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年第 期总第 期福 建 建 筑 城市校园建筑的空间多样化设计探析 以福州市延安中学西校区为例刘春健(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摘 要:在当今高密度的城市环境当中,实体建筑与活动空间有着泾渭分明的界线。在效率至上的原则下,使用功能往往凌驾于空间趣味之上,二者之间似乎难以达成一种共生的形态。校园建筑亦如此,严苛的规范和拮据的用地,让校园建筑呈现出相似的面貌,在保障基本的教学单元和辅助功能要求之后,自由活动的空间就难以形成完整和连续的展现,场地维度被建筑形体切割,建筑中的公共空间尺度与集中的运动场地形成强烈的对比,建筑群组之间缺乏独特和清晰的叙事方式,容易落入既定的范式。此时校园迫切
2、需要新策略的介入,形成新的表达和图景。关键词:校园建筑;空间多样化;城市建筑;学校;探析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作者简介:刘春健(),男,一级注册建筑师。:收稿日期:引言福州市是福建省省会,而鼓楼区作为福州市的发祥地,总土地面积仅有.,占全市土地面积的比例不足.,不仅土地面积小,同时区域内还具有较多的低山丘陵。但从一定程度来说,鼓楼区却是福州的“心脏”,是福州市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及现代金融服务中心,也是福州市初等、中等教育资源最雄厚的区。同时鼓楼区号称八闽首善之区,也是福建省政府和福州市政府所在地。在如此“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建设一所完全
3、中学,不仅仅需要满足其基本的教学需求,还应结合人文、环境等诸多因素,在“拥挤”的城市空间中,为校园师生开辟出独属于他们的精神文化空间,承载起师生们在课余期间,交流、活动的诉求。本文以福州延安中学西校区方案设计为例,根据项目任务书,结合场地现状条件,对在市中心拮据的建设用地条件下,如何通过紧凑、高效的集约化设计,解决校园用地紧张问题的同时,营造多样化的校园建筑空间以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进行一些探索。项目概况项目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梅竹路与梅亭路交叉口东北角,毗邻军事机关单位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叶祖圭墓”,其余周边则为大儒世家住宅区。区位整体配套成熟,管网分布齐全,交通便捷,环境宜人,较有利于项目的开发建
4、设,如图 所示。根据控规条件要求,项目总用地面积.,实用地面积.。容积率控制在.以下,建筑密度小于等于,绿地率应达到。福 建 建 筑 年图 项目周边现状 需求分析校园内部拟建设 班完全中学,每班 名学生,学生总规模为 人。另有教职员工计划编制人数约 人,全校总人数约 人。根据任务要求推算,总建筑面积约 .,计容建筑面积约 ,同时需建设有 跑道,场地建筑限高应控制在 以下。分析容量要求,可得出本项目用地紧张,建设量大,所以应充分合理规划校园内各功能用地比例。校园外部存在以下不利因素:第一,考虑西北侧军事机关涉密及机动出行要求,出入口无法开设于梅竹路;第二,东北角区域需考虑新建建筑应与军区加油站保
5、持安全距离;第三,东侧为文物保护单位“叶祖圭墓”,因相关单位要求需预留出衔接梅亭路的交通出行通道;第四,地块整体南低北高,南北高差约 ,因此项目设计需合理消化场地整体高差,如图 所示。图 场地矛盾 设计思路对于项目整体设计思路,方案从多角度着手,力求充分消化外部矛盾和内部需求,从而寻求能够平衡二者的合适方案。区位上,首先,整合周边场地因素,消化项目内部条件,将运动场置于场地西侧,有效隔开与军事机关、加油站的物理距离。其次,将校园建筑集聚于东南角,整合场地出入口,提高场地利用率,并且根据场地纵深,最大化先行满足普通教室南北向采光通风要求。最后,通过主体建筑形体的变化和围合,形成主入口、内院、操场
