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大_小+X”认知类指人名词的不对称性研究_宋萌萌.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304709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0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_小+X”认知类指人名词的不对称性研究_宋萌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_小+X”认知类指人名词的不对称性研究_宋萌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_小+X”认知类指人名词的不对称性研究_宋萌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_小+X”认知类指人名词的不对称性研究_宋萌萌.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_小+X”认知类指人名词的不对称性研究_宋萌萌.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大_小+X”认知类指人名词的不对称性研究_宋萌萌.pdf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doi:10 3969/j issn1673 6060 2023 03 008“大/小+X”认知类指人名词的不对称性研究宋萌萌(河南科技学院 文法学院,河南 新乡453003)摘要:以往对称谓名词的研究多囿限于类别、词缀等问题的探讨上,较少针对某一特定封闭域进行定量分析。其实,即使词法模式相同的称谓名词内部也存在异质性。以“大/小+X”认知类指人名词为例,聚焦于词汇化结果这一向度上观照,这类词存在四种语义类别:描述人的内在品性、突显人的社会地位、强调人的属性特征、标指人的身份角色;聚焦于词汇化过程这一向度上考量,“大+X”与“小+X”在音节数目、组配能力及语义生成机制这三个方面都存在着不对称性

2、,这些不对称现象可以从“大”与“小”的语义特征和有无标记两方面得到解释。关键词:认知类指人名词;不对称性;生成机制;语义特征;标记理论中图分类号:H0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 6060(2023)03 0072 07收稿日期:2023 02 04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基于物性结构理论的动名定中式复合词语义研究”(2023 ZZJH 371),主持人:宋培杰;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成词库视角下 VN 定中复合词语义构词法研究”(HB22YY021),主持人:张舒作者简介:宋萌萌,女,河南新乡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法及词汇研究。在人类正常的认知思维中,

3、事物的命名多是正反对立、大小相应的,然而这种对称关系反映在语言中,却并非如此截然分明。汉语的指人名词便是如此,其系统内部的词汇聚类显现出繁杂多样的局面。指人名词是名词词类范畴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学界关于指人名词的研究可谓成果丰瞻,但大多集中在相关分类以及词缀问题的探讨上,而对于指人名词中呈现出来的对称与否现象,倒是关注不多。故本文拟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以典型对立词“大”与“小”所构成的认知类指人名词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讨:何为“大/小+X”认知类指人名词?缘何说由“大”与“小”分别参构的这类词之间呈现出不对称性?形成不对称现象的动因又有哪些?一、“大/小+X”认知类指人名词的确定所谓认知类指人名

4、词,指的是改变了组合时的原始词义,整体经过隐喻、转喻等认知作用,由一个具体的语义域转移至另一个相对抽象的语义域的一类指人名词。解正明在确定认知称谓名词时,将一些经过认知加工的亲属称谓词和社会称谓词也一并归入,如“老娘们”“宝贝疙瘩”“大款”等1。本文认可这一分类原则,在释义时主要依据 现代汉语词典(第 7 版)(以下简称现汉),对于词典未收录生活中却高频使用的词,参照百度百科的释义并根据自省适当完善。不过,鉴于称谓名词系统的复杂性,在确定研究对象时,主要遵循如下原则加以判定。一是“大/小+X”需满足整体语义经认知作用后发生转移(即“大/小+X”“大/小”+“X”),才能被界定为认知类指人名词。

5、比如,“大牛”的语义所指不是语素“大”和“牛”的简单加合“大的牛”,而是经过了一定的认知加工,“牛”喻指某人“本领大、实力强”,“大”以“程度义”入词,语素意义整体融合,用以指称“某一方面或领域中的优秀者”。需要指出的是,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词而非语,“大老粗”“小白领”类经过认知作用的是“X”而非“大/小+X”整体,因而这类短语不被视作认知类指人名词。二是“大/小+指人名词”中存在着一类表层形式为“大/小+亲属称谓词”,意义却已经泛化的词语。比如,“大爷”本属于典型的亲属称谓词,用以“尊称年长的男子”,参构语素“大”用以表示尊敬,后经认知作用,27第 43 卷第 3 期Vol 43No 3河 南

