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由此,农民培育也由“新型职业农民”向“高素质农民”转型升级。高素质农民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且愿扎根于农村的现代农业从业者,在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统计,71.77%的高素质农民为周边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及农产品销售服务,平均每位高素质农民带动17户周边农户,1因此,充分发挥高素质农民在农村经济中的引领作用,加快高素质农民的培养,需要不断提升其核心素养。基于产教融合模式提升高素质农民核心素养,不仅是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的根本途径,也是适应新时代农业发展的根本要求。一、高素质农民培养与
2、产教融合的内在关系(一)高素质农民核心素养特征高素质农民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再升级,在产业振兴的创新性、人才振兴的前瞻性、文化振兴的传承性、生态振兴的保护性、组织振兴的引领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素质农民的核心素养包括“工匠”精神、知识学习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技术运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风险防范能力等要素,具有时代性、职业性、专业性、创新性等特点。高素质农民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高学历,具有大学学历的比例不断扩大。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回乡创业。同时,国家开放大学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及地方政府实施的“千名村干部上大学”等项
3、目,农民走进收录校园学习文化知识,通过学习农业专业知识,掌握了农业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理论。二是高水平。高素质农民是农村发展的中坚力量,不仅具有较活跃的思维与开阔的视野,还具有现代化的生产经营理念,不再是传统的单干模式,而是强调利益共同体,带领农民互帮互助,不断推产教融合模式下高素质农民核心素养提升路径研究李广(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浙江东阳322100)摘要:产教融合是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对于提升高素质农民的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基于高素质农民核心素养构成要素及产教融合特点,针对当前高素质农民培养困境,开展以产促教、以教兴产的培养模式,构建生产与学习共
4、融共享机制,不断提升高素质农民生产技能、创新创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知识学习能力、风险防范能力等核心素养,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业人才队伍。关键词:产教融合;高素质农民;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D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584-(2023)04-0043-06收稿日期:2023-05-10基金项目: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产教融合模式下高素质农民核心素养培育路径研究”(2023N142)、2022年浙江省中华职业教育社项目“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农民机制与路径研究”(ZJCV2022B08)作者简介:李广(1978-),男,江西樟树人。副教授,硕
5、士,研究方向:成人职业教育。2023年8月第22卷第4期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angyang PolytechnicAug.,2023Vol.22 No.443第22卷第4期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动农村整体发展,向共同富裕迈进。三是高素养。高素质农民体农情、知农心,具有吃苦耐劳、精耕细作的“工匠”精神,在农业现代化生产中发挥着示范性与引领性作用。(二)产教融合的内涵产教融合是指产业系统和教育系统相互合作形成的统一整体,核心是融合,集教育教学、生产劳动、素质养成、技能历练、科技研发、经营管理与社会服务于一体,是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包括主体联动机制、要素
6、协同机制、资源整合机制、质量评价机制等。2从产教融合的核心、关键环节及高素质农民培养的特点可推断出产教融合是高素质农民培养的一种重要的方式。高素质农民培养需要政府、高职院校、开放大学、社区学院、村集体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通力协作,各要素相互协调,提升农业技能运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知识学习能力与防范风险能力。因此,走产教融合之路是全面提升高素质农民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向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高素质农民教育的内在规律。(三)产教融合是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实践手段产教融合突出生产与学习于一体,以实践提升学习效果为目标,注重产与教相统一及各要素深
7、度组合。而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培养农业人才更应注重产教融合,在实践中系统性地提升培训对象的实践技能,从而提升高素质农民的生产、经营等各种技能。因此,提升高素质农民的核心素养,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为农业人才培养提供丰富实践内容,在实践实训的基础上,强化理论知识,在生产中掌握理论知识,加强参与培养对象的实践运用能力水平。3借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田间学校等平台来提升高素质农民的核心素养,不仅促进高素质农民实践能力全面提升,还能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四)产教融合是高素质农民培养的时代要求乡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的政策,在财政、金融
8、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鼓励地方院校、农广校、开放大学、社会培训机构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村人才培养。针对农业行业的生产特点及生产方式的特殊性,在培养过程中以重实践、求实效及助三产融合为目标,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推动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与经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正迎合了农业人才培养的需求,特别是对于高素质农民核心素养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以产教融合的方式培养高素质农民,并不断提升其核心素养,不仅符合农村人才培养的规律,还能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因此,开展以产教融合模式下的高素质农民核心素养提升工程,是我国实现乡村人才
