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学校课堂的教学转向及其实践路径_冯志远.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876458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课堂的教学转向及其实践路径_冯志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校课堂的教学转向及其实践路径_冯志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校课堂的教学转向及其实践路径_冯志远.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 5 月 20 日投稿网址:*该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滇西北乡村治理与社会教育力培育研究”(20BMZ069)的研究成果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需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发展,则课堂教学有必要从“学生中心”向“学习中心”转向。课堂教学在为学生提供较为周全和细致的主客观环境条件之余,更应突出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切实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为此,学校要扎根在生活的土壤里,实施开放式问启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构建互帮式同伴共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作用;确立体验式社会实践调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知识体系与能力

2、系统。学生中心 学习中心 课堂教学 教学转向冯志远,田夏彪.学校课堂的教学转向及其实践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3(15):5-9.摘要关 键 词引用格式学校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占据基础地位,具有义务性、全民性、全面性等特点,是国家统一实施、每个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义务教育。良好的教育质量是儿童和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的基础,而良好的教育质量需要教学来保证。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总体上呈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取向,通过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来促使学生成长,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这种取向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片面性和盲目性,教育教学重心围绕着成绩、分数、升学等,不利于学生成为学习真正主人的目标达成。因此,实

3、践中课堂教学更应该朝着“学习中心”转向,注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自我的教育者,能够主动、独立地学习,从而促进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健康发展。一、学校课堂教学从“学生中心”向“学习中心”转向的必要性1.“学生中心”的学校课堂教学传统及困境(1)注重学习环境条件改善,疏于学生自立自主心理品质陶冶凡是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思想品德的活动都叫作教育。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学习环境建设是重要的一环。学习环境指的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学习者学习的外部环境,体现着学校的教学理念和人文内涵,是重要的隐性课程,具有着强大的育人功能,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维,改变学生行为,培养学生习惯,所以必须重

4、视学习环境的改善。学生很大一部分时间在校内,校园环境成为了学生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生理、心理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遏制不良行为,恶劣的学习环境则会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催化不良行为发生。学校理当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关注绿化、卫生、设施等,创造干净整洁、生机盎然、方便快捷、学习氛围浓厚的环境。教育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对人的培养要遵循实践的辩证逻辑原则,“学生中心”模式忽略了这一点,过于注重学习环境条件改善,轻视了学生自立自主心理品质的陶冶。在培养人的过程当中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属于内因,起决定性作用,遗传因素、环境、教育等因素属于外因,必须通过学习者的主观

5、能动性才能起作用,内外因共同发挥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事物的变化发展。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才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再好的学习环境,也只有通过学生主动学习才能发挥作用。在现实中发现有些学生习惯了传统的“教师中心”教学模式和教师的一言堂,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生中心”教学模式下常常感到无所适从,这让“学生中心”教学模式学校课堂的教学转向及其实践路径*冯志远 田夏彪(大理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云南大理,671003)5的效果不甚理想1。(2)注重学习兴趣需求满足,疏于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塑造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简言之,教育的目的是要培

6、养人即培养学生,所以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小学阶段,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需求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求知、探索,从而能够获得知识、内化知识、形成能力。教育的本质在于人类生命能力的整体增进2,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满足是正确做法,但与此同时“学生中心”忽视了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个性等全面发展的人才,需要理论丰富和实践能力优异二者兼得的人才,需要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突出的人才。如果只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那学生很难成功完成预想中的活动或很难将从活动中得到的直接经验

7、系统化并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从而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总而言之,在一定程度上这是一种片面、盲目的学生中心。此次教学大变革服从于学生为中心的准则,全部目光聚集于学生,期盼能够通过改善学习条件、给予学生充分自由、满足学生各种需求等措施来提高教学质量。愿望是十分美好的,但是在实际进行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导致外在效度不高,最终偏离了我们希望提高学习质量的初衷,出现了种种问题。为了更好地提高教育效率,教育教学活动有必要向“学习中心”转型。在实践中,经过大量重复性的具有精准良好结果的试验均证实此方向是正确的,有利于教育健康科学平稳发展。现阶段“学习中心”课堂已经成为了当代教育的主流价值取向。2.“

