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2大众文艺新时代背景下,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教育方针,依据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依托,在“课程思政”的理念下,将红色歌曲中的思政元素有效地应用到高校声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思行合一的认知体系,将声乐演唱与优秀文化传承、思想引领与艺术创新有机结合,由此可见,红色歌曲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会更好的渗透到声乐教学中去。一、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的理念及目标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强化思政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养及三观意识都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高校是开展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声乐教学中蕴含着大量经典的红色歌曲,从而能够更
2、好地挖掘思政元素,应用于声乐教育教学中来,更好地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课程思政”是指除思政课程以外的其他学科,就是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非思政专业课,在声乐专业教学中实现多元化育人目的。其自身并不是一门学科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思维,声乐教师在实施声乐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开展思政教育,即将思想政治元素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环节中,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育人方针,取得同向同行的教学效果。二、新时代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分析尝试在声乐教学中有效地合理地渗透课程思政,有助于当代大学生重温中国共产党党史的学习,陶冶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更加激励大学生奋发图强。现阶段的声乐教学中
3、,很多思想陈旧的教师还没有领悟到思政育人的教育理念的重要性,思想上还没有重视起来,行动上落实得比较慢,这无疑将导致不能够达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也达不到“德育为先”的教学目标1,这样就导致思政元素很难在声乐课程中发挥价值引领的作用。(一)从教情上来剖析许多声乐教师依然沉浸在旧式的教学方法上,在声乐课堂上只满足于“重技能”而忽略“立德树人”育人目标,新时代大背景下思政课程如雨后春笋般正在引领时代潮流渗透大学这块“责任田”,有效地运用红色歌曲中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开阔眼界,丰富头脑,鼓励学生在演唱上进行创新,在课前充分运用现代高科技比如翻转课堂,雨课堂、微信视频号等手段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究,形成文
4、字、图片与视频,在声乐课堂上与教师还有其他同学多交流,形成一种积极的、融洽的课堂气氛,课后有效地主动练习并巩固。(二)从学情上来剖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比如我们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是中小学音乐老师,考进来的学生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动机也不一样。有的学生考进来并不热爱本专业,一味地只是在追求修学分考及格,专业水准一落千丈;有的学生嗓音条件一般,也很难塑造美好的声音等等;要引导学生用开阔的思维去辩证事物,绝大多数学生的歌唱认知比较狭隘,经常“随风逐流”也就是随大流,别人唱什么他就跟风似的也去跟唱,思想觉悟比较低,思政元素在声乐学习中的渗透,无疑丰富了歌唱题材,开阔新时代课程思政在声乐教学中的
5、应用探究*尚 璇(济宁学院,山东曲阜 273100)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全面推行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这就要求教师在声乐技能课的教学与实践中,要将理论、技能的学习与新时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紧密结合起来。声乐技能课是高师音乐学科的主干课程之一,文章主要探讨如何利用演唱红歌的形式推进课程思政,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创新声乐课堂,达到育人目标。关键词:新时代;课程思政;声乐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1;J6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828(2023)14-0192-03DOI:10.20112/ki.ISSN100
6、7-5828.2023.14.064*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济宁学院校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歌曲演唱课题结项成果,项目编号:KCSZ202114。文化教育193大众文艺了眼界,更能够提升道德素养,思想品德高尚的修养。三、新时代“课程思政”理念下红色经典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一)诠释课程思政,提高教师思想修养在课程思政大背景下,运用声乐课程中红色歌曲所蕴含的思政理念渗透到课堂上,将传统的“育才”转变为“育人”,更能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更好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理想信念等。在声乐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又要调动起学生的本体性,作为非思政课教师,首先应从思政的含义、认知上入手,要调
