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9卷第3期江 苏 理 工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Vol.29,No.3Jun.,20232023年6月当今,教育信息化已成为衡量世界各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中明确指出,2022年要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其中“两高”为“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1。2020年以来,全球暴发的新冠疫情助推了线上教学以及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新生态,带动了“信息化应用水平”和“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信息素养是指教师不仅拥有利用新技术获取、筛选、整合、评价、内化信息
2、的能力,还应在此基础上构建应用创新的能力2,实现教学理念由“行为主义”向“建构主义”范式的转变3。疫情期间的“线上教育”是应急也是创新,更是教育方式变革的探索。后疫情时代,融合了“互联网+”“智能+”技术的在线教学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和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因此,高校教师应具备较高信息素养,才能建构新的教学模式,将“线上教育”常态化渗透至“线下教育”,探索创新融合式的教育教学方法4,形成课堂内外联动、虚实空间融合、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教育教学新业态。同时,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既是自身核心竞争力和教学能力的体现,又是高校推进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的关键,也是实现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更是为社
3、会培养信息化特征的创新型应用人才的重要保障。一、后疫情时代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分析后疫情时代,高校教师总体上已适应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资源、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设计和组织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利用网络媒介进行交流和分享的教学新形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基础。但仍存在创新意识弱、信息化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技术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深度不够、合理化资源调控能力较欠缺等问题5,教师信息素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后疫情时代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路径的多维探索屠趁锋1,朱庆峰2,郑 扬3(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4;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总务处,江苏 南京 210044;3
4、.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数字商务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8)摘要:新冠疫情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进程,推动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提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研某市高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能力分布情况,分析后疫情时代制约高校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的成因,结合国家、高校、教师三个层面,提出全方位提升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包括完善相关制度、改进信息化环境、优化激励机制、持续改进信息化培训、增强创变意识、提高信息化教学设计、强化自主学习能力等。关键词:后疫情时代;高校教师;信息素养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394(2023)03-0114-07收稿日期:2022
5、-11-06基金项目:2021年未来网络科技基金一般项目“基于云端框架的智慧教学环境建设以及应用”(FNSRFP-2021-YB-19)作者简介:屠趁锋,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法为教育信息化;朱庆峰,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郑扬,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一一)创新意识薄弱创新意识薄弱随着科技的迭代发展与普及,新兴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后疫情时代高校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已发生深刻变革,高校大部分教师已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针对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能力,即信息意识,笔者对某市10所一线高校教师200余人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00
6、%教师具备操作计算机、展示台等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力,95%以上教师使用Office软件(Word、Excel、Visio、Power-Point等)无纸化办公,86%以上教师利用自身的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获取网络教学资源,并能根据教学需求做信息筛选。但教师主动整合信息资源、使用脚本语言开发高质量课件的意识薄弱,仅有 25%的教师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教学整合,12%的教师使用脚本语言开发课件(见表1)。教学中的信息产品大多是“现成”的,或者拼凑的,而不是根据课程要求及学生个体的诉求利用信息技术创新研制的。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部分教师信息化创新意识薄弱,没有强烈的意愿和决心投入足够的精力学习Py
7、thon、Shell、JavaScript等脚本语言。而智慧课堂、在线开放课程等不同信息化教学应用模式,需要教师在自主掌握一定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根据授课需要,选择恰当教学软件及脚本语言来制作不同类型的课程、视频,并实时获取反馈来持续改进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能力占比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100Office办公软件使用95.3信息获取渠道(互联网)93.2信息资源筛选86.7教学资源整合25脚本语言12表1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能力分布占比(二二)信息素养水平参差不齐信息素养水平参差不齐高校对教师信息素养培养重视程度不同,培养的目标、内容、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造成教师信息素养水平参差不齐。多数
8、“双一流”院校基于国家级智慧教育大平台,依托图书馆管理系统搭建校级教师智慧实践平台,提供多样性的学习资源,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水平。但部分高校领导和教师把教育信息化片面地理解为教育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把信息技术当作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停留在基本功能的操作上,网络教学资源仅作为教学参考,忽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方式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导致教师信息素养水平较低。其次,开展信息化教学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但现阶段信息化教学费用的投入明显不足,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受到制约。最后,教师的职业规划及对待新技术的态度,导致信息素养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清晰职业规划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学
