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几种绿色防控技术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探究.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3120204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几种绿色防控技术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探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几种绿色防控技术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探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37-植物保护上海农业科技 王志欣,等:几种绿色防控技术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探究 2023(4):137-139几种绿色防控技术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探究王志欣1*高雅琦2 卢毅1 张春云1 吴庭友1 李婷1 江礼鹏1(1仪征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仪征 211400;2仪征市融媒体中心,仪征 211400)*为通信作者水稻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禾草螟属,是危害较严重的水稻常发性害虫之一,2020年水稻二化螟被我国农业农村部列入“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有关研究表明,水稻二化螟在江苏省仪征市一年发生 23 代1,且由于仪征市地处丘陵山区,杂交稻种植比例大,再加上机插秧技术和迟熟品种的推广应

2、用以及气候变暖等,导致水稻二化螟在仪征市的发生愈加频繁。目前,化学防治仍是水稻二化螟的主要防治手段,但水稻二化螟对常用药剂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如已对杀虫单、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等药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2),且滥用化学农药不仅会危害有益微生物和昆虫天敌,还会造成人畜中毒、农药残留超标等。因此,绿色防控技术成为了降低水稻二化螟田间发生基数、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目前,性诱剂、诱杀植物、生物农药、释放天敌等绿色防控技术已在全国主要的螟虫发生区进行推广和应用。其中,性诱剂是人工合成的雌蛾性激素,可通过诱捕器的诱芯释放来引诱雄蛾,再利用物理法进行击杀,从而破坏雌

3、雄螟虫的交配繁殖3;香根草是多年生禾本科植物,具有引诱水稻二化螟雌成虫产卵的特性,螟虫在香根草上的产卵量是水稻上的 4 倍左右,且孵化后的幼虫在香根草上无法完成生活史4;苏云金杆菌是微生物源杀虫剂,以胃毒作用为主,该菌可产生两大类毒素,从而导致螟虫中毒死亡5。在此背景下,笔者在生态稻田开展了不同绿色防控技术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效研究,以期为建立水稻二化螟绿色防控体系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概况供试水稻品种为杂交中稻Y两优900。试验设在仪征市枣林湾铜山办事处军民村谷源农场的有机水稻田进行,供试田块土壤类型为黄杂土,土壤pH为6.5、有机质含量为2.0%,试验

4、田周边均为水稻,且大多数为杂交稻。1.2 试验设计及操作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1)香根草,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提供;(2)性诱剂,购自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3)16 000 IU/mL 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以下简称苏云金杆菌),每 667 m2施用 6 000 g,购自江苏省扬州绿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4)香根草+性诱剂+苏云金杆菌;(5)12%氯虫苯甲酰胺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悬浮剂,每667 m2施用225 mL,购自江苏富田农化有限公司;(6)空白对照。处理(1)、处理(3)、处理(4)、处理(5)的面积均为2 001 m2,处理(2)的面积约为66 700 m2,处理(6

5、)的面积为667 m2。各处理试验田相隔距离为80100 m。1.2.1 香根草种植2022年4月初,在试验田四周田埂(宽40 cm)上种植香根草。种植前,香根草根系浸水 3 h,并将地上部分剪至2535 cm长,根系剪至515 cm长。种植时,香根草株距为80 cm,每穴种植45根茎蘖。1.2.2 性诱剂安装诱捕装置包括二化螟性诱剂(毛细血管型)、新摘 要:为进一步推进江苏省仪征市水稻绿色防控体系建设,特在生态稻田开展了不同绿色防控技术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效研究。结果表明,香根草、性诱剂、生物农药单一施用和以上3种绿色防控技术复合应用,均能对水稻二化螟起到一定的诱杀防治效果,白穗防效分别为30.

