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上)语文-古诗与日积月累(注释、译文).doc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3158761 上传时间:2024-01-2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上)语文-古诗与日积月累(注释、译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五(上)语文-古诗与日积月累(注释、译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五(上)语文-古诗与日积月累(注释、译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五(上)语文-古诗与日积月累(注释、译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五(上)语文-古诗与日积月累(注释、译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五(上)语文-古诗与日积月累(注释、译文).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与日积月累(注释、译文)语文园地一 日积月累(第14页)蝉唐 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译文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地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注释垂緌(ru):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清露:纯净的露水。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鸣声。疏:开阔、稀疏。藉:凭借。作者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南北朝至隋唐

2、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虞世南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其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原有诗文集三十卷,但已散失不全。民国张寿镛辑成虞秘监集 四卷。语文园地二 日积月累(第30页)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晋葛洪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译文1.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不要整天吃

3、饱喝足没啥正事,不要因为懒惰而浪费时间。这句话出自葛洪抱朴子外篇。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青春一旦过去便不可能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4.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多少人世间的事都是急忙忙地匆匆而过,天地不断旋转,光阴逼迫,一万年太久了,我们只要珍惜现在的时间。语文园地三 日积月累(第46页)乞巧唐 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译文七夕佳节,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天

4、空,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注释乞巧节: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旧时风俗,妇女们于这一天牛郎织女相会之夜穿针,向织女学巧,谓乞巧。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几万条:比喻多。作者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两首。第12课 古诗三首(第50页)示儿宋 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译文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

5、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注释示儿:写给儿子们看。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但:只是。悲:悲伤。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同:统一。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北定:将北方平定。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家祭:祭祀家中先人。无忘:不要忘记。乃翁:你们的父亲,指陆游自己。作者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

6、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译文韵译西湖四周青山绵延楼阁望不见头,湖面游船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温暖馥郁的香风把人吹得醉醺醺的,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散译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楼台重重,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止?淫靡的香风陶醉了享乐的贵人们,简直是把偏安的杭州当作昔日的汴京!注释临安:现在浙江杭州市,金人攻陷

7、北宋首都汴京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邸(d):旅店。西湖:杭州的著名风景区。几时休:什么时候休止。熏(xn):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直:简直。汴州:即汴京,今河南开封市。作者林升,字云友,又字梦屏,温州横阳亲仁乡荪湖里林坳(今属苍南县繁枝林坳)人,(水心集卷一二有与平阳林升卿谋葬父序)。大约生活在南宋孝宗朝(1106-1170年),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事见东瓯诗存卷四。西湖游览志余录其诗一首。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译文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上天要

8、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注释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恃(sh):依靠。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喑(yn),沉默,不说话。天公:造物主。抖擞:振作,奋发。降:降生,降临。作者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汉族,浙江临安(今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

9、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第13课 少年中国说(节选)(第52页)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

10、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译文所以说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身上,全在我们少年身上。少年聪明我国家就聪明,少年富裕我国家就富裕,少年强大我国家就强大,少年独立我国家就独立,少年自由我国家就自由,少年进步我国家就进步,少年胜过欧洲,我国家就胜过欧洲,少年称雄于世界,我国家就称雄于世界。红日刚刚升起,道路充满霞光;黄河从地下冒出来,汹涌奔泻浩浩荡荡;潜龙从深渊中腾跃而起,它的鳞爪舞动飞扬;小老虎在山谷吼叫,所有的野兽都害怕惊慌,雄鹰隼鸟振翅欲飞,风和尘土高卷飞扬;奇花刚开始孕起蓓蕾,灿烂明丽茂盛茁壮;干将剑新磨,闪

11、射出光芒。头顶着苍天,脚踏着大地,从纵的时间看有悠久的历史,从横的空间看有辽阔的疆域。前途像海一般宽广,未来的日子无限远长。美丽啊我的少年中国,将与天地共存不老!雄壮啊我的中国少年,将与祖国万寿无疆!译文1. 其道大光:语出周易益:“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光,广大,发扬。2.伏流:水流地下。水经注河水:“河出昆仑,伏流地中万三千里。”3.鹰隼(sn笋):指鹰类猛禽。4.矞(y玉)矞皇皇:形容艳丽。太玄经交:“物登明堂,矞矞皇皇。”司马光集注引陆绩曰:“矞皇,休美貌。”5.干将:古剑名,后泛指宝剑。发硎(xng刑):刀刃新磨。硎,磨刀石。6.有作其芒:发出光芒。7.“天戴”二句:是说少年中国如苍