7、动起来自身的积极性,应坚持“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自身的师风师德、理想信念、价值观必须过硬,做好立德树人的典范。那么声乐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到最终教学效果,为此,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下,第一、声乐教师必须先学习并钻研课程思政的内涵,通过集中培训、定期学习的方式,从思想上、方法上进行提升,声乐教师在政治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加以提升;第二、音乐学院组织课程思政的教学观摩,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比如学院组织的课程思政教学比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申报等等,通过教学竞赛、营造教学气氛,通过互相观摩学习,促进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提高等等。只有不断提升声乐教师的政治素质、
8、文化修养及综合教学能力,才能有效地促进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真正地发挥思政在声乐教学中的育人作用。(二)立足课程思政渗透红歌演唱,合理界定思政导向目标新时代形势下,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合理有效地运用音乐资源,引导学生培养红色革命精神,融入儒家传统文化,要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思想觉悟更高的人。这些理念、思想要更好地融入声乐课堂中来,不断深化、固化。当代大学生更要以昂扬的斗志学好中国革命史、党史、伟大复兴史,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引下,作为高校艺术生更应该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红色歌曲作为连接课程思政与声乐学习的纽带,被广泛应用到声乐教育教学中来,红色歌曲中所蕴
9、含的红色基因是思政教育给予声乐课堂的动力源泉,同时思政课程也创新了声乐教学模式,教师在设计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上,要将德育教学目标进行细化,不断完善情感目标和行为目标,以声乐课程思政为例。1.专业技能目标:学生正确理解声乐理论、歌唱的认知和娴熟的声乐技能技巧,应具备处理一般的声乐作品的能力,培养声乐的正确审美观,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具有不怕吃苦、不畏难的学习动机。2.情感目标:教师应明确学生对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要求,延续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更加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声乐课程的吸引力。有利于塑造高校学生的思政心理、弘扬红色革命精神,在红色歌曲的学习过程中更加生动地、透彻得了解中国的革命史、
10、建设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为课程思政提供有效的途径。3.能力目标:声乐教学大纲规定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演唱能力,还要了解中小学生歌唱的嗓音特点,能胜任中小学音乐课的歌唱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辅导;能够准确完整地演唱有一定难度的中外民歌、艺术歌曲及古典歌曲与赏析。4.育人目标:在声乐课的教学中融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目标,促进大学生在价值观念、爱国情怀等方面的培养,凸显声乐演唱艺术对大学生艺术审美方面的培养,进而提高人格修养,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三)创新教学方法、制定多元教学体系1.推行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线下)双融合充分融合“大思政
11、”格局丰富课程改革路径,利用翻转课堂、雨课堂、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等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教学,全面提升思政教学质量,变传统课堂照本宣科式的教育教学模式转化为与网络信息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思政元素的推进,培养具有技术+思政相融合的当代大学生。充分将线上的提前预习+线下生动讲解、练习有机结合,精准地将经典的红色歌曲与声乐技能教学渗透融汇,拓展学生学习红歌的渠道和途径,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声乐艺术审美观。我院尝试开启新的教学改革模式:课前进行知识传递(预习)让学生提前搜集红歌的创作背景、创作内涵,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图书馆等查找相关的历史知识。课中进行知识内化(讲解)课堂上教师深挖思政素材
12、,结合创作背景,塑造革命人物形象,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课下进行知识深化(复习)加深巩固课上知识点,理解疏通课上的重点、难点,增进经典红歌音乐的了解,感受音乐魅力,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善于创新的能力。课前利用多媒体将视频、音频、图片融合到一起,视频内容可以师生互动,提取跟教学有关的内容,教师也可以自己设计规划,利用视频功能,给学生营造不一样的视听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录播好的微课,充分掌握思政元素知识,突破了传统教学中的呆板、机械、不生动性;课后结合课堂与线上教学资源的整合,将每个知识点进行分视频录制,再发给学生消化、吸收,学生也可以录播自己