9、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的时代要求。(五)高素质农民培养实践丰富产教融合内涵农业生产具有实践性强、受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影响大等的特点,高素质农民培养须因地制宜,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教学过程中融入生产,生产过程中开展教学,以理论教学指导生产实践,在生产实践中升华理论,形成高素质农民培养与产教融合之间良性循环关系。在培养过程中以产教融合为基础,突出产与教相融合,注重开展现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与运用,政府指导,高职院校、开放大学、社区学院、新型农经营主体、田间学校、乡镇社区等统一协作,形成合力,全面开展以生产技能、经营管理、创新创业等为主要内容,重点提升高素质农民的职业能力。同时,以新
10、型农经营主体、田间学校等为实践平台,针对农业人才培养的特点,不断丰富产教融合实践成果及实现理论创新,增强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农民的普适性,积累经验,形成典型案例,起到示范作用。二、高素质农民核心素养提升的现实困境近几年来,我国大力开展高素质农民培养,但是,在培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脱离、产与教相脱节现象还是比较明显,高素质农民核心素养提升效果还不够明显。(一)农民职业属性认识模糊从我国农村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三农”对44李广:产教融合模式下高素质农民核心素养提升路径研究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农民是一种身份的象征,逐渐形成了一个社会等级的代表,
11、从而对农民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见。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青壮年离开家乡进入城市,造成人才流失严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跳农门是农村青少年梦寐以求的目标,不愿留在农村种田,认为从事农业工作不体面、社会地位低。从个人层面看,农村青少年对学农、爱农、兴农的情怀、意识不足,没能全面深入地认识农民职业属性问题。从组织层面看,当前农村村民、社会组织、民间团体等对农民的属性认识也还没有完全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不仅对农民身份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而且没有对农民的职业属性深入、系统地辨识,归根到底是由于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相对薄弱、农村文化普及率不高、经济发展落后导致的。因此,提升高素质农民核心素养首先应转变对农民认
12、识的观念,全面深入系统地认识农民的职业属性。(二)产与教互促成效不明显当前,从高素质农民培养理论与实践看,初步认识到了产教融合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但是绝大多数还停留在产教融合的初级阶段,只是尝试性开展产、学、研于一体的培养模式,理论性教学内容偏重,实践操作教学偏少,没有真正将产与教融合,产与教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没有建立产与教的互促机制,教与产相分离,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都不明显。4因此,目前我国高素质农民培养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重理论、轻实践,重技术、轻经营,重形式、轻内容,短期化、任务式,教育与产业互动不够、融合度不深等。主要原因是对高素质农民核心职业能力认识不够深入,以提升高
13、素质农民的核心素养为目标的相关培养理论与实践未有效开展,特别是基于产教融合模式下的培养方法还没有深入实践,没有充分发挥创新实践的作用。(三)产与教的契合度不够高培育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以政府为主导,涉农院校、开放大学、社区学院、培训机构等共同参与的产教融合是关键。但是,现行产教融合模式下培养高素质农民中还存实训基地不能保障培养对象的职业能力提升和职业素质养成,主要是因为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的实践平台建设还不够完善,产与教契合度不高,产教“两张皮”现象明显,缺乏完整性与系统性。产教融合仅停留在表面的校企合作与简单的培养方案制定上,没有具体的实施与推广。在产业链上没有建立完整的产教融合模式,只是
14、点对点,人和物的落实不到位,农业产业需求不明确,产业发展与知识学习之间还没充分发挥协作作用,产教融合的实施内容与目标的实现存在较大的差距。培养单位不能将农业产业的发展需求与培养体系的构建、培养方案的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等有机衔接,缺乏内生动力,从而导致产教融合的契合度不高,影响高素质农民培养的质量。(四)产教实践创新能力不强高素质农民创新实践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创新实践的需求,实践教学方式单一,以传统模式为主,创新案例借鉴共享不够具体,缺乏可操作性与复制性,不能调动参与培养对象创新创业的动力与积极性。针对农业创新创业实践风险大、投入高、回报周期长等特点,政府部门的相关政策措施执行不到位,没有建
15、立相应的创新创业风险保障基金。因成本控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难统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产业协同平台不完善等因素影响,参与培养的单位培养动力不足,对产教融合模式下培养高素质农民的兴趣不浓。同时,高素质农民培养还未能形成利用突破性创新资源开展培养的机制,还未形成协同高效的科技创新体系,农创基地建设进程较慢,创新生态系统的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五)培养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当前,我国对农业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还不够,对从事农业的人才还存在一定的偏见,没有营造出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首先,在职称评定方面,对农业人才的职称评定标准、评定范围、评定程序等还不够完善,没有针对农业人才的特点确定相应的标准与要求,影响