12、天之大,如地之广阔。8.八荒:八方荒远之地。说苑辨物:“八荒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语文园地四 日积月累(第64页)太平盛世 国泰民安 丰衣足食 安居乐业政通人和 人寿年丰 夜不闭户 路不拾遗解释1.太平盛世:比喻非常兴盛安定的社会。国家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官尽其职、民尽其力、物尽其用;朋友越来越多、反对者越来越少;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风调雨顺、无灾无难;社会一派祥和、和平的景象等可谓之太平盛世。2.国泰民安:国家太平,人民安乐。泰:平安,安定。3.丰衣足食:穿的吃的都很丰富充足。形容生活富裕。出自唐摭言。4.安居乐业:指人民生活安定美满的样子,比喻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形容管理者

13、把社会治理得很好。出自老子。5.政通人和 :政事通达,人心和顺;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出自岳阳楼记。6.人寿年丰:人长寿,年成也好;形容太平兴旺的景象。出自文选潘岳。7.夜不闭户:指夜里间睡觉不用闩上门。形容社会治安情况良好,出自礼记礼运。8.路不拾遗: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多事之秋 兵荒马乱 流离失所 生灵涂炭家破人亡 哀鸿遍野 民不聊生 内忧外患解释1.多事之秋:指的是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多指动荡不安的政局。出自宋孙光宪北梦琐言。2.兵荒马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现象。出自梧桐叶。3.流离失所:流离:离开家乡,没有

14、一定的居处;失所:失去安身的地方。意思是无处安身,到处流浪。出自汉书薛广德传。4.生灵涂炭: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出自尚书仲虺之诰。5.家破人亡:形容家遭不幸的惨相。出自晋书温峤传。6.哀鸿遍野:哀鸿:哀鸣的大雁,这里比喻流离失所的灾民。形容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难民之悲惨景象,出自于诗经小雅鸿雁。7.民不聊生:指老百姓无以为生,活不下去。出自史记张耳陈余列传。8.内忧外患:指国内的变乱和外来的祸患;也指内部的纠纷和外部的压力。出自管子戒。语文园地六 日积月累(第91页)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居安思危,戒奢以

15、俭。唐魏征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清朱用纯解释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作为君子应当以不受外界影响来修养自身,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对名利如果不采取淡薄的态度就无从使志向清白,不排除外界干扰就不能有所前进达到远大的目标。2.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倡导节俭,反对奢侈浪费。这句话出自于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从节俭到奢侈容易,从奢侈到节俭困难。出自司马光训俭示康。2. 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一顿粥或一顿饭,应当想着来之不易;

16、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第21课 古诗词三首(第92页)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译文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任凭春天的美景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流连。注释暝(mng):日落时分,天色将晚。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新:刚刚。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浣(hun)女:洗衣服的女子。浣:洗涤衣物。随

17、意:任凭。春芳:春天的花草。歇:消散,消失。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留:居。作者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

18、声到客船。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注释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对愁眠:伴

19、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

20、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近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作者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译文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

21、,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嘈杂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想到远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注释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聒(gu):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作者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

22、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语文园地七 日积月累(第104页)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来游去。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

23、连下了雨都不回家。注释渔歌子: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分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双调,五十字,仄韵。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真卿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子”即是“曲子”的简称。西塞山:浙江湖州。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鳜(gu)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箬(ru)笠:竹叶或竹篾做的斗笠。蓑(su)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不须:不一定要。作者张志和(732年77

24、4年?),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祁门县灯塔乡张村庇人,祖籍浙江金华,先祖湖州长兴房塘。张志和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等职。后有感于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在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的情况下,弃官弃家,浪迹江湖。著作有玄真子十二卷三万字,大易十五卷,有渔夫词五首、诗七首传世。第25课 古人谈读书(第106页)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解释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

25、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知:通“智”。3.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出自论语述而。二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解释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已经到了,眼扣难道会不到吗?三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

26、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清曾国藩解释知识分子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识见,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则绝对不甘心处于底层。有识见,则知道学问是没有穷尽的,不敢以一点点所得为满足;比如用河伯的眼光看大海,用井底之蛙的角度来窥测天空,这都是没有见识的原故。有恒心,则绝对没有办不成的事情。这三个方面,缺一都不行。语文园地八 日积月累(第118页)观书有感作者:宋朱熹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

27、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注释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朱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镜子;也有学者认为镜子。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天光”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徘徊:来回移动。为:因为。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那得:怎么会。那:怎么的意思。清如许:这样清澈。如:如此,这样。清:清澈。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

28、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译文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大船就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漂流。注释蒙冲: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中流:河流的中心。作者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研资料 > 公开课真题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