9、习能力较强,能够灵活、熟练应用各种教学工具,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各种资源,丰富教育知识储备,筛选、整合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完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开放式和发散性的思维。缺少职业规划的教师在教学中常用“老办法”应对“新业态”,不愿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造成了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差异性。(三三)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滞后于时代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滞后于时代要求要求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生个体特征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工具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围绕“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对教学的推动作用”,笔者对某市某高校100多位一线教师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有91.6%的教师
10、认为具备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有助于教学创新。在“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师生互动”“调动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等五方面调查中,高校教师的认同率分别为93.3%、87.5%、89.6%、91.4%、96.7%,这意味着大部分教师认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对改革教学具有重大意义6。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滞后于时代要求,不能恰当地利用信息化技术和%屠趁锋,等:后疫情时代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路径的多维探索第3期115方法,只是机械地把传统的板书 1:1 换成 PPT 展示,忽视学生个体特征及认知特点,缺乏针对不同学习问题与学习场景进行差异化教学课件设计的能力
11、,致使制作的课件只是为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缺少以探讨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等环节。课堂效果往往差强人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创新技能,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出新时代需要的实用创新型人才。二、后疫情时代制约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因素分析突发的新冠疫情,让在线教育变为教学的主阵地,加速了学校信息教育理念变革的进程,进一步推动后疫情时代学校教育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转型。同时,这也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多种因素制约着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以下着重从国家、高校、教师层面进行分析。(一一)国家教育信息技术标准体系有待国家教育信息技术标准体系有待健全
12、健全各类政策的提出旨在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教育基础设施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以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现实中,国家相关部门对教育信息技术标准重视程度不足,缺少健全的国家教育信息技术标准体系,如平台架构、访问入口、数据交换等方面。地方和高校在网站、平台架构、资源建设等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彼此不兼容、低水平重复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滞留在较低水平,数据交换困难,信息孤岛现象日益严重,降低了教师搜索教育资源效率,影响其积极性。(二二)高校信息化考评与培训体系有待高校信息化考评与培训体系有待完善完善部分高校尚未将信息化教学成果作为教师绩效考评的显性指标与要求,对已取得信息化教学
13、成果的教师没有给予相应的激励,严重影响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积极性,从而阻碍信息化教学改革。基于上文表1问卷调查对象的调研结果显示,教师在受训中能够理解教育信息化理念并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技能,但是,在实践中,教师在培训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不能有效地超越知识、技能本身融入动态的教学中,没有真正实现知识、技能向能力、素养的转化7。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培训方式单一,多采用讲授模式,缺少现场实践环节,培训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在培训后的教学应用时,难免会碰到各种问题,缺乏沟通交流通道,无法及时得到指导。第二,培训内容滞后,无法精准覆盖动态的教学场景,存在诸多问题。第三,培训内容技术性过强,不
14、利于教师短期掌握。第四,技能培训与学科融合度低,没有尊重教师学科的差异性,难以满足教师对培训的需求。最后,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政策过于宏观,细节要素表述不够具体,导致在执行过程中可操作性不强。同时,政策对象对政策内容的认知不足,从而难以实现教师主动适应新技术与教学相结合的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要求8。(三三)教师多元化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教师多元化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多元化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具体的知识和课堂情景,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以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后疫情时代,多元化教学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新常态。教学理念的变化将带动教学实践的变革,教师信息素养在教学实践的应用是教学理念变革的显性展现。然而,
15、在实际教学中,信息化教学的多元化发展在某些方面仍需改进。一方面,教师信息化教学内容时效性和丰富性不足。大部分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需要花大量时间找资源做课件,教学中经常出现“一版课件”经年不变的现象,缺乏与当下最新教学资源的多元化融合,导致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另一方面,部分教师缺乏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无法应用信息化技术来丰富教学形式。在当前的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学生以被动的方式接受学习内容,缺少以主体地位共享所学知识的机会,无法激发学生课堂兴趣,导致其参与积极性较低。三、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路径的多维探索大规模的“停课不停学”,有效缓解了疫情给江 苏 理 工 学 院 学 报116第29卷教育系统带来的
