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学研究基于“产出导向法”教学理念的本科汉俄笔译课程改革探索南京大学张俊翔 摘要:本文在“产出导向法”框架下讨论基于“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和“全人教育说”等教学理念的汉俄笔译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必须强化学生汉俄笔译能力与意识,将产出驱动与输入促成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必须丰富课外汉俄笔译实践,指导学生参加翻译竞赛、专业实习等活动,以用促学,同时坚持形成性评价;必须将课程的育人功能放在首位,挖掘教学材料蕴含的育人要素,适时、适当地开展思政教育,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关键词:产出导向法;汉俄笔译课程;有效学习;翻译实践;育人犜 犻 狋 犾 犲 牶 犃 犫 狊
2、 狋 狉 犪 犮 狋 牶 ,本文系 年江苏高校“教学研究工作”专项课题“构建外语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编号:)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张俊翔,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俄语教育、俄罗斯文学与文化。邮箱:。外国语文研究 现实与再现 ,犓 犲 狔犠 狅 狉 犱 狊 牶 ;引言建设一流俄语本科专业旨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尤其是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等方面的需求。新时代俄语专业教育教学需在强化学生的言语技能、丰富学生关于俄罗斯及其他俄语国家社会文化知识的同时,坚定他们的文化自信,着力培养用俄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毋庸置疑,汉俄
3、笔译教学在助力学生更好地翻译和表达中国道路、中国立场、中国理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俄语专业本科高年级应该开设以汉俄笔译为主要内容的核心课程 翻译理论与实践(二)(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指导学生习得从汉语到俄语的转换规律。从教学现况来看,学生的语言积累相对欠缺,运用翻译策略与技法不够娴熟,从事翻译的依赖性较强,汉俄笔译的整体水平尚待提升。全国高校俄语专业八级水平测试(以下简称“八级测试”)的结果显示,相较于口语、听力、阅读、写作等各项,汉译俄的得分往往偏低,近三次八级测试汉译俄(总分为 分)的情况是,年全国平均分为 ,年为 ,年为 。鉴于此,我们应当依托先进
4、的外语教学理论,推进汉俄笔译课程的改革与创新,优化教学供给侧,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数据来自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测试办公室俄语测试组向各校正式公布的八级测试成绩单,其中包含各个测试项目的全国平均分。年和 年因故未举行八级测试。基于“产出导向法”教学理念的本科汉俄笔译课程改革探索“产出导向法”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及其团队在多年教研过程中总结、提炼出来的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旨在消除我国外语教学中存在的“学用分离”和“文道分离”弊端。年,在理论 实践 诠释多轮循环互动的基础上,“产出导向法”得以正式创建,其理论体系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其中,由“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和
5、“全人教育说”构成的教学理念是该理论的指导思想(文秋芳,:)。近年来,南京大学俄语专业在汉俄笔译课程教学中全面贯彻“产出导向法”的教学理念,强化价值引领,革新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突出教学重点,完善教学评价,一系列主动实施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基于“学习中心说”革新教学目标,促进有效学习“学习中心说”主张外语教学的一切活动“必须要实现教学目标和促成有效学习的发生”(文秋芳,:)。对于任何一门课程而言,首先都需要确立适切的教学目标,然后选择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佳内容和形式,并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始终关注学生能从中学到什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断促进学生的持续成长与发展。汉俄笔译是对汉、俄语言文
