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检测卷(一)限时:60分钟/满分:7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这()A.是社会变革在经济领域的体现B.集中反映小生产者的利益诉求C.体现了官僚政治的典型特征D.是先秦儒家均平思想的体现答案A据材料“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可知,孟子认为施行仁政,一定要从划分、确定田界开始,田界划分正确了,那么分配井田,制定俸禄标准,就可轻而易举地办妥了。这实质上表明当时井田制下的“经界”已被破坏,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转型
2、,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故选A。材料是孟子施行仁政的观点,不能反映小生产者的利益诉求,排除B;官僚政治的典型特征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儒家的均平思想,即治国者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调节财富分配的状况,缩小贫富差距,材料反映的是仁政思想,而非均平思想,排除D。2.考古学家注意到,“二里头至西周时代宫庙合一,以庙为主;春秋战国时代至秦汉时代宫庙分离,以宫为主”。意在强调()A.夏商西周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B.周秦之际是政教分离的分水岭C.法家集权思想深刻影响历史走向D.秦汉文治武功奠定政治制度格局答案B材料二里头至西周“宫庙合一,以庙为主”指夏商周时期实行政教合一;春秋战国至秦汉“宫庙分离,以宫为主”指春
3、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实行政教分离。材料意在强调周秦之际是政教分离的分水岭,B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从夏朝到秦汉时期政治制度的变化,而不是先秦政治制度的特点,排除A;材料未涉及法家思想或秦汉文治武功对政治制度格局的影响,排除C、D。3.有学者在谈及王安石变法时指出:茶业征榷、盐钞法修订、酒务“实封投状”等专卖制度剥夺了大商人“较固(垄断)取利”,民间出现了“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的现象。而“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均输无法应对钱米并征、折钱不均等新问题。该学者意在强调王安石变法()A.损害了权贵集团的既得利益B.没有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C.破坏了民间的商品货币关系D.指导思想背离了
4、统治需要答案C材料认为王安石采取的国家专卖制度使得民间出现了强买强卖的现象,官府垄断下的商业贸易比大商人“较固取利”给市场交易增加的成本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均输法操控供求关系、规定市场价格,无法应对新问题,破坏了商品货币关系,C正确。损害权贵的利益只是对材料部分信息的解读,不是该学者强调的本意,排除A;这种专卖制度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但没有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排除B;王安石变法是为了维护宋朝的统治,其指导思想并没有背离统治需要,排除D。4.戏场原为临时性设置,宋朝时形成了“逢场作戏”现象,即每逢市集,都有演戏活动,郊区的皇家园林在对外开放时,艺人商贩可以临时作场演戏,城内的瓦肆勾栏成为作场演
5、戏的常设场所。“逢场作戏”的出现表明,宋朝()A.奢靡之风盛行B.城市商业经济发展C.坊市制度瓦解D.传统文化受到冲击答案B根据材料“每逢市集,都有演戏活动,郊区的皇家园林在对外开放时,艺人商贩可以临时作场演戏,城内的瓦肆勾栏成为作场演戏的常设场所”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城市商业经济发展,市民娱乐活动丰富,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宋代商业经济的繁荣和市民娱乐活动的丰富,无法得出奢靡之风盛行,排除A项;材料中未提及坊市制度的发展状况,无法证明坊市制度瓦解,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演戏活动对传统文化的影响,没有体现传统文化受到冲击,排除D项。5.宋元时期,民间崇拜的神灵对象发生了变化:中唐以前只在荆州受崇拜
6、的关羽开始成为全民信仰;城隍被奉为专门守护城市的神祇,受崇拜程度几乎与土地神相当;福建、浙江等东南沿海地区盛行妈祖崇拜。这一现象说明()A.思想观念受社会环境变迁影响B.文化教育发展促进信仰多元化C.各民族政权并立促进文化交融D.战乱频繁冲击了社会传统伦理答案A依据材料中宋元时期民间崇拜的神灵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可知,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宋元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地区之间的联系增强,使得原来只在荆州地区受崇拜的关羽逐渐成为全民信仰,而城市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使得城隍的地位提高到了与土地神几乎相当的程度。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繁荣,推动了妈祖崇拜在沿海的盛行。以上现