16、冲击,加速着学校教育理念变革的进程,促进了社会对在线教育的认同。后疫情时代将会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高校教师不仅要具备基础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的素养,而且也要具备一定“转知成智”的创新素养。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离不开外部环境的影响与推动,更离不开内在核心要素的凝练与驱动,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才能形成推进事物发展的内生动力9。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离不开教师积极主动的努力,也离不开国家、学校的推进。(一一)国家政策的引导国家政策的引导1 1.健全国家教育信息技术标准体系健全国家教育信息技术标准体系,优化互优化互联互通机制联互通机制政策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强动能,标准则指引教
17、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规范发展、标准先行,建立健全国家教育信息技术标准体系,既是应对教育数字化转型挑战的必然要求,也是把握时代机遇、推进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健全教育管理公共服务门户系统与应用集成和应用系统建设的技术标准,如平台架构、访问入口、开发协议、接口定义等规范,实现资源“一点接入、全网共享”的模式,最终实现“资源体系通”。“一站式”服务有利于调动教师信息化学习的积极性,助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2 2.完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提提升资源服务能力升资源服务能力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是政府提供数字教育资源基本公共服务的载体,是国家教育资源
18、公共服务平台和各省级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经国家体系枢纽环境连接而成的逻辑统一整体。当前我国已基本完成国家数字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了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与省、市、县级平台互联互通。为进一步实现资源服务体系的规模化效应,提高资源应用的质量和效率,管理部门应鼓励企业提供基于网络与智能技术的数字教育资源运营服务,推动数字资源开发由以资源建设为主向资源建设与服务并重转型;发展数据驱动的智能化数字教育资源应用服务,增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的资源服务能力;实现大规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基础上的个性化服务,并重点发展以校本资源应用为核心的个性化服务。教师根据需求可自主选用服务方式,避免一刀切式
19、的资源推送,满足教育教学需求。(二二)高校信息化体系建设的完善高校信息化体系建设的完善1 1.引入云服务改进信息化环境引入云服务改进信息化环境,倒逼教师信倒逼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息素养提升推进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是基础。高校应积极建设云服务体系,高效管理教学资源。首先,校方信息办负责统一协调各院系的基础设施资源,充分利用校级云服务资源,提高学校服务器和计算机实验室的利用率。其次,各院系所需教学资源统一存储于校级云服务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和集成,在教学、科研和管理间更加灵活的转移。最后,校级应用系统统一使用数据中心云桌面,可以提高教师办公效率、降低办公成本、实现节能降耗。高校利用云服务体系不仅实现了基
20、础设置资源、教学资源、办公终端的集中管理,助力教育降本增效,也能推动优质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共享,倒逼教师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促进教师整体信息素养得到提升,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信息化教育生态10。2 2.以效果律为导向建构激励机制以效果律为导向建构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促进教师信息素养提升信息素养提升桑代克效果律指出,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推行教育信息化,有效的强化激励能激发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热情,增强教师自主学习新兴技术和教学理念的意识,促
21、动其主动投身教育改革实践。但是,激励不当或者滥用激励,将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高校应了解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的需求及影响需求的因素,依据个体需求予以有效的物质或精神激励。同时,学校也应及时收集反馈,采取措施帮助教师排除信息化教学中的障碍,并重构激励策略,构建一套以效果律为导向的激励机制(见图1)。首先,高校可以将信息化教学考评结果作为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薪资调整等管理制度的参考指标。其次,高校可以通过推进课题立项和第3期屠趁锋,等:后疫情时代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路径的多维探索117教学成果申报,鼓励教研论文发表等,将成果宣传推广,推动教学创新,形成信息化教学的规模化效应,进一步激发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
22、创新的积极性,催发新的教学生产力11。再次,高校应设立调查问卷、访谈、院长信箱等反馈机制,通过多渠道收集反馈问题,经过分析、研究,制定对应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激励教师的投入和激发学习的内驱力12,促进信息素养提升。图1以效果律为导向建构激励机制3 3.持续改进优化培训体系持续改进优化培训体系,加强教师信息素加强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养提升信息认知的升级和信息化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功,它是教师主观能动性和高校改革措施相结合的产物。持续改进优化信息素养培训体系为教师职后再成长、思想再升华、技能再提高提供了崭新的路径。高校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实现培训体系的持续优化升级。首先,利用大数据跟踪、记录
23、教师的信息化课堂教学、课堂师生互动、教学评价等环节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判别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拟定培训计划,制定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信息化培训教程。其次,学校还可以与其他知名院校、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多方信息化教育培训基地,组织教师开展校外培训,开拓其视野。此外,培训机制应持续改进优化。第一,由单纯培训改为积分制。积分可做为绩效、评优等的参考指标。第二,把培训纳入体系中。教师培训后,开展“十佳信息化教师”的评选比赛,通过比赛把其培训表现、工作表现、现场考评等结合起来,最大程度激发教师的培训参与度和使用培训知识的积极性。第三,从听课者变成讲课者。以年为单位,结合一年参加的培训,教师开发小课
24、件。学校设立考评组,通过对其课件、录制的讲课视频进行综合打分。让参训者变成一个授课者,可以极大程度督促他们学习的消化吸收,以加强信息素养的提升。(三三)教师教学多元化理念和技能的提升教师教学多元化理念和技能的提升1 1.增强创新意识增强创新意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不仅替代了人的部分智能,还改变了人的思维方118江 苏 理 工 学 院 学 报第29卷式、学习方式。杨宗凯在第十八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的演讲中指出,未来的教育必将是构建在互联网上的新教育,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育系统将发生结构性变革,而不是进化式的修修补补13。作为教育主体的高校教师应跳出舒适圈,增强信息化创变意
25、识,转变教学理念,主动提高运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融合创新的能力,使自己从繁重的低端智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专注于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应积极思考学生获得知识途径的改变,思考学生发展应具备怎样的素养和能力,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学品质、促进学生成长。2 2.多维能力并进提高信息化教学设计多维能力并进提高信息化教学设计高质量信息化教学设计无论是课件设计,还是教学媒体设计,亦或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设计,都能于细微处彰显教师的工匠精神。黎加厚提出,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14。高校教师不仅