6、化符号进行动态转换,而汉俄笔译课程既是俄语教学的高级课程,也是培养俄语翻译人才的初级课程,属于“过渡的中介翻译教学范畴”(丛亚平,:)。我们认为,这门课程应当培养学生汉俄笔译的综合能力,强化其翻译意识,在双语水平、翻译技法、实践经验等方面为未来从事汉俄翻译活动做准备。这一教学目标要求教师把为学生讲授汉译俄的策略、方法和技巧与指导学生进行汉俄翻译实践结合起来,强调对知识点的主动集成与自觉运用,以期能够解决翻译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提供准确、地道的翻译方案。只有这样,学生今后才可以在特定的社会语境和工作条件下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确保产出合格而适用的译文。国内外学者依托不同的理论范式对翻译能力进行
7、了归纳和分类。就俄语专业而言,“本科阶段的翻译能力可表述为(基本)翻译能力或翻译实践能力,由语言能力、转换能力、文化能力、工具能力、评估能力构成”(丛亚平,:)。语言能力既包括对汉、俄语知识的掌握,也包括对两种语言的理解、接受、使用、感悟和对比。在汉俄笔译教学中,教师需在学生生成俄语言语产物的过程中对其进行语言强化,同时,依托源语的例证和练习材料加深学生对汉语表达逻辑、思想文化内涵等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转换能力是汉俄笔译课程的核心,其重点在于以意义的准确传递为目的,依托翻译策略和技法进行汉、俄双语思维转换训练,难点在于摆脱汉语思维定式和特定言语形式的桎梏,充分发挥俄语的言语可能性,再现汉语所表达
8、的信息。文化能力指的是对汉语和俄语文化的综合认知,集中体现在通过处理汉、俄文化之间的差异跨越文化障碍的水平。工具外国语文研究 现实与再现能力指在从汉语转换为俄语的过程中使用各种文献和资源提高翻译效率和准确度的能力。在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工具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高效地获取和处理信息。评估能力则包括译者检查和完善自身俄语译文的能力,以及审读和评鉴他人俄语译文的能力。翻译意识是翻译能力的一种更高级的形式,即“译者感觉某种必要性或可能性的能力,它是理论和技巧在实践中得到适当运用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弥补语言能力、国情文化知识、专业技术知识之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周清波,:)。翻译意识指引翻译行
9、为,翻译行为体现翻译意识。我们认为,对学生翻译意识的强化应贯穿于汉俄笔译教学的全过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调动内在积极性,将其作用到外在的翻译行为上面,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从专业视角管理汉俄笔译过程和结果的自觉性。根据不同标准、从不同角度可将翻译意识的概念细化成多种具体表现,我们尤其应加强学生的语篇意识、逻辑意识、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语篇意识与逻辑意识针对翻译对象,语篇意识是表现,逻辑意识是构因。语篇意识主要是指汉译俄时译者应留意文本的完整性、一致性、交际性,对语体和体裁特征、衔接和连贯手段等要始终保持敏感。逻辑意识则是指译者秉持科学的翻译态度,依托专业知识和百科知识,周全地审视自己对汉语文本的理解
10、和对俄语文本的表达是否合理。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针对翻译主体。树立责任意识,要求学生在从事汉俄笔译时谨慎对待产出的内容,尤其是在翻译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事物,处理汉语的特殊表达法时。有必要时应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手段、借助各种工具展开查找、求证与核实。规范意识包括:内容上做到译文完整、前后统一,没有误译、缺译、漏译、跳译,标点符号的使用、字母的转写、译注的添加等合乎规定;形式上做到妥善地处理文图,得体地进行编辑与排版。按照“学习中心说”的观点,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为了提升有效性,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习者首先尝试输出,“创造机会让学习者主动寻求知识盲点,以激发弥补盲点的欲
11、望”(文秋芳,:),另一方面,教师应不失时机地为学习者提供相关的输入内容,并确保其能够在有效获取的基础上将接受性知识转换为产出性知识。在汉俄笔译教学过程中,我们以练串讲,将汉俄笔译的核心知识点(主要包括词汇、语法、篇章俄译问题的应对策略和常用的汉俄笔译技法)内化于各种练习当中,引导学生从自主到自觉地运用策略和技法,产出并优化翻译方案。课前,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发布任务,要求学生围绕知识点自学参考材料、完成句子翻译,通过预习获得对知识点的感性认识,增加语言积累,发现疑难之处。课堂上,教师检查学生准备情况,组织高强度练习,评析翻译实例,在此过程中结合教材讲解知识点,使得学生在译中学,从讲中悟。从课
