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藏舞的在地化:城市民族文化...基于成都市双流区的田野调查_陈丁漫.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306825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2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藏舞的在地化:城市民族文化...基于成都市双流区的田野调查_陈丁漫.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藏舞的在地化:城市民族文化...基于成都市双流区的田野调查_陈丁漫.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藏舞的在地化:城市民族文化...基于成都市双流区的田野调查_陈丁漫.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JOUNAL OF ETHNOLOGY2022/12总第 86 期第十三卷118DOI:10.3969/j.issn.1674 9391.2022.12.013藏舞的在地化:城市民族文化的交往、发展及其文化生态壁龛 基于成都市双流区的田野调查陈丁漫 摘要 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伴随着甘孜藏族人口向双流迁移,藏舞由甘孜藏族铭记家乡的“地域性”文化实践,逐步发展为甘孜藏族“跨地域”的民族文化现象,并最终成为多民族共舞的城市文化活动与公共文化事务。藏舞的参与人员、舞姿、功能、内涵等方面均发生了改变,在城市实现了在地化的发展。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文化具有相似性的历史文化条件、各民族主

2、动交往的民族关系以及地方政府与各族居民“文化合谋”的现实社会环境,共同建构起藏舞在地化发展的“文化生态壁龛”。新的藏舞是城市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现实成果,也是沟通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实体,对于推动我国基层社区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及铸牢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关键词 藏舞;在地化;民族文化;文化生态壁龛中图分类号:C9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 9391(2022)12 0118 09基金项目:2022 年度四川师范大学校级项目“巴蜀文化研究中心项目”(22XW118)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陈丁漫(1987 ),女,汉族,四川渠县人,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中华传统文

3、化学院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城市人类学、民族文化等。四川 成都 610066展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1 民族文化交流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关键环节与核心内容。2 进入新时代,城市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最为频繁的区域。早在 2000 年,就有学者针对城市中的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现象,提出“民族文化自然融合发展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各个民族区域文化将以其各自不同的地方特点与都市文化整

4、合,形成新的多元的都市文化”3。然而,部分研究者在讨论中国民族的时候,却一味地强调文化交往中的异质性、特殊性,忽视了多元民族文化之间的互动性、联系性和共生性。4 在对少数民族进入城市后与汉族文化的交往进行研究时,也更加看重汉族文化的强势作用,强调少数民族对汉族文化的适应和融入。对于这样的研究倾向,李亦园曾指出“应注意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文化影响的双向性”5。由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往,往往伴随着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自然发生,这一现象在学界被当作不证自明的问题,因此,虽有研究者在探讨民族交往时会涉及到民族文化之间的交往,但专门针对民族文化交往进行的研究并不多。事实上,不同民族文化交往的方式、发生的

5、条件,产生的结果等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2022/12总第 86 期JOUNAL OF ETHNOLOGY第十三卷119笔者曾对成都市双流区甘孜藏族的日常生活进行长时段的田野调查,发现虽然“全球化与城镇化改变了传统文化生成和保持的环境”6,但来自雪域高原的藏族民间舞蹈不仅能在城市中得到传播,还能经由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基于民族文化传统与新获得的文化资本”4 生成新的城市藏舞。有鉴于此,本研究拟对这种新的城市藏舞生成的“文化交往过程”“发生的条件”以及“文化生成和保持”的环境进行探讨,既有助于深化人口流动背景下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也可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有益的

6、启示。藏族民间舞蹈(以下简称“藏舞”)是藏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因地理环境、劳动对象、生产方式、宗教文化等不同,在西藏及四省涉藏州县形成了在舞蹈形态与形体动作上有差异的藏舞,仅藏族锅庄舞就有德格锅庄、新龙锅庄、甘南锅庄等。藏舞是藏族人民生活的缩影,已有研究者对藏舞的艺术特色、文化特征等进行了广泛地探讨。学者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藏舞的社会文化功能开始发生变化,逐步成为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休闲活动和地方文化符号的表征,藏舞表演也成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部分,与此同时,藏舞的传统文化内涵正在逐步消逝,传承问题比较严峻6。在此背景下,有学者提出要加强新时期藏舞的传承探究,有利于推广藏民族的精神文

