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8 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 项目委托方: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 项目承担方: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 2018 年 12 月 主 编 甘绍宁 副 主 编 毕 囡 韩秀成 闫 实 刘菊芳 编 委 王晓浒 杨国鑫 李凤新 刘 磊 邓仪友 郭 剑 雷 怡 刘 谦 编委会 i 第一部分 专利调查简介.1 一、调查目的.1 二、调查对象和统计范围.1 三、调查内容.1 四、调查频率和时间.1 五、调查方法.2 六、组织实施.2 七、问卷发放回收.2 八、质量控制.2(一)逻辑控制.2(二)电话回访.3(三)废卷情况.3 第二部分 专利调查基础数据.4 一、基本信息.4(一)企业基本信息.
2、4(二)高校与科研单位基本信息.7(三)个人基本信息.8 二、专利创造情况.10(一)专利权人研发基本情况.10(二)专利权人研发经费情况.13(三)专利申请情况.21 三、专利运用情况.25(一)专利实施与产业化情况.25(二)专利许可转让情况.29(三)专利价值与价值实现.32(四)高校和科研单位科技成果及专利运用.37 四、专利保护情况.39(一)专利成果保护.39(二)专利保护水平.42(三)专利保护的满意度评价.44(四)专利行政保护的需求程度.47(五)专利保护对研发和行业发展的影响.50(六)专利侵权与维权.53(七)专利侵权诉讼.62 五、知识产权管理情况.66(一)企业知识产
3、权管理.66 目目 录录 ii (二)高校和科研单位知识产权管理.75 六、知识产权服务情况.78(一)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使用与评价.78(二)专利服务使用与评价.84 七、知识产权政策.89(一)“十三五”指标对本地区知识产权事业产生的影响.89(二)“十三五”时期知识产权领域政策文件对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影响.90(三)“十三五”时期知识产权领域政策文件对知识产权运用水平的影响.90(四)知识产权指标列入国家政策文件的了解情况及起到的作用.91(五)对“十三五”知识产权发展水平的变化的评价.92 第三部分 2018 年中国专利调查专题报告.93 专题一 专利保护环境持续向好,促进营商环境进一步
4、优化.93(一)我国专利保护环境持续向好.93(二)从严保护成为创新发展迫切需求.95(三)推动专利从严保护仍需重点发力.97 专题二 发明专利实施率基本稳定,专利运用短板仍然存在.100(一)专利运用有力促进企业竞争力提升.100(二)专利实施运用呈现多重特征.102(三)专利实施运用仍然存在短板.104 专题三 知识产权政策多措并举,部分领域管理仍需加强.107(一)专利资助比例下降,存在过度资助现象.107(二)“专利费减”政策推行,申请专利意愿提升.109(三)优先审查满意度高,审查期限需求多元化.112(四)知识产权管理仍需加强,专利钓饵风险上升.113 第四部分 专利调查主要连续数
5、据.118 一、有效发明专利实施率.118 二、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119 三、有效专利许可率.119 四、有效专利转让率.120 五、企业接受政府资助比例.120 六、知识产权保护需求.120 七、专利保护强度对研发投入作用.121 八、专利权人遭遇专利侵权比例.121 九、专利权人维权方式.122 十、法院判定赔偿额度.122 图表目录.123 1 第一部分 专利调查简介 一、调查目的 中国专利调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为全面深入掌握我国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发展情况,研究专利制度在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中的基础性作用,寻找我国知识产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调查我国专利权人基本信息、专利活动情况
6、等资料,服务于知识产权等创新政策制定。自 2008 年起,国家知识产权局连续开展全国专利调查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专利调查已成为获取专利权人和专利数据的重要而有效的渠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特制定了专利调查统计调查制度。该制度项目经国家统计局审批,批准文号为国统制201836 号。二、调查对象和统计范围 2018 年专利调查覆盖国内 25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涉及截至 2017 年末拥有有效专利的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个人共 4 类专利权人及其拥有的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3 种专利。为了配合调查实施,共设计使用了 4 套问卷,分别是企业问卷、高校和科研单位问卷、个人
7、问卷、专利信息问卷。三、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为相关调查对象的专利等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知识产权政策方面的情况。调查使用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中的专利权人名录库。该名录库包括拥有有效专利的专利权人及其有效专利的信息。四、调查频率和时间 调查频率为每年一次。调查涉及时期指标的,提取调查资料的起始时间为2017 年度的 1 月 1 日,终止时间为 2017 年度的 12 月 31 日;调查涉及时点指标的,提取调查资料的标准调查时点为 2017 年度的 12 月 31 日。2 五、调查方法 涉及企业、高校与科研单位、个人、专利信息问卷的调查方法为非全面调查。具体是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
