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持续提升首都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_张涛.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315980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持续提升首都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_张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持续提升首都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_张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持续提升首都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_张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0北京观察 2023年第 2 期Focus视点城市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寄托着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城市治理关乎城市形象,更关系群众生活质量。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用绣花功夫治理城市,不断提升首都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1 月 17 日下午,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举行“科学把握超大城市治理规律 持续提升首都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专题座谈会,委员们从多角度提出了宝贵建议,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殷勇到会参加讨论,并与委员们进行了深入交流。以智赋能城市管理一个城市的智能化水平,直接影响着市民生活的便利程度。北京时代凌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孝斌委员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北京科学把握超大城市

2、治理规律,持续提升首都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城市运行更加充裕、高效、安全、顺畅。但与此同时,他也发现,北京城市运行还存在着城市感知终端布局不够,精确性不高,存在感知设备老化,数据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不充分,政企之间的数据共享程度不够深,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建设对中小企业持续提升首都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文 本刊记者 张 涛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摄影 张斯伟北京观察 2023年第2 期31Focus视点开放不足等问题。为此,他建议按照“市级统筹、企业为主、政府补充,市、区、街(乡镇)共享共用”的原则开展城市运行感知体系顶层设计,规范感知前端建设标准,要求新建设施必须按照标准化建设,并逐步将已建设施迭代升级。

3、同时,对全市范围内的现有感知设备进行大规模排查,优先排查更新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等重点地区和风险等级较高、人员密集等重点区域的感知设备,立足行业、企业现有感知系统基础,充分发挥“雪亮工程”等基础感知网的作用,不断完善城市运行感知网中的薄弱环节。黄孝斌还特别指出,打造智慧城市新型应用场景,必须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参与研发创新,引导大企业面向中小企业开放应用场景和创新资源。只有这样,新技术、新应用才能真正在首都落地生根、持续发展。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处副处长刘晗委员也十分希望进一步发挥智能技术的作用。他建议大力推进智能技术应用于行政裁量规范化和标准化。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和区块链等技术,将裁量

4、权基准嵌入执法系统,精准投送执法人员,有效规范裁量权行使。并运用大数据和算法技术对市民更精准地进行“用户画像”,运用新媒体手段精准推送涉及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和裁量基准的普法内容。努力提高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近年来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断涌现,北京作为国家首都、超大城市和国际交往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与救援救治工作复杂,亟须形成多学科联合紧急医学救援救治体系,全面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救治能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骨科主任刘宝戈委员建议,北京作为首善之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学科联合紧急医学救援救治体系建设方面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2023 年 1 月 8 日,中国新冠疫情防控三年后,新

5、型冠状病毒感染回归乙类管理,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三年来疫情防控工作的宝贵经验,对于今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提升有重要价值。”刘宝戈建议,要整合医疗资源。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学科联合紧急医学救援救治培训基地,涵盖院前、院内紧急医学救援救治模式;组织紧急医学救援救治多学科团队,制定培训课程体系定期组织规范化培训及演练,每年固定沙盘演练,通过多学科联合救援救治形成一支总预备队,全面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其次,要提前优化资源利用。体育场馆等大型公共场所设计时,应该提前规划临时医学应急改造功能,更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此外,继续完善科学公共卫生体系,发挥基层社区医疗机构作用,使其

6、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生力军。“构 黄孝斌委员在会上发言 刘宝戈委员在会上发言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摄影 张斯伟摄影 张斯伟32北京观察 2023年第 2 期Focus视点筑公共卫生体系,持续夯实联防联控,社区防控是关键。”刘宝戈表示,要完善社区防控组织体系,将防控层级下沉。明确基层社区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职责、流程规范、配足医护人员和检测装备,保障医疗队伍稳定,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全面推进公共卫生体系信息化建设,加强公共卫生事件早期预警响应制度建设。最后,还要提升群众性应急救护能力。除了要加强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还应该提升公共场所急救设备配备率,更好保障人民群众身体

7、健康和生命安全。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谢承润委员对此也深有感触。他认为作为全国首屈一指的超大型城市,北京在医疗资源、药品供应和管理水平上,都有着一般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现在最需要的是针对新冠病毒感染的特点,尽快摸索并建立起一整套应对疫情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为此他建议:一是将防控重点从“救重症”向“治大众”转移。二是北京市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沟通协作,加快新冠对症药物,特别是可以更多减轻轻症痛苦、保护面更广的药物尽快面市。三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实现轻重症分流,避免再次出现挤兑。夯实基层治理根基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台盟北京市委副主委杨旭委员认为,超大城市首先是人口数量划分标准的概念,北京毫无

