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收稿日期: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 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四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长效机制研究”过程性成果(项目编号:)。作者简介:王森(),男,江苏泰州人,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思政教育。“四史”教育:农牧院校教育的强引擎王 森(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摘 要开设“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课是新时代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以“四史”教育开展为研究载体,阐述“四史”教育融入农牧类高职院校的背景和必要性,分析了“四史”融入农牧高职院校教育存在的历史素材提炼不充分、课堂教学形
2、式不丰富、学生历史感不强以及农牧文化内涵不厚这四个痛点,最后通过增设“四史”教学模块、促进农牧文化与“四史”相结合、建设“四史”教学资源库以及增强“四史”实践教学提出了“四史”教育融入农牧高职院校的策略。关键词农牧;高职院校;“四史”教育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本刊网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年 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明确作出要求:“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要以习近
3、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各地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以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我国有 所普通高等学校,其中高等职业类院校有 所,在今天注重三农的大环境下,农林类高等职业院校有 所,因此,“四史”教育在农林类高等职业院校的研究就显得非常有意义和必要。一、“四史”融入农牧院校教育的背景“四史”是指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灿烂辉煌的历史,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力量,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是高等职业类院校做好立德树人工作的有效内涵。而农牧类高职院校
4、,由于其发展轨迹,有着农业这一重要特质,在“四史”中也有着农牧业相关的历史内涵,这两者可以有效结合,碰撞出闪亮的火花。(一)“四史”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 年“七一”重要讲话中,连续用了九个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可见历史的重要性。“四史”里面蕴含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艰辛,蕴含了新中国 多年的不断奋斗人民成就,蕴含了 多年改革开放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坎坷,蕴含了 年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探索的坚持。年的中国共产党党史,就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不断蓬勃壮大的艰辛历程,党内的优秀的思想、重要的理论、信仰坚定的党员、不断探索的实践和历史性的重大事件始终贯穿其中。多年新中国成长史,就是中国共产党紧密围绕为中国
5、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在新中国的各个时期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奋斗,并不断取得伟大成就的过程。多年改革开放史,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成长,不断完善,让新中国大踏步赶上这个时代的历史。年社会主义发展史,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归纳社会主义制度在不同国家发展的经验的历史,他有着科学性和探索性,反映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里面有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战斗和发展的制胜密码。“四史”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映射,在自各的路线上又各有侧重。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调研时指出:“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同时
6、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就是说,学习“四史”要以中国共产党党史为重要脉络,为核心,同时学习其他三史。可以说如果将中国共产党党史全面延展,那么党史就是“四史”。(二)农牧院校的特征农牧类高等职业学院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中有着其特殊的地位,它关系到三农问题,同时也关系到乡村振兴计划。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民以食为天的古话。而农牧类高等职业院校已经是我国近几年来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牧历史是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而成长的,他和党史、新中国成长史、改革开放史以及社会主义发展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农牧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以后的就业,关系到我们国家三农问题、关系到我们国家的乡村振兴
7、计划,新时代农民必须也必将怀揣着先进的思想和信仰走向社会,奉献社会。通过学习“四史”,增强农牧类院校文化厚度、提高农牧课程的底蕴、促进农牧学生历史认同。以满足新时代社会对农牧类学院以及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的需要,以满足将学生培养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领跑者、乡村振兴的引领者、美丽中国的建设者,努力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要求。二、“四史”融入农牧学院教育的必要性“四史”教育融入农牧学院教育是指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以及社会主义发展史通过科学的方式在农牧学院教育的课程中进行体现。“四史”教育融入可以推动思政教育、可以推进历史思维以及可以推高文化自信。“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8、。”“四史”教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必然内在要求,开设“四史”,将“四史”融入课程中,第 卷第 期 总第 期湖 北 开 放 职 业 学 院 学 报()年 月(下)()可以引导农牧类学生深刻理解这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中国人民探索救国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代使命。农牧类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新时代农民的重要环节。通过融入“四史”到课堂,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养成学生工匠的意识,正确引导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理解。(一)“四史”能推动思政教育,增强农牧文化厚重“在 多年文明发展