8、相结合。拥有 100 件以上专利的专利权人全覆盖,拥有 100 件以下专利的专利权人分层随机抽样。专利信息问卷按照配额设臵样本总数,保证每位入样的专利权人至少 1 件专利、至多 30 件专利入样。六、组织实施 调查通过地方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协助组织实施。调查主要采用网络填答平台的调查方式。网络填答平台配备了专职指导及维护人员,按计划向有关省级知识产权局发放调查样本的填答账户与密码,定期反馈问卷填答情况。地方知识产权局负责具体联系调查样本并组织催答工作。七、问卷发放回收 共发放专利权人问卷 13501 份。其中,企业问卷 10693 份,高校与科研单位问卷 1008 份,个人问卷 1800 份。发
9、放专利信息问卷 42700 份。回收专利权人问卷 11831 份,回收率 87.63%。其中,企业问卷 9792 份,高校与科研单位问卷 879份,个人问卷 1160 份。回收专利信息问卷 35144 份,回收率 82.30%。表 1 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 份份/%/%专利权人专利权人 专利信息专利信息 企业企业 高校高校 科研单位科研单位 个人个人 总体总体 发放问卷 10693 647 361 1800 13501 42700 回收问卷 9792 587 292 1160 11831 35144 回收比例 91.57%90.73%80.89%64.44%87.63%82.30%八、质量控制
10、基于以往经验,调查质量主要通过逻辑控制情况、电话回访情况和废卷情况来客观反映。具体措施包括问卷试访问、问卷培训、问卷审核、问卷复核和分析查错等。(一)逻辑控制(一)逻辑控制 首先,对于初步设计完成的问卷,进行了问卷逻辑、语言、选择项等问题检3 验和测试,保证问卷的实用性和易答性。其次,通过制定问卷填写说明,详细介绍调查工作及网络平台使用的注意事项和问卷填写注意事项,现场培训实施单位具体负责人员。同时,网络问卷填答的方式能够在填答过程中提示逻辑问题,具有自动格式查错功能,有效降低了出错比例,避免了重要问题的漏答。最后,调查要求对于背景信息填答采用必答方式,并在问卷填答完成时,上传公章等证明材料。
11、此外,对于无法通过前期逻辑设计避免的逻辑问题,调查人员参照问卷内容及其内部结构关系进行全面的逻辑查错,对于逻辑不合常理的数据作出标记,随后进行电话确认。(二)(二)电话电话回访回访 本次调查采用了电话回访的方式,复核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按照一定的复核比例,在各地区每类问卷中随机抽取的样本以及存在数据逻辑不合常理的样本,进行电话复核。本年度调查共电话回访 5696 份问卷,复核成功 1939份,复核成功率为 34%,达到了常规复核的业内标准。回访结果表明,未出现非本人填答的情况,有效保证了此次调查数据的真实性。(三)废卷(三)废卷情况情况 本次调查在网络填答平台中设臵了逻辑控制、查验和提醒
12、设臵,有效避免了无效问卷的产生。因此,回收问卷都均为有效问卷,并无废卷情况。4 第二部分 专利调查基础数据 一、基本信息(一)企业(一)企业1 1基本信息基本信息 1.1.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布分布 调查涉及的企业总数为 9792 家,主要为有限责任公司,占比为 51.0%;其次是股份有限公司和私营企业,占比均为 15.1%;国有企业,占比约 8.8%。图 1 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布(单位:%)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企业 9792。本图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2.2.企业规模企业规模分布分布 调查涉及的企业中,以小型企业占比最大,为 38.3%;中型企业次之,占比25
13、.5%;大型企业占比为 19.7%,微型企业占比较少,为 13.6%。此外,少部分企业规模未明,占比为 2.9%。1本报告中所称企业均指被调查的企业专利权人。如有例外,另作说明。0.10.10.10.10.10.20.20.30.71.01.31.82.02.28.815.115.151.00.010.020.030.040.050.060.0联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其他外商投资企业其他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集体企业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合作企业其他企业合资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外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国有企业私
14、营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5 图 2 企业规模分布(单位:%)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企业 9792。本图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3.3.企业成立时间年份企业成立时间年份分布分布 调查涉及的企业中,成立时间在 2008 年至 2017 年成立的企业占比为44.4%;2000 年至 2007 年成立的企业占比为 34.3%;1978 年至 1999 年成立的企业占比为 18.7%;1949 年至 1977 年成立的企业相对较少,占比仅为 2.5%。图 3 企业成立时间分布(单位:%)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企业 9792。本图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2.913.619
15、.725.538.3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规模未明微型企业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2.5 18.7 34.3 44.4 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1949年-1977年1978年-1999年2000年-2007年2008年-2017年6 图 4 企业成立时间分布(单位:%)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企业 9792。本图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4.4.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布及数量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布及数量 调查涉及的企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占比为 67.3%。战略性新兴