6、 科 技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3 年 3 月Mar 2023该词词义适用范围逐步扩大化,从亲属称谓词泛化为社会称谓词,指“不好劳动、傲慢任性的男子”。“大爷”的特指性在语境中遭到磨损,转而开始强调人们“基于其内涵认识的一种评价”2。本文将此类基本词义发生泛化并经认知作用的“大/小+亲属称谓词”视为研究对象。同样,“大少爷”“小皇帝”类也属于本文研究对象,这类词虽隶属历史称谓词,但其原本所指对象已经消失,而被赋予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新义项,转指具有好逸恶劳、养尊处优等特征的特定人群。总之,第一条

7、原则是本研究在确定研究对象时的主要参考标准,遇到词义透明度不高、理据不清晰的词时则参照第二条原则予以甄别。由此,在对现汉、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CCL 现代汉语语料库检索以及百度、谷歌、微博等即时性搜索引擎的基础上,共统计出 85 个“大/小+X”认知类指人名词(详见表 1)。表 1“大/小+X”认知类指人名词的语义类别及语义生成机制语义生成机制语义类别“大/小+X”认知类指人名词词数隐喻机制(7)描述人的内在品性大/小+指物名词大猪蹄子1(29,34 12%)小狼狗、小奶狗、小馋猫、小妖精、小鸡爪子、小家雀6转喻机制(3)大/小+身体部位大嘴巴1小心眼儿、小蹄子2转喻机制(3)大/小+

8、特性词大忽悠、大炮2小滑头1转喻机制(16)大/小+身份词大少爷、大小姐、大丈夫、大男人、大女人、大爷6小皇帝、小祖宗、小姑奶奶、小爷叔、小女人、小男人、小天使、小公主、小仙女、小将10转喻机制(19)突显人的社会地位(19,22 35%)大牛、大神、大咖、大 V、大亨、大鳄、大腕儿、大家、大拿、大师、大手笔、大户、大佬、大 Boss、大人物、大方、大将、大王18小人物1转喻机制(23)强调人的属性特征大肚子、大牌、大器、大个子、大块头、大舌头、大叔、大汉8转喻机制/隐喻机制(23,27 06%)小白、小鲜肉、小白脸儿、小毛头、小楼罗、小可怜儿、小可爱、小淘气、小哥哥、小姐姐、小媳妇儿、小市民

9、、小透明、小钢炮、小大人儿15转喻机制(14)标指人的身份角色大师傅、大使、大同乡3转喻机制/隐喻机制(14,16 47%)小心肝儿、小兔崽子、小家伙儿、小东西、小跟班儿、小广播、小不点儿、小丑儿、小人儿、小鬼、小青年儿11总计85(10000)二、“大/小+X”认知类指人名词不对称性的表现“大”与“小”是一对典型的相对反义词,受对称思维的影响,事物命名时理应是有“大”必有“小”的,可是“不少名称只有大 没有小”3,或者“只有小 没有 大”4 155。由表 1 可见,“大”与“小”所构成的认知类指人名词确实表征出了极大的不对称性。(一)音节数目的不对称如表 1 所示,三音节“大/小”类认知类指

10、人名词共有 53 个,占总比重的 62 35%。这是由于“大/小”在整个认知类指人名词中充当修饰性成分,而称谓词内部结构为定中式,受汉语双音节词长特征的影响,充当中心语的成分多是双音词,因而三音称谓词的数量占据优势。其中,由“小”构成的三音认知类指人名词共有 38个,占“小”类总数的 82 61%。“大”构成的则只有 15个,占“大”类总数的 38 46%。双音节构成数目上,“大”跃居而上,共有 22 个双音词,占“大”类总数的56 41%。而“小”类双音词仅 5 个,占“小”类总数的10 87%。所以说,“小”类与“大”类认知类指人名词在音节数目上呈现出鲜明的不对称性,“小”类词的音节构成以

11、三音节为主,而“大”类的双音节则占据优势。四音节因超出汉语“韵律词”要求,词感较低,形成的认知类指人名词数目有限。(二)组配能力的不对称“大”的 使 用 频 率 和 组 合 能 力 均 远 远 高 于“小”4 6。但单就“大”“小”所构成的认知类指人名词而言,情况似乎并不完全一致。1 成词数量的不对称“大”类认知类指人名词共有 39 个,占总词数的比重为 45 88%,而“小”类 则 有 46 个,所 占 比 重 为54 12%。表现在语义类别上,只有“突显人的社会地位”这一类别中的构词语素“大”,组配能力才明显强于“小”,而在构成其他语义类别时则均不如“小”的组配37宋萌萌:“大/小+X”认