7、象反映了社会环境变迁对思想观念产生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文化教育,排除B项;元朝建立的是大一统政权,且材料未涉及民族政权并立产生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战乱频繁所带来的影响,排除D项。6.明初阁臣们多次举贤任能,协助皇帝考核官吏人选。明成祖朱棣认为阁臣们“裨益不在尚书下”,将内阁设置成为常制,并谕吏部,阁臣“勿改他任”。据此可知,明初()A.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B.内阁成为法定的决策机构C.阁臣的职权得到制度保障D.内阁发挥积极的辅政作用答案D阁臣们协助皇帝考核官吏人选、推举贤能,说明内阁在政治上有着积极的辅佐作用,D项正确。“裨益不在尚书下”是说阁臣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不下于六部尚
8、书,但不能说明六部是内阁的下属机构,排除A项;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排除B项;阁臣的职权是由皇帝决定的,依托皇权存在,没有制度保障,排除C项。7.1911年12月5日,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向英国政府报告:“中国所有口岸的海关税收现已完全置于海关税务司的控制下,供偿付和赔偿之用。”27日,英国第三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安格联说:“各地革命政府都已确认自己的义务,把关税全部汇解总税务司账内,清政府也把北方各口岸税收交给税务司管理。”这表明()A.辛亥革命取得了英国政府支持B.英国意图维持在华的独霸地位C.关税主权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D.政局变化未触动英国在华利益答案D根据材料“中国所有口
9、岸的海关税收现已完全置于海关税务司的控制下,供偿付和赔偿之用”“各地革命政府都已确认自己的义务,把关税全部汇解总税务司账内,清政府也把北方各口岸税收交给税务司管理”可知,辛亥革命虽然导致政局动荡,但革命政府和清政府均采取措施保证了英国在华利益不受影响,D项正确。材料虽体现了革命政府对英国利益的保障,但不涉及英国对辛亥革命的支持,A项排除;当时英国虽把持中国海关事务,但未能独霸中国,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列强争夺关税主权,排除C项。8.1964年1月,中法发表建交公报后,毛泽东在会见法国政府代表团时说,中法可以合作反对大国的欺侮,法国要把整个欧洲团结起来,可以做日本的工作。建立从欧洲的伦敦、巴黎到
10、亚洲的北京、东京的反对美苏两霸的第三世界。从中可以看出()A.第三世界国家崛起冲击两极格局B.中法合作追求全球战略平衡C.多极化格局深刻影响了国际关系D.资本主义阵营已经濒临瓦解答案B毛泽东主张中法合作,希望法国能联合欧洲其他国家,策动日本,共同建立起抵制美苏的新格局,体现了中法合作追求全球战略平衡的意图,B正确。材料中的“第三世界”只是对一种反制美苏霸权主义的新格局的构想,排除A;多极化趋势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呈现,排除C;当时西欧和日本的崛起虽对美国形成了一定的挑战,但资本主义阵营远未到瓦解的地步,D排除。9.雅典城邦对体育活动相当重视,城邦政府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竞技比赛
11、向公民传递着相应的政治思想,赛场上的呐喊与助威声象征着公民对民主政治的充分肯定与认可,民主政治在竞技中受到了更多的公民支持。这反映出古代雅典()A.民主政治与竞技良性互动B.把竞技体育视为民主政治C.城邦政府很重视体育民主D.竞技活动得以在全民普及答案A根据材料可知,雅典城邦通过体育传递公正、民主的政治思想,争取公民对民主政治的支持,反映出民主政治与竞技的良性互动,A项正确;雅典通过竞技体育来维护和促进民主政治,但体育和政治毕竟是两个领域,古代雅典并没有把竞技体育视为民主政治,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反映雅典通过体育活动来维护民主政治,体育竞技只是手段,并未过多涉及体育竞技本身的民主性,排除C项
12、;仅凭材料不能证明竞技活动得以在全民普及,排除D项。10.封建庄园是以大地产为基础,以超经济人身强制的劳役地租或实物地租为剥削形态,有严密的生产管理体系,以自给自足为目的的封建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这表明封建庄园()A.具有自然经济特征B.脱离了中世纪社会发展C.剥削程度相对较轻D.以集体劳动为主要形式答案A材料“以自给自足为目的的封建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表明封建庄园具有自然经济特征,A正确。封建庄园是中世纪社会生产力相对低下的产物,排除B;材料表明封建庄园具有剥削形态,但没有体现剥削程度,排除C;“以自给自足为目的”反映出农民个体经营,排除D。11.1521年4月18日,当教廷派代表问马丁路德
13、是否收回九十五条论纲时,马丁路德说,我在圣经的条文和清醒的理智中都没找到能说服我的证据,因为我既不相信教皇也不相信宗教会议。由此可见,马丁路德()A.推崇天主教会统治B.主张王权高于教权C.否定罗马教廷权威D.揭开宗教改革序幕答案C材料马丁路德表示自己“既不相信教皇也不相信宗教会议”可见,他对罗马教廷的权威持明显的否定态度,C正确,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马丁路德对王权地位的态度,排除B;马丁路德撰写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宗教改革序幕,排除D。12.英国学者阿瑟扬在法国游记中记述:在这个所有人的心脏都为轰动性的政治时刻(攻占巴士底狱)而狂跳的时候,竟然难以听到有关政治的只言片语。要是在英国,法国发生这