16、产业的八个分支产业中,企业占比超过 10%的产业有高端装备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产业以及节能环保产业,占比分别为 15.2%、14.0%、13.0%以及 11.6%。图 5 企业是否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单位:%)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企业 9792。本图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 0.01.02.03.04.05.06.0201820152012200920062003200019971994199119881985198219791976197319701967196419611958195519521949其他32.7战略性新兴产业67.37 图 6 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布
17、(单位:%)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企业 9792。本图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二)高校与科研单位(二)高校与科研单位2 2基本信息基本信息 1.1.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调查显示,高校与科研单位建立了知识产权专职管理机构的比例分别为44.1%和 40.8%;建立了兼职管理机构的比例分别为 47.7%和 47.6%;尚未建立管理机构的比例分别为 8.2%和 11.6%。表 2 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设置情况(单位:%)高校高校 科研单位科研单位 总体总体 专职管理机构 44.1 40.8 43.0 兼职管理机构 47.7 47.6 47.7 尚未建立 8.2 11.6 9.
18、3 合计合计 100.0100.0 100.0100.0 100.0100.0 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高校、科研单位分别为 587、292,总体为 879。本表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2.2.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知识产权管理人员 调查显示,在设有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高校和科研单位中,专职机构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在 2 人及以下的占比八成左右,其中高校占比为 79.7%,科研单位占比为 82.5%。兼职机构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在 2 人及以下的占比超过六成,其中高校占比为 68.0%,科研单位占比为 61.6%。2本报告中所称高校、科研单位均指被调查的高校、科研单位专利权人。如有例外,另作说
19、明。0.82.64.55.611.613.014.015.20.02.04.06.08.010.012.014.016.0数字创意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生物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材料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产业8 表 3 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人员构成(单位:%)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专职人员:高校、科研单位分别为 587 和 292,总体为 879;兼职人员:高校、科研单位分别为 587 和 292,总体为 879。本表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三)个人(三)个人3 3基本信息基本信息 1.1.性别性别 调查显示,75.7%的个人专利权人性别为男,24.3%的个人专利权人性别
20、为女。男女比例约为 3:1。图 7 个人专利权人性别情况(单位:%)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个人 1160。本图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2.2.准职务准职务/非职务非职务 调查显示,个人专利权人中的私营企业主、企业高层管理者、企业总裁、董事长被视为准职务专利权人,其合计比例为 40.1%。个人专利权人中的其他类型被视为非职务专利权人,以在职工人、自由职业者为代表,占比分别为28.0%和10.2%。3本报告中所称个人均指被调查的个人专利权人。如有例外,另作说明。男75.7女24.3 高校高校 科研单位科研单位 专职专职 总体总体 兼职兼职 总体总体 总体总体 专职专职 兼职兼职 专职
21、专职 兼职兼职 2 人及以下 79.779.7 68.068.0 82.582.5 61.661.6 80.780.7 65.965.9 73.3 3-5 人 15.0 15.0 11.3 15.4 13.8 15.1 14.4 6-10 人 3.6 7.3 3.1 8.2 3.4 7.6 5.5 11 人以上 1.7 9.7 3.1 14.7 2.2 11.4 6.8 合计合计 100.0100.0 100.0100.0 100.0100.0 100.0100.0 10100.00.0 100.0100.0 100.0100.0 9 图 8 个人专利权人的身份情况(单位:%)注:该题有效数据