12、前到课堂,学生需完成两次产出,要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从教学目标出发,针对学生的翻译困难提供支持,帮助其吸收和运用策略与技法,解决他们意识到或者没有意识基于“产出导向法”教学理念的本科汉俄笔译课程改革探索到的问题。课后,教师督促学生巩固所学,布置语段和语篇翻译等任务,并安排学生为下一个教学单元做准备。基于“学习中心说”的汉俄笔译课程教学活动可用图直观呈现。图 基于“学习中心说”的汉俄笔译课程教学活动在汉俄笔译课程教学中践行“学习中心说”理念,需要注意:第一、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需在充分熟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科学设计教学任务,建立
13、旨在动态提升学生汉俄笔译能力和意识的讲练体系。具体而言,应围绕核心知识点,依托练习统筹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阶段的教学活动,使之构成完整的教学单元。各个单元的材料务求切合实际,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方面。练习形式应多样化,合理搭配长短篇幅,有机组合全译、评析、阅读、背诵等题型。教师对练习的检查和评阅尤为重要,它是了解学生情况、收集典型问题的主要途径,也是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解的基础。同时,教师也可视情况指导学生开展生生互评、个人自评等。练习的讲解方式应多样化,可将课堂精讲与录制并发布教辅微课、通过课程微信群答疑等方式结合起来,给予学生全过程、全方位的反馈。显然,再有针对性的讲解和练习也不可能仅涉及某一个
14、知识点,而是会与其他知识点相关联。因此,各个教学单元之间不可能被割裂开来,它们是彼此呼应的。第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其中心任务是发展翻译能力,强化翻译意识,树立开展汉俄笔译实践的科学观念。为此,教师应督促所有学生以问题为导向,掌握知识,不断练习,持续进步。同时,教师也应因材施教,对于学有余力、对汉俄笔译比较感兴趣的学生,可鼓励他们开展研究型学习,引导其根据所讲、所学、所练提炼有价值的问题,将其作为本科毕业论文、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等的选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第三、信息时代,传统的教育设施和教学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汉俄笔译课程应充分利用网络化、智慧化教学的可能性,发挥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教
15、学的优势,提高课堂效率,保障师生的有效互动。教师要与时俱进地了解并运用相关技术手段,利用微课、慕课等将部分教学内容前置或者后置,集约课堂时间;同时,也要发挥网络教学平台外国语文研究 现实与再现的交互性和即时性,扩展学生吸纳知识的途径。以“专有名词的俄译”单元为例。我们依托教材涉及的人名、物名、地名、机构和组织名称,出版物和文艺作品名称俄译,以培养学生的转换能力和工具能力,强化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为旨向,设计并实施各阶段的教学活动。课前,教师通过教学平台发布材料,明确学生需完成的任务:首先,结合教材,参考关于中国人名、中国品牌和国外品牌名称、中国地名、中国国家部委名称、中国古代典籍名称俄译的补充材
16、料,自学翻译策略与技法;其次,通过阅读归纳并熟记一系列常用专有名词的俄语表达法,强化语言积累;另外,翻译含专有名词的一系列句子。课堂上,教师对课前的背诵和翻译练习进行检查,穿插讲解音译法、意译法、音译加注法、音意结合法、名从主人法、约定俗成法等专有名词俄译的基本技法,以及“巧用”对应的英语表达、先译全称后用缩写等翻译策略,借由实例解决学生在预习阶段遇到的困难,然后进行句子和语段的翻译练习。课后,通过教学平台发布需要学生独立完成的翻译任务,包括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新闻稿、中国大学生艺术团赴俄演出节目单等,此外,布置阶段性任务,比如,以小组形式翻译流行歌曲 大中国 的歌词,优化译文并录制俄语版歌曲。
17、课后任务旨在让学生积累汉俄笔译的实战经验,练习材料应兼具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兼顾严肃性和趣味性。学生完成并提交各项任务后,教师再以合适的方式加以评阅和点拨。在开展本单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发现与专有名词俄译相关的现实问题,鼓励他们基于观察和思考确定选题,开展专项研究。比如,南京大学俄语专业 级蔡同学在毕业论文 俄罗斯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传播与接受 当中辟专章分析“一带一路”的俄译方案,该文获评南京大学校级本科优秀毕业论文。基于“学用一体说”激活第二课堂,加强实践活动“学用一体说”主张在所学与所用之间建立有效对接,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学以致用。对具有明显实践导向的汉俄笔译课程