13、练习的短视频发给老师指导。充分融合线上+线下教学互动,使声乐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升学生学习的动力。2.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从死记硬背、“期末一考定成绩”到独立思考、“全过程学业评价”和“非标准答案考试”的转变。可以采取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使大学生专业技能学习、演唱能力提升、艺术实践能力增强,品德修养等均得到平衡的发展,声乐课程的考核打破“期末一考定成绩”的考核方式,课程学习成绩由以下多种形式综合考评:第一,平时考核包括课堂表现、随堂测试、课后作业、读书笔记等。第二,期中考试包括声乐作品的主题论文、调研报文化教育194大众文艺告、技能测试等。第三,平时参加排练、舞台艺术实践、音乐会演出等等。2
14、022年10月恰逢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此为契机,我策划了声乐课程思政教学成果汇报音乐会,动员部分嗓音较好、又比较刻苦学习的学生举办了一场“喜迎二十大、颂歌献给党”的主题音乐会,节目有小合唱领航、独唱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红星照我去战斗浪淘沙北戴河十送红军情深意长、男生重唱打靶归来,表演唱红梅赞,男女生重唱春风十万里、大合唱我爱你中国等多种形式,学生既提高了舞台艺术实践,增强自信心,又使学生在思想上、行为上、意识上都得到锻炼,实现技能技巧与思政双融合的局面,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第四,期末考试(综合素养的测评)。3.结合历史,合理设定红色歌曲教学大纲我们声乐教研组老师们讨
15、论并一致认为结合百年赞歌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歌曲集,通过投票的方式合理设定以下声乐作品:时期主题声乐作品1921年-1949年开天辟地篇八月桂花遍地开松花江上长城谣五月的鲜花延安颂在太行山上黄河船夫曲黄水谣保卫黄河南泥湾团结就是力量咱们工人有力量1949年-1978年革命建设篇歌唱祖国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让我们荡起双桨草原子之夜我的祖国祖国颂洪湖水浪打浪打靶归来我爱祖国的蓝天唱支山歌给党听红梅赞我爱这蓝色的海洋打起手鼓唱起歌映山红愿亲人早日养好伤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1978年-2012年改革开放篇我爱你中国我爱你塞北的雪月之故乡妈妈教我一支歌祖国慈祥的母亲清晰的记忆
16、多情的土地党啊亲爱的妈妈长江之歌我和我的祖国共和国之恋红旗飘飘青藏高原祝福祖国2012年-不忘初心篇共筑中国梦光荣与梦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不忘初心走在小康路上复兴的号召再一次出发花开新时代时代号子梦想阳光乘风破浪再出发我们都是追梦人灯火里的中国以上声乐作品紧紧围绕“以史选歌,以歌咏史”的原则,以党史为主线,每个历史阶段都有一大批追求真理、坚守信念的共产党人,始终发挥着号角的作用,在今后的声乐课堂上,积极引导不同年级的学生传唱红色歌曲,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延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歌奋进,塑造高尚的精神品格。4.积极搭建声乐艺术实
17、践平台教师把课程思政与声乐艺术实践有机融合,体现红歌育人价值,创新声乐教学模式,以传承、传唱经典红色歌曲,深入挖掘音乐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实践中,借助中国传统节日、学校迎新晚会、校庆等节日,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情感认知,政治担当,让学生歌颂党、歌唱家乡、热爱祖国。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的校级课程思政也成功立项,以此为契机,我组织了大三、大四高年级的学生成攻举办了“不忘初心、培根铸魂”音乐主题党课声乐专场音乐会,节目形式多样,在音符跳动中追忆往昔,在文化熏陶中培育学生,为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我们的音乐会采取“理论授课+红色作品演唱”的形式举行,将经典的红色旋
18、律与系统的党史讲授有机结合,变照本宣科为身临其境、便理论灌输为音乐感染,激荡人心。音乐会开篇是四个声部男女生混声合唱唱支山歌给党听,独唱南湖的船党的摇篮原亲人早日养好伤思乡曲黄河怨祖国,慈祥的母亲三月桃花心中开我的爱人你可听见我的深情为你守候等,男生重唱把一切献给党,师生同台演唱灯火里的中国不忘初心将音乐会再次推向高潮,圆满落下帷幕。通过红色音乐党课,切实增强了党性教育的时效性和生动性,既增加了学生专业实践的平台,同时赋予了传统党课以新形势、新内容,以党史为脉络,用音乐为载体,创新理论学习新形势,让音乐与党课碰撞出美妙的火花。让学生以此来感恩国家、感恩党和人民,让学生在声乐演唱的同时接受心灵的
19、净化与洗礼,让红色歌曲的艺术魅力和价值彰显,感悟新征程、不忘初心跟党走,以此形成良好的思想认知和精神品质,把课程思政与声乐教学深度融合,学生内心得以升华,促进艺术素养的创新与发展。综上所述,“课程思政”融入声乐教学中,是新时代的呼唤,也是声乐育人的必然需求,在新时代课程思政理念下红色经典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传承与传唱,培养学生演唱技能技巧、理解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怀深度融合发展3;推动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一体化改革,能够有效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声乐专业融合并得到广泛应用;在教育教学中更好地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促进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理想信念的全面提升,通过创新声乐课程教学改革,适应不断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深挖红色歌曲的思政元素,培养更能适应社会的应用型声乐人才。参考文献:1张小燕.“四史”元素融入声乐课程教学探索J.艺术评鉴,2021(08).2王颖.思政教育视角下民族声乐教学实践中的美育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7(07).3葛海河.基于课程思政的高校声乐教育模块化教学模式改革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21(06).作者简介:尚璇(1978.03-),女,汉族,山东曲阜,济宁学院音乐学院,研究生,讲师,致力于声乐教学与演唱。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