9、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习总书记的话中明确指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因此,“四史”教育进入到农牧类院校是一个必然,必然推动农牧类院校的大思政课的建设和成长,丰富课程的内容和内涵。“四史”教育不仅仅要讲好历史故事,而是要通过历史的学习教育,让新时代的农牧学院的大学生认同我们自己的文化,增强农牧学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道路的认同。“四史”中富含各类的农牧文化,在加强“四史”教育的过程中,必定能推动农牧类院校的思政教育,增强农牧文化的厚
10、重感。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当前,高等职业类院校的思政课只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这三门。并没有特意开设历史类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史证分离的现象,同时由于高职类学生本身对知识的承受力问题,不能接受较为深奥的理论知识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类问题。虽然当前高校思政课程并未将“四史”作为独立课程来设置,但是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当前的思政融入课程中,很多老师还是乐于将历史知识和经验融合到课程中去的。与此同时“四史”是中国人民的历史,与农牧业也息息相关,作为
11、农牧类高职院校,如不能深入发掘“四史”里面的文化内涵,这是一种对历史的亵渎,也是一种对经验的浪费,农牧文化就不足以厚重。(二)“四史”能推进历史思维,提高农牧课程底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四史”是真实的历史,是知识、经验和智慧的集合。他包含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的艰辛历程;包括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奋斗,不断取得伟大成就的奋斗初心;蕴含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的坚持;囊括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归纳社会主义制度在不同国家发展的经验的历史。这里面,有这非常多的历史故事、知识点、前人的经验和智慧。将“四史”融入农
12、牧类院校的思政教育中,可以大大提升教师、学生的历史思维,推进人才进步,增强人才培养。对于农牧类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学生的文化素质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相对较弱。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研究表明,我国现阶段主要考查的知识获取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认知能力。最终高考录取分数也是高职院校学生和本科院校学生在知识储备上有差距的一个证明。将“四史”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和思政教学中,可以高校增强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拓宽其知识面的宽度,同时,建立起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历史思维,正确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正确认识到新中国的艰辛和坚韧。在老师融入“四史”的过程中,也对应的可以提升课程内容的丰富性,让课程的底蕴更加雄厚,尤
13、其是思政类课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看待历史的眼光,学会用科学的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的:“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三)“四史”能推高文化自信,促进农牧学生历史认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我们现在处于人类历史大变革的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腾飞,他不仅仅需要技术和经济的结构支撑,还需要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体系中的话语权,展示我国哲学的底蕴,让全世界都听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的声音,为此“四史”教育融入日常课程,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我们国家艰苦奋斗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唤醒学生的文
14、化自信,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样才能在如此复杂的国际大背景中讲好我们的故事,弘扬中华文化。在这个“虚无主义”横行的时代,在这个公知、网络大 和水军到处散播信息的网络时代,都在瞄准我们国家大学生这一群体,通过偷换概念、理论新潮化,来对社会青年的理想信念进行腐蚀和迷惑。通过“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日常课程教育中,以课程为载体,将“四史”的内涵传授给新时代青年,端正学生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要让我们新时代的青年知道并坚定不移的认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四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能用科学的方式应对当前社
15、会上存在的“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以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以史为鉴才可以开创未来,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四史”教育。三、“四史”融入农牧院校教育存在的痛点“四史”融入农牧院校教育能带来的优势和使命非常重要,在经过对 名学生的调查发现,为什么“四史”教育优势如此明显的情况下,农牧类高职院校的“四史”教育存在困惑?从学生的角度,收集数据,总结出如下四大点内容:(一)历史素材提炼不充分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包含着非常多的内容和经验,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史,是一部伴随着中华民族百年成长的奋斗史,更是有着无比灿烂的经典。由于日常课程教育以老师自主选择为主,随机化和自主化的现象比较
16、多,缺乏对“四史”内容的提炼和推演,造成了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认为历史素材不充分的假象,从而降低思政融入课程、思政课程教学的效果。这最终造成了高职类院校的思政课、思政课程课、思政实践课都缺乏活力,学生兴趣不浓。其实“四史”中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的经验,党的初心使命和根本宗旨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推进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们党不断探索和追求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在新中国史中完美的体现;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实践史,这是改革开放史的核心;而社会主义发展史则表明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四史”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总结,会提炼出较多的课程素材。包含众多的英雄人物,历史遗迹和历史故事,这些都是现在开展思政教学和思政实践以及思政融入的典型素材。将这些素材融入日常思政教学、思政融入教学以及思政实践中,将会大大提升课程内涵,将会有效促进学生对思政的热情,将会增强思政系列课程的吸引力。(二)课堂教学形式不丰富当前农牧类高等职业院校都开展了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以及思政实践等课程。针对教学形式而言,相对来说较为单一化。大多数的课程以老师讲授为主,缺少与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