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百年琴韵——21世纪初的中国钢琴创作(六)_梁茂春.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306976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年琴韵——21世纪初的中国钢琴创作(六)_梁茂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百年琴韵——21世纪初的中国钢琴创作(六)_梁茂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百年琴韵——21世纪初的中国钢琴创作(六)_梁茂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百年琴韵——21世纪初的中国钢琴创作(六)_梁茂春.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百年琴韵——21世纪初的中国钢琴创作(六)_梁茂春.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百年琴韵——21世纪初的中国钢琴创作(六)_梁茂春.pdf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十、高平等“七后作曲家”的钢琴探索这里的“七后作曲家”,主要选取了高平、葛清、梁雷三位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作曲家为代表,简要分析他们在“新世纪”的钢琴创作。“七后”一代正是“中国琴童”巨量涌现、飞速增长的时代,这一时段的琴童中产生了一大批在国际上颇具影响的钢琴家,如唐哲、盛原、居觐、陈萨、谭小棠,等等,但是“七后”中对钢琴创作深感兴趣的却并不多,这就形成了中国钢琴创作的一个隐忧:中国“钢琴创作”是否存在后继乏人的问题。我们先看看“七后”作曲家在钢琴创作方面的新成果。高平的钢琴作品高平(1970),钢琴家、作曲家。出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音乐家庭,父亲是作曲家高为杰教授,母亲是声乐教育家罗良连教

2、授,这使得他从小在家庭中接受了良好的音乐启蒙教育。早年进入四川音乐学院附中,随杨汉果、周广仁等教授学习钢琴,对音乐创作抱有强烈的兴趣。1990年留学美国学习钢琴,在欧柏林音乐学院获钢琴艺术家文凭,又在巴特勒大学音乐学院获硕士学位。1998年,高平进入辛辛那提音乐学院专攻作曲专业,并于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2004年开始任教于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音乐学院,现在是北京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李西安称“高平为我国第六代作曲家代表之一”。美国百年琴韵21世纪初的中国钢琴创作(六)文/梁茂春 CENTURY PIANO MUSIC25CHINESE CENTURY MUSIC 中国百年琴韵作曲家

3、弗德里克热夫斯基(Frederic Rzewski)曾说:“高平是为古典音乐传统带来新的血液的年轻音乐家。一场高平的音乐会如同一次名副其实的历险与奇遇。”这说明了高平新颖奇特的创作手法和鲜明的创作个性。高平于20世纪末开始进行音乐创作,并在21世纪初达到了他的一次创作高潮。这里简单介绍他的几部钢琴作品。钢琴组曲遥远的声音完成于1999年,同年由高平自己在“辛辛那提新春音乐会”上首演。这是高平转攻作曲专业之后的“新声初啼”,也是高平较少见的一部完整采用中国民歌曲调为素材的作品。三个乐章分别以内蒙民歌思乡曲、四川民歌康定情歌和陕北民歌蓝花花为主题。展开和变奏的手法都非常夸张,注入了许多作曲家个人的

4、想象和体验,揉进了众多现代音乐元素。第一乐章强调了对故乡的强烈思念,孤寂而荒凉;第二乐章美丽而温柔,亲切中带着苦涩;第三乐章完全改变了原先陕北民歌蓝花花中苦难、悲痛的形象,变得大气而粗犷,钢琴变成了一台打击乐器,鼓声震天,表达了一种对理想的期待。2000年,高平谱写了钢琴曲舞狂向阿斯特尔皮亚佐拉致敬。阿斯特尔皮亚佐拉(Astor Pantalen Piazzolla,19211992)是阿根廷著名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创造性地融合了古典音乐与爵士乐风格,并将阿根廷民间的探戈舞曲提升到艺术音乐的地位,由此创立了“新探戈音乐”概念,塑造了一个代表阿根廷人精神面貌的特别的音乐世界,成为阿根廷音乐文化的代

5、表人物之一。高平说:“当时,我正着迷于阿根廷作曲家阿斯特尔皮亚佐拉的音乐。在他的音乐里,新与旧和谐而有生机地并存着,是一种淳朴硬朗的作曲风格。这部作品是我与皮亚佐拉的神交。”高平用这首作品表现了对阿斯特尔皮亚佐拉的尊重。在舞狂向阿斯特尔皮亚佐拉致敬中,完全没有中国音乐的元素,却有“探戈舞曲”鲜明的节奏和律动。这是高平探索探戈舞蹈系列作品的开始。夜巷谱写于2006年,是题献给周广仁先生的。作品表现了对不期而遇的音乐的热爱,刻画了如梦境般的诗意。夜巷的创作受启发于画家陈丹青的一篇音乐笔记阶级与钢琴,陈丹青在文章中写道:“在国中夜访朋友,楼道伸手不见五指,我盲人般趋探蹈步摸索前行,忽然,楼上,或楼上

