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研究姜静(江苏省靖江外国语学校江苏靖江214500)摘要: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也是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改变学生过去单纯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性。探究式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主动探索,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架构的过程,本文分析初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意义,阐述了探究式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学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3)01-0061-031新课标下核心素养发展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也在更新变化,青少年儿童的成
2、长环境随之不断变化。“上好学”是新的教育需求,“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现代教育的新目标。初中地理教学应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加生活实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某课程的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只有从地理学本质出发,并从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三个关键词去挖掘地理核心素养,才能充分彰显地理课程的育人价值。初中地理课程要培育的核心素养包含了四大方面的内容,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可以滋养人文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综
3、合思维是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及人地关系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方法,就可以更好地形成系统、动态、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树立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区域认知素养的育人价值中提到的国家认同感,增进对世界的理解(国际理解),逐步形成全球意识;地理实践力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运用适当的地理实践活动方式,观察和认识地理环境,体验和感悟人地关系并在活动中做到知行合一、乐学善学、不畏困难。2核心素养下运用探究式教学的可行性分析从小学升入中学之后的学生,他们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问题的认识、分析能力逐渐成熟。尤其是抽象逻辑思维比小学时期占有相对优势,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
4、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所以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呈现出多样化。探究式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独立思考、合作讨论为前提,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概念,建立自己的认知模型和学习方法架构。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能力得到了加强,通过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1。3探究式教学的误区3.1 满堂问简单地认为探究式教学就是教师提出问题,一问到底,提的问题繁琐或价值不高,学生找出答案或者小组间合作完成,最后把所有的问题回答完
5、,有时甚至不加思考,这样老师就觉得完成了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看似以学生为主体,让其思考回答,其实还是教师占了主导位置,有时问题过多,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学生发散性思维得不到培养。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难以掌握,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3.2 探究式活动设计过多为了突出探究思想,处处设计探究,处处让学生想,让学生做。结果课堂乱哄哄,一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就浑水摸鱼,真正参与其中的学生不多。这样不仅浪费教学时间,而且有些教学内容,如一些用于记忆的法则并不适合作者简介院姜静(1986),女,汉族,江苏靖江人,本科,中教二级,江苏省靖江外国语学校地理教师。中学教育探讨61-探究,如果强行探究,往往会出现启
6、而不发或过分发散、离题万里等现象。新课改提出的要求是,教师应该针对每节课的具体内容和学生情况穿插或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2。3.3 探究式教学用于所有教学流程探究式教学方法不是所有的教学过程都适用。一些知识内容只适合直接教学,如果生拉硬套地采用探究式教学,反而会使教学效果变差。有些地理问题其实很简单,只要稍加引导学生便能在课本上找到,如果将此设计成探究活动,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3.4 忽视课前预习有老师认为探究式教学就像猜谜语,如果谜底揭晓,就会失去猜谜的动力,课堂就会失去精彩,探究就会流于形式,缺乏创新,会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听课更要备课,
7、这就是预习。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是自觉运用已有认知和能力对一个新知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知和思考的过程。课前预习注重学习前置,课堂探究注重学习过程,课前预习为课堂探究提供了准备,课堂探究依托于课前预习,两者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4核心素养下如何开展探究式教学地理教育国际宪章 强调“鼓励学生采用质疑或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不失时机地将探究式教学运用到日常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时,遇到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地理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和地理研究方法,又给初中地理教学改革带来新的活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1 从实际出
8、发,创设情景,开展问题式探究地理课堂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方法很多,其中问题式探究是重要形式之一。问题式探究是指教师按照课程标准的规定,遵循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为目标,从学生日常的生活中选取素材,创设问题情境,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一种教学模式。为了赶教学进度,老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教师在授课时,很容易忽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久而久之,学生会慢慢失去学习的热情。这时,可以用提问式教学来改进。提问方式分为教师提问和学生提问两种3。地理课堂教学的提问中,如果能结合乡土地理和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这样会大大增加教学的感染力,使学生
9、真正体会到课堂所学地理知识是实实在在的知识,对生活是有帮助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自然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讲解“疆域行政区划”时,教师可以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问:同学们去过祖国哪些地方?这些地方令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我国共有多少个省和直辖市?我国的首都在哪里?在讲解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主要原因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进入华北平原,河道变得宽阔平坦,水流缓慢,泥沙淤积严重时,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黄河下游泥沙淤积严重?泥沙从何而来?黄土高原为何水土流失严重?”一步步引导学生分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土壤、植被、人类活动等,从而得出黄土高原主要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