26、要具备教学设计前、设计中、设计后不同阶段所需的信息能力、审美能力、反思能力,用艺术家的眼光创意设计教学课件,而且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善于互动教学、可视化表达,使课堂讲授有故事感和共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他们的课堂参与度。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立足点,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教学过程的效果。因此,多维能力并进以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见图2),才能不断优化改进教学过程,这也必将倒逼教师依据教学设计要求增强对新知识新技能学习、消化、应用、再学习、再消化、再应用的意识,从而达到信息素养提升的最高境界。图2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3 3.持续强化自主学习能力持续强化自主学习能力随着大数据、云计算、
27、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高校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方式进行自主学习,使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实现动态更新。在传统的课件培训、上网检索等方式外,还可以利用公共社交平台进行更方便、更实用、无时不在的方式进行交流学习。也可以通过查阅公众号学习教育方面的最新资讯,筛选关注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优秀公众号资源。此外,高校教师也应利用新技术精准高效地记录个人的发展历程,根据提供的针对性指导,进行自我诊断,重构自身知识结构,实现自身的成长与提升,更好应对动态变化的信息化教学带来的新挑战,并为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贡献力量。参考文献:1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EB/OL.(2018-04-1
28、3)2023-02-17.http:/ 吴砥,余丽芹,饶景阳,等.大规模长周期在线教学对师生信息素养的挑战与提升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5):12-17,26.3 周晓清,汪晓东,刘鲜,等.从“技术导向”到“学习导向”:信息技术支持的学与教变革国际发展新动向J.远程教育杂志,2014,32(3):13-22.4 田爱丽,侯春笑.线上线下融合教育(OMO)发展的突破路径研究:基于路径依赖和路径创造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22(1):73-78,85.5 梁茜.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国际比较及提升策略:基于TALIS 2018上海教师数据J.开放教育研究,2020,26屠趁锋,等:
29、后疫情时代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路径的多维探索第3期119(1):50-59.6 陈慧.“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6):82-85,105.7 左明章,卢强,雷励华.困惑与突破:区域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5):104-111.8 姜丛雯.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政策文本的内容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9(6):22-26.9 王仁彧,余红梅.开放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与形成机理研究J.职教论坛,2020,36(11):98-103.10 陈慕杰.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社会科学家
30、,2019(6):145-149.11 曾建潮,吴淑琴,张春秀.虚拟教研室:高校基层教研组织创新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20(11):64-69.12 董艳,罗泽兰,杨韵莹,等.教育信息化2.0时代视角下的教师反馈素养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1,42(8):35-42,58.13 中青在线.第十八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EB/OL.(2018-11-08)2023-02-17.http:/ 黎加厚.教育技术教程: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教与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8.责任编辑张栋梁Multi-dimensional explorations on the path of
31、 information literacyimprovement in the post-pandemic era of university andcollege teachersTU Chenfeng1,ZHU Qingfeng2,ZHENG Yang3(1.College of Teacher Education,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Technology,Nanjing 210044,China;2.General Affairs Department,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
32、ience&Technology,Nanjing210044,China;3.School of Digital Commerce,Jiangs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Commerce,Nanjing 211168,China)Abstract:The COVID-19 has accelerated the process of in-depth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further promoted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33、 university and college teachers.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istribu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ol application ability of teachers in the universities in Xcity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analyzes the causes impeding the promo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tool application ability.Fin
34、ally,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of improv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uni-versity and college teachers in all directions including perfecting relevant systems,improving information envi-ronment,optimizing incentive mechanism,continuously improving information training,enhancing innovationconsciousness,improving information teaching design and strengthening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from thenation,universities and college and teachers the three perspectives.Key words:post-epidemic era;university and college teachers;information literacy江 苏 理 工 学 院 学 报120第29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