7、化,提升藏舞的内涵价值7。近年,伴随着藏族人口的流动,藏舞逐渐从乡村流行到城市,成为城市中的健身舞、校园舞及都市藏吧中的一道文化大餐8。张兰平认为藏族的锅庄舞具有健身强体、简单易学及娱乐等文化特征,所以在城市流行并成为大众喜爱的一种健身方式9。孙娅娇则指出藏舞在城市的兴起、传播是舞蹈与社会文化交互运动发展的结果10。已有研究关注到了藏舞在城市传播的现象,并对其传播原因进行了探讨,却忽略了对藏舞在城市传播后其自身所发生的改变及其对城市社会的影响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这正是本文想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一、藏族人口的迁移与藏舞的在地化人是文化的载体,一定规模的人口流动必然导致原有文化的转移、发展,因此,

8、移民现象也是文化发展的现象。移民现象是一个连续性的整体,在某一“共时态”中见到的移民社会群体的相互关系,是一个复杂的、互动的、长期的历史过程的“流动”与“扩散”,而移民现象之所以不断出现,不仅因为迁徙作为一个基础性动力使个体家庭寻求更好的生存机会、联结更多群体,还与特定的社会制度和国家政策有关系。11 成都是内地进入西藏及四川涉藏地区最近、最便捷的门户与通道,同时也是内地与西藏及汉藏之间最重要的连接枢纽12,自古以来就是汉藏交融的繁盛之地。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政策、社会经济发展及交通条件改善等因素的影响下,数量较多的藏族人口进入成都工作、定居。现今,藏族已成为成都人口数最多的少数民族群体。从整

9、体上看,藏族在成都主要分布于“武侯区高新区双流县,金牛区和青羊区郫县/温江区都江堰市两大集中分布片区”13。双流区的藏族大都来自于甘孜州。20 世纪 80 年代,道孚林业局、炉霍县林业局等几所林业机构在双流购买了土地作为中转站以运输木材至成都销售。同期,雅江县森工企业在双流与港企成立合资木业公司,由此形成了完整的林木贮运、加工、销售产业链条,相关从业人员大量涌入双流。20 世纪 90 年代初,甘孜州炉霍、道孚、雅江三地森工企业为了安置日益增加的驻双流木材经营部各民族员工及其家属,开始陆续在驻地兴修住房,形成了各种木材中转站,带动了最早一批甘孜藏族进入双流。这一时期,少量的甘孜藏族以工作为目的迁

10、移至双流,藏舞未明显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然而,随着迁移至双流的甘孜藏族人口数量的增长,藏舞逐渐开启了它在城市的在地化之旅,藏舞文化也成为了双流城市社会多元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一)“单位社区”的藏舞:铭记家乡的“地域性”文化实践1990 年代后期,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政策,民族地区的森工局纷纷转型为造林、育林单位,木材停运后设在双流的转运站就失去了它的原始功能,于是,几所林业机构经与双流政府协商,在木材中转站原址上修建了干休所,用来解决其单位退休职工的养老问题,如道孚家苑(又名道孚县林业局木材中转站,1998 年修建,其所在地原是道孚县林业局木材中转站)、甘孜州炉JOUNAL OF ET

11、HNOLOGY2022/12总第 86 期第十三卷120霍县林业局驻双流干休所(1998 年修建,其所在地原是炉霍县林业局木材中转站)、天伦家园(2005 年修建,其所在地原是雅江县林业局木材中转站)等机构。这一时期,双流甘孜藏族的邻居和交往对象基本是家人、同事和同乡,单位也安排了工作人员对他们的生活进行服务和管理,甘孜藏族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原乡、原单位文化的整体迁移,塑造了在双流的“单位社区”。ZDDJ 是一位来自甘孜州德格县、热爱跳舞的藏族男士,据他介绍,来自同单位或同乡的甘孜藏族会在特定的节日组织聚会,参与聚会的甘孜藏族会穿上自己民族的服饰在茶余饭后跳藏舞。“吃饭、喝酒到了比较高兴

12、的时候,我们就会唱歌跳舞。我们藏族人能歌善舞,昌都的热巴、德格的锅庄、巴塘的弦子、甘孜的踢踏等都很有名,但我最喜欢的家乡的锅庄,能给人一种别样的感觉,优美的旋律、飘逸的舞姿、奔放的动作,给人以力量。”(访谈人:ZDDJ,男,藏族,访谈地点:双流广场,访谈时间:2019 年10 月16 日)从原乡播迁而来的藏舞在双流展演,来自家乡的人、传统的服饰、舞姿不断再现甘孜藏族的家乡记忆,凝聚着家乡的文化认同,是身份符号的象征,建构着与家乡人同在一处的“想象的共同体”,并规范“共同体”形成一种阿莱达阿斯曼所认为的“具有文本的、仪式的、意象的文化记忆(kulturelle gedchtnis)系统”14。就