10、多且集中在夏季,黄土土质疏松,植被遭到人类破坏,地表裸露,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追问:“我们家乡的河流扬子江的水为什么比较清澈?”学生经过思考,可从影响水土流失的若干因素分析并得出结论。在讲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时,可以结合家乡的气候类型,让学生思考:“家乡的夏季、冬季气温和降水有什么特点?”从而归纳出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气候特征。在讲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时,提问:“家乡耕地类型以什么为主?种植哪些粮食作物?种植哪些农作物?你知道它们的熟制吗?”从而了解南方农作物种植特点。在讲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时,提问:“我市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它们有何特点?”学生经过思考,可通过火车站及汽车站的车次、人流量得出结论。
11、4.2 注重兴趣引导,循序渐进,培养思维能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保尔 朗格朗认为:所有教育和教学不能逃避支配人类活动的重要规律,那就是兴趣。如果学习使人有兴趣,就必须能满足某种欲望。提问的目的不在于学生一定能回答出问题,而是通过提问,激起学生对所讲内容的兴趣。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水平,提炼出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能体现教材重难点的问题。首先讲问题时,可以设置悬念,如讲行政区划时提问:“两个胖子(打一行政中心);东南北(打一省级行政区域)。”讲地图上的方向时,这样提问:“有一个探险家,她往任何地方去都是往北,她在什么地方?”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
12、的热情。其次,可以进行学科之间的渗透,将一些历史故事巧妙地设置在提问中,吸引学生积极思考。如:讲多变的天气时,可以引用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提问诸葛亮是通过什么得来的风和雨。学生的认识是从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化的过程,教师应该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按照循序渐进第一卷Research on Educational Methods教 育 方 法 研 究62-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逐级而上,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深入,层层设问,这样,较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讲 中国的地形地势一节,提出问题:读中国水电站分布图
13、,说出水电站主要分布在哪里。(阶梯的交界处)为什么有这样的分布规律?(这里水能资源丰富。)为什么这里水能资源丰富?(河流地势落差大。)这样层层设问,学生很容易掌握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他们会用综合、联系、整体、动态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4.3 设置讨论环节,增加互动,学会探究技巧探究式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讨论。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各抒己见,不同的思想观点碰撞在一起,从而产生火花,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启发,对知识点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学生在讨论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旁听者或者参与者。讨论环节的设置要在恰当的时机提出才能发挥其最佳效果,何时进行课堂讨论呢?(1)学生思考过程中
14、有困难时进行讨论。在讲土地资源地区分布特征时,由于学生的认知有限,知识面不够广,思路不畅,讨论起来比较困难。这时可以创设情景,如:土地规划局派出五支队伍前往横断山区、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考察,结合地形图、降水图分析各地的土地利用类型、所处地形和干湿区,四人一组,合作讨论完成任务。(2)问题的答案具有开放性时进行讨论。初中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开放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开放性体现在思路开放性、方法开放性、结论开放性,它们没有固定的模式,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构建自己的知识、思考方式,获得的结论建议各不相同,这时可以采用课堂讨论。例如:如何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如何开发我市的旅游
15、资源?地球的名字是“水球”还是“地球”?氢能源汽车能否全面推广?(3)学生回答问题不全时进行讨论。例如,分析山区面积大小的利弊时,可以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组内成员都要发表意见,从交通运输、农业发展、旅游开发、自然灾害等角度进行分析,相互补充。最后每位成员得出完整全面的答案,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让其养成互助学习的好习惯。(4)学生意见不能达成一致时进行讨论。学生回答问题时,意见不统一,各抒己见,天马行空,是常有的现象,这时如果安排课堂讨论,会有意外的收获。例如:在讲解人口多有益,还是人口少有益时,班上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人口多有益,另一种认为人口少有益,争论不休。此时如果让他们
16、安静下来听老师分析,效果可能很一般。这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说说各自的理由,当学生众说纷纭、观点不一样时,教师应该集思广益,灵活运用方法技巧,作画龙点睛的补充讲解。最后,问题会越讲越清晰,学生豁然开朗,得到了统一的答案:人口的数量应和资源环境相协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4.4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新课标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教师要认真学习与地理相关的知识,包括历史、文化、艺术、政治等,让学科之间互相渗透、有机融合,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另一方面,教师可将教学模式生活化,善于运用生活化讲
17、解地理知识。例如:我们现在能吃到很多反季节和外域的蔬菜水果得益于什么条件的改善?夏季很多同学喜欢游泳,说明海洋和陆地气温有何不同?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境遇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最后,营造生活化的地理课堂教学情境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将一些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识与充满趣味的生活知识有机融合起来,使地理课堂更具趣味性。如在讲授八年级 河流的第二、三小节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长江和黄河的相关视频,让学生观看长江和黄河的现状,还可以让学生将家乡河流的情况与长江、黄河进行对比分析,使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这样,学生的探究意识就能得到培养。5结语总之,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化,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在初中教育体系中越来越重要。作为一名地理老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与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让学生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素养。参考文献:1 臧兆功.谈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地理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8):69.2 袁大霞.浅议探究式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方法J.青春岁月,2018(17):287.3 王益红.探究式学习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科普童话,2017(39):7.中学教育探讨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