6、的点、线、面一体的序列布局关系,如图 所示。图 功能区块划分空间上,在设计时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架空空间和屋顶空间有效应对校园建设用地不足的问题,提升建筑空间的复合程度。遵从现状用地,合理利用场地高差,并结合建筑退让、底层架空空间、屋面空间及地下空间,使校园建筑群空间更加的丰富多样。从而拓宽学生活动空间,延展平面绿化,提高校园建筑群的层次,使其活跃而生活,丰富而多彩。通过建筑与人的互动,构建一座活力的、现代的、可传承的生态校园。年 期 总第 期刘春健城市校园建筑的空间多样化设计探析 设计分析.结合高差分化台地从消化场地高差着手,现状梅竹路沿南北方向存在 左右高差,方案利用南北高差,结合校园功能,
7、将场地分设为两个台地,西北侧为靠近军事用地区域作为体育用地,起到有效隔离;东南侧则为教学用地,可以充分利用光线,与城市干道便利衔接。结合地势化分台地的同时,加入下沉庭院元素,激活地下空间功能,从而增加空间多样变化,丰富建筑空间层次感,延展空间纵深,提高校园建筑群的灵活性,如图 所示。图 台地设计思路.利用台地布局空间分设台地后,则结合台地关系及建筑体块布局,将建筑群体底层局部架空,形成联通性,以提高视觉通透感,再通过不同标高的场地与建筑的组合,形成丰富的停留空间,同时采用不同形式的交通系统将各个空间串联起来,从而提高各空间利用率,增加布局趣味性,营造空间丰富感。在纵向空间上,充分开发地下空间,
8、通过台地高差、下沉庭院和垂直采光天井,最大程度解决地下室空间采光通风要求,然后利用台地高差关系,将地下活动空间与地面的室外空间相互融合,结合地形景观设计形成连续多变的空间界面,如图 所示。同时,垂直并置的上部建筑和下部建筑之间插入共享活动空间(架空的夹层),将成为学生课间室外活动和交流的主要场所之一。几个空间层次以不同方式相互接触、连接形成了丰富的纵向关系。.通过形体塑造节点利用台地、下沉空间、架空层、屋面层等空间关系,结合建筑功能需求推演出建筑形体,再通过对教图 空间规划思路学功能的采光、通风、师生的课余交流活动等需求的分析,采用形体的进退变化,局部空间的拓展延伸,来衍生出多样的空间节点,而
9、节点的衍生又能够不断地丰满建筑形象,二者相辅相成,相因相生,从而创造出空间及建筑共生的完善整体,如图 所示。图 空间体块推演.交通组织考虑周边关系及用地状况,将主入口布于东南侧,建筑退让城市道路,留出充足的入口空间,并通过入口两层架空,将校园内外相连,又能做到相互独立,教学综合楼有机相连,形成空间上的节奏变化,并向内延伸成各自独立的空间,形成空间的互动和对话,增加空间的生机和活力,将运动场置于西侧,与建筑的架空空间相互延展,给学生们带来更多的课余活动空间。学生通过校门管理后,可通过不同的方向结合垂直交通空间,迅速达到校园内部各功能区域。同时结合东侧文保出入口要求,为教工设置独立进出流线,便于职
10、工机动车辆快速进入地下停车场,减少对校园的干扰,教工也可结合垂直交通,快速到达各自的行政办公区,如图 所示。福 建 建 筑 年图 交通流线分析 空间多样化的呈现在空间的多样化表现上,整体结合中式园林的造影手法,努力营造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视觉感受。室外空间上,首先,在建筑群外部,通过退让城市道路,形成较为开阔的前庭广场。其次,利用体块造型和楼层挑空,营造出聚拢的形象入口。再次,通过形象入口后,进入建筑群核心,核心通过形体围合而成的内部广场,结合延伸向下的下沉庭院空间,从而塑造出豁然开朗的中庭景观。从次,穿过中庭,利用形体之间联系的空中廊道,将视线从面又引申回点。最后,行出廊道
11、空间,进入到校园开阔的运动区,完成完整空间到节点空间,再回到完整空间的一系列空间变化,从而丰富狭小地形内的空间变化,形成丰富多彩的环境面貌,给校园带来多样的立体呈现。各庭院空间能够很好地联系起来,不仅能作为教学区向运动区的过渡空间,还能满足学生喜欢自由穿梭的天性,给予学生们丰富的空间体验,从而提高校园空间质量。建筑横向空间上,充分考虑走廊空间这一重要因素,使其不仅作为横向流通方式,同时将走廊空间赋予集交流、休闲和展览于一体的功能属性,并对走廊空间进行适度的拓展、拓宽和局部的放大,以提升其多样性和趣昧性,从而形成不同空间的互动,在实现紧凑高效整合的同时使空间更加整体。而单廊式的建筑形体设计又能使