12、知类指人名词的不对称性研究第 3 期能力强。尤其是在“标指人的身份角色”时,“大”和“小”的组配比例为 3 11,显示出相当的不均衡性。那么,为何“大”唯独在“突显人的社会地位”时会呈现出如此强大的组配能力呢?这恐怕要归因于其自身的语义特征。“大”的语义由空间域向情感心理域投射时,受到基本语义特征+量大的影响,具备凸显“较高社会地位或较大影响力的人物”这一程度高量特征的心理现实性。正向的积极因素往往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受到这种积极思维的影响,在称说所指对象的地位时,人们倾向于关注社会分工体系中相对高级而重要的一方,这恰恰与“大”的语义特征相契合。而“小”在“突显人的社会地位”时,受到+量小

13、语义特征的影响,常表达对人物地位的轻视,这与人类认知中的趋好心理相悖,自然成词相当有限。当然,总体来看,“小”的成词比重还是高于“大”的。二者在构成认知类指人名词具体的语义类别时,分别呈现的数量存在极大不对称。2 组配成分的不对称尽管“大/小+X”认知类指人名词中的“X”总体上呈现出名词化倾向,但其内部构成仍存在微殊差异。“大”除了修饰名词外,还可以用以修饰动词成分如“大忽悠”“大拿”。这是由于“大”本身具备副词用法,可以用来修饰“具有性状义的心理动词、非心理动词以及动词短语,表示性状的程度深”7 80。实义动词“忽悠”和“拿”对其论元角色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在“大”程度义的参与作用下,相应的语

14、义特征得以进一步凸显,从而共同完成认知作用,用以转指具有这类特性的人。“大+X”中的“X”还可以由其他成分充当,与参构语素“大”共同构成一个凝固的指人名词。例如:“大 V”原本指在微博平台上经过认证的用户,这类用户大多拥有众多粉丝。为方便称呼,网民便将这类经过官方认证并拥有粉丝的用户叫做“大 V”。随后经过联想作用,出现更加泛化的用法,即以“大 V”来表示“具有影响力的某类人”。“大咖”的来源存在两种主流说法:一种理解是“咖”是英文“cast”的音译词,借音的同时还借了“cast”所表的概念义,用以指称“演员、角色”;另一种则认为“咖”是闽南语对于“角色”的“角”发音,因而表示“角色”义。无论

15、哪种词形来源,“大”均是作为参构语素组配音译词“咖”,进而通过认知作用表达“在某个领域比较成功的人”。“大 Boss”中英文“Boss”指的是“老板”,初期电竞圈常直接以“大 Boss”指称“较为巨大有力且难缠的敌方对手”,后期词义扩大至生活领域中,喻指“强有力的对手”。而“小”所修饰的成分则呈现出更为丰富的表征,异于“大”类的是可用以修饰形名定中结构,进而整体转指某类人。比如:“小鲜肉”“小奶狗”类不同于“小馋猫”,“小馋猫”中“小”所修饰的“馋猫”虽然也是形名定中结构,但在做中心成分前已经完成了语义的凝结,“馋猫”既可以用以指称“馋嘴的猫”,也可以表达“馋嘴的人”,只是受“小”修饰后,在“

16、小”词义色彩的感染下,进一步专指化,用以表达对“馋嘴的人”的一种嗔怪,具有了昵称的功能。而“小鲜肉”类在不受“小”修饰前,纯粹是指物名词,“新鲜的肉”是一种实指概念,受“小”修饰之后,词义整体完成由具体所指向抽象喻指的转移,指像新鲜的肉一般“长相俊俏的年轻男性”。此外,“小”还可以用以修饰形容词,以形容词本身所凸显的性状或属性转指具有这类特征的人,如“小可爱”“小淘气”等。总之,修饰名词是“大”和“小”在构成认知类指人名词时体现的共同语法功能。除此之外,“大”类还可以组构动词、“字母”“音译词”及“英文”,“小”类的独特在于可以修饰定中结构和形容词。除名词成分外,二者的组配成分各有分工,表现出一定的不对称性。“大”“小”在成词数量和组配成分上的不对称性,实则体现了二者组配能力的不对称。(三)语义生成机制的不对称性从整体语义的生成角度来看,“大/小”类指人名词的语义生成机制主要为隐喻和转喻。经隐喻作用的认知类指人名词,表征形式可以大致表述为“大/小+指物名词”,即这类词本身并不含有指人的语素,但语素整体组合之后便具备了指人的功用。而由转喻生成的认知称谓词的表征形式则较为复杂,除了“大/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