳动教育的有
17、序开展。例如,在全国范围内的重点脱贫地区,可以将大学生的劳动教育与当地的脱贫工作关联,一方面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为大学生的劳动教育提供教育平台和资源。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大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人才素质、人力资源,为脱贫工作献计献策,提供资源,作出贡献。二是加强劳动教育教学。在劳动教育课程的安排中,制订系统的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完善监督机制与评价机制,加强高校的劳动教育系统化,促使学生获得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更好的协同效果。三是加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大学生懂得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辩证关系,懂得劳动在提高生活技能、提高思想修养、锤炼意志品质、形成科学“三
18、观”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加强科学管理,劳动教育课程应规定课时和学分,纳入课程成绩和毕业学分的总体要求。高校应从本校专业特色出发,不断总结劳动教学经验,去粗存精,归纳整理出适合本院校专业特色的合理劳动教育设计。4结语高校劳动教育的开展是知情意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系统的过程,离不开高校的重视和精心设计的教育教学。高校要与时俱进紧跟互联网的步伐,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拓宽劳动教育平台,在学校网络思想政治平台上建立劳动教育窗口,并播放相关宣传视频,扩大劳动教育的传播。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19、,在劳动中体验经历、收获幸福、创造人生价值。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N.人民日报,2020-03-27(001).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44.3张玲,廖钰.促进新时代大学生确立正确劳动观刍议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9):8387.4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 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20(Z2):211作者简介:胡晓岩:(1963.01),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吉林建筑大学,硕士,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马秀花:(1998.09),女,汉族,青海西宁人,吉林建筑大学,硕士,马克思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