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农场经济管理 (2023/9)Nongchang Jingji Guanli“北安模式”运行情况及对策建议邸鸿龙1 华世春2 徐楠楠*3(1.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 2.中国广电元申公司 3.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勤得利分公司)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前进方向和必由之路。”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北安分公司的“北安模式”对探索国有农业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黑龙江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黑龙江乡村振兴、筑牢黑龙江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具有重大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本文阐述了“北安模式”是以规模家庭农场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以模式化标准
2、化生产、流程化监管为保障,以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为载体,赋能周边地区农业的经营模式,实践运营两年,成绩斐然,从中得到三个重要启示,并结合当前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环境、黑龙江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提出三点对策建议。关键词:“北安模式”;运行情况;重要启示;对策建议【作者简介】邸鸿龙(1978-),男,高级政工师,硕士研究生,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合规风控部(法律事务部)。【通讯作者】徐楠楠(1989-),男,政工师,本科,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勤得利分公司发展计划部。一、什么是“北安模式”北安分公司地处小兴安岭南麓、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松嫩平原上,是哈尔滨、齐齐哈尔、黑河间的交通要冲,具有重要的战略
3、地位。“北安模式”是北安分公司坚持“实行家庭经营为基础、大农场统筹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不动摇,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探索出的统分结合、共同经营、科技支撑、数据管控、土地增产、服务增收、农户增利、企业增效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北安模式”有三大创新,一是确立了规模家庭农场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地位;二是创新实践以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为载体,依靠成熟的生产技术、科技能力,通过共同经营、技术服务、土地托管、规模经营,实现前端投入品统供,后端农产品统营,是以保障“双控一服务”平稳落地为目标的农业经营服务体系;三是创新实践以模式化标准化生产、流程化监管为保障,以科技推广服务为依托的农业生产科技服务体系。二、“
4、北安模式”的运行情况2021年以来,创新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工作从自我探索阶段进入政策鼓励的快速发展阶段,土地规模化经营、农业社会化服务、投入品集团化运营、农产品市场化运作、农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一)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程度不断提高北安分公司下辖15个农场有限公司,总控制面积1348万亩,其中耕地535.01万亩,农业从业人员40351人,人均承包租赁耕地132.59亩。2021年公司将48823个职工家庭农场整合成642个经营面积5000亩左右的规模家庭农场。以规模家庭农场为单位实行共同经营,实现了统一经营管理,效益与风险共担。2022年,根据2021年的实践经验,规模家庭农场经
5、营面积调整为8317亩,共计511个,全域规模化经营面积42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9.4%。(二)农业社会化服务层次不断加深在北大荒集团“垦地融合发展”战略引导下,依托“北安模式”,以土地托管为核心,将集团优势资源和先进模式复用到周边各县(市)乡村,用“双控一服务”模式为周边地区农业赋能。2022年,北安分公司以“北大荒北安区域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平台,与齐齐哈尔、黑河等11个市(县)、26个乡镇、61个村屯,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土地托管。15“大基地”理论与实践签订农业社会化服务意向面积460万亩,其中全程托管面积14.6万亩,环节托管面积31.8万亩,技术服务面积165.6万亩,
6、跨区作业面积248万亩。区域农服销售种子1.7万袋,营收1474.98万元;销售化肥261.35吨,营收71.9万元;销售农机具55台,营收2302.84万元;销售农药45.54吨,营收269.63万元;农机推广服务费营收44.28万元;土地托管服务费营收50万元,合计营收4213.63万元。这是北大荒“1241”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的充分实践,公司运用资源共享、组织共建、粮食统营、农技输出等方式,实现了“少花多卖”和“背手种地”,大幅提高了“北大荒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品牌知名度。(三)投入品集团化运营优势不断彰显2022年,国际煤炭、电力、石油等大宗能源原料商品价格全面上涨,推动国内农药、种子、
7、化肥等农资价格持续走高。北安分公司以农业投入品集团化运营为抓手,采用早订购、早运输、早储备的“三早”举措积极进行备春耕,累计完成肥料集团化运营12.02万吨,种子集团化运营1.9万吨。种植户通过统供购买到的农资均低于市场当季价格。备春耕阶段为种植户节约购置成本3400万余元。在全国农资市场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的大环境下,集团化运营的节本优势凸显。(四)农产品市场化营销手段不断丰富掌控粮源、粮权是粮食统营的前提。粮食统营工作中,通过与规模家庭农场签订委托销售协议,对粮源和粮权进行归集和统筹,用“最短路径”实现以“统”促“营”。积极探索粮食多元营销渠道,通过“保底+现货二次点价”“保底+基差二