8、学习中心”的学校课堂教学内涵及特点(1)打破知识应试本位,注重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知识是人对事物能动的反映,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教育当中注重学习知识是应该的,但是不能一味只注重知识,朝向知识本位化,如此会产生弊病。新中国成立之初,出于对人才的迫切需要,非常注重知识的掌握、文凭的获得,后在现实发展中逐渐产生了“应试教育”的模式。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我国对于人才的要求逐步提高,从原来的知识本位、应试本位逐渐发展成为注重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注重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首先要打破应试本位,坚持素养指引。应试教育主要目的是传授知识,知识是客观存在的或者人类创造的智慧,具有可传递性。素养

9、不具有外显性,是内在于学生头脑之中的,不可传递。素养的学习要建立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即能动参与和独立完成的学习知识3,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其次要教授学习方法,培养实践能力。所有的知识都来自于实践,最后都要应用于实践,那么必然要打破应试教育的枷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自己的亲身体会中有所收获。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教学过程,将教学内容植根于学生实际生活的土壤,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了解,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进行实际操作、虚心请教等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动手操作的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2)打破教师教材中心,注重学生

10、自主学习和共研能力培养教育教学当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对学生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工具。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二者控制了更多的话语权,这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共研能力的发展。赫尔巴特提出的教育“三中心”曾风靡一时,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三中心”在实践中被发现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发挥,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寻求完善之法:打破教师教材中心,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共研能力培养。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立、自主地学习。要让学生出于自身的内在动机亲身思考、探索、发现、领悟,在实际生活中获得直接经验,形成独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11、内在动机引起的学生自主学习会给予学生长效的支持力,使学生即使遇见困难也会努力克服,乐在其中。也就是说“学习中心”关照学校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重视知识的主体建构,强调学生真实地学习4。其次,小学阶段学生的生活经验还不是很丰富,思考并不全面,我们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合作竞争观,培养共研能力。学生之间虚心求教、互相帮助、补充纠正、探讨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不耻下问精神、交流沟通能力、思维的全面性等特质。冯志远田夏彪:学校课堂的教学转向及其实践路径6二、学校课堂教学从“学生中心”向“学习中心”转向的可能性1.科学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政策教育要以生为本,才能真正培养兼具社会需要的共性

12、和自己独特个性的学生,才能培养独一无二的、真正成为他自己的学生,不再是工厂流水线生产出来一模一样的“产品”,就像郭思乐教授所说的“生本教育使人发展到极致”5。我们的教育改革也应该朝着这样的方向去设计,但是事实上,我国一直以来的教育传统都是“师道尊严”“师云亦云”,教育模式是知识主体,教师为尊,忽略了学生的作用。例如,1978 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开始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基础课程改革。这次改革以“双基”为线索,遵循“旧三中心”,对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的程度等都做了明确、具体的规定,教师作为整个课堂的“唯一掌权者”,教授同样的知识和技能。换句话说,所有学生学习的都是同样的

13、内容、同样的程度。在实践中发现,这样的“大一统”教学,培养的人才质量低下、刻板,无法将学到的知识灵活应用于实践,即余教授所说的“双基”教学作为一种具体的教学策略、模式和要求,有可取之处,但作为一种教学目的和价值导向,特别是作为引领整个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已经不合时宜,由其演绎出来的整个课程教学体系严重滞后时代的发展6。所以我们的教育需要回归到“以人为本”。为此,教育部颁布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等诸多政策文件进行改进。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多次基础课程改革,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课程

14、改革方面越来越重视教育的育人本质,确定了“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同时也兼顾到了学生个体,注重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情感的培植。在教育目标方面也更加注重与学生的紧密结合,确定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总目标,对其详细拆分:在课程目标方面,树立三维目标观;在课程结构方面,树立综合课程观;在课程实施方面,树立自主学习观;在课程评价方面,树立发展评价观;在课程管理方面,树立校本发展观。总之,一切都为学生的发展服务。2.重视以学为本的教学信息化建设教育技术能够呈现教学内容、改变师生活动方式、构建教学活动环境,在教育教学活动

15、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古代的教育活动中,资源设备受限,教育方式只能是教师讲授、口耳相传,即使学生有自学的意识也苦于无法寻找到合适资源。而现在,在坚实的经济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各种科技探索,形成了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设备,从最原始的口耳相传到粉笔加黑板到现代教育技术,诸多发明大大扩展了教育的边界,使我们的教育事业变得丰富多彩,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完善的技术支持,学习者中心地位逐渐树立。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获取学习资源进行自学,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搜寻自己所需要的各种资料来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在获取信息的同时,学生还可以学习如何处理信息、使用信息,从而能够学以致用,解决