14、么重大的事情,即使木匠和锁匠也会讨论一番。但在这里,事情发生一周之后仍然是风平浪静。据此可知,当时() A.法国大革命缺乏群众基础B.英法社会变革方式存在不同C.法国新闻传媒水平欠发达D.英法民众公共意识差距明显答案D根据材料可知,阿瑟扬的记载中,法国人对法国大革命的反应较为淡漠,而换作英国,必然引发英国民众的广泛关注,这说明当时英法两国人民对国家事务的公共意识差距明显,D项正确。法国大革命是一场领域广、参加阶层多的资产阶级革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排除A项;社会变革方式和国民对公共事件的关心程度无必然联系,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民众对公共事件的反应,无法体现当时新闻传媒的发展水平,排除C项。
15、13.就亚非地区而言,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民族解放运动处于自发的斗争阶段,19世纪晚期后,开始走上自觉的民族民主运动的道路,并在20世纪初走向大觉醒时代。导致亚非地区民族解放运动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C.无产阶级政党的推动D.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答案B亚非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之所以不断发展,其主要因素在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和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故B项正确。马克思主义思想只是在部分国家传播,无产阶级政党也只是在部分国家建立,其传播或建立仍建立在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排除A、C两项;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是由于
16、各国民族民主解放运动的发展,D项本末倒置,排除。14.1961年1月20日,美国新任总统肯尼迪在就职演说中精炼地描述其外交理念:“让每一个国家知道,不管它盼我们好或盼我们坏,我们将付出任何代价,忍受任何重负,应付任何艰辛,支持任何朋友,反对任何敌人,以确保自由的存在与胜利。”这段演说凸显肯尼迪()A.认为美国的国力已达到新高度B.不尊重发展中国家的主权权益C.对美国政治体制有充分的自信D.试图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答案A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材料“支持任何朋友,反对任何敌人,以确保自由的存在与胜利”体现出美国对外称霸的决心,这源于美国对自己综合国力的自信,A项正确;
17、材料没有体现美国对发展中国家主权权益的侵犯,排除B项;材料凸显的是美国的综合国力强大,可以支持自身的外交战略,与对制度的自信无关,排除C项;试图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是在苏联解体之后,排除D项。15.1999年G20(二十国集团)应运而生,囊括了七国集团、欧盟以及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G20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85%,它既是一个推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对话的非正式论坛,又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大联盟。由此可知()A.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建立B.发展中国家国际经济地位的提高C.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加强D.经济区域集团化促进经济全球化答案CG20的出现,既说明国际金融体制
18、亟须改革,也说明国际重大问题已经不是由单个和几个发达国家可以决定的了,需要加强全球治理,从而反映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加强,故C项正确。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尚未建立,A项错误;G20中的发展中国家并不能代表所有发展中国家,B项错误;G20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大联盟,不是经济区域集团,D项错误。16.20世纪50年代,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从拒绝逐步走向接近,并于1961年和1967年两度申请加入,均遭到法国总统戴高乐否决。最终于1973年加入,但于2020年脱离欧盟。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态度变化()A.推动了欧洲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B.揭示区域集团化排他性C.标志着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建D.源于国
