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探索136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以下简称 决议)是我们党成立百年关键节点上的重要文献,蕴含着重要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党的三个“历史决议”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正确引导他们从党百年奋斗中汲取历史智慧,弘扬伟大精神品质。基于此,2022年4月8日,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印发了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教学建议,这一指导性意见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清晰把握 决议 进课堂提供了基本依据和重要遵循。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进一步对第三个历史决议展开深入挖掘,合理融入思政课,进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一、第
2、三个历史决议精神在高校“三进”的内涵要义(一)政治认同是第三个历史决议精神在高校“三进”的方向标 决议 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文献,它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系统阐释了党百年成就经验、理论成果创新、历史重大意义及未来时代使命,其中蕴含着理论联系实际、历史结合现实等众多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进一步阐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是因为其蕴含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理论和现实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是由于其“科学性、创造性、先进性”构成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和人民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1;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答案在于它科学有力地回答了历史之问、人民之问、实践之问和时代之问。这
3、三方面共同构成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认同基础,是第三个历史决议精神在高校“三进”的方向标。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第三个历史决议精神的“三进”内涵要义,将第三个历史决议精神在高校“三进”同教育的“四为”服务联系起来,引导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认同社会主义路线,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社会和集体的大事做出行动,培养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迈向新征程的重要力量。(二)历史自信是第三个历史决议精神在高校“三进”的基点“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2。第三个历史决
4、议明确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历史主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大历史观的视角,深刻阐释了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的发展进程,是“党的一百年”最权威的指引,充满着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精神。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时代转换,历史自信深深植根于党百年奋斗历程的历史逻辑中,形成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里,表现在党和人民积极顺应历史大势,勇于钻研破解历史难题,开拓引领中华民族的历史走向上的实践逻辑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能忘记昨天的苦难与辉煌,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即在强调要深刻认识到历史自信在第三个历史决议精神“三进”中处于基础和中心位置。以
5、历史自信为“三进”基点的第一要义是帮助学生准确把握百年历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加强思想领导和理论辨析,构建正确的历史认知,坚定对党和人民创造历史的自信。(三)立德树人是第三个历史决议精神在高校“三进”的落脚点“高校立本之身在于立德树人”3,新的历史方位下,第三个历史决议精神在高校思政课中的“三进”研究卢鑫(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00)摘要:推动党的历史上第三个决议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热点。文章从政治认同方向标、历史自信基点、立德树人落脚点三个方面论述了第三个历史决议精神在高校“三进”的内涵要义,探讨了第三个历史决议精神在高校“三进”有利于引导
6、大学生自觉把握历史规律、坚定“四个自信”、增强使命担当的价值意蕴,并提出第三个历史决议精神在高校“三进”的路径选择,即提高政治站位、突出教师主导、尊重学生主体。关键词:第三个历史决议精神;三进;思想政治教育作者简介:卢鑫(1995),女,汉族,山东德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和思想政治教育。基金项目: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项目“第三个 历史决议 的高校 三进 路径研究”(项目编号:JR2102)。教育探索137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对立德树人做出了许多丰富的论述和发展,明确立德树人是社会主义向现代化教育的中心环节和根本任务,体现了我们党对
7、社会主义人才培养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精准把握。回顾百年党史征程,一代代青年挥洒青春汗水,将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大局,他们是社会变革的先锋,是民族坚定信心、走向未来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重点,体现在立德树人方面,即引导大学生坚定信心,聚焦当下,建功新时代,其提出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是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的党史观,注重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把“看清楚过去为什么成功,弄明白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贯穿于育人的全过程,促进青年一代熟悉党的历史,了解党的经验,形成对党史的正确的认知。在总结把握好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聚焦学生成长成才,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
8、本,将立德贯穿于树人的全过程,处理好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将立德树人作为第三个历史决议精神在高校“三进”落脚点的集中体现。二、第三个历史决议精神在高校“三进”的价值意蕴作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决议 运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科学评价了党的百年征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搞清楚 决议 蕴含的新观点、新思想是第三个历史决议精神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的前提。(一)以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历史征程,引导大学生主动作为 决议 全面总结了百年来党和国家事业所取得的历史成就、伟大变革,显示出了高度的历史自信,充分肯定我们党重视运用大历史观来把握历史规律和发展大势,抓住历史机遇,赢得历史选择
9、,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历史主动。党的历史自信是党对自身奋斗历程及贡献的充分肯定,是对党和国家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心。历史自觉指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不断探索把握,是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光明前景的主动开拓。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突破、奋起,决议 中的十项历史经验是党高度历史自觉下的智慧结晶,从根本上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成功、今后怎样继续成功”的问题,厚植了历史自信的实践根基。决议 中蕴含的高度历史自觉和自信是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思想宝库以及学生成长的价值引领和思想引擎,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资源,有利于青年学生建构党史知识体系,形成对党史