22、量为:个人 1160。本图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3.3.教育背景教育背景 调查显示,近五成个人专利权人为本科学历,占比为 47.4%。累计来看,专科及以上学历比例为 82.8%,专科以下学历(不含专科)的比例较低,占比为17.2。图 9 个人专利权人的教育背景(单位:%)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个人 1160。本图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4.4.熟知专利相关的政策法规情况熟知专利相关的政策法规情况 个人专利权人中,熟知专利相关的政策法规主要为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专利资助政策和专利费用减缓办法,比例分别为 60.0%、47.8%和 41.3%。1.61.62.63.0
23、5.87.07.110.210.422.728.00.05.010.015.020.025.030.0退休职工农民教师其他学生企业总裁、董事长科技工作者无职业(自由职业者)企业高层管理者私营企业主在职工人0.30.94.511.421.247.413.01.2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其他小学初中高中专科本科硕士博士10 图 10 个人专利权人熟知与专利相关的政策法规情况(单位:%)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个人 1160。本题是多选题,百分比之和超过 100%。本图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二、专利创造情况(一)(一)专专利权
24、人利权人研发研发基本基本情况情况 1.1.专利研发周期专利研发周期 调查显示,专利研发周期在 1-2 年的比例是最高的,占比达到 33.81%,其次是半年到一年的研发周期,占比为 31.02%。图 11 专利研发周期情况(单位:%)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11831。本图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本图选项含最低值,不含最高值。1.77.58.811.412.117.922.222.641.347.860.00.010.020.030.040.050.060.070.0其他专利实施强制许可办法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办法专利标识标注办法高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专利行政执法办法关于专利电子申请
25、的规定专利质押登记办法专利费用减缓办法专利资助政策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2.25 5.26 11.85 33.81 31.02 15.81 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已有技术,不需要研发3年以上2-3年1-2年半年到一年不超过半年201811 2.2.研发模式研发模式 调查发现,对于专利研发模式,不同登记注册类型企业的研发模式和整体专利权人情况类似,“自行提出创意进行研发立项,融资投资,产品开发,进行销售”为各类企业主要研发模式,占比超过 80%。表 4 不同登记注册类型企业的专利研发模式(单位:%)内资企业内资企业 港澳台港澳台 商投资企商投资企业业外商
26、投资外商投资企业企业 总体总体 自行提出创意进行研发立项,融资投资,产品开发,进行销售 85.385.3 87.187.1 88.088.0 85.485.4 公司研发部门提出创意,委托专门研究机构(设计院、高校等)进行产品设计 26.7 22.2 20.1 26.4 进行模块化设计,将研发、产品设计、开发与销售分别外包 9.6 6.3 6.5 9.4 其它 3.8 4.9 7.3 4.0 合计合计 125.4125.4 120.5120.5 121.9121.9 125.1125.1 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分别为 8209、554、580,总体为 93
27、43。本题是多选题,百分比之和超过 100%。本表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不同规模企业的专利研发模式和整体专利权人情况类似。其中,大型企业选择“公司研发部门提出创意,委托专门研究机构(设计院、高校等)进行”的研发模式占比达到 38.2%,高于其他规模企业。表 5 不同规模企业的专利研发模式(单位:%)大型大型 企业企业 中型中型 企业企业 小型小型 企业企业 微型微型 企业企业 规模未规模未明明 总体总体 自行提出创意进行研发立项,融资投资,产品开发,进行销售 83.5 87.0 86.0 83.3 83.8 85.485.4 公司研发部门提出创意,委托专门研究机构(设计院、高校
28、等)进行产品设计 38.238.2 34.6 25.3 20.5 24.2 26.426.4 进行模块化设计,将研发、产品设计、开发与销售分别外包 11.0 7.9 8.7 11.7 11.1 9.49.4 其它 6.8 3.4 3.9 3.9 5.5 4.04.0 合计合计 139.6139.6 13132.92.9 12123.93.9 1 119194 4 124.124.6 6 12125 52 2 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和规模未明类型分别为 1930、2499、3749、1328、285,总计为 9792。本题是多选题,百分比之和超过 100%。
29、本表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12 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研发模式存在明显差异。科研单位采用“在自己常规科研项目中,发现好的技术方案获得专利,并设立企业”研发模式的比例高达59.4%,而高校仅为27.0%;但对于“积极与相关企业接洽,根据企业委托从事专题研究,合作生产产品”研发模式,高校采用比例为 44.8%,科研单位为 30.7%;对于“从事应用研究,获得大量专利,对外许可并获得收益”和“从事基础研究,专利数量不多,对外许可较少”两项模式,高校所采用的的比例都高于科研单位。表 6 高校和科研单位专利研发模式(单位:%)高校高校 科研单位科研单位 总体总体 在自己常规科研项目中,发现好的