18、来说,科学组织课堂教学是避免学用分离,保证教学效率的基础。教师首先应确保学生能够通过课堂学习提升翻译能力与意识,保持学习的内部动机。同时,为了使汉俄笔译的教学更有针对性,更贴近现实需求,教师还应积极拓展教学时空,有目的地设计、有重点地指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为他们提供更丰富、更广泛的实践可能性,借由外界活动的成效增强学生学有所成的获得感。诸如翻译竞赛、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专业实习、专项任务等能显著拓展汉俄笔译教学的实践维度,营造真切的翻译氛围,对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自我激发大有裨益。翻译竞赛是在校学生体验翻译“实战”的最佳方式之一,因为参加竞赛与承担实际翻译任务类似,都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规定
19、文本的转换,参赛者也需跟完成实际翻译基于“产出导向法”教学理念的本科汉俄笔译课程改革探索任务一样,经历一系列工作流程。译前需研读原文,了解背景知识,从微观和宏观层面领会文本意义。翻译过程中应多措并举,竭力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协调转换。完成译文后则需进行检查、修改、完善。对于学生而言,参加翻译竞赛是对自我的挑战,更是端正翻译态度、加深对翻译的理解与认识、获得沉浸式体验和综合性感悟的机会。对于教师而言,组织学生参加翻译竞赛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可将常规性的翻译竞赛纳入汉俄笔译教学计划,将学生参与竞赛的情况与对他们的过程性评价挂起钩来。为此,教师应关注相关赛事,及时转发通知,组
20、织学生报名,提醒翻译进度,督促提交终稿。另外,教师还可以基于汉俄翻译竞赛的材料建设专题语料库,将其用于课堂教学的相关环节。近年来,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全球俄汉互译大赛等已经发展为相对固定的笔译赛事,并且均设有汉译俄组。上述竞赛每年举办一次,都是在第四季度发布正式通知,而各校通常在四年级第一学期开设汉俄笔译课程,二者在时间上十分契合。无论是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还是全球俄汉互译大赛,汉译俄的材料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或当代现实相关,语言规范,行文流畅,教师可将它们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以近五年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为例,第三十届竞赛汉译俄原文材料的主题是地名蕴含的传统文化,第三十一届竞赛
21、汉译俄原文材料的主题与发挥想象力相关,第三十二届竞赛汉译俄原文材料的主题是春节如何让世界感知中华文化,第三十三届竞赛汉译俄原文材料的主题是对幸福的思考,第三十四届竞赛汉译俄原文材料的主题是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上述材料内容丰富,篇幅适中,具有一定的翻译难度,适于用作汉俄笔译教学阶段性的产出任务,让学生在修读课程的过程中就能以任务为驱动进行实际演练,寻找翻译灵感,习得翻译技能,精进翻译水平。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是教育部在全国高校实施的创新人才基础培育工程,每学年秋季学期启动,旨在扩展个性化培养路径,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锻炼其创新思维,激发其创新意识。教师可以指导俄语专业的学生在语言、文学、文化、
22、国别区域等领域内确定课题,积极申报,通过实施项目培养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提升专业实践本领,挖掘创新潜能。实施训练计划,通常需要研习文献、开展交流和访谈、撰写调研报告和学术论文等,这些工作都离不开包括汉俄笔译在内的各种形式的翻译。比如,南京大学俄语专业 级李同学主持并完成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形象在俄罗斯的建构”。在研究过程中,该生就相关问题面向俄罗斯人设计了网络调查问卷,并在汉俄笔译课程主讲教师的指导下将问卷译成俄语,向目标人群发放。问卷表述规范,界面友好,对所回收问卷的统计和分析为该生推进研究并最终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提供了有力支撑。可见,学生参与此类活动,能在实践中检
23、验汉俄笔译课上的内容,“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外国语文研究 现实与再现指导学生开展专业实习,是突破汉俄笔译课程的时空限制,营造立体、开放的教学样态的有效方式。相关实习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完成实际任务的机会,让他们在跨出校门之前就拥有汉俄笔译的从业经历,这对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十分有益。教师应该积极利用院校平台,借助校友资源,与对口单位保持密切的沟通交流,以互惠双赢为基础为学生创造实习机会。近年来,南京大学俄语专业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到国家级新闻媒体、部委所属研究所等开展专业实习,在高强度的汉
