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37 卷第 1 期2023 年 1 月长沙大学学报 Vol.37No.1Jan.2 0 2 387传播学视域下红色文化文本的英译以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为例杨红,邵杰,蔡诗雅长沙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22摘要: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红色文化外宣翻译是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渠道。以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英译实例为研究对象,运用传播学理论探讨红色文化文本的英译。研究发现,中国红色文化要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译者在英译红色文化文本时,应遵循目标受众中心原则和传播效果为先原则,尊重信息传播规律,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如删减、改写和补充释译等,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需求。关键词:
2、红色文化;翻译;传播学;传播效果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681(2023)01-0087-05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红色文化外宣翻译是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渠道,备受学界关注。传播学理论认为,信息的传递和交流都可视为传播现象11。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和跨文化的特殊传播活动,与传播存在一定的契合。中国红色文化文本英译本质上是跨文化传播,是一种跨语言、跨地域、跨文化、跨社会和跨心理的高级而又复杂的语言交际活动27。红色文化对外翻译传播的良好效果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以及通过红色文化外宣深化产业融合和助推乡村振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以传播学为理论依据,从湖南省
3、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汉英翻译实例入手,研究红色文化文本的英译,以期推动红色文化传播,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一传播学视域下红色文化文本英译的基本原则红色文化文本英译是外宣翻译的一部分。外宣翻译本质上是跨文化传播3,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跨文化行为,是一个语言系统通过操控可以选择的语言符号影响另一个语言系统,这些符号经过传播渠道得以传播,实现信息交流和共享427。在传播学视域下,为了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红色文化文本英译要关注目标受众,译者应该研究受众,其中包括其认知方式、思维模式、受教育程度、阅读习惯、心理需求、文本期待视野等5,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如此翻译的作
4、品才有可能为目标受众所接受,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跨文化传播过程。由此可见,红色文化文本英译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目标受众中心原则受众是指所有传播活动中的信息接收者,包括读者、听众、观众等,是信息传播活动的最终对象和信息目的地1197,是影响传播效果的核心要素,传播效果通过受众得以实现。为了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译者(传播主体)要有受众意识,关注受众的需求,充分考虑翻译行为之外的诸多因素,如翻译与传播方式、传播途径和受众接受心理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不同文化受众的思维模式、宗教信仰、价值取向、风俗习惯等6。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指出,受众是信收稿日期:2022-09-21基金项目:
5、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重点项目“基于构式事件结构的翻译研究”,编号:18A380;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湖南省红色历史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途径探索”,编号:202111077006。作者简介:杨红,长沙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邵杰,长沙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商务翻译。蔡诗雅,长沙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商务翻译。2023 年 1 月长 沙 大 学 学 报88息传播活动的归宿4177。受众接收信息通常受性格、兴趣爱好、教育背景、认知能力和水平、情感态度、需求、阅读心理、思维习惯、期待视野等因素影响,对传递的信息进行选择性接受、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4191-192
6、。信息传播过程是指信息的交流和共享过程,在此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传播者和受众具有互动性427。红色文化外宣翻译能否让目标受众喜闻乐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外宣翻译能否得到目标受众认同,能否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因此,作为特殊传播活动的红色文化文本英译需要以目标受众为中心,充分了解受众的文化样态、思维模式和认知图式,充分考虑受众的需求和偏好、对文本的阅读心理和阅读期待视野等。目标受众中心原则决定译语是否被受众认同及被认同的程度,决定译语最终的传播效果3。(二)效果为先原则红色文化文本英译是为了对外传播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文化,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因此,传播效果是红色文化
7、文本英译的首要问题。传播效果是指信息到达传播受众后,受众在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各层面产生的反应,即对信息的接受状况,是检验传播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124。拉斯韦尔提出 5W 线性传播过程模式128,即传播过程由传播者、传播信息、传播渠道、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五要素构成。之后,美国学者布雷多克在 5W 传播模式基础上增加了传播动机和传播情境129。无论是“5W 模式”还是由此发展而来的“7W 模式”,传播效果是最关键的因素,是研究传播活动的中心要素,其余各要素皆影响传播效果,且各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形成一种动态的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红色文化文本英译要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译者应该遵循传播
