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不同内镜下治疗0.5~1.0cm结直肠息肉的效果比较_周海涛.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306484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同内镜下治疗0.5~1.0cm结直肠息肉的效果比较_周海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不同内镜下治疗0.5~1.0cm结直肠息肉的效果比较_周海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不同内镜下治疗0.5~1.0cm结直肠息肉的效果比较_周海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不同内镜下治疗0.51.0cm结直肠息肉的效果比较周海涛(沭阳仁慈医院,江苏 宿迁 223600)【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治疗0.51.0 cm结直肠息肉采用不同内镜术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消化内科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6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三组,组(53例)采用内镜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组(53例)采用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组(54例)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合三组患者不同息肉形态分析不同内镜术式对疗效的影响。结果:三组患者临床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息肉形态分析显示,氩离子凝固术治

2、疗扁平、浅表隆起型息肉有效率更高,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有蒂息肉有效率更高,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可用于治疗多种类型息肉。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结直肠息肉疾病时,应结合息肉形态、直径等信息合理选择术式,可优先选择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因其可适用于多种情况,可提高治疗效果,值得运用推广。【关键词】氩离子凝固术高频电凝电切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结直肠息肉结直肠息肉属于临床消化内科常见病之一,尽管多为良性肿瘤,但仍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据统计,我国结直肠息肉患病率为1%12%,且近几年呈逐年升高趋势,该病早期症状较为隐匿,随着息肉直径增长,患者会

3、逐渐出现排便困难、便血等问题1。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内镜技术发展趋于成熟、完善,目前临床治疗该疾病以内镜手术为主,常用术式包括氩离子凝固术、高频电凝电切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等,如何合理选择术式成为临床深入研究的课题2。本研究选取本院消化内科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6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三种术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消化内科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6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三组,组(53例)采用内镜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组(53例)采用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组(54例)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

4、。组男性28例,女性25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61.234.52)岁。组男性29例,女性24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61.304.55)岁。组男性29例,女性25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61.354.58)岁。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取得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通过内镜检查确诊为结直肠息肉。息肉直径在0.51.0 cm。符合手术指征。同意配合治疗研究。排除标准:恶性肿瘤。术前7 d服用过抗凝药物。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抵触配合治疗研究。1.2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内镜下开展针对直径为0.51.0 cm的结直肠息肉的切除手术,组、组、组分别采

5、用氩离子凝固术(APC)、高频电凝电切术、黏膜切除术(EMR),手术开始前需对各器械进行调试,检查运行状态是否稳定,待确认无误后方可实施外科手术治疗。(1)组患者使用APC术式。启动设备后将高频电刀的功率设定为35 W、氩气流量设定为2 L/min。使用内镜寻找结直肠内息肉病灶的具体位置,观察数全科论著096量、体积、有无根蒂等情况,确认后于息肉底部插入氩离子凝固导管,使用电刀给予凝固治疗,直至将病灶完整切除。(2)组患者使用高频电凝电切术式。启动设备后将高频电刀的功率设定为50W,以内镜确认结直肠息肉病灶的位置,直接于根蒂下放置圈套器,套住息肉后,以高频电刀对病灶进行切割,观察切割后剩余基底

6、部分组织的情况,完全割除时应呈白色,待完全清除后将息肉病灶取出,并送往病理检查科室进行检查。(3)组患者使用EMR术式。启动设备后将高频电刀的功率设定为50 W,通过内镜观察息肉病灶是否具有根蒂,如有根蒂,可直接以圈套器结扎并固定;如无根蒂,则需先于病灶根部12 mm范围多点行皮下黏膜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溶液,再以圈套器固定。待固定完毕后,以高频电刀将病灶完整切除,并给予创面同步止血。三组患者手术结束后均实施常规禁食,可饮用适量温开水,并开展止血、抗感染等多种治疗。术后需随访36个月,且在此期间患者需至少返院复查1次,通过结肠镜观察原病灶处黏膜是否恢复、是否出现复发问题等,要求手术内镜、术后复

7、查内镜均由同一名医师完成。1.3观察指标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效果。彻底切除病灶,创面干净,未见新生息肉判定为治愈;残留息肉或发现新生息肉判定为未治愈。息肉形态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合息肉形态、有蒂等情况分析三组术式的治愈情况。比较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出血、穿孔。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三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三组患者临床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三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组别n治愈未治愈组5348(90.57)5(9.43)组5349(9

8、2.45)4(7.55)组5452(96.30)2(3.70)2.2息肉形态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息肉形态分析显示,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扁平、浅表隆起型息肉有效率更高,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有蒂息肉有效率更高,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可用于治疗多种类型息肉疾病,见表2。表2息肉形态对治疗效果的影响n(%)组别n扁平、浅表隆起型息肉有蒂息肉n治愈n治愈组533533(94.29)2017(85.00)组533627(75.00)2221(95.45)组543633(91.67)2120(95.24)2.3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3三组患者并发症