6、的楼上,传来叮咚琴声。我就停住,偷听在北京、上海、南京,我几度有幸与巴赫或肖邦的钢琴幽灵在浓黑楼道中相遇奇怪,在纽约林肯中心或卡内基音乐厅正襟危坐聆听名家演奏,也不如在这陌生楼道的家常阵地中驻足偷听,魂灵出窍,感动莫名,哪怕偷听的只是小童的初习。”陈丹青的这篇文章,形象地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钢琴热”中琴童们在家长催逼下苦练钢琴的状况,也写出了在偶然条件下“偷听”音乐时带来的特殊感受。这深深地推动了曾经的“琴童”高平的创作灵感,引发了诗意的联想,于是作曲家谱写出了这首充满灵性和自由创造精神的钢琴曲。照片 1陈丹青手绘高平素描262023/1 钢琴艺术 PIANO ARTISTRY高平

7、的钢琴协奏曲完成于2007年,是他在坎特伯雷大学音乐学院任教时,由杰克理查兹(Jack Richards)教授与新西兰国家交响乐团委约创作的。2008年,由高平本人与新西兰国家交响乐团合作首演,受到新西兰听众和媒体的高度评价。这部钢琴协奏曲由两个乐章组成:第一乐章,中速,三部性结构,带有回旋奏鸣原则。旋律具有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特别是受到苗族民歌音调的影响。第二乐章使用了和弦变奏手法,在一个缓慢的引子之后,由八个神秘的和弦来展开变奏。贾瑶在其学位论文中评价这部作品时写道:“整部作品很感性,充满着想象力。其中钢琴部分尽管分量很重而且还包含着三个华彩段落,但乐队与钢琴独奏一样在整部作品中担任着

8、同等重要的角色。因此,可以说,这既是一部协奏曲又是一部交响乐。在这里,独奏与乐队的关系既是对立又是共融。”四首儿童钢琴曲窗外创作于2011年,为一位北京琴童而作,由在路上萤火虫的合唱云和跳皮筋四段音乐组成。高平说:“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有趣的事情似乎总发生在窗外。尤其在那些不得不做作业、练钢琴的无奈时刻,我的心思更是容易飞出窗外。这样的感受好像也并不因长大了而改变。窗外始终意味着幻想,意味着解放和自由。我愿意把这首作品献给所有童真不泯的人。”实际上,这部作品深刻地反映了人们(特别是儿童们)热衷窥探外部世界的纯真心理,也体现了人们希望能够得到解放,自由走向窗外的真实心情。钢琴独奏秋池谱写于2012

9、年,作品的标题来自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诗句“巴山夜雨涨秋池”。秋池是高平作品中最具歌唱性连贯旋律的一首,贯穿着细腻动人的情感,整首作品就是同一旋律的变奏和加花,主题出现时甜美、温柔,是发自内心的旋律。秋池表面上是刻画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实际上是抒写了个人的万般情感。高平的钢琴独奏曲秋池与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中所表达的孤寂思念、悱恻缠绵的隽永情思恰好今古相通,形成了“新曲映对古诗”的艺术场景。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一首思念自己妻子的作品,高平也将这首秋池题献给了自己的爱妻(见例1)。例 1高平的第一钢琴奏鸣曲浮影完成于2015年初,是钢琴家邹翔委约的作品,由三个乐章组成。第一乐章的音乐悠远空旷,飘忽不定,充

10、满了幻想色彩;第二乐章如缓慢的倾诉,音乐暗淡悲凉;第三乐章的音乐快速热烈,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前两乐章的音乐素材在这里忽隐忽现。高平自己说:“我想象这些乐章是投射在荫翳中的光彩,是光和影的戏剧整部作品充满了灵动而变换不止的感觉和情绪。像很多事情一样,它们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这里的“浮光掠影”四字,直接点明了浮影的曲意。作曲家通过扑朔迷离的音响,对生活进行了哲理的思考。这里简要介绍了高平在21世纪最初十五年间的钢琴曲创作,这些钢琴作品在西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钢琴曲集窗外和钢琴曲集杂感两册中全部都收录了(见照片2)。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七后”作曲家高平显著的创作特点:他强调音乐创作不受音乐之外的干扰

11、,努力保持音乐的纯粹;努力坚持自己的创作个性,探讨独特的音乐语言,时刻留意免受“共性创作”表达的影响。高平曾说过:“我绝对不刻意强调民族性,我想一个艺术家如果能够一直写他心底最能直接感受到的东西,才是特别好的!”这些创作特27CHINESE CENTURY MUSIC 中国百年琴韵点并不是属于高平一个人的,大部分“七后”“八后”作曲家都有这一特征。照片 2葛清的钢琴奏鸣曲集葛清(1972 )出生于福建闽清县东桥镇,父母都是农民,家乡完全缺乏钢琴音乐的环境,但是家乡的“闽剧”“锣鼓吹”“赶牛号子”“哭嫁歌”等都让少年时代的葛清痴迷。他中学毕业之后在民间闽剧团中担任过乐手,20世纪90年代从事过流