16、新型职业农民参与高素质农业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其次,我国对农业人才的学历晋升通道还不够畅通,虽然农业人才有着丰富的生产经验,但由于部分长期从事农业生产者的文化水平底子薄,对于专业理论考试能力欠缺,影响其相应学历的获取。最后,45第22卷第4期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人才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没有良好的职业上升通道,职业荣誉感、获得感不强等,农民职业社会地位偏低、收入水平不高,利益的保障及社会福利待遇与城市相差较大。因此,如何保障高素质农民在培养过程中其农业生产经营不受影响,这方面还存在比较多的欠缺,主要体现在经费保障、平台建设、政府部门的相关政策措施执行不到位等。三、提升高素质
17、农民核心素养的路径建立健全高素质农民产教融合培养机制,以提升其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培养体系,对于实现乡村人才振兴,满足农业现代化的需求,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具有乡村情怀、愿意扎根农村、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业人才,为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5因此,从职业能力体系、创新创业、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和组织管理四个方面全方位提升高素质农民的核心素养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一)基于职业属性提升高素质农民核心素养近年来,人们对农民认识观念也在悄然发生改变,特别是随着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人们也在不断地更新对农民的认识,农民不再是身份象征,而是职
18、业属性。农民正面临着从一般职业到更高级职业发展的需求和职业转换,即2020年以来提出的“高素质农民”。自2012年提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以来,人们对农民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再拘于传统观念,对职业属性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高素质农民培养更加强化其职业属性,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农民的核心素养,为农村经济发展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农民。而产教融合模式正顺应了高素质农民培养的要求,建立以产教融合提升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系对于乡村人才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开展理论教学与实践学习相统一为手段,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创业园等为实践实训基地,满足高素质农民多层
19、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性、制度化教育培训需求,在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体系下通过产与教相融合的模式开展职业能力提升的培养。对高素质农民实施学历教育提升工程,以成人中专(高中)、大专、本科等不断递进的学历教育为主,开设种植、养殖、生产与加工等技能普及为特色的短期培训班、长期培训班,开设技术类、经营管理类、职业素养类等课程体系,聘请“田专家、土秀才”在田间地头为培训对象授课。构建全方位的高素质农民培养生态体系,从人才培养的发展规划、培养目标、培养方法与手段、培养体系、实践基地建设、课程开发与管理、师资聘请与培养、师资库的建立等方面丰富与完善核心职业能力提升空间,不断加强农业职业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
20、整合,全面提升高素质农民核心素养。(二)构建以产促教、以教兴产的培养模式高素质农民是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核心力量,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一体化培养模式,充分运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田间学校、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等实践平台,以农业生产来促进职业能力的提升,以职业能力提升来加强农业生产能力,构建“产、教、学”于一体的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农民创新实践、创业实干等的核心素养。深入农村及田间地头,提高培养效率,围绕高素质农民培养的要求,将课程教学与生产实践有机融合。组织农业培训专家团队走进乡村课堂、走进田间地头,以田间为课堂、以作物为教具,开展实践教学。采取农学结合、高级研修、送教下乡、线上
21、学习、远程指导、科普宣传等形式开展培训,鼓励参与培养的对象在学中做、做中学。以学促做、以做兴学,利用农闲碎片时间,建立导师制,配置实践导师与理论导师,培育学员的实践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其职业素养。同时,以产养教、以教促产、以产定研、以研促产,农业教育、科研与推广“三位一体”的产教融合发展模式,构建高素质农民生产与学习共融共享机制,培育一支爱农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三)健全生产与学习于一体的融合发展机制以产教融合为目标,创新教学模式,运用体验式、观察试验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农民学会自我思考,在生产中学,学习中生产。培养农民勤于分析问题、善于解决问
22、题的能力,实现知识互通、资源46李广:产教融合模式下高素质农民核心素养提升路径研究共享,知识转化与吸收,完善教学实践体系,将培训机构、村集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素质农民等作为一个共同体,构建学习共融共享的利益共同体。以田间课堂为依托、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载体、以农业产业园为平台,实行头脑风暴法,建立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实验室,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完善课堂建设与服务赋能搭建农民成长阶梯,真正发挥农村专业人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促进作用,不断推进多层次、多渠道合作办学,创建“点、线、面”结合,多元共融、协同并举的产教融合培养机制。6(四)发挥现代化产业的示范性与引领性作用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科技武
23、装农业企业,发挥互联网优势,加快智慧农业的建设,加强现代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现代产业基地的引领性,以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代表,建立高素质农民核心素养提升平台,依托现代产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建设一批具备集中培训、实操演练、观摩交流等功能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训基地。7通过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加快现代农业生态化、机械化、智能化生产方式的转变,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产业专业化、园区化、农场化、联盟化,加快培养机构、学校、政府、企业等多方面的联动机制建设,充分发挥现代产业范性与引领性作用,建立生产实践与学习的共享平台,协同推进高素质农民培养工程,提升高素质农