24、俄笔译实践中运用所学,成效显著。例如,级郭同学在新华社对外部实习期间参与了多篇稿件的汉俄翻译,为其毕业后从事高等教育对外交流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以实际运用为目的激活汉俄笔译课程的第二课堂,要求教师将教学活动适度延展到课堂之外,通过各种方式指导学生或开展翻译实践,或在完成课题、参加实习的过程中将汉俄笔译作为一种工作手段加以使用。此外,授课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传统节日、新闻事件、热点问题等,在班级内部组织活动,给学生布置专项任务,鼓励他们逐渐从乐于译、敢于译发展到精于译。例如,我们结合中秋节、冬至等节日和节气开展相关主题的汉俄笔译竞赛,级韩同学翻译的中秋主题诗词还得以在 南京大学报 上发表。此外
25、,我们还在国庆节前夕安排爱国主义歌曲的翻译和演唱,在 月初举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指导学生根据相关新闻报道编制经贸主题的微型词库等。对于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学习成效需要进行科学的测评,因为“评价是学生学习得到强化和升华的关键节点”(文秋芳,:),学与评应该有机结合。汉俄笔译课程对学生翻译能力的提升和翻译意识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接续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采用多元的评价指标,以期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我们认为,汉俄笔译课程首先要坚持基于过程考核的形成性评价。秉持这种评价取向,我们可以相对客观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也有助于发挥评价对学习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我
26、们将各个教学阶段布置的各种形式的练习和任务作为课程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加以记录和分析;另一方面,针对第二课堂的活动,我们在开课之初公布清晰的评价和加分方案,并通过跟踪观察、认定翻译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社会反馈等确定学生的参与度和完成度。同时,基于结果考核的终结性评价对于笔译课程同样必不可少,我们进行结果考核的方式包括期中测验和期末考试。期中测验采用闭卷形式,重在检查学生对包含中国文化伴随意义的常用语汇的掌握情况,题目以词汇和句子翻译为主;期末考试则采用开卷形式,模拟汉俄笔译的真实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翻译体裁和题材各异的数个语篇。基于“产出导向法”教学理念的本科汉俄笔译课
27、程改革探索 基于“全人教育说”建设课程思政,发挥育人功能 年以来,文秋芳及其团队继续完善“产出导向法”的教学理念,将“全人教育说”细化成了“文化交流说”与“关键能力说”(文秋芳,)。“文化交流说 以文明交流互鉴为基础,提倡不同民族互相尊重彼此文化,互相学习对方文化的精华,反对文化霸权和文化歧视”(文秋芳,:),“关键能力说”则将全人教育的目标“具化为明确的关键能力,旨在更好地贯彻立德树人的任务”(文秋芳,:)。“产出导向法”教学理念的更新为我们在汉俄笔译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增强学生学习汉俄笔译课程的效能提供了遵循。我们应把课程的育人功能放在首位,根据
28、俄语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推动思政教育与汉俄笔译能力和意识的培养协调共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部,)。对于不同的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潜在资源和实现路径各有不同。我们认为,汉俄笔译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坚持价值引领,立足于对中华优秀文化、当代中国发展、
29、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想的深入理解,在指导学生用汉俄双语进行知识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其笔译能力与意识。首先,要加深学生对理论思想、国家战略、四情四史、文化经典等的了解,增强他们的政治意识、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同时,要指导学生掌握核心语汇的汉俄语际转换规律和用俄语传播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策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无论是教材提供的教学材料,还是教师自选的材料,都是课程思政的主要源泉”(文秋芳,:)。在汉俄笔译教学过程中,我们动态更新例证和练习,挖掘时事政治、经济贸易、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语篇蕴含的育人要素,在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从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社会责任、文化审美等方面对他
