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收稿日期:作者简介:茹家玉()女山西临汾人长治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笔译 时代的翻译技术教学与 人才培养茹 家 玉(长治学院 外语系山西 长治)摘 要:数字化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颠覆了传统翻译的观念、形式、内涵、载体和过程全球翻译市场的生态系统已然发生技术转向翻译技术给新时代的翻译活动赋上了新能人与技术的共生与融合愈加凸显 译者的知识边界正被重新定义译者的“专业主义”已无法应对当下语言服务发展和跨文化交际的丰富现实 文章首先就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的 人才培养现状、翻译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而后依据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从翻译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翻
2、译师资技术素养等方面进行反思给出对策关键词:时代 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国标”翻译技术素养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当下数字化与人工智能技术的颠覆性发展正引发翻译技术和工具的划时代革新翻译的观念、形式、内涵、载体、过程等正经历质性变化 翻译所面对的是一个多元瞬变的世界人工智能驱动的人机混合型语言服务新形态蓬勃兴起翻译技术主导的全球翻译市场生态系统给新时代的翻译赋上了新能也为译者带来了挑战 翻译正被重新定义很多脱离纸质文本的涵盖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等多模态的网状文本(或称虚拟文本 或超文本)早已成为语言服务行业的基本翻译对象 国内的应用翻译研究视角“已从传统的语言对比、方法技巧、标准原
3、则等语言学层次迅速递进到文类、功能、目的等语用学层次再到近年来的理论、学科、技术与工具、本地化服务、译员培训、教学实践等体系庞大、语域宽阔的多元立体层次”机器翻译()、计辅翻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翻译的深化“正从根本上驱动着语言需求和语言服务的新方向语言技术的内涵不断产生质的飞跃高等教育已无法置身事外”翻译模式发生了变化团队模式和商业模式取代了传统的个体模式线性处理的人工模式跃升为指数处理的机器模式二者形成了天壤之别翻译的效率和效益大为改观 翻译的工具和手段正发生质变人工智能驱动的各类翻译软件不断更新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支持下的众包翻译使翻译成了“立等可取”的“简易产
4、品”翻译的内涵与外延发生了质变语言服务、职业翻译、语料库管理、本地化翻译、翻译工具、技术写作、译后编辑等构成了当前翻译活动的重要部分翻译的社会化、网络化和商业化不断加深译者的知识边界正被重新定义译者的“专业主义”正被时代抛弃翻译模式正面临着划时代变革 译者不仅要谙熟语言还要熟练翻译技术和工具学术界和教育界正积极应对当下的语言服务发展变化和跨文化交际现实为丰富、浩繁的翻译活动树立高屋建瓴的理论视野和方法指导翻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翻译技术教学带来了福音机辅翻译、语料库翻译、本地化翻译、项目化管理、技术写作、译后编辑、翻译教育技术等 课程的开设推动了翻译教学模式的技术转型加速了高校 人才培养中语言技
5、术的转化与产学研融合 但整体来看翻译技术教学依然是高校 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加强高校 课程体系建设、加速翻译教学技术转型提升 师资的技术素养提高 课程教学的数字化能力优化翻译智能教学平台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翻译教学模式推动翻译技术与传统翻译教学的有机结合是现阶段高校 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一、翻译技术教学的现状与问题传统的翻译人才培养侧重提高学生的双语语言能力、双语思维转换能力、翻译认知能力和文化通识能力传统翻译课程中基本的教学内容结构和序列含括了翻译知识和技巧、语言对比和文本比较以字、词、句、段、篇为分析单位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基本构成了传统翻译教学的历史 传统翻译教学模式虽然具有细雨润物的细腻教
6、师独到的语言分析能力与开阔的文史哲视野对培养学生扎实的双语基础与语言感悟能力有独到的优势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发展为翻译教学的现代化插上了翅膀对现代化翻译教学无疑有着“点化”的作用然而 翻译技术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传统理念与工具理念割裂广义上讲翻译技术包括人工翻译、机器翻译以及计算机辅助翻译中使用的各种技术例如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资源以及在翻译中所使用的软件如语料分析工具和术语管理软件等 翻译技术教学涵盖 技术的主要方面包括翻译记忆、语料库管理、术语管理和译后编辑等 目前我国的翻译技术教学正负重前行 工具理念之于文史哲教师向来被忽视“翻译即为动手能力”的传统观念对很多
7、翻译研究者和从教者而言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对翻译技术的熟视无睹体现了 教师中的惰态 相对于翻译唯技术论翻译技术恐惧论和翻译技术无用论更有市场 理念的成长至关重要人与技术的共生属性决定了人文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水乳交融因为人的发展决定着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发展又推动着工具的革新工具的革新又会促进人的智能的进化 现代信息技术和翻译工具的使用能力早已被写进多数院校的 翻译人才培养方案里成为 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只是目前的翻译技术教学犹如身负辎重难以阔步前行(二)课程体系与技术资源失衡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 年 月我国有 所院校开设了 专业 目前我国 的人才培养在生源质量、专业认