9、发生率比较n(%)名称n出血穿孔总发生组531(1.89)0(0.00)1(1.89)组530(0.00)1(1.89)1(1.89)组541(1.85)1(1.85)2(3.70)3讨论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类病变中发病率较高的类型,在全球范围内癌症发病率中排名第三,而其导致的死亡率则排名第二,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均造成了显著的影响。从流行病学角度分析,结直肠息肉发生癌变的概率为1.5%9.5%,尤以腺瘤型息肉的癌变率最高,且绝大多数结直肠癌由腺瘤型息肉发展、衍变而来。临床认为,越早治疗结直肠息肉,就越有利于对肿瘤病变、癌变等的控制3,4。国内当下治疗结直肠息肉时均推荐以消化内镜为基础的微

10、创术式,相比于常规开放术式,其不仅造成的创伤较小,且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医疗成本更低、安全性相对更高。内镜下手术形成的创口普遍较小,不会使腹腔内脏器暴露于空气中,因而术后感染类症状发生率较低,又因其对脏器的牵拉程度较轻,术后出现肠道功能障碍的概率也较低5。随着对结直肠息肉研究的逐渐深入,临床对其进行了分型,各分型息肉的病理状态具有一定差异,需要选择不同的内镜下手术方式,以满足实际需求。针对性的术式不仅可以提升整体治疗效果,还能够更好地控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息肉复发率。目前临床针对结直肠息肉的内镜下常用术式包括APC、高频电凝电切术、EMR等,其中APC主要针对全科论著097浅表隆

11、起型息肉,治愈率可以达到98%左右;高频电凝电切术则主要针对病灶具有根蒂或根蒂不明显的息肉病灶,临床治愈率也可接近90%;EMR则可应用在上述所有息肉病灶的切除治疗中,且治愈率均可保证在95%以上。根据临床实际应用后的效果,APC术式更加适用于扁平状或浅表型息肉病灶,而EMR术式则适用于多种病灶类型,高频电凝电切术适用于具有根蒂结构的息肉病灶切除6,7。三种手术方式实施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均相对较低,因此临床治疗时需根据患者息肉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以提升手术方案拟定的针对性、有效性、安全性。出血、穿孔属于消化道内镜手术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其中术后出血发生率为12%18%,且多发生在手术过程中,在手

12、术结束后数小时、数天内也可出现。穿孔的并发率则仅为2%左右,与主刀医生的操作和术后恢复有着密切关联。在手术实施阶段即需重点注意并发症问题,从而严格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第一,在手术开始前需对各医疗器械、设备等进行检查,以确定设备运行稳定,同时术前需检测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对存在凝血功能障碍高风险的群体,可给予适当抗凝药物干预8。第二,在手术操作阶段,医护人员需保持配合默契,快速且准确地传递各种器械,包括圈套器、钛夹、黏膜针等,以缩短手术的操作时间,并减少对肠道黏膜组织的过度牵拉。另外,在肠道收缩时实施机械性切割更容易引发出血类并发症,且如操作时间被明显延长,则会增加穿孔的风险,因而需选择配合默契的

13、护理人员从旁协助。第三,术后治疗工作也十分重要,需根据切除息肉的体积、创面面积等因素,设计禁食时间,通过延长术后首次进餐时间的方式,降低胃肠道蠕动频率,从而控制术后消化道内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9,10。同时叮嘱患者术后一定时间内卧床静养,以减少对创口的牵拉,并减少体位变化后对胃肠道的影响。定时巡房并询问患者主观是否出现腹痛感、是否存在便血等症状,以判断出血程度,对于少量出血情况者,可给予止血制剂干预。另外,内镜术式后有较小概率发生肠道内壁缺血的并发症,其可能与手术操作、肠道痉挛、肠液过度丢失、镜身抽拉等密切相关,肠壁缺血会直接引发肠壁损伤,还可激发肠道穿孔类并发症,同样需对其加强关注11。

14、总之,临床治疗结直肠息肉疾病时,应结合息肉形态、直径等信息合理选择术式,可优先选择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因其可适用于多种情况,可提高治疗效果,值得运用推广。【参考文献】1 刘波,张慧华,张慧晖,等儿童结直肠息肉1351例的临床特征及内镜下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2,24(4):354-3592 杜鑫,杨永俊,邸军无痛内镜下冷切除术在老年患者59 mm扁平无蒂结直肠息肉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内镜杂志,2022,28(8):65-693 周秋丽,张洪兰,曲伟,等无痛内镜黏膜下切除或剥离术治疗渔民结直肠息肉245例疗效分析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21,28(2):241-2

15、434 万亚玲,张虹,彭淑莉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疗效观察及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22,34(4):55-57,875 李染,蔡世伦,孙迪,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径2.5 cm结直肠息肉567例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9,39(2):162-1676 朱晓佳,吴璋萱,戴华梅,等冷内镜黏膜切除术比较常规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510 mm结直肠无蒂腺瘤的疗效分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21,29(13):733-7407 谢娇,王雯,李达周,等冷热圈套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结直肠息肉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9,28(11):1262-12678 李旭红,李小会内镜下圈套器冷切除术在10 mm结直肠息肉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20):3400-34029 罗哲,浦江,王晓辉,等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迟发出血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9,44(9):769-77310 周丹,许小江,吴志平,等老年患者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2019,14(3):405-40711 谈涛,李蜀豫三种内镜治疗方法用于结直肠息肉治疗的疗效比较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8,26(5):305-310全科论著0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