13、如ZDDJ 所说的:“跳锅庄能让身处内地的我们感受到德格人的精神气质,仿佛身在家乡”(访谈人:ZDDJ,男,藏族,访谈地点:双流广场,访谈时间:2019 年10 月16 日)。这一时期,跳藏舞是甘孜藏族铭记家乡的一种“地域性”的文化实践。(二)藏舞社团兴起:交往与互动的“跨地域”民族文化现象从自然条件上来讲,甘孜州地属艰苦地区。甘孜州的部分企事业单位为了让职工在退休后得到休养,将泸定、雅安、邛崃、双流等位于川藏沿线的城市,以及成都周边的温江、新津等作为修建员工福利房和团购商品房的首选。而对于一部分“眼光长远”的甘孜藏族来说,双流是最佳选择。1999 年,甘孜州州委宣传部、甘孜州财政局、甘孜州地

14、税局和石渠县政府几所单位共同在双流买地修建了华兴家园小区。新秀花园小区内居住的甘孜州气象局、德格县、石渠县以及甘孜州林技校等一些单位的退休员工,则是在 2002 年由单位组织员工团购商品房移居而来。这一时期,甘孜藏族的邻居不再仅仅是同事、同乡,而是来自甘孜州各县的人,交往圈的扩大使得部分甘孜藏族结交了基于相同兴趣爱好的朋友,由于热爱藏舞的甘孜藏族较多,各种藏舞社团在双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02 年,康定、炉霍、道孚、雅江、白玉、新龙的几位藏族以锻炼身体为主要目的组织了双流最早的一个藏舞社团,社团每个月活动两次,活动内容是跳舞和聚餐,活动的地点是农家乐。“康巴艺术团”是双流最为人所熟知的藏舞社

15、团,YZW 是“康巴艺术团”的筹建者和团长。YZW 是道孚人,2007 年来到双流,买了华兴家园的住房居住至今。“我来到双流后,发现双流很需要藏族文化,到处都想跳舞,但没人教,没人带。当时有两个老师,HDG 和 WGY,他们是我之前的同事,比我先来双流,他们想让我一起来教跳舞。哎呀,我觉得我跳了一辈子舞,真的搞伤了(四川话,“腻了”的意思),以前在单位上也是爱好这些,经常组织大家做这些。这两个老师也是我同事,很能干的,也是跳舞爱好者,喊我组织个艺术团,结果在他们两个的劝说下,我们就还是整了个艺术团,康巴艺术团是 2007 年经双流老年体协会常委会批准成立的,我当了团长。”(访谈对象:YZW,女

16、,藏族,访谈地点:双流荣鼎酒楼,访谈时间:2020 年1 月17 日)“康巴艺术团”最初成立的目的是让热爱藏舞的甘孜藏族在空闲时刻休闲娱乐、锻炼身体。社团成立之初只有十六个团员,没有固定练舞的场地,也没有固定的资金来源。但社团里的成员却成为了甘孜藏族在双流重要的情感寄托和社会关系资源。“我们最开始就在院坝里、人家房顶上跳舞,有时到处演出,老体协会给我们点补助,我们参加各类比赛、演出也有补助。艺术团的会员每人每年交 10 块钱会费,交这个费的目的不是为了挣钱,而是认定你是我们团里的人。我们定期组织出去玩耍和聚会,比赛和演出结束后也会一起庆祝。我们经常在一起,感情越来越好,有的人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也会来这里坐2022/12总第 86 期JOUNAL OF ETHNOLOGY第十三卷121着看我们跳舞。老体协的补助、比赛和演出的补助、会费等收入用来买演出服装、年底聚会。团员里家里有什么事只要说一声,我们都会互相帮助,团里哪个团员家里有红白喜事我们也会去帮忙。”(访谈对象:YZW,女,藏族,访谈地点:双流荣鼎酒楼,访谈时间:2020 年1 月17 日)由于参与者来自甘孜州不同的县、不同的单位,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