16、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提供色彩鲜艳的图片、惟妙惟肖的音频、形象生动的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能够将晦涩难懂的内容变得形象有趣,减轻学生学习的难度,还可以发挥学生个性、提供分层教学。现代教育技术能够突破时间和和空间的桎梏,使得学习者可以多向交流展开合作学习,它还有利于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记忆,能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增加新知识与学习者知识结构中原本知识的固着点。总之,就像郭永花所说,“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学习主体创造了学习实践的条件”7。3.积极关注以己为本学习取向的多学科理论成果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培养人具有客观规律,这种规律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变化,即教育规律是一种相

17、对稳定的联系和趋势8,这意味着教育规律在发展过程中是会变化的,是会不断自我完善的。19 世纪杜威提出了区别于传统教育旧“三中心”的“新三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学生中心”),他最先从理论和实践中真正认可学生作用,将学生放在中心位置。但杜威的思想过于片面且不够具体,所以教育家对其进行反省纠正。例如叶澜教授提出了“真正人的教,是充满着生命活力的人的教育;教育不是简单的现存知识直接传递的过程,而是生命与生命的交往与沟通的过程,只有有了这种生命的沟通,才能深刻地实现对生命发展的影响”。叶教授提出了四个还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冯志远田夏彪:学校课堂的教学转

18、向及其实践路径7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师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陈佑清教授提出“从已有经验、理论倡导和现实需求三个层面来看,建构学习中心课堂应该成为我国当今课堂教学变革的基本取向”。“学习中心”课堂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以学为本、少教多学、以学定教9等。前辈们的种种研究都表明了“学习中心”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是不可抵挡的大势和潮流。我们应该做动态的、温情的、鲜活的教育,应该用教育唤醒、点燃师生的激情,应该用教育让整个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虽还有些缺陷需要我们弥补,但总体来说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学科升级的方向。在这样的时代底色下我们认为从“

19、学生中心”到“学习中心”的学校课堂教学转向是完全有可能的,且是必由之路。三、学校课堂教学从“学生中心”向“学习中心”转向的路径1.以问题为导向,实施开放式教学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莫过于让学生产生内心的震颤,提出问题,由自己强烈的好奇心来促使其不断探索、研究。在求知之路上,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自由,进行开放式教学。就像有的研究者所说的开放的时代需要开放的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不仅需要开放的课程,更需要开放的教学10。在传统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就是掌握知识,所以传统的教学只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知识的“单向流动”,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20、。而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我们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也发生了变化,即具有自主独立思维能力,即使脱离教师也能独立解决问题的实践者。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成为“有头脑的实践者”,所以在教学中要以问题为导向,实施开放式教学。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课前需要严格仔细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学情、教学条件等因素。其次根据课前充分的准备创设合适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波动,或疑惑、或惊奇、或愤怒等等,由此产生学生内心真正想要知道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议教师对此问题稍加把控,其一,此问题必须是正向的,有益于国家、社会、人民的。因为教育通过将培养的人作用于社会来推动

21、社会变迁与促进社会流动,所以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是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国家繁荣稳定的。其二,此问题必须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的。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表明:教育能促进儿童的发展,但必须是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即儿童现有水平和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所能达到的较高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在最近发展区内的问题,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同时又是学生努力之后能够达成的,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例如,六年级学习七律 长征 可以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展示红军长征时只能吃草根树皮的视频,引起学生的情感波动之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例如“为什么不吃别的食物呢?”“是什么造成了红军的这种艰难境地?”“后来怎么样了?”等问题。提出问

22、题之后,学生基于自己内心的情感进行自学,解决问题。方法有很多,可以与教师进行沟通,也可以自己读书或者上网查阅资料。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记录,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开放式教学是针对传统闭塞的教育所提出的,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力图打破应试教育的闭环,培养积极主动的求知者、建构者。2.以学生为主体,构建互帮式同伴共学模式教育教学当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离不开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之间形成积极的同伴关系。正如有的研究者所得出的结论:同伴共学有利于学生进行深入学习,有利于打消学生学习的消极情绪,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