6、56%、26.93%、65.80%和82.03%,杀虫效果分别为31.39%、27.23%、67.46%和86.23%。关键词:二化螟;香根草;性诱剂;生物药剂;绿色防控中图分类号:S435.112 收稿日期:2023-01-10-138-表2 不同处理对二化螟的防效调查注:表中同列数值不同大写、小写字母分别表示不同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显著水平。飞蛾测报诱捕器。7 月 20 日在距离田埂边 10 m 处安装诱捕器,调整诱捕器高度,使诱芯位置高于稻穗1015 cm。每667 m2放置1台诱捕器,连片放置。试验期间每20 d更换1次诱芯,10月初撤掉诱捕装置。1.2.3 施药方法8月初选某日上午进

7、行施药,此时水稻植株处于孕穗期,主治对象2代二化螟处于卵孵高峰期,发生程度为中等。采用型号为TN-16型的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均匀喷雾 1 次,各药剂处理的药剂兑水量均为450 L/hm2。1.3 调查项目及方法1.3.1 香根草保穗效果分别在距离香根草1、5、10、20 m处,平行方向确定2行(共计100穴)水稻植株作为调查对象,统计白穗数。1.3.2 性诱剂诱捕效果每隔 5 d 调查诱捕装置内的二化螟虫量(发生高峰期调查时间间隔缩短为3 d左右),每次调查结束后清空诱捕器,记录并分析二化螟发生高峰期。1.3.3 防效定局调查所有处理在施药后30 d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法进行调查,即整田选取 10

8、个取样点(每点40穴,共计400穴)调查统计白穗数,并剥查水稻植株并记录活虫数,分别计算白穗率、白穗防效以及杀虫效果。计算公式:白穗率=(白穗数调查总穗数)100%;白穗防效=(对照区白穗率-处理区白穗率)对照区白穗率100%;杀虫效果=(对照区施药后残虫数-处理区施药后残虫数)对照区施药后残虫数100%。1.3.4 数据处理采用Duncan s新复极差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2 结果与分析2.1 香根草的保穗效果香根草种植1个月后,调查香根草生长情况,香根草成活率为45%50%,且前期香根草长势较弱,香根草上未发现螟虫及枯鞘。在二化螟危害定局后,在距离香根草不同位置各调查 2 行水稻植株的白穗数

9、,计算白穗率。由表1可知,香根草处理的白穗率达 3.21%,比空白对照高 0.94%,表明香根草具有良好的诱虫效果;不同距离处理的水稻白穗率分别为 0.56%、0.25%、0.84%、0.72%,均比空白对照低0.94%,表明香根草对二化螟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以距离香根草5 m处理的白穗防效最高,达73.33%。2.2 性诱剂对二化螟的诱捕效果7月20日开始调查2代、3代二化螟发生情况,性诱剂对二化螟的诱捕效果明显。由图1可知,7月25日蛾量上升,发生趋势与往年接近;7月30日达到第1个虫峰,每个诱捕器平均捕获12.66只螟蛾;8 月 30 日蛾量开始上升,9 月 5 日至 9 月 14 日蛾

10、量保持在峰值,每个诱捕器捕获6.848.34只螟蛾;此后蛾量开始下降;试验期间的二化螟蛾量发生峰期较往年显著延长。图1 二化螟诱捕器内的成虫数量消长2.3 不同绿色防治技术对2代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由表2可知,不同绿色防治技术对2代二化螟的防效差异显著,其中,香根草处理、性诱剂处理的白穗防效分别仅为30.56%、26.93%,杀虫效果分别仅为31.39%、27.23%,表明这2个处理对2代二化上海农业科技 SHANGHAI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3(4)表1 香根草对不同距离水稻的保穗效果白穗数/穗9188272330取样点香根草距离香根草1

11、 m距离香根草5 m距离香根草10 m距离香根草20 m空白对照白穗率3.21%0.56%0.25%0.84%0.72%0.94%白穗防效40.00%73.33%10.00%23.33%白穗防效30.56%dD26.93%eD65.80%cC82.03%bB89.46%aA处理香根草性诱剂苏云金杆菌香根草+性诱剂+苏云金杆菌12%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悬浮剂空白对照杀虫效果31.39%dD27.23%eD67.46%cC86.23%bB94.66%aA-139-螟的防治效果不佳;苏云金杆菌处理的白穗防效为65.80%、杀虫效果为67.46%,均显著高于香根草处理和性诱剂处理;香根草