8、疑问是个超大城市,作为京津冀地区 1.1 亿人口的核心,其因聚集而产生的人口、交通、环境等城市治理问题十分突出。他建议,要以更大的勇气和耐心去面对“城市病”,坚持科学发展,一代人做好一代人的事;坚持国家总体安全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持问题导向,统筹兼顾、逐一缓解。杨旭说,“社会”的本质是人,人的和谐相处才能造就社会的稳定有序。“治理”的本质是运行体制,关键在体制创新,体制创新的支点在于社会常态化管理。他建议,要坚决疏解非首都功能,加强人口服务和管理,落实人才发展规划,促进人口有序流动,优化劳动力结构。要持续加强城市常态化管理,聚焦群众不满意而又旷日持久未能解决的突出问题,抓住城市管理顽症抽丝

9、剥茧进行治理,就必然有体制创新。三年来,社区基层工作重要性、复杂性、脆弱性和坚韧性都突出表现出来,为相关部门摸清规律、提升治理水平提供了宝贵机会。他建议,要倾斜力量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健全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深化“吹哨报到”机制,畅通紧急服务、人道救助渠道,加强市属应急力量建设和储备,发展社会工作,支持志愿服务、社会组织、慈善公益等事业发展。他说:“非首都功能疏解是一把钥匙,打开了首都城市现代化治理的腾挪空间,为我们科学精细治理各要素并择优施策提供条件。”谢承润委员在会上发言 杨旭委员在会上发言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摄影 张斯伟摄影 张斯伟北京观察 2023年第2 期33Focus视点中国

10、社区发展协会副会长汪碧刚委员认为,城市治理的核心在“人”,终点是文化,北京作为首都,更要有温度与厚度。他说:“城市温度是人本理念,城市厚度是城市文化涵养,新形势下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亟须立足城市发展实际和人民需求,着眼党建引领、重心下移、科技赋能,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他建议,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充分调动街道办事处、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辖区社会单位、社区中介服务组织以及社区居民等多方力量,持续参与社区工作,最终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公众参与、凝聚合力、多元共治、跨界联盟”的“一核多元、融合共治”的社区治理创新体系。汪碧刚建议,以人为本

11、系统推进城市治理和基层治理创新。他认为,城市治理的核心在“人”,终点是文化。我国维系社会稳定与有效治理的机制有多种解释,文化治理是其中之一,即通过充分地运用传统文化资源来获得合法性,并不断将文化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他建议:“创新城市治理应突出服务、共享、融合三个理念。”他进一步解释道,城市治理应当从“管制型”转为“服务型”,从“网格化管理”转为“网格化服务”,不但要体现工具化共享和信息化共享,更重要的要突出价值共享,要促进城市居民之间的观念、新旧体制之间的融合和公共治理的融合。殷勇边听边记,并对委员发言积极回应,称赞大家贡献了真知灼见,叮嘱有关部门认真研究采纳。殷勇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

12、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做好首都城市治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全面深入准确学习领会,将其贯彻到首都城市治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以创新理念引领创新实践,推动首都城市治理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殷勇介绍了首都城市治理取得的新成效和当前工作思路。他指出,首都城市治理进入新阶段,实现由城市管理向超大城市治理的跨越。做好首都城市治理工作,必须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治理的政治性要求,紧紧围绕“都”的功能谋划“城”的发展,以“城”的更高水平发展服务保障“都”的功能;必须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治理的人民性要求,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必须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治理的创新性要求,以首善标准抓好首都城市治

13、理;必须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治理的安全性要求,有效防范化解城市发展中的各类风险隐患。殷勇强调,要坚持不懈以绣花功夫治理城市,在精治共治法治上下功夫,不断提升首都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精治方面,建立与精细化要求相适应的城市治理体制机制,持续转变管理理念,优化管理体制,健全管理标准,强化科技赋能,聚焦交通、市政、医疗、教育等重点领域,开放优质应用场景,引导创新企业、科研机构参与,推动城市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共治方面,探索更加有效的机制、渠道和方式,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城市治理新格局。法治方面,一体推进立法、执法、普法,全面筑牢城市治理法治根基,加快完善法规体系,提升执法效能,增强法治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基础上的硬约束。殷勇对委员们长期以来围绕首都发展重大问题,积极建言献策表示感谢。他说,希望大家继续支持参与政府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建议。我们将认真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为委员参政议政创造良好条件。委员在会上与市领导亲切交谈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摄影 张斯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