24、民的经营管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抗风险能力等能力。(五)建立产教融合与终身学习一体化的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加快高素质农民的培养,应以培养高素质农民的“工匠”精神及提升知识学习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技能运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抗风险能力等核心职业能力为目标,基于“产教融合、素养提升、终身学习”的培养理念搭建高素质农民终身学习体系。充分发挥社区学院、农广校、开放大学、农村文化大礼堂、田间学校等的作用,利用互联网优势,充分利用移动终端构建立体式的终身学习体系。以政府部门牵头、开放大学及社区学院参与、乡镇村协助的产教融合全方位育人体系,构建地方高职院校、开放大学、社区学院、田间学校为培养联盟体,
25、建立和完善高素质农民职业能力提升的课程体系,将农业职业素养的养成与职业能力提升及参与终身学习有机耦合,实现对高素质农民精准培养。同时,实行学分积分制度,统一纳入学分银行,在职业技能鉴定、职称评定、学历提升等方面实行学分认定与互认,实现集中统一学习与碎片化学习有机结合,全面提升高素质农民的职业情操、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为乡村振兴战略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四、结束语产教融合模式是以产促教、以教促产为手段,突出现代产业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性与引领性作用,将高素质农民培养的产教融合方式往纵深发展。以完善生产与学习共融共享机制及高素质农民终身学习体系等途径赋能高素质农民创新创业、经营管理
26、及抗风险能力的养成,有效地实现“产”与“教”融合,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理念新、职业技能水平高、实践能力强与创新力强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是实现乡村人才振兴、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有效赋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途径。47第22卷第4期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参考文献:1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2021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报告 EB/OL.(2022-05-20)2023-05-10.https:/ 张旭刚.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国际比较与路径 J.教育与职业,2020(14):80-87.3 于莎,张天添.技能型社会下高素质农民核心素养:生成机制与培育路
27、径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6):22-30.4 杨琴,吴兆明.国外职业农民教育对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借鉴与启示 J.成人教育,2020(6):76-81.5 彭超.高素质农民培育政策的演变、效果与完善思路 J.理论探索,2021(1):22-30.6 孔德议,陈佑成.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产业融合、人力资本与农民增收以浙江省为例 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10):155-162.7 袁华根,丁丽军,蒋平,刘健.高素质农民培育的“三能力四模块”模式构建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J.职教通讯,2021(3):83-89.Research on the Path to Enhance
28、the Core Literacy of High-qualityFarmers under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Li Guang(Zhejiang Guangxia Constructio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University,Dongyang Zhejiang 322100,China)Abstract: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s a new educational model for cultivating high-qualit
29、y agricultural talents,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hancing the core literacy of high-qualityfarmers.Therefore,based on the elements of the core literacy of high-quality farmer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in response to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in culti
30、vating high-qualityfarmers,we will carry out a cultivation model of promoting education through industry and promoting industrythrough education,construct a mechanism for the integration and sharing of production and learning,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core literacy of high-quality farmers,such as pro
31、duction skills,innovation andentrepreneurship abilities,business management abilities,knowledge learning abilities,and risk preventionabilities,and cultivate a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talent team with culture,knowledge of technology and goodmanagement skills.Keywords: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high-quality farmers;core literacy(责任编辑:邹丹)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