8、效果为先原则。传播效果为先原则是指译者在英译过程中要关注传播者、受者、传播渠道、传播信息、传播动机、传播情境等要素对传播效果的影响,并进行有效控制3,减少传播抗阻及损失。其中,传播损失不仅涉及客观传播要素,而且还包括主观传播要素,这就需要译者(传播主体)平衡和协调各要素,尽可能减少传播过程中的损失,使译语信息在一定的跨时空动态传播过程中不断得到补偿和发展,最大化平衡源语信息和译语信息7。效果为先原则就是对影响译语最终传播效果的各种影响因素的动态平衡和综合衡量。二红色文化文本英译存在的问题依据上述目标受众中心原则和传播效果为先原则,以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展板解说词为研究语料,发现红色文化文
9、本英译存在以下两个主要问题。(一)目标受众需求的核心信息未被突显经实地考察,纪念馆展板解说词原英译语基本上是逐字逐句对应翻译,力求面面俱到,却没能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究其原因,是译者对受众的关注点未进行调查和分析,未充分研究受众的信息接收偏好,以致译者(传播主体)未能对源语信息进行筛选和整合。在对外译介红色文化文本时,作为传播主体的译者应该重点介绍目标受众可能感兴趣和关注的核心信息,如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参与者、事件本身、事件结果和事件意义等。例 1 源语:抗日战争进入最后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向日本侵略者发起声势浩大的作战攻势,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偏居西南的国民党
10、军队粉碎了日军发起的一系列疯狂进攻。美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胜利,大规模轰炸日本本土。苏联红军对日宣战,给日本关东军以毁灭性打击。日本侵略者穷途末路,最终宣布无条件投降。原译语:In the last phase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the great power of the people s war was fully demonstrated in the battlefields behind enemy lines whe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launched m
11、assive attacks on the Japanese aggressors stranded in towns and along traffic lines.The Kuomintang armies deployed in southwest China smashed a serious of ferocious attacks initiated by the Japanese armies.The American forces cored one victory after another in the Pacific battlefield,and carried out
12、 massive air-raids on Japanese soil.The Soviet Red Army declared war on Japan,and dealt destructive blows on the Japanese Kwantung army.The doomed 89总第 171 期杨红,邵杰,蔡诗雅:传播学视域下红色文化文本的英译以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为例Japanese aggressors finally announced unconditional surrender.例 1 中,主要信息是“抗日战争进入最后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国民党军队
13、美军苏联红军日本侵略者”。原译语将源语所有的内容一一对应译出,但没有突显受众最关注的主要信息,如抗日战争最后阶段各方对日作战的战况和最终结局等。源语按照汉语的思维习惯撰写,辞藻华丽,多四字结构,通常用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如“声势浩大”“节节胜利”“穷途末路”等。而英语用词讲究朴实无华,重视分析,句子成分通常按照事理的逻辑关系排列824-25。原译语未遵循目标受众中心原则和效果为先原则,未能考虑语言、文化、思维习惯和阅读心理期待差异等给受众(译语读者)带来的阅读障碍,因此,难以获得受众认同,也难以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二)文化专有项英译不当中国红色文化内涵丰富,作为传播主体的译者在翻译红色文化
14、专有名词时,通常会在目标语文化系统中难以找到对应词,有时就会出现翻译不妥当的现象。例 2 源语:日本侵华,蓄谋已久。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大举进攻,企图灭亡中国,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随着日寇铁蹄步步进逼,三湘大地饱受战火蹂躏,心忧天下的湖南人挺身而出,奋起抗日救亡。原译语:Japan had plotted its invasion of China for a long time.The September 18th Incident,regarded as the beginning of the
15、 Chinese People s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served as the curtain raiser to the worldwide anti -Fascist war.After the July 7th Incident of 1937,the Japanese invaders launched massive attacks and the Chinese nation was at stake.With the advance of the Japanese invaders,Hunan provi
16、nce was suffered from the ravage of war.The people of Hunan,harboring concerns for the country,came forward and spared no effort in the anti-Japanese national salvation movement.例 1 源语中的“敌后战场”和例 2 源语中的“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是专有名词,译者按照字面意思把它们分别译为“battlefields behind enemy lines”“The September 18th Incident”“July 7th Incident of 1937”欠妥,此外,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抗日救亡”这两个历史文化专有项分别英译成“the worldwide anti-Fascist war”“the anti-Japanese national salvation movement”也不妥,缺乏中国历史文化背景知识的目标受众可能无法理解其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原英译语不仅无法满足受众对文化信息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