8、同、就业竞争力、职业薪酬等方面有良好的社会认同感但不同层次的院校在 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技术资源占有、社会就业需求等方面差异明显重点院校的 人才培养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衔接能力翻译技术课程体系更完善翻译技术资源更丰富翻译技术与翻译教学的融合更深入 近些年普通院校和地方院校不断加大翻译技术教学投资传神、等智能翻译教学系统为翻译教学与管理、翻译技能训练、翻译实训操作等提供了技术支持 基于这些翻译技术平台的翻译教学在课程知识的体系化、教学资源的海量化、教学题材的多元化、学生学习的主体化、翻译实践的项目化(虚拟和实战)等方面有较大优势但相当一部分院校对这些教学平台的利用率不高使用效果不尽人
9、意原因多出于学校对翻译教师的技术转型不够重视师资翻译技术培训不到位技术平台使用能力不过关学生对翻译技术的学习意识不够强等诸多原因导致翻译课堂操作简单课堂效率低下(三)翻译技术师资力量薄弱师资的成长基于教师内在动力与外在条件的推动 虽然多数 教师的工具理念相对薄弱但他们已经认识到翻译技术的现实存在与不可阻挡也参与过中国翻译协会、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以及各级各类翻译技术公司组织的翻译技术培训但目前翻译技术培训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重视理论与技术层面的讲解轻视翻译技术的实践与操作第二、翻译技术培训时间短内容集中教师短期内难以消化不能真正为数字化翻译教学赋能第三、目前的翻译技术培训大多属于学术行为或
10、商业行为呈现断续性特征缺乏常规化和层级性相关部门对翻译技术培训的内容范畴技术含量与技术深度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指导性原则翻译技术仍处于不断摸索与快速更新阶段 总之目前我国翻译技术师资发展缓慢 教师对翻译技术知识缺乏体系性认知对翻译技术学习缺乏信心和持之以恒缺乏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的激情尚不能适应 数字化翻译教学(四)翻译技术资源优化乏力目前高校 翻译技术资源主要来源于大型语言信息服务公司研发和推广的 语言服务技术 软 件 比 如、以及雪人 等其中一些带有翻译教学功能是针对高校翻译教学而设计的解决方案服务于高校翻译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 比如优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 翻译教学系统为用户提供了技术
11、和平台支持教师可以利用系统管理平台实现数字化课程与课堂管理利用教学管理平台发布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监督学生完成课堂任务布置和评阅学生作业组织考试完成课程总结和评价等日常教学活动利用语料管理平台建设语料库、术语库和记忆库利用翻译实训平台指导学生课外翻译实践与实训等 语言服务技术走进了校园和课堂加强了产学研融合 但从目前来看大多翻译技术教学平台功能雷同、兼容性差、技术升级迟缓语料更新缓慢这些都限制了翻译技术教学的创新与发展二、方法与对策(一)践行 人才培养目标完善 课程体系我国高等学校的 教育已从 年的三所大学发展至目前的 所 年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为我国近年来 人才培养
12、起到了高屋建瓴的指导作用 年教育部又适时出台了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国标”对普通高等学校 的教育和发展做出了明确要求:以国标为依据、以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以实践为抓手、以发展为统领 不同层次的院校需要依据“国标”结合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办学定位制定出适应本地经济文化环境、适合本校翻译专业发展的“校标”要求 在课程建设方面“校标”应体现翻译专业特色在优化课程资源、完善课程体系、集中优势资源、凝练办学特色等方面真正起到指导作用既要重视双语技能、专业知识、文化通识等人文素质的培养也要重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在翻译的工具性和技术性不断加强的当下还要加强教师
13、的翻译技术与工具使用能力适应新时代翻译特征满足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二)革新翻译教学理念优化翻译教学模式“国标”从语言知识与能力、翻译知识与技能、相关知识与能力三个层面明确了 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强调了翻译人才的五种能力培养:双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口笔译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外交、经贸、教育、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成为德才兼备、视野宽阔、人文素养深厚、职业道德良好的通用型翻译专业人才课程体系、师资力量、教学方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三大关键因素互联网、人工智能、智能翻译教学系统、移动终端学习平台等都为现代高等翻译教育提供了条件 学生可以在一种开放的知识体