12、其获得良好的视野和充足的光线,更容易成为驻足空间。建筑垂直空间上,楼梯作为校园建筑的主要垂直交通方式,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便利性和必要性。在设计上,适当增加楼梯宽度,在作为交通功能的同时,赋予学生可以停留、休息、交流的空间。利用楼梯行走产生的视觉差,给予该空间一定的活跃性和动态感,从而增加空间通透性,形成积极的互动空间。立体空间上,通过不同的平台和坡道对空间进行引用,丰富空间肌理,使空间立体化,从而丰富学生的户外活动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共享区域。坡道、台阶将各平台互相联系,再通过绿化种植来优化环境,创造生态效益,如图 所示。图 空间多样分析 造型分析建筑造型设计结合中学校园的空间特点,充分考
13、虑师生的心理需求,遵循现代、简约、动感的设计原则,创造个性鲜明的校园形象。同时赏心美观的造型对校园建筑而言独具意义,富有特色的建筑形体可以塑造良好的校园形象,加强师生对校园的认同感,从而提高凝聚力。基调上,建筑通过黄白两个基调,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成为现有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形体上,建筑群体用简洁的体块进行相互穿插、咬合,创造出富有现代气息的建筑形式。个性上,考虑到中学的建筑特性,结合中学生心理特征,设计从形体、色彩、空间多方面增加许多活泼的建筑元素,创造出具有中学个性的建筑形式。年 期 总第 期刘春健城市校园建筑的空间多样化设计探析 同时建筑造型上,还关注建筑与城市的关系,让建筑延伸到城市空间
14、中,让建筑呈现给城市一个连续变化的造型界面。建筑立面上结合垂直绿化系统,将景观空间和建筑空间结合一体,在建筑周边、建筑内部及建筑屋面布置景观绿化、景观元素及屋面绿化,营造良好的生态调节和视觉美感,提升校园景观环境,如图 所示。图 造型分析 成果展示方案成果鲜明体现建筑多样化布局所营造出来的空间感、立体感,也是城市空间关系的延续,整体表现实现了在当今高密度的城市建设中,在紧凑的建设用地条件下,通过新式的建筑表达方式,集约化的建筑设计手法,从而达成的功能性与空间性的相互统一,交融互补,如图 图 所示。图 建筑鸟瞰图图 建筑效果图 结语在城市建筑高密度的环境下,如何解决校园建设用地不足的情况下,提高
15、层次丰富多样的教学及课余空间,是我们需要去探索的问题。设计中需通过集中合理的整合功能以及对地上地下建筑空间的多层次利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创造出高效、紧凑、有序的校园空间。而多样化空间的营造就需要通过充分利用空间的基础上,通过集约化手法,来增加空间层次性、多样性来适应不同的需求。教学建筑应该不仅仅只有基本的教学功能需求,还应具有满足师生学习之外的活动、停留及休憩等需求的多方位空间。本项目方案设计,在限定的区域及要求内通过空间的多样性、丰富性设计,塑造地域性与使用功能相融合的立体建筑形式,满足了校园师生的多方面需求,探索了城市校园建筑的空间多样化表达。参 考 文 献 胡晓青,吕元,李林,等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中小学教学空间需求设计研究 城市住宅,():邵兴江 学校建筑研究:教育意蕴与文化价值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车志远,欧萨马 当代中小学教学建筑空间复合性设计研究 住区,():刘旭红,陈康桃 集约化小学校园空间紧凑度和多样性的统一 以广州市白云新区小学规划设计为例南方建筑,():潘智伟 试论素质教育下的中小学校园建筑空间形态设计 南方建筑,():张应鹏,王凡,董霄霜 围而不合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湖州鹤和小学设计 建筑学报,():黄斐汐“集约化模式”在中小学设计中的应用探索 南方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