19、家核心利益考量答案D英国申请加入欧洲共同体和脱离欧盟,都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即源于国家利益的考量,故选D项。英国脱离欧盟不利于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排除A项;英国脱离欧盟与区域集团化排他性无关,排除B项;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并未重建,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共30分)目录第一章魏晋南北朝时期之序幕奔向新时代的滚滚浪潮司马炎使中国再度统一第二章胡汉的抗争第三章跨越胡汉之壁垒苻坚的时代北魏的登场与时代状况第四章江南贵族制社会东晋的贵族制社会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第五章南朝后期的政治与社会第六章江南的开发与民族间的斗争第七章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第八章北朝后期的政治与社会北周武帝与华北再
20、统一 日川本芳昭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材料二评价历史有两个尺度,第一个尺度,是着眼于它与前朝后代的差异,尽量突出它的特殊性,这是“分期论”的尺度;另一个则是“变态回归”的尺度,即在观察特殊性的同时,去寻找那些抑制“旁逸斜出”,并最终使历史步伐回归于“中轴”的力量和条件,及造成“变态”与导致“回归”的机制与过程。摘编自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答案第一个尺度: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同于秦汉与隋唐时期,国家分裂动荡,政权更迭频繁;门阀士族操纵政权,皇权旁落;北民南迁,促进民族交融,南方也得到开发;文化多元化,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第二
21、个尺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局部或短期的统一;该时期的制度创新为隋唐制度奠定基础;南方得到开发,民族交融趋势不断加强;长期战乱动荡,人民渴望统一。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既有其异于秦汉、隋唐的特殊性,又在曲折发展中孕育了走向统一的新因素,使历史回到正轨并上升发展。解析尺度:根据材料二,可知第一个尺度是着眼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与前朝后代的差异,尽量突出它的特殊性。第二个尺度是“变态回归”。第一个尺度:根据材料一及所学,将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之前的秦汉和之后的隋唐进行比较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特征政治上,国家分裂动荡,政权更替频繁;门阀士族操纵政权,皇权旁落。民族关系上,北民南迁,促进民族交融。经济上,南
22、方得到开发。思想文化上,走向多元化,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第二个尺度:根据材料一及所学,从短暂或局部统一、民族大交融趋势、三省制度的雏形、南方经济开发、人民渴望统一等角度分析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又是“回归”的过程。小结:围绕尺度和论证总结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既有特殊性,又是为后世王朝重新回到历史轨道的准备和孕育。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某历史学习小组在对“走向整体的世界”进行单元复习时,自主提出问题,编制问题清单,并进行主题研究。问题清单新航路开辟发生在15世纪末的经济根源是什么资产阶级、封建贵族、基督教会、王室分别出于什么目的支持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主观优势有哪些迪亚士、
23、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船队分别开辟了怎样的新航路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是如何开辟的,有什么影响新航路开辟后,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的特点是什么全球航路的开辟对海路在世界贸易中地位的影响是什么传统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的具体表现及影响分别是什么早期殖民扩张如何促进欧洲的崛起(1)以合适的角度对“问题清单”进行归类;选取其中一个角度,为“问题清单”补充一条内容。(6分)(2)结合“问题清单”,以“走向整体的世界”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史实描述与历史解释相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12分)答案(1)世界走向整体的背景:;世界走向整体的表现:;世界
24、走向整体的影响:。补充背景角度:传统商路出现了什么问题?影响角度:新航路开辟后,非洲和美洲的命运发生的变化?(2)15世纪末,欧洲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封建贵族、基督教会和王室等社会力量出于不同的目的,支持新航路开辟;而航海知识的积累和造船技术的进步,使西欧人具备了向远洋进发的动力和技术条件。迪亚士、达伽马探索绕过非洲的东方航线,哥伦布到达美洲,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是新航路开辟的代表性事件;欧洲人还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全球海路大通,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人口、动植物和病原体的传播交流,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海上航路的扩展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使世