8、次点价”“套期保值”三种市场化销售方式,有效规避粮食市场波动风险,实现粮食落价保底、涨价分红。2021-2022年,粮食销售季共销售粮食148.08万吨,实现营收22.28亿元,粮食统营率达78.92%,较上年同比增长27.25%。(五)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不断加快北安分公司作为北大荒数字农业试点单位,现已建成的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涵盖土地发包、农业生产、农机管理、林业管理、畜牧管理、水利管理、安全管理、地理信息等多个领域,共计17个系统模块。开展数据归集工作,甄别整理录入气象、土壤、管理等方面业务信息10万余条,形成“基础数据库”。借助物联网、3S(遥感、地理信息、全球定位)系统、5G通信等信息技
9、术,及时全面捕捉农业生产过程、农业经营过程的各项信息,形成“动态数据库”,构建农业供、种、管、加、销全产业链的数字化。三、“北安模式”的重要启示“北安模式”通过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完善农业经营服务与农业生产科技服务两个体系建设,不断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协调发展,实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和生产方式变革。(一)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共同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北安模式”的基础,其目的是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在坚持“以家庭农场为基础、大农场统筹小农场、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创新组织形式,建立了规模家庭农场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即以管理区为单位,根据土地资源、人口分布等条件
10、,将耕地划分为若干规模家庭农场,种植户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后自主选择、自愿申请加入规模家庭农场,并与规模家庭农场签订 委托经营管理协议书,将生产管理权委托给规模家庭农场,由规模家庭农场代表种植户在农业种、管、收、销各环节实施共同经营。按照制度对规模家庭农场实施管理,种植户依据制度在各生产经营环节参与决策、实施监督,形成了更高层次的“统分结合”,进一步提高了组织化程度和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二)通过完善农业经营服务体系实现产业升级完善农业经营服务体系是“北安模式”的核心,其本质是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在全面厘清家庭农场、规模家庭农场、管理区、公司各方权责关系的基16农场经济管理 (2023/9)Non
11、gchang Jingji Guanli础上,将农人、农技、农地、农金、农资、农机、农信、农品等农业生产要素进行有效整合,以区域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和农场科技服务中心为落地载体,以管理区为实施主体,开展投入品供给、农机共享、农技推广、土地托管、金融保险、产品销售服务,形成贯通全产业链、要素集聚、机制高效、体系完整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满足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多样化需求,实现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轻简化、标准化、系统化的解决方案。(三)通过完善农业生产科技体系实现持续发展健全农业生产科技体系是“北安模式”的新增长点,其作用是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以“主栽作物模式化、农机统一
12、管理标准化、农业数字化智能化、科技研发推广系统化”为重点。围绕大田作业中的技术壁垒,开展“一地一模”研究。围绕标准化作业,实施机车准入制度和“六统一”管理。围绕绿色有机种植,开展资源循环利用和农业“三减”技术集成试验。围绕“供、种、管、加、销”全产业链,推进数字农业平台开发应用。构建“科技园区示范带大田生产”三位一体科技研发推广模式。四、“北安模式”的对策建议为发挥好“北安模式”在推动北大荒集团“1213”高质量发展工程体系和“32366”任务体系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国有农业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品牌建设首先,在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上做文章,研究出不同区域作物营养
13、、植保、田间管理的综合性系统解决方案,满足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在生产前、中、后端综合化和套餐化的需求。其次,以质量可靠、性价比高、知名度高的农资产品来强化服务的品牌美誉度,形成服务品牌和产品品牌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再次,加强宣传推介,积极参加哈洽会、绿色食品博览会、推介会等各类展会,增加品牌知名度,在新媒体营销上不断加力,扩大品牌辐射半径,多措并举提升品牌形象,加快形成“北安模式”农业社会化服务品牌。(二)共建农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地方政府、村集体组织合作,探索建立“集体农场”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明确国有农场、村集体组织、集体农场和农民之间的关系、职责,确保经营权、监督权和收益权权责明晰的基础
14、上,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切入点,系统整合农业生产各项要素,通过统供、统营、统管、统建帮助农村农业实现全产业链规模化经营,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形成国有经济带动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家庭经济“四位一体”的发展格局。(三)实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战略“北安模式”在重视农业产业纵向发展的同时,应以打造农业产业集群、加快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积极探索产业横向融合发展模式。通过经营理念、管理手段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将区域内与农业相关的信息产业、旅游产业、生态产业、金融服务业、物流服务业等领域联系起来,使其与农业产业相互渗透、交叉,不断缩小产业边界,形成适合农业产业发展的新业态和新增长点,推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向农业产业聚集,提高农业产业生产效率。(责任编辑:马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