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现当代艺术CoNteMpoRARy AND MoDeRN ARt作为文化批评的时间:在艺术与人类学之间*杨云鬯 杨志摘要作为一个抽象的文化范畴,时间(或时间性)存在于一切的艺术创作及艺术作品之中。对于以时间为主题或直接探询时间本质的作品而言,时间性是自在的,而那些并不显著却又广泛存在的时间性需要被发掘、被理解。现代性的到来无疑是一场源自西方、席卷全球的时间观念革命。人们对于时间的感知、把握和经验迅速改变,这也体现在了艺术创作之中。然而,新的时间性又带来了新的问题。它一方面高唱着凯哥加速前行,一方面又对现代性这种加速的时间保持着怀疑,并不断召唤、渴求着一种反思的时间观。正是后者,构成了现当
2、代文化批评的一个不可或缺却常被忽视的维度。关键词时间;现代性;现当代艺术;时间人类学;文化批评一、所有的艺术都是有关时间的艺术在有关时间(About Time)一书中,英国文学理论家马克柯里(Mark Currie)曾尖锐地批判了保罗利科(Paul Ricour)关于时间与小说叙事(fictional narrative)的论述。他认为,利科把“时代小说”(Zeitroman)划分为“时间的故事”(tales of time)和“有关时间的故事”(tales about time)是多此一举。对于利科而言,所谓“时间的故事”代表小说的叙事结构中,时间发展(take time)的要素构成了对角色
3、和情节的影响;而“有关时间的故事中”,时间性的经验(experience of time),亦即角色或读者对时间本身的感知及理解,需要对叙事结构的变化负起绝大部分责任1。换言之,虚构文学与时间的关联体现在两个维度:第一,小说内部含有时间序列,时间性是叙事的特征之一;第二,小说本身追求时间体验,“通过讲故事的时间逻辑探索时间的主题乃至时间的本质”2。柯里抓住了利科在用魔山举例时无法将其简单划归任意一方的漏洞,指出含有时间序列的作品也可以同时具有时间体验。在这里,他进一步揭示道:如果说具有时间序列的作品无涉时间的本质,那么这样的作品应当对应着文本分析中“形式”(form)的概念,所以在利科的框架下
4、,“时间的故事”通常会被当成“关于形式的故事”3。也就是说,在利科的框架内部,“形式本质”的二元结构仍然主宰了我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方式。对于柯里这位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家而言,这种二元结构在本质上是一种权力的不平等,它让那些公开声称自己关于时间的作品在时间相关性层面获得了更多合法性,同时遮蔽了那些看似无意涉及时间主题之作与时间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这一意义出发,柯里概括道:“所有的小说都应当被看做有关时间的故事重要的是,把所有的小说都看做有关时间的小说。”4*本文为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文艺评论)“设计治理:新时代社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文艺视角”(批准号:2022-A-06-146-615)研究成果。13
5、4美术学报ART JOURNAL2023.01所有的小说都与时间有关。那么其他形式的艺术呢?循着柯里的观点,是否也可以说,所有的艺术都是有关时间的艺术?依据人们的经验和艺术史,我们似乎可以得到肯定的答案。西方社会对于时间的理解伴随着现代性的到来发生了一次急剧的转变。“现代一词就意味着现在和过去的断裂。它在欧洲的反复使用,就是为了表现出一种新的时间意识,就是要同过去拉开距离而面向未来。”5在此之前由神圣话语所宰制的艺术创作中,艺术家追求的是“永恒与不变”这是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对艺术的一半定义而随着一种以加速为特征的世俗(或曰“日常生活”)话语在科学技术及跨国资本对时
6、空的压缩6中强势崛起,“过渡、短暂、偶然”这艺术的另一半定义,则组成了现代及以后的艺术的基本特征7。这一转变过程的实质,所反映的正是艺术家对时间之观感的改变。因此,我们可以说,至少在西方艺术史的语境中,所有的艺术都有关于时间。它们或追求永垂不朽,或追求朝生暮死,但无论如何都存在于时间的帷幕当中。艺术史家贝尔廷(Hans Belting)曾如此言说艺术作品的时空属性:“一件艺术品不论它是一张图片、一尊雕塑、或一幅版画都是一件带有历史的、摸得着的物品,我们能够对其分类,为其确定年代,并将其展出。”8可以说,时间是艺术品的“内在属性”。更有甚者,艺术人类学家杰尔(Alfred Gell)在论述艺术作
7、品所具有的能动性(agency)时还提醒道,若一件艺术作品没有标注年代和地点,哪怕它只是另一件作品的草图,这个从草图到作品,从这件作品再到下件作品的时间序列共同组成了一位艺术家的作品全集(oeuvre),为我们提供了从该整体溯源艺术家创作历程的基本条件9。在迈入现代主义10以后,艺术作品中神性的灵韵被彻底击碎,永恒与不朽的神圣时间不再是艺术的唯一追求。时间在社会生活中的易逝、偶然以及对时间之定义及其本质的重思贯穿了整个20世纪及21世纪的艺术史历程,并横跨了几乎所有的艺术门类。在那些宣称以时间为题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画家达利(Salvador Dal ,1904-1989)的记忆的永恒(La
8、persistncia de la memria,1931)、作曲家约翰凯奇(John Cage,1912-1992)的433(1952)、费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Felix Gonzalez-Torres,1957-1996)的装置作品“无题”(完美爱人)(Untitled Perfect Lovers,1987-1990)、克里斯蒂安马克莱(Christian Marclay,1955-)的电影剪辑作品时钟(The Clock,2010),等等。在这些作品中,可测量时刻、可判断时间流逝的时钟或已然约定俗成的时间测量单位本身被艺术家赋予了符号学意义上的内涵(图1)。1 Mark Curri