30、技术方案获得专利,并设立企业 27.027.0 59.459.4 47.6 积极与相关企业接洽,根据企业委托从事专题研究,合作生产产品 44.844.8 30.730.7 35.8 从事应用研究,获得大量专利,对外许可并获得收益 29.1 8.9 16.3 从事基础研究,专利数量不多,对外许可较少 78.4 52.2 61.8 合计合计 179.3179.3 151.2151.2 161.4161.4 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高校、科研单位分别为 587、292,总计为 879。本表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3.3.技术来源技术来源 调查显示,有 86.8%的企业通过自主研发获取技术
31、;技术来源于“合作研发”的企业的比例为 36.0%;技术来源于“模仿基础上改进”的比例为 13.8%;8.9%的企业其技术来源于技术购买;选择“模仿”的比例相对较低,占比 1.8%。图 12 企业技术来源(单位:%)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企业 9792。百分比之和超过 100%。本图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86.836.013.88.91.80.70.022.545.067.590.0自主研发合作研发模仿基础上改进技术购买模仿其它13 相比而言,个人的专利研发模式以自行研发为主,比例为 76.6%。与朋友合伙研发次之,比例为 14.1%。与境内高校合作研发的比例为 6.1%。与境
32、内科研单位、境内注册的企业合作研发的比例相对较低。图 13 个人专利研发模式(单位:%)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个人 1160。本图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二)专利权人研发经费情况(二)专利权人研发经费情况 1.1.专利研发经费来源专利研发经费来源 研发经费以“企业资金”为主要来源的企业占比 93.3%。以政府及其他资金来源的比例较低,企业占比分别为 14.0%和 9.7%,而以境外资金为来源的企业占比极少,只有 0.4%。图 14 企业研发经费主要来源(单位:%)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企业 9792。本题是多选题,百分比之和超过 100%。本图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
33、理。76.614.16.11.31.70.40.025.050.075.0100.0自行研发与朋友合伙研发与境内高校合作研发与境内注册的企业合作研发与境内科研单位合作研发其他93.314.09.70.40.025.050.075.0100.0企业资金政府资金其他资金境外资金14 不同登记注册类型企业的专利研发经费来源都以企业资金为主要来源,但也存在细微差异,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通过政府资金作为研发经费相对较高,占比分别为 14.2%和 11.6%,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通过政府资金作为研发经费来源的相对较少,占比只有 8%。表 7 不同登记注册类型企业的专利研发经费来源(单位:%)内资企业内资企
34、业 港澳台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商投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 总体总体 政府资金 14.214.2 8.08.0 11.611.6 14.0 企业资金 93.2 95.0 95.1 93.3 境外资金 0.2 2.5 5.0 0.4 其他资金 10.0 3.6 3.9 9.7 合计合计 121.2121.2 115.4115.4 115.4115.4 120.7120.7 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分别为 8999、382、410,总计为 9792。本题是多选题,百分比之和超过 100%。本表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不同规模企业的专利研发经费
35、来源都是以“企业资金”为主。总体来看,企业规模越大,能获得“政府资金”的比例越大。表 8 不同规模企业的专利研发经费来源(单位:%)大型大型 企业企业 中型中型 企业企业 小型小型 企业企业 微型微型 企业企业 规模规模 未明未明 总体总体 政府资金 23.9 18.6 13.1 11.4 8.8 14.0 企业资金 95.6 95.6 94.8 89.1 83.4 93.3 境外资金 0.5 0.6 0.5 0.0 0.0 0.4 其他资金 7.2 6.6 7.7 14.9 23.5 9.7 合计合计 127.2127.2 121.4121.4 1161161 1 115.4115.4 11
36、5.7115.7 1171174 4 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和规模未明类型分别为 1930、2499、3749、1328、285,总计为 9792。本表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15 经调查发现,企业资金渠道以“自由流动资金”为主,占比 85.9%;“银行贷款”为 25.2%;“政府资助”为 20.2%。图 15 企业新技术研发和新产品所需生产资金的渠道(单位:%)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企业 9792。本题是多选题,百分比之和超过 100%。本图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个人专利的研发经费来源中,“个人积蓄”为经费主要来源,占比 8
37、3.5%;其次是“申请各级科研课题”,比例为 14.6%。“银行贷款”占比 11.2%。图 16 个人专利研发经费来源(单位:%)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个人 1160。本题是多选题,百分比之和超过 100%。本图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2.2.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企业研发经费支出 调查显示,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多数集中在 500 万元以下,占比超八成。相较往年数据,2018 年研发经费支出在 500 万元以下(不含 500 万元)的占比最高,高达 83.7%,而 500 万-1000 万元和 1000 万-5000 万元占比有小幅下降。85.920.225.26.54.12.22.10.
