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6 集成电路应用 第 40 卷 第 6 期(总第 357 期)2023 年 6 月Applications创新应用长通道,建设一批一流的职业本科实践创新基地。由于社会产业结构不断变化,职业流动的速度加快,人们的生存方式在不断改变,学习成为各国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网络技术支持的远程教育技术,为学习者的职业技能教育提供了先进的技术保障,为现代教育和学习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远程教育以其丰富的学习资料设计、有效的学习辅助系统、低廉的费用、现代化的媒体手段、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就业、再就业、创业能力等为特点,使广大民众的大众化学习能力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得到提高,并与时代发展保持同
2、步。2 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发挥远程教学的优势,提升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质量。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手段,提高计算机基础教育应用实践的教学质量,这是职业大学教育工作的重点。(1)教学资源的丰富多样。网络教学所涉及的资源不仅仅是课本呈现的知识,同时还可以实现网络共享的形式。资源共享是网络教学的一大优势。网络资源的多元性自有独特的优势,将图片、声音、文字甚至相关视频都积极有序地整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图文并茂的模拟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得到提升。(2)增强了师生关系的融洽性。网络教学是以网络授课为主的一种新兴的学习模式,营造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氛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在
3、整个教0 引言国家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推广现代信息技术,完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1 研究背景以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现代教育体系,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明显增强,高等教育竞争力明显增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教育变革在信息化时代加速推进。建设智慧校园,整体构建教学、管理、服务一体化的智慧校园。实现规模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利用现代技术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教育服务业态,建立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构建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推动管理精准化、决策科学化,加快形成教育现代化管理监控体系。构建
4、终身学习体系,为职业本科搭建人才顺畅成长通道。建立全民终身学习的制度环境。通过开展多类型、多形式的职业本科教育,促进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强化职业学校、高等院校继续教育和社会培训服务功能。加快现代职业本科教育发展,职教结构和布局不断优化。加大应用型、复合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例,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加大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学院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全面提升学院原始创新能力,构建职高人才畅通成作者简介:田蕊,辽宁理工职业大学;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收稿日期:2023-02-16;修回日期:2023-05-22。摘要:阐述数字化教育体系的特点,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机基础教学
5、实践,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组织、考试方式的创新,实现网络教学的资源共享。关键词:计算机基础,互联网教学,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中图分类号:TP3-4 文章编号:1674-2583(2023)06-0266-02DOI:10.19339/j.issn.1674-2583.2023.06.122文献引用格式:田蕊,汪静.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远程教学实践J.集成电路应用,2023,40(06):266-267.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远程教学实践田蕊,汪静(辽宁理工职业大学,辽宁 121007)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6、 digital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Internet based computer basic teaching practice,including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s,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examination methods,so as to realize the resource sharing of network teaching.Index Terms computer foundation,Internet teaching,di
7、gital education,resource sharing.Practice of Distance Teaching of Computer Basic CourseTIAN Rui,WANG Jing(Liaoni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Liaoning 121007,China.)Applications 创新应用集成电路应用 第 40 卷 第 6 期(总第 357 期)2023 年 6 月 267学过程中,不再是过去的学监,而是以学生学习的参与合作者的身份出现,成为亦师亦友的学生学习的引导者。(3)网课中课堂掌控比较难。网课形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够
8、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加以掌控,这就出现了不少学生在课堂教学期间虽然进入了课堂,但是他们还是三心二意的去和同学们聊天,打游戏等等。甚至有的学生玩起了“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学习形式,导致网课学习效率低下。我们以疫情期间的“钉钉”软件为例,首先,需要给网络提速,开宽带,安装设备,无形中给不少家庭增加了负担。由于网络教学,授课老师不能够面对面的关注学生,学生容易开小差,进而影响学习效率。此外,课堂上也会因为网络的种种原因出现卡顿现象,甚至出现课程终止的情况,这些都给学生在学习效率上造成了不小的消极作用。(4)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在职业大学教育目标的实现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计算机及互联网有着极其丰富的
9、信息和知识资源,为职业本科学生及其他学习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以及良好的学习工具。计算机基础教学能力在职业大学的培养目标。“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教学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组织、考试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打好专业基础。例如,以实习操作内容为主的纸质考试改为上机考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了明显的效果。授课方式和授课组织上的提高。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取消纸质作业,通过精心设计实验题目,课后作业,增加课后上机时间,多方式提供答疑指导。增加课后增加上机时间。课内安排的上机时间显然不够有限,因此在课外增加了学生的上机实验时间。学生可结合自身条件自主
10、选择参赛。我们在网络教学平台上配备了不受提交时间限制的不同难度的习题,满足不同层次学员的要求,学员可随时根据自己的需求完成测试。辽宁理工职业大学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打破传统地域和时空限制,实现双向互动、实时多点交流、广泛传播,以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支撑,依托较为完善的校园网络建设而开设的。我们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实验专题参考目录、实验指导、实验报告、有关知识问答、实验素材、模拟试题、参考文献等放在网络上,以供学生参考和参考,并在网络上广泛宣传,广泛学生们还可以随时在网络上进行电子邮件的收发、资料的下载和在线学习讨论等活动。(1)认识电脑知识的能力。掌握信息技术的基
11、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如计算机、网络等;具有对这些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综合运用的能力,对计算机的工具和方法有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对本专业领域中出现的问题,能有效地掌握和运用电脑工具、技术和方法。(2)依靠IT的共生能力。掌握和运用电脑和网络技术,可以有效地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把信息传播出去,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交流出去;掌握互联网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参与性、自律性,对信息社会的道德规范自觉地遵从和接受约束,并自觉地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3)计算机基础教学承担着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重任,这从这些目标中可见一斑。我校有很多技术类的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是每个专业后面的重要的基础课。计算机基础课
12、虽然每个专业都学,但学生对这门课的重视程度和掌握程度也会不一样,因为学生的基础不一样,将来的专业也不一样。对于非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职业本科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达到培养的基本目标。3 结语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已经成为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这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和结果。要“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发展继续教育、建设终身教育制度”。经济社会对各类教育需求广泛,具有现实意义的现代远程教育,必将在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现阶段高校教学质量是职业高等教育的生命线,要积极探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思路、新途径,形成评价教育质量的新标准,特别是要把教育的信息化建设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新手段要在教学中广泛应用起来
13、。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创新改革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参考文献1 汪静,刘季平.现代远程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9(08):18-19.2 杨文正,刘敏昆.计算思维导向的多元混合教学及其应用研究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7(04):129-136.3 崔忠亮.疫情防控期间我国在线教学的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20(05):157-158.4 孙晶,方英兰,刘高军,何丽.从认证探索提高程序设计能力的方法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02):85-86+90.5 何钦铭,王浩.面向新工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及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9(01):39-43.6 吕洁,李瑛,杜晶.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9,41(S1):1-5.7 吴秋瑜,李秋萍,朱剑锋.基于MOOC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22(04):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