10、的正确认知与思想认同,使其自觉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充分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从党和国家历史中汲取智慧,增强前进动力,顺势而为,主动作为。(二)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坚定大学生“四个自信”回首百年,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殊国情、时代特征相结合,百年党史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创造与发展的历史,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之一,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近代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时代
11、,决议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青年大学生正在接受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要深刻认识到理论创新的重要性,明确十八大以来,党推进的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的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发生的一切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全部历史性成就都源于马克思主义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明确理论自信的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作用,自觉坚定“四个自信”,筑牢信仰之基。(三)以伟大复兴时代重任,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担当历史、现实和未来具有相通性,决议 深入探索历史规律,把握历史发
12、展大势,全面总结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导。决议 指出:“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艰苦奋斗,越需要开拓创新”4。历史证明,正是不断地进行一切方面的创新,党和人民才能在争取民族复兴伟大进程中推进改革,披荆斩棘、锐意进取,冲破艰难险阻,顺应时代潮流,创造出令人刮目相看的伟大成绩。新的赶考之路已经启程,我们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要看到前进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这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共同应对。“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5,第三个历史决议精神明确了时代重任的传递,激
13、励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将自身理想同国家前途命运相结合,肩负使命,砥砺奋进,在教育探索138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三、第三个历史决议精神在高校“三进”的实现路径(一)提高政治站位,推动理论体系转化为教材体系推动理论体系转化就要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充分体现在教材中,推动第三个历史决议精神进教材是基础。党成立后的一百多年是科学社会主义实践创新的一百多年,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一百多年。自中国共产党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决议 更是深刻总结了十八大以来党的原创性思想,是一篇光辉的、继往开来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为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起着凝心聚力的作用。教材体系集中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意
14、志,是教育教学的关键因素,政治性和思想性是其突出特点,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效果,第三个历史决议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材应当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经过学理性总结,升华为学生认识层面强大的思想武器。党的领导是教材体系建设本质,也是第三个历史决议精神转化为教材的根本保证。高校党委要提高政治站位,从立德树人的高度理解、筹划和安排,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夯实自身职责,牢牢把握党对教材体系建设的领导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推进第三个历史决议精神“三进”,把 决议 中的理论创新成果充分体现在教材中。(二)突出教师主导,促进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教材体系指的是教育目标指导下教材知识内容的结构安排及
15、其构建的理论体系,为教学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解决的是“教什么”。教学体系指的是基于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而形成的表达体系,是教材体系的延伸和拓展,解决的是“怎么教”和“怎么学”,二者在指导思想、目标、对象等方面是一致的。增强思政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要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推动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要以了解青年大学生的需求为前提,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基础,将教师的知识体系、方法论体系和教材内容体系有机耦合,突出问题导向,增强思政课阐释力,进一步解释现实,促进思政课回归社会现实,回应学生期待。思想政治教育集知识性、系统性和实践性于一体,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要立足站位,在深刻了解
16、第三个历史决议精神的基础上,加强课程建设,围绕教学目标,把握好教材主线和重难点,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各环节将鲜活的思政内容、第三个历史决议精神与教学内容紧紧结合。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把 决议 中的成就经验放到历史情境中去讲,引导学生从以个人角度看问题提升到以国家角度看问题,将文件语言转化为教学话语,注重语言艺术,提高大学生的课堂兴趣,提升思政课堂的效果。(三)尊重学生主体,推进教学体系转化为头脑知识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塑造的关键时期,推动教学体系转化为头脑知识就是帮助大学生把课堂知识转化为头脑中的价值体系,进而指导他们的行动。理论创新进一步,理论武装也要进一步,作为
17、党的理论创新,推动第三个历史决议精神进头脑是将党的创新理论内化为青年学生的自觉追求与行动,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尊重学生主体”是指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形象的比喻和辨识度较高的语言”诠释第三个历史决议精神的深刻意蕴,创新教育形式与教育载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回应大学生的所思所想,整合第三个历史决议精神,紧密联系实际,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相互交流进步,“增强学生的存在感、获得感、现实感”。在将教学体系转化为头脑知识的过程中,思政课是关键,既要突出第三个历史决议精神的政治导向、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也要回应学生的难点、热点问题。高校要推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充分结合,深化社会实践,坚持显性教育
18、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强化协同联动效应,系统考虑、整体把握各教育主体在推动第三个历史决议精神转化学生价值体系和行动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以第三个历史决议精神为素材资源,促成思政课程与社会资源形成相互作用、相互进步、共同提高的大格局。四、结语党的第三个决议作为党的纲领性文献,凝结着全党的智慧和心血,对实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鉴于此,新时代要坚持守正创新,及时将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精神转化为教材体系,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深刻领悟第三个历史决议精神在高校“三进”中的重要意义,将其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并不断取得实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的责任和担当。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和大学生谈心N.人民日报,2021-12-01(01).3孟宪平,魏嘉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路径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9(1):1-6.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2022(3):4-9.5杨晓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在于讲道理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6):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