9、e,About Time:Narrative,Fiction and the Philosophy of Time,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07,p.2.2同上注。3同上注,第4页。4同上注。5汪民安:现代性,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3页。6关于科技与资本对时空的压缩这一提法和论述,参见柯里对哈维、詹明信和德里达的分析:Mark Currie,About Time:Narrative,Fiction and the Philosophy of Time,pp.9-12.7Charles Baudelaire,The Painter o
10、f Modern Life and Other Essays,trans.&ed.Jonathan Mayne,London:Phaidon Press,1964,p.13.8Hans Belting,An Anthropology of Images:Picture,Medium,Body,trans.Thomas Dunlap,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11,p.2.9Alfred Gell,Art and Agency:An Anthropological Theory,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1、,1998,pp.232-242.10在本文中,“现代主义”特指兴起于19世纪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而“现代性”则指“从16世纪开始慢慢驶离了完全由上帝宰制的那个中世纪码头”的“叙事类型”或“多种情境”(汪民安:现代性,第45-48页)。关于对前者的历史时期框定,直接来源可参见:HH阿纳森著,邹德侬等译:西方现代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第1页。作者在罗列了一系列对现代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意义的作品后表示,“现代艺术的产生,不是突然出现的一种情况,而是上百年的过程中,逐渐演变过来的”。此外,夏皮罗(Meyer Schapiro)对现代主义绘画的讨论也是从19世纪开始的
12、,其论及的最为年长的艺术家是活跃于19世纪中叶的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库尔贝(Gustave Courbet)。详见:美迈耶 夏皮罗著,沈语冰译:现代艺术:19与20世纪,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5年。图1 左方从上到下分别为:塞尔瓦多达利,记忆的坚持,油画,24.133cm,1931年;菲利斯冈萨雷斯-托雷斯,未命名(完美爱人),雕塑,尺寸可变,1987年至1990年;克里斯蒂安马克雷,时钟,单屏录像,时长24小时,2010年。右方竖图为:约翰凯奇,4 33 ,纸上作品,27.921.6cm135现当代艺术CoNteMpoRARy AND MoDeRN ARt因此,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给艺术
13、的启示在于:艺术作品中的时间性或许与它们是否直接以时间为主题,是否宣称自己直接探索时间的本质并无关系。也就是说,时间性并不独以符号的形式委身于艺术作品之中。重要的是,该如何在数量更多、范围更广、媒介更繁复的现当代艺术中重新发现、重新认识时间?时间的概念在多大程度上能够通过艺术的创作和转译成为一种文化批评的手段?在接下来的两节中,本文会将讨论的重点集中在这些问题上。二、重新发现时间:来自革命年代的两幅油画如果说一切艺术都是关于时间的艺术,那么那些并未声称以时间为题的作品是如何具备了时间性的?或者说,小说中的“时间序列”,放在艺术作品中会以怎样的形态存续?让我们把目光再拉长一些,望向霍布斯鲍姆(E
14、ric Hobsbawm)所称的“革命的年代”,也就是由法国大革命和英国革命并行合称的“双元革命”(dual revolution,1789-1848)年代11。对于这段历史,霍布斯鲍姆认为,双元的一方英国在经济、产业和社会面貌方面给欧洲主要国家带来了直接改变,另一方的法国则在政治、观念和思想层面对旧世界进行了猛烈冲击12。这个时代涤荡了神权与王权,撼动了世界秩序,引发了文明冲突,而所有这些技术、制度和观念上的大转变,为新的现代性主体带来了新的时间体验现代、世俗的时间与古典、神圣的时间在此决裂。在艺术层面,该历史时期最为史家所津津乐道的无疑是浪漫主义的繁荣。历史学家布莱宁(Timothy C.
15、W.Blanning)延续了霍布斯鲍姆的革命叙事,甚至直接提出用“浪漫主义革命”这一术语来统括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出现在欧洲、让人应接不暇的文化艺术现象。作为一场“缔造现代世界的人文运动”,浪漫主义革命使得“仅仅两三代人的时间里,过去古典时代的规则被撕了个粉碎。取而代之的,并不是另一套规则,而是一种截然不同的认识艺术创作的方式,现代世界的美学原则也来源于此”13。浪漫主义回应着经济、政治、社会组织、国家制度、思想观念的现代性历程,孕育了影响至今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剧烈的,充满力量的,加速的,眼花缭乱的,破旧立新的,“狂飙突进”14的历史学家们不厌其烦地用这些词语来形容浪漫主义绽放的革命年
16、代。1844年,著名英国画家透纳(J.M.W.Turner,1775-1851)完成了油画雨、蒸汽和速度大西部铁路(Rain,Steam and SpeedThe Great Western Railway,图2)。一列蒸汽火车从画面中心的雨雾中朝右下方沿对角线朝我们驶来。深色的火车头烟囱几乎是画面中唯一清晰可见的元素。在它斜上方,依稀可见三块圆11英艾瑞克 霍布斯鲍姆著,王章辉等译:革命的年代:1789-1848,中信出版社,2014年,第2页。12同上注,第64-65页。13英蒂莫西 C.W.布莱宁著,袁子奇译:浪漫主义革命:缔造现代世界的人文运动,中信出版社,2017年,第vi-vii页。14在此,本文借用了18世纪60年代至18世纪80年代德国浪漫主义萌芽的“狂飙突进运动”(Sturm und Drang)来感性地把握浪漫主义革命。它主要发生在文学、音乐和戏剧领域,歌颂自然和自由,反对机械的启蒙主义,代表人物有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和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完整讨论了该运动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