12、行音乐创作活动。1995年,在蔡继琨院长的特别提携下,葛清被破格录取进入福建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师从郭祖荣,从此改变了葛清的生活和创作路向。1998年毕业后,曾于1999年、2004年先后两次在福州举办个人作品音乐会。毕业之后的葛清曾在福建省音乐家协会工作,现任教于福建神学院圣乐系。葛清在青少年时代被苦难的生活冲刷过,因而练就了他坚定的意志和人生信念。葛清曾经创作过钢琴小曲山歌主题与变奏(1997)、序曲I“唸”(1999)、序曲II“网”(1999)和变奏曲(2002)等。但是他最大的特点是谱写了一系列多乐章、无标题的钢琴奏鸣曲。从他2011年两个乐章的第一钢琴奏鸣曲之后,直到2017年单乐章

13、的第二十一钢琴奏鸣曲,葛清的这一大套钢琴奏鸣曲,成为21世纪中国钢琴创作发展史中的一个独特的现象。葛清写道:“在这些作品的音乐语境中,我选择了人文关怀作为主导,用情怀与眼界来述说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和酸甜苦辣。”照片 3葛清葛清的钢琴奏鸣曲大部分都是无标题音乐,其内容大多是刻画社会风情、描写时代感受、思考人生哲理的,许多奏鸣曲都带有福建的地域音乐风格。例如第一钢琴奏鸣曲(2011,两个乐章)中采用了闽东民歌哭嫁歌的素材,表现了作曲家深深的故乡情结,表达了对苦难生活的回顾;第二钢琴奏鸣曲(2012年,三个乐章)中弥漫着浓浓的感恩之情,其中有对亲人、故乡的深厚情感,有对浮躁、虚假社会的反感,还有对美

14、好前程的深深憧憬;第九钢琴奏鸣曲(2013年,三个乐章)中采用了具有千年历史、被称为“音乐活化石”的南音元素,将南音传统曲目“梳妆楼”“望明月”“想当初”等音乐元素融入钢琴奏鸣曲中,将传统戏曲音乐中的“润腔”“拖腔”等特点在钢琴上表现出来,刻画了“人生如梦”和“人生如戏”的戏曲舞台形象。葛清说:“引入拥有千年历史的南音,更能表达梦幻的感觉。”2015年创作完成的第十二钢琴奏鸣曲“榕腔”是一部标题音乐,更是一部以闽剧唱腔为基础的钢琴作品。标题“榕腔”即“闽人演唱曲本,土音榕腔”。这部钢琴奏鸣曲由两个乐章组成,第一乐282023/1 钢琴艺术 PIANO ARTISTRY章标题为闽剧曲牌“看相”与

15、“更打”的对话,主部主题采用闽剧“小调”曲牌看相,音乐诙谐活泼,犹如戏曲中的“生角”人物(见例2)。例 2例2表现了作品开始时轻巧、欢快的主部主题,采用了闽剧“小调”曲牌看相的旋律素材。而副部主题则运用了闽剧曲牌更打,音乐委婉悲伤,却似戏曲中的“旦角”形象。展开部具有强烈的戏剧性,音乐引入了现代舞蹈性节奏,以及不协和的和声音响,甚至融入了现代西方的摇滚节奏,使钢琴音乐具有了管弦乐队般的宏大气势。第二乐章标题为“琴串”,这一乐章在曲式结构上非常独特:它先后呈现了闽剧传统器乐曲牌宽板吟五门串水过浪等多个旋律,刻画了不同形态、丰富多彩的音乐形象。在曲式上,它借鉴了民间音乐“曲牌连缀体式”的结构特点,

16、整部作品“表达了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创作感思”。其中既有缠绵悱恻的悲鸣,也有慷慨激昂的欢唱,作曲家将福建传统音调与现代钢琴的表达糅杂到了一起。葛清曾说过:“我热衷于创作反映草根阶层的题材音乐,热衷关注现实中民生、民意以及描述他们的人文情怀,这就是我的创作观、价值观。”他的钢琴奏鸣曲题材都很接地气,直通人心。例如第四钢琴奏鸣曲“童年即景”(2012)的创作源泉来自他对幼女的爱,三个乐章(标题分别为“趣”“眠”“舞”)记录了幼女天真可爱的形象。第十钢琴奏鸣曲(2013)的灵感来自社会上的农民工,表现了作曲家对农民工的深切同情。第十三钢琴奏鸣曲(2014)描绘了在浑浊、畸形、无奈世界中的冷静思考,表现了善良无助人们的内心向往,和“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人文关爱,是草根情怀的真诚流露。第十五钢琴奏鸣曲(2014)是单乐章奏鸣曲式,其创作灵感主要来自东晋末期诗人陶渊明的归田园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第十五钢琴奏鸣曲的音乐带有空灵、古远的山林气息,兼具古代文人放荡不羁和与世无争的隐士情怀。中国古代文化具有重视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个人心中积郁的传统,这就是艺术作品“惟歌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