25、界各地的联系不断加强;西欧的殖民掠夺,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被打破,人类文明逐渐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走向整体的世界问题清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根源、各个阶层对新航路开辟的支持、新航路开辟的主观优势,反映的是世界走向整体的背景;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船队的探索,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海上航路的开辟,说明的是世界走向整体的表现;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海路贸易的地位、传统和新兴贸易的影响、殖民扩张等内容,说明的是世界走向整体的影响。第二小问,可以在背景、内容和影响中任选一个角度,列出问题,如背景角度,传统商路出现的问题;影响角度,新航路
26、开辟后,非洲和美洲的命运发生的变化。(2)本问根据对历史事件的阐述模式,可以从历史事件背景、历史事件经过和历史事件影响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要求语言通畅,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表述成文。综合检测卷(二)限时:60分钟/满分:7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周代礼乐制度有两条基本内容:一是规定等级的礼仪;二是伴随礼仪的乐舞(基本是“雅乐”)。春秋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民间音乐“郑卫之音”兴起,引发了雅乐的生存危机。“郑卫之音”不仅在民间广为流行,还直接进入宫廷,风靡朝野。这一变化说明()A.儒学的社会影响力削弱B.传统礼乐制度受到挑战C.礼乐制度融合宗法观念D.春秋时乐舞走向世俗化答
27、案B“郑卫之音”指春秋战国时期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与正统的“雅乐”相对,其兴起和广为流行反映出传统礼乐制度受到挑战,B正确。儒学的社会影响力在当时并不强,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宗法观念与礼乐制度的关系,排除C;乐舞走向世俗化与“进入宫廷,风靡朝野”不符,排除D。2.早期云冈石窟中的佛像高鼻深目、衣着厚重、身躯魁梧。云冈稍晚一些的石窟是孝文帝时期开凿的,其中佛像穿上了宽博的服装,面形消瘦,从早期的雄劲风格发展为体现南朝士大夫审美时尚的“秀骨清像”。这反映出当时()A.雕刻艺术题材多样B.北方分裂割据混战不止C.江南经济得到开发D.佛教呈现出本土化趋势答案D根据材料“早期云冈石窟中的佛像高鼻深目、
28、衣着厚重、身躯魁梧”“孝文帝时期体现南朝士大夫审美时尚的秀骨清像”并结合所学可知,南北朝时期,佛教造像逐渐脱离了古印度和中亚佛教造像风格,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特点,即佛教呈现出本土化趋势,D项正确。雕刻艺术的题材不是题干强调的主旨,排除A项;孝文帝改革前已经统一了黄河流域,排除B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出江南经济得到开发,排除C项。3.有学者认为,宋代理学家的儒佛争论集中于人性论,长于“内圣”而短于“外王”。其负面影响在于理学家们对孔孟之学或中华文化特殊性的固执坚持、对异己思想流派的坚决抵制,不仅使儒学失去了“见贤思齐”的优秀品质,也一定程度上使国人在文化上走向狭隘和故步自封。据此可知,理学的问题
29、在于()A.缺少富有哲理的思辨性B.未能摆脱传统儒学的桎梏C.丧失改造社会的使命感D.难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答案B根据材料可知,面对佛学思想对儒学的冲击,宋代理学家们致力于对儒学概念的重新诠释和概念系统的重建,希望将纯粹的圣贤之道及其积极意义展现给世人,但其对中华文化特殊性的固执和对异己思想的抵制则使国人的视野变得狭窄,据此可知,理学的缺陷主要是未能摆脱传统儒学的桎梏,B项正确。理学是一种思辨性较强的思想体系,排除A项;理学的社会观有利于加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排除C项;理学在南宋成为官方哲学,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表现,排除D项。4.辽在上京设国子监,普遍设立府州县学,“勒石能铭,登高能赋,师旅能
30、誓”者不在少数;西夏设立番学和汉学,官学规模不断扩大;进入官学或私学是金朝士子步入官场的主要通道,“士由科第位至宰辅者接踵”。这表明辽夏金的科举实践()A.阻碍了政治制度的转型B.推动了经济文化重心的转移C.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D.强化了中华一统的发展格局答案D辽夏金的科举实践培养了大量治国理政人才,增进了南北文化交流,倡导共通的思想理念,强化了中华一统的发展格局,D正确。辽夏金借鉴中原王朝的科举制有利于制度转型,排除A;科举实践与经济无关,排除B;科举制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C。5.明初,朱元璋用严刑酷法惩罚官吏,并设置特务机构锦衣卫进行监督。此后,他强调禁止宦官干政,并引用道德经中的思