38、022.545.067.590.0自有流动资金政府资助银行贷款其他企业投资风险投资无形资产质押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其它83.514.611.210.51.81.40.025.050.075.0100.0个人积蓄申请各级科研课题银行贷款朋友资助风险投资其他16 表 9 2015-2018 年调查的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单位:%)20152015 20162016 20172017 20182018 10 万元以下(不含 10 万元)21.2 19.8 21.7 24.924.9 10 万-100 万元(不含 100 万元)33.5 31.5 35.1 33.033.0 100 万-500 万元(
39、不含 500 万元)27.8 30.1 24.9 25.825.8 500 万-1000 万元(不含 1000 万元)7.7 8.1 8.3 7.17.1 1000 万-5000 万元(不含 5000 万元)6.9 7.1 7.0 6.26.2 5000 万元及以上 3.0 3.4 3.0 3.0 说不清 0.1 0.1-合计合计 100.0100.0 100.0100.0 100.0100.0 100.0100.0 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2015 年 8030,2016 年 8079,2017 年 9342,2018 年 9768。本表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从企业登记注册类型
40、上看,不同类型企业研发经费支出水平有显著差异。内资企业主要在 500 万元以下,累计占比 84.3%,500 万元及以上占比不超过 16%;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水平相似,支出在 500 万以上的累计占比均在 30%以上,相对内资企业支出较多。表 10 不同登记注册类型企业的研发经费支出(单位:%)内资企业内资企业 港澳台港澳台 商投资企业商投资企业 外商投资外商投资 企业企业 总体总体 10 万元以下(不含 10 万元)25.425.4 15.4 17.2 24.9 10 万-100 万元(不含 100 万元)33.933.9 19.6 15.3 33.0 100 万-500
41、万元(不含 500 万元)25.525.5 31.7 32.8 25.8 500 万-1000 万元(不含 1000 万元)6.86.8 11.011.0 13.613.6 7.1 1000 万-5000 万元(不含 5000 万元)5.75.7 13.813.8 15.215.2 6.2 5000 万元及以上 2.72.7 8.48.4 5.95.9 3.0 合计合计 100.0100.0 100.0100.0 100.0100.0 100.0100.0 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分别为 8205、554、580,总体为 9339。本表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
42、差均未作配平处理。17 从企业规模来看,不同的企业规模存在明显的差异。超五成大型企业支出在1000万元及以上,而小型及微型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在 1000万元以上的不足一成。表 11 不同规模企业的研发经费支出(单位:%)大型企业大型企业 中型企业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小型企业 微型企业微型企业 规模未明规模未明 总体总体 10 万元以下(不含 10 万元)10.710.7 13.5 21.6 42.4 35.4 24.9 10 万-100 万元(不含 100万元)15.315.3 19.9 35.9 40.4 29.8 33.0 100 万-500 万元(不含 500万元)15.415.4 28.0
43、 31.6 13.6 19.3 25.8 500 万-1000 万元(不含1000 万元)5.45.4 15.7 6.5 2.0 7.4 7.1 1000 万-5000 万元(不含5000 万元)26.5 18.4 2.8.7 6.1 6.2 5000 万元及以上 26.7 4.5 1.6 0.90.9 2.1 3.0 合计合计 100.0100.0 100.0100.0 100.0100.0 100.0100.0 100.0100.0 100.0100.0 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和规模未明类型分别为 1930、2499、3749、1328、285,总计为
44、 9792。本表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3.3.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 调查显示,从企业专利权人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来看,3%-5%和5%-8%及的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 18.6%和 16.8%。图 17 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单位:%)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企业 9701。本图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5.211.513.218.616.88.67.83.94.010.40.05.010.015.020.00%0%-1%1%-3%3%-5%5%-8%8%-10%10%-15%15%-20%20%-30%30%及以