30、们进行教育,提高他们的站位,坚定他们的立场,深化他们的认识。例如,在学习新闻政论语篇的俄译时,我们将中、俄文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十一专题 建设美丽中国 的第三篇 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 作为译例进行解析,使学生在感悟相关翻译策略的同时深入认识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同时,我们选取关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的新闻作为练习材料,不仅提升学生在实操过程中处理新词、术语、长难句俄译问题的水平,而且帮助他们进外国语文研究 现实与再现一步了解我国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时代意义,更深刻地领悟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我们将资深翻译
31、家的译事译例融入汉俄笔译教学,通过观看影音资料、赏析译作、阅读传记等方式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坚定学生追求卓越的决心,鼓励他们锤炼精益求精的品格,培养他们作为译者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我们认为,要形成价值塑造的长效机制,必须建立课程学习与个体经验之间的深层联结,将价值引导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为。我们通过讲述译者故事弘扬工匠精神,让学生受到理想精神的感召和思想境界的升华;同时,我们结合汉俄笔译练习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指导他们在翻译过程中加强自我管理。事实证明,鲜活人物的典型事迹能够激发学生的道德共鸣与价值认同,督促他们树立正确的翻译观,践行踏实守信、刻苦钻研的职业精神。在汉俄笔译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需
32、要教师具有强烈的育人使命和敏锐的育人意识。在备课时,我们必须周详考虑思政内容融入教学的适当时机和具体举措。在授课时,我们必须有效落实预设,重点关注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的融合度问题,在指导学生实现汉俄语篇转换的同时,深入挖掘和提炼教学内容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引领学生积极感悟。笔者在主讲汉俄笔译课程的过程中坚持以育人为导向,促进思政教育入脑入心入行。该课程 年入选南京大学课程思政案例,年起在“新华思政”全国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服务平台进行展示。结语近年来,中国翻译正在发生方向性的“翻转”,中译外愈加成为常态(任文,:)。高校俄语专业本科汉俄笔译课程必须以“培养一批知中国、爱中国、懂中国,会讲中国故
33、事、能够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新人”(吴岩,:)为己任,固本创新,锐意改革,满足社会上越来越旺盛的汉译俄需求,为增强中国话语的国际表达能力和影响力贡献力量。为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遵循“产出导向法”的教学理念,聚焦汉俄笔译的产出过程和结果。我们发挥自身的创造力,理论联系实际,设计并实施服务于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活动。我们激发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其既动脑又动手,熟练掌握汉俄笔译策略与技能,提升翻译能力和意识。我们主张学用结合,联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加强翻译实践,以用促学。我们多策并施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全过程植入,各环节结合,将育人与育才统一起来。参考文献丛亚平俄语专业本科阶段的翻译能力及其培养 中国俄语
34、教学,():基于“产出导向法”教学理念的本科汉俄笔译课程改革探索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普通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任文新时代语境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再探究:问题与出路 当代外语研究,():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 外语教学与研究,():文秋芳“产出导向法”与对外汉语教学世界汉语教学,():文秋芳产出导向法:中国外语教育理论创新探索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文秋芳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中国外语,():吴岩国际共识中国创新 准确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着力点中国高教研究,():,周清波翻译的意识俄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