31、想,认为“吾为政愈严,犯法者愈众”,又说:“朕如宽厚行仁,人将谓朕不明于事;朕如加严,人又指之为暴矣。”朱元璋的困惑其实在于()A.权力机制失衡B.文官体制僵化C.宦官集团膨胀D.官吏腐败严重答案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明初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及宰相制度,建立特务机构锦衣卫进行监督,使得皇权进一步强化,但缺乏宰相、中书省等中间角色的调和、缓冲,造成了皇权与官僚集团的直接对抗,使其专制措施达不到理想效果,究其原因,在于权力机制的失衡,A项正确;材料虽提及朱元璋对官员的惩处,但未体现文官体制的僵化,排除B项;“宦官集团膨胀”与材料“禁止宦官干政”不符,排除C项;官吏腐败是朱元璋采取惩处措施的原因之一
32、,但这并非材料中朱元璋困惑的根本原因,排除D项。6.康有为在1898年呈上的请禁妇女裹足折中说:妇女缠足导致吾国之民,尪弱(瘦弱、衰弱之意)纤偻,为其母裹足,故传种易弱也。今当举国征兵之世,与万国竞,而留此弱种,尤可忧危矣。这一思想()A.有力促进了维新运动的发展B.有效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C.体现了生物进化的科学思想D.反映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答案D根据材料“尪弱(瘦弱、衰弱之意)纤偻,为其母裹足,故传种易弱也尤可忧危矣”,可以看出康有为把禁止妇女缠足与子孙后代的健康,乃至征兵强国的大事联系在一起,反映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故选D项。在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下,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人士倡导禁
33、止缠足,有利于推动社会风俗演变,但材料没有明确对于推动维新运动发展的具体影响,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康有为1898年呈上的请禁妇女裹足折,没有明确妇女社会地位的具体变化,排除B项;生物进化思想是指达尔文所提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材料仅涉及康有为倡导禁止缠足,没有明确具体社会变革与生物进化之间的关联,排除C项。7.1948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的文件规定:在新解放区和接敌区暂停土地改革,应当充分利用抗日时期的经验,实行减租减息的社会政策和合理负担的财政政策。此项规定的发布执行()A.进一步完善了土地革命的内容B.旨在推动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C.是对错误土改政策的反思纠正D.充分调动了农民的
34、生产积极性答案B根据所学可知,暂停新解放区和接敌区土地改革、实行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应是为了团结和中立地主阶级及富农,减少建立新解放区的阻力,B项正确。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19271937年,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A项;土地政策适时变通是为建立新解放区减少阻力,而非土改存在错误,排除C项;减租减息的政策不如土地改革更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排除D项。8.据统计,“七五”时期(19861990年),全民所有制工业年均增长7.3%,集体所有制工业年均增长17.6%,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经营的工业年均增长74%。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由1985年的97.7%下降到1990
35、年的91.4%。这一现象反映出中国()A.改革开放的有效推进B.计划管理调控作用的增强C.经济结构调整的完成D.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答案A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七五”时期,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经营的工业年均增长率高达74%,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工业总产值虽仍在增长,但占全部工业的比重有所下降,这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及对外开放取得了显著成效,A项正确。这一时期,国家对经济的计划调控有所放松,排除B项;C、D两项说法明显与史实不符,排除。9.7世纪,阿拉伯帝国兴起,到8世纪,已征服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阿拉伯人把古代埃及、西亚、希腊、罗马及印度的文化典籍翻