23、学习,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加强其自信心。同时,还有利于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协作精神,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促使他们成为会应用、能分析有效信息的自主学习者11。然而,我国的教育教学长期以来都是教师为主、学生各自学习,这不利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构建互帮式同伴共学模式。课前学生根据既定目标进行自学,自学后获得部分资料,同时也会产生一部分未解决的问题。此时采用小组互助模式,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个人特点进行分组,力求互补与和谐。先是小组互助解决问题:意见不同的同学互相辨析,对于相同的意见讨论其合理性,找到有力支撑,最后对本组的想法做总结梳

24、理,整理出本组的观点、疑惑点。然后进入全班互助环节:小组选派一人陈述本组成果以及疑惑,全班帮助解决疑惑,统一意见,最后全班冯志远田夏彪:学校课堂的教学转向及其实践路径8集体总结反思评价,做好笔记。在这个学习形式中,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良好习惯。当学生深度思考、勇敢发言时教师要给予学生积极正面的反馈以强化其动机,增强其学习认可度,努力帮助学生生成内部动机。在引导学生之时要注意引导的限度,在关键节点给予支持即可,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主尝试,形成属于学生自己的清晰明了的方法体系。另外,别的学生在发表意见时,其余学生

25、应该善于倾听并思考这位同学意见的合理性,思考自己有无更好的办法。在整个过程中时间要有弹性,如果有创造性的成果或者与答案近在咫尺可以再增加时间。教学结束之后,学生要根据一起制定好的标准对自己的方法以及结果进行反思,了解不足之处,寻求补救之法,以完善自己原有体系。3.以生活为本源,进行体验式社会实践调查教育来源于生活,最终都要实践到生活,为生活服务。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形成了大量的经验,所以在进行教育活动的时候,就要考虑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符合。如果在进行教育活动时,教师不考虑与生活相结合,学生就无法理解教育内容,只能死记硬背,不与生活结合引导学生实践,学

26、生就只会成为“只会读书的书呆子”。例如偏远贫穷山区的孩子没有见过计算机,自然无法想象用计算机去查找资料,即使勉强学会也无法实际操作;城市的孩子没有去过大漠生活,自然无法想象沙漠夜晚的璀璨星河,也就无法描述其美丽之处。上课时,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境布置教室、做好资源的提供和解释说明工作,引导学生将自己置身其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不同情况下的同一个选择可能产生不同的后果。这种体验式课堂使学生不再隔岸观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下课后,也要引导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此可加深印象,增加与原有知识的联结,巩固学习成果。例如,学习了如何表达自己就可以引导学生成立一个口才小组

27、,进行口才辩论。李老师也赞同体验式学习,她认为体验式学习能够更好地促进认知目标的实现,可以增强学生内化德育要求的自觉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唤醒自主学习的意识12。学习中心模式是师生合作、共建共享、教学相长的,需要每一要素都发挥自己最大作用,从而展现最佳结果。这是经过时间考验的、广受大众认可的,但并不代表是永恒正确的。要注意一切永恒的定义都是悖论,稳定的背后是小幅度的动荡,万物都是在变化中的,由量变逐渐达到质变,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我们不能将任何一个方案神圣化,要不断审视自己所处的环境,了解时代底色,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根据理论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的要求等不断地修正,以求

28、达到最佳的效果。参考文献1 陈贤,陈立庭.“学生中心”教学模式的反思J.现代企业教育,2009(20):195-196.2 田夏彪.生命能力 多元知识 实践交往:关于教育之学如何培养人的审思J.中国教育科学,2017(03):123-143+122+228.36 陈佑清.学习中心教学:落实学生素养发展的教学形态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2(03):30-32.4 王靖涵,陈雨.浅论学习中心课堂范式的建构J.科教文汇(中旬),2018(08):110-111.5 郭思乐.生本教育:人的培养模式的根本变革J.人民教育,2012(Z1):10-13.7 郭永花.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9、 J.新课程导学,2011(17):16.8 安世遨.教育的复杂性与非线性规律J.现代教育管理,2015(07):41-46+81.9 陈佑清.建构学习中心课堂: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转型的取向探析J.教育研究,2014,35(03):96-105.10 杜先富.开放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11 黄泳莉.小学语文课堂中同伴共学、同伴互评的学习策略研究J.记者观察,2018(17):135.12 李美超.浅议体验式学习的特点、作用及其实现途径J.成才之路,2009(22):68.作者:冯志远(1997-),女,山东青岛人,大理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生;田夏彪(1978-),男,云南鹤庆人,大理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博士。【责任编辑 孙晓雯】冯志远田夏彪:学校课堂的教学转向及其实践路径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