12、+性诱剂+苏云金杆菌处理的白穗防效为82.03%、杀虫效果为86.23%;12%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悬浮剂处理对 2 代二化螟的防效最好,白穗防效为 89.46%、杀虫效果为94.66%。3 结论与讨论水稻二化螟在仪征市的 1 代发生期为 5 月中下旬,此时水稻处于育苗期;2代发生期为7 月下旬,是杂交稻的主要危害代;3代发生期在9月中上旬以后,此时杂交稻处于蜡熟期,受害较轻。因此,本文以危害能力较强的2代二化螟为主治对象开展防效研究。本研究结果显示,距离香根草 15 m 处理的白穗防效为 40.00%73.33%,随着距离的增加,防效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同时,香根草对整个水稻田的

13、白穗防效为30.56%、杀虫效果为31.39%,表明香根草对二化螟具有诱杀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2代二化螟的发生及其对水稻的危害。性诱剂是水稻二化螟虫情测报的重要手段,本研究结果显示,性诱剂处理的白穗防效为26.93%、杀虫效果为27.23%,表明性诱剂对二化螟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苏云金杆菌处理的白穗防效为65.80%、杀虫效果为67.46%,对2代二化螟起到了显著的防治作用,该措施不仅比前两种措施操作更加便捷,而且可以在2代二化螟发生较轻的田块代替化学药剂进行应用。3 种绿色防控技术复合应用(即香根草+性诱剂+苏云金杆菌处理),对2代二化螟的白穗防效为82.03%,杀虫效果为 86.23%,

14、比单一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显著提升,与化学药剂防治处理相比,白穗防效和杀虫效果差值均在9%以内,表明3种绿色防控技术复合应用对二化螟具有较强的杀虫控害作用。因此,在仪征市,应进一步通过优化绿色防控方案,例如,水稻育苗期增施生物农药、尽早使用性诱剂、扩种香根草等措施,来降低1代二化螟的发生基数,再配合使用杀虫灯、释放天敌6等其他绿色防控技术,即可提高对二化螟的综合防效。近年来,绿色防控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逐步扩大,其作用也日益突出。在水稻种植地区,应重视病虫发生动态,根据病虫害实际发生情况,采用农业措施、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来代替化学防治,从而减少化学农药用量7。同时

15、,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的应用范围广阔,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例如,采用稻鸭、稻虾、稻鱼等共养模式生产有机大米,由于不允许使用农药等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即需使用绿色防控集成技术8,以减少病虫发生和降低生产成本。4 参考文献1 吴庭友,王德江,秦吉洋,等.第3代二化螟发生为害特点 及防治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434-435.2 王瑛楠,凌汉,唐涛,等.20172020年江苏省二化螟抗药 性水平的监测与分析J.世界农药,2022,44(11):31-35.3 李萨利,程玲娟.二化螟性诱剂测报与防治水稻二化螟的 效果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2021(5):123-125.4 鲁艳辉,

16、郑许松,吕仲贤.水稻螟虫诱杀植物香根草的发现 与应用J.应用昆虫学报,2018,55(6):1111-1117.5 谢显彪,孟继枝,等.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二化 螟效果评价J.云南农业科技,2022(6):14-16.6 何馥晶,朱凤,严卫飞,等.化学农药与二化螟盘绒茧蜂对 控制二化螟的不相容J.应用昆虫学报,2020,57(4):921-929.7 王雪琦.如东县水稻二化螟发生动态与绿色防控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21.8 侯红燕,董晓亮,周红,等.性信息素和香根草在盐碱地稻 二化螟绿色防控中的应用J.生物安全学报,2020,29(4):247-251.上海农业科技 SHANGHAI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