36、译成阿拉伯语,促成了阿拉伯文化的觉醒和繁荣。据此可知,阿拉伯帝国的建立()A.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汇B.为商业贸易繁荣创造了条件C.改变了西方文明的进程D.使其成为文化最发达的地区答案A根据材料可知,阿拉伯帝国征服了拥有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广大地区,在不同文化交流融合的基础上,促成了阿拉伯文化的觉醒和繁荣,据此可知,阿拉伯帝国的建立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汇,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商业贸易,排除B项;阿拉伯帝国影响了西方文明,但未中断和改变西方文明原有的发展进程,排除C项;“最发达”表述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10.彼特拉克认为“在尘世的时候,我们希望获得尘世的光荣是对的。当我们到达天堂,
37、不再希望和关心尘世的光荣时,人们可以希望享受天上更高的荣耀。”这一看法()A.否定了基督教会和教皇的权威B.试图平衡宗教信仰和世俗生活C.强调了世俗生活高于宗教信仰D.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发展要求答案B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材料“在尘世的时候,我们希望获得尘世的光荣是对的”“到达天堂,不再希望和关心尘世的光荣时,人们可以希望享受天上更高的荣耀”体现的是对宗教信仰与世俗生活的平衡,B正确,排除C。A是宗教改革的影响,排除;18世纪中期工业资产阶级形成,排除D。11.17世纪,亚洲瓷器涌入欧洲。16041656年,仅荷兰就进口瓷器300万件,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为偿付宫廷进口瓷器的费用,甚至将宫
38、内的金银器熔化掉。这说明新航路()A.加速了欧洲贵金属外流B.导致欧洲经济中心转移C.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D.削弱了欧洲王室的权力答案A根据材料“仅荷兰就进口瓷器300万件”“甚至将宫内的金银器熔化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等殖民国家用殖民掠夺所得的贵金属大量购买东方的瓷器等产品,这会导致金银等贵金属从殖民国家大量外流,A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贸易中心逐渐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但材料并未涉及经济中心的区位变动,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欧洲各国经济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虽提及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熔掉金银器以偿付费用,但这不代表欧洲各国王权遭到削弱,排除D项。12.1885年,
39、英国提出英国海军实力不应低于任何两个海军强国加起来的海军力量,而在一战后的华盛顿会议上,美、英、日、法、意签订的五国海军条约规定,五国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为5531.751.75。五国海军条约()A.标志着英国海上优势从此终结B.消除欧洲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C.有效限制了日本主力舰的发展D.成为美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答案A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在美国倡议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各国展开了关于限制海军军备问题的讨论。1922年2月,美、英、日、法、意五国签署了五国海军条约,该条约规定五国海军主力舰的吨位比例为5531.751.75。据此可知,五国海军条约的签署缓和了列强间的军备竞赛,标志着英国海上
40、优势从此终结,A项正确;B项“消除”的表述夸大,排除;这一条约并没能限制日本主力舰的发展,排除C项;这一条约仅限于海军方面,且当时的英法实力虽有所衰弱,但在世界上影响力仍然强于美国,排除D项。13.1920年9月列宁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1921年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这种变化反映出当时苏俄()A.实行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B.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C.着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采取了优先发展工业的措施答案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
41、粮收集制,取消商品贸易,“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指的是新经济政策允许农民交完粮食税后再出售粮食,这种变化反映出当时苏俄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共产主义的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A项;苏俄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列宁时期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下没有优先发展工业,排除D项。14.有学者指出:英国民众指责欧盟机构的官僚主义和欧债危机后的无所作为,民众反对欧盟中“人员自由流动”影响到他们的待遇,片面认为英国对欧盟财政贡献太大。英国民众认为自己并没有成为经济增长的受惠者,从而最终导致英国“脱欧”。该学者意在说