14、系、开放的人际氛围、开放的学习方法中建构自身的知识与思想体系提高自身的双语能力、文化交际能力、口笔译能力、认知与思辨能力形成自身的人生观与宇宙观在一种体验的过程中形成对社会的认知、对职业的储备和对环境的适应 新时代的翻译教学正逐渐从传统的纯语言技能转换中解放出来投入到社会与市场的真实翻译语境中从“阳春白雪”的诗情雅兴中回归到脚踏实地的现实社会服务中因为教育本是一种阅历、一种成长、一种生活 新时代的翻译教学应不拘泥于任何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以任何教学模式统治课堂既要重视赫尔巴特奠基的系统性、准确性的科学教育原则也要贯彻杜威以“学生为中心”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同时还要防止只生产“纯技能的便携式高手”而无
15、“卓越灵魂”的机械式人才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必须完成思维转型与观念革新必须树立知识全面、专业深厚、技术跟进、学生主体与多维实践的开放式教学理念深入“学生中心”的主体体验与自我建构教学模式最大化地实现翻译教学资源共享与学生主体优质共生的教学效果(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技术素养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思维意识、信息加工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产品是人类智慧的“容器”辅以人工智能的翻译机器通过机器学习、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完成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翻译任务 翻译技术势不可挡传统对翻译能力的界定“未能体现大数据时代翻译行业对译员翻译能力的客观要求”工具使用能力、信息搜索能力、语料管理能力、
16、译后编辑能力是翻译技术的核心要素 索约尔()认为全球化和西方民族国家主导的经济话语导致了当代大学教育狭隘的经济观和工具观对西方传统的学术自由和自主学习的大学文化产生了不利影响进而对其价值产生了不利影响 然而科技不断颠覆人类的认知经济全球主义和知识资本主义不断推动高等院校翻译教育教学实践的变化学生获得翻译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手段也发生了根本转变 翻译课程的概念和体系发生了变化课程体系的改革过程、翻译教学的平台化、合作机构的网络化等都构成了高校翻译课程的发展实例 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出现了盲点他们的语言教学能力和文化教学能力可能圆熟、饱满但他们的翻译技术教学能力已是短板 院校应增加翻译技术教学投资强化
17、翻译技术师资培训翻译教师要与时俱进积极参加翻译技术培训积极参与线上线下的课程培训创新翻译技术教学模式提升翻译技术教学的实践效果增加翻译技术教学的横向交流明确翻译技术课程的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产学研融合全球化、物联网和数据化将从根本上驱动着语言需求也决定着未来语言服务的新方向 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是透彻理解“国标”内涵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以实践为抓手以发展为统领”的政策导向 具体做法有:第一、拓宽翻译技术教学视阈探索与技术专家合作教学的开放教学模式吸引产业界的专家进入课堂使产业界的技术专家成为 翻译技术教学中重要的有生力量形成外语与专业的有机结合促进高等院校
18、翻译师资的技术成长 第二、翻译人才培养不应拘泥于学校和课堂也不只是针对学生而言 分类推广全国性翻译类证书考试提高翻译从业人员和高校翻译教学师资的准入门槛以考促学、以考促教、以考促广、以考促质、以考促进将社会课堂(专业和职业考试、社会多元实践)引入师生共同发展规划和行业发展机制 第三、有必要积极探索 专业学生的见习、实习模式延长社会见习、实习期师生共同深入社会真实语境加强真实语料翻译实战学校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创立翻译实践团队拓展翻译学习空间将翻译课堂延伸至社会和市场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加强学生的职业观察能力推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第四、加强外语复语人才培养改变改革开放以来单语外语人才培养的单一性和局
19、限性加大“大(语种)小(语种)”的复合式外语人才培养力度比如:英语 孟加拉语、英语 印地语等也可以尝试“中 中”“中 小”或“小 小”的复合模式比如:法语 阿拉伯语、西班牙语 乌克兰语、泰语 巴西语等提高学生的外语综合素质和复语能力适应社会市场与语际交流需求三、结语本文就目前 人才培养的现状、翻译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并尝试给出一些方法与对策 翻译技术能力已成为新时代 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有机养素 专业建设应适应 时代的新生态适应翻译行业的新动态适应时下的新经济模式尊重当下翻译人才培养的技术属性、社会属性和职业属性而非局限于传统象牙塔内的语言属性、知识属性和文化属性 当然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
20、要以学生的双语能力与跨文化素养为前提要保持工具理性与人文理性在翻译人才培养中的交融关系与共生地位同时要重视职业理性与职业道德教育参 考 文 献:刘满芸.翻译技术时代翻译模式的裂变与重构.中国科技翻译().刘满芸.“地方”:应用翻译研究的新范畴 段义孚“地方”思想对应用翻译研究的启示.上海翻译().刘满芸秦丽艳安宇.“国标”框架下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及评价体系研究.长治学院学报().:.:.张成智王华树.论翻译学的技术转向.翻译界().李正栓申玉革.本科翻译专业“校标”制定的原则与要求.中国翻译().刘满芸.共生理念下地方本科院校翻译教学模式的多维实践与创新.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王华树张成智.大数据时代译者的搜索能力探究.中国科技翻译().【责任编辑 马 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