45、上18 不同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研发经费所占比例都是在 3%-5%最多,分别为 18%、33.8%和 24.1%。表 12 不同登记注册类型企业的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单位:%)内资企业内资企业 港澳台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商投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 总体总体 0%5.3 2.0 6.7 5.2 0%-1%(不含 0%和 1%)11.4 14.5 13.6 11.5 1%-3%(不含 3%)13.4 9.6 11.8 13.2 3%-5%(不含 5%)18.018.0 33.833.8 24.124.1 18.6 5%-8%(不含 8%)17.0 11.7 14.0 16.8 8%-
46、10%(不含 10%)8.6 10.6 6.5 8.6 10%-15%(不含 15%)7.9 4.8 6.4 7.8 15%-20%(不含 20%)4.0 4.3 1.6 3.9 20%-30%(不含 30%)4.1 2.0 2.0 4.0 30%及以上 10.4 6.8 13.4 10.4 合计合计 100.0100.0 100.0100.0 100.0100.0 100.0100.0 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分别为 8999、382、410,总计为 9792。本表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不同规模企业的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有显著差异
47、。8.6%的微型企业没有研发投入,高于其他规模企业;20.5%的微型企业研发经费比例在 30%以上,也明显高于其他规模企业。小型企业研发经费比例在 5%-8%的最多,占比19.2%,中型企业和大型企业研发比例在 3%-5%的最多,分别占比31.3%和29.2%。表 13 不同规模企业的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单位:%)大型企业大型企业 中型企业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小型企业 微型企业微型企业 规模未明规模未明 总体总体 0%3.7 2.6 4.4 8.68.6 11.1 5.2 0%-1%(不含 0%和 1%)23.6 12.8 10.5 10.2 15.2 11.5 1%-3%(不含 3%
48、)20.8 16.0 13.3 9.9 10.8 13.2 3%-5%(不含 5%)31.331.3 29.229.2 17.4 11.1 15.3 18.6 5%-8%(不含 8%)7.5 15.6 19.219.2 13.8 16.3 16.8 8%-10%(不含 10%)5.9 6.7 9.7 8.4 5.5 8.6 10%-15%(不含 15%)2.9 6.6 8.5 8.1 6.8 7.8 15%-20%(不含 20%)1.2 2.9 4.2 4.4 4.6 3.9 20%-30%(不含 30%)1.3 3.0 4.2 5.0 3.0 4.0 30%及以上 1.8 4.6 8.6 2
49、0.520.5 11.4 10.4 合计合计 100.0100.0 100.0100.0 100.0100.0 100.0100.0 100.0100.0 100.0100.0 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和规模未明类型分别为 1930、2499、3749、1328、285,总计为 9792。本表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19 4.4.研发经费支出中用于本年度的专利活动支出比例研发经费支出中用于本年度的专利活动支出比例 调查显示,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中用于本年度专利活动支出比例为 5%以下的占比达到 48.1%。图 18 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中用于本年度专利
50、活动支出比例(单位:%)注:该题有效数据量为:企业 9792。本图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配平处理。不同登记注册类型企业在研发经费支出中用于本年度的专利活动支出比例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比例在 5%以下的外商投资企业为 61.2%,而内资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比相对较低,分别为 48.2%和 47.5%。表 14 不同登记注册类型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中用于本年度专利活动支出比例(单位:%)内资企业内资企业 港澳台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商投资企业 外商外商投资企业投资企业 总体总体 0%6.26.2 5.55.5 10.410.4 6.3 0%-5%(不含 0%和 5%)42.042.0 4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