42、明英国“脱欧”()A.维护了英国的国家利益B.尊重了英国民众的意愿C.推动了世界格局多极化D.影响了欧洲一体化进程答案B据材料“民众片面认为英国对欧盟财政贡献太大”“英国民众认为自己并没有成为经济增长的受惠者,从而最终导致英国脱欧”可知,该学者意在说明英国“脱欧”是英国政府尊重了民意,B项正确。材料强调英国“脱欧”的原因而不是作用,排除A、D两项;材料没有涉及国际格局问题,排除C项。15.2020年11月,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国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这反
43、映了()A.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受阻B.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C.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D.亚洲地区主导世界经贸的发展答案B根据“东盟10国”“中国、日本共15国”“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可知,RCEP的签署反映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故选B项。RCEP的签署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排除A项;RCEP中的日本、韩国等国属于发达国家,并不能反映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排除C项;D项说法不符合实际,排除。16.全球化给资本尤其是跨国公司的大资本提供了更大的盈利空间,资本所有者比其他生产要素所有者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全球化市场带来的便利获取更大收益,这也
44、是西方国家反全球化人士多来自中下层收入的社会群体,带有所谓“民粹”色彩的原因。这说明“逆全球化”风潮兴起是由于()A.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B.高福利加剧西方国家的社会惰性C.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D.全球化使社会公正面临更大挑战答案D材料反映了跨国公司的大资本所有者更加充分地利用全球化市场带来的便利获取更大收益,从而拉大了西方部分国家内部的贫富差距,致使西方国家“逆全球化”风潮涌动,故选D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是逆全球化的表现而非原因,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福利政策,排除B项;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导致国家间发展不平衡是逆全球化兴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但材料主要反映的是部分国家内部社会分配不
45、公对逆全球化的推动,故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共30分)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至宋,中国古代夜市跳脱开夜禁羁绊,首次以官方认可的身份跻身市场行列,它们较广泛地分布于北方、东南、川蜀(川陕)、荆湖、闽广五大区域的各级城镇。宋代夜市突破之前以酒楼、茶肆、歌馆等为主要载体和以日市延伸为主的传统夜市形态,勾栏瓦舍、街市与摊贩成为与传统夜市形态并驾齐驱的主体形态,并且基本实现了由封闭式向开放式、由单一型向综合型的转变,实现了文化娱乐夜市由兼营、业余向主营、专业的转变,夜市消费人群由相对单一化、贵族化向多元化、平民化转变,形成了与近现代高度相似的夜市形态与景象,并使宋
46、代成为中国古代夜市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摘编自张金花等宋代夜市规模、形态与消费主体分析材料二北宋燕文贵七夕夜市图材料三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骈阗如此。摘编自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夜市的特点,并分析宋代夜市兴盛的影响。(6分)(2)史料是历史研究的依据,分别说明材料二、三对研究宋代夜市的史料价值。(4分)答案(1)特点:得到官方认可;分布广泛;规模较大;形态多样;形式开放;与文化娱乐相结合;消费趋于平民化。影响:促进了商品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丰富了百姓的生活;促进了
47、市民文化的发展。(2)史料价值:材料二是北宋画家对夜市场景的描绘,可用于研究北宋夜市的形态、规模等问题;材料三是北宋文人对宋代夜市的记载,可用于研究北宋夜市的时长、夜市对民众生活的影响。(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首次以官方认可的身份跻身市场行列,它们较广泛地分布于北方、东南、川蜀(川陕)、荆湖、闽广五大区域的各级城镇”“勾栏瓦舍、街市与摊贩成为与传统夜市形态并驾齐驱的主体形态”“由封闭式向开放式、由单一型向综合型的转变,实现了文化娱乐夜市由兼营、业余向主营、专业的转变,夜市消费人群由相对单一化、贵族化向多元化、平民化转变”等,可以得出得到官方认可、分布广泛、规模较大、形态多样、形式开放、与文化娱乐相结合、消费趋于平民化。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