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十六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单元集训(一)限时:60分钟/满分:7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从考古发掘来看,新石器时代,我国家畜中数量最多的是猪,其次是牛、狗和羊,大汶口遗址发掘出的墓地中有三分之一以上以猪殉葬。这可以作为证据说明新石器时代()A.食物种类十分丰富B.人们过着定居农耕生活C.社会贫富分化加剧D.小农经济模式已经萌生答案B材料中的考古发掘证明,新石器时代的居民饲养猪等家畜,表明人们逐渐改变采集狩猎时代时常迁徙的生活方式,过上了定居生活,B项正确。从材料可知新石器时代的人们主要饲养四种家畜,看不出食物种类
2、丰富,排除A项;单从家畜种类和以猪殉葬看不出社会贫富分化,排除C项;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项。2.布币是由古代的农具演变而来的,这种农具曾有出土,和初期的空首布(币)一模一样。刀币也和殷墟出土的刀一样。环钱也是一样,殷墟出土的纺轮,就是这种形状。据此可知,货币的演变()A.起源于艺术想象B.与生产生活相关C.推动了经济发展D.得益于铸铁进步答案B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货币形态的来源铲子、刀、纺轮都是日常生产和生活用品,都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故B正确。布币是由古代的农具演变而来的,起源于艺术想象与材料不符,故排除A;题干意在说明货币的形态来源,并未涉及货币出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故排除C
3、;材料并未涉及货币的材质及制造技艺,排除D。3.春秋时期,齐桓公集中全国力量煮海制盐并大量储存,同时严禁民众向其他诸侯国贩卖。不久楚国、燕国、宋国、卫国等国的盐价上涨十多倍。这说明()A.齐国奉行重农抑商政策B.诸侯国间存在较强经济联系C.关税政策阻碍商品流通D.齐国控制着大部分战略资源答案B材料中齐国储存海盐的行为引发了其他诸侯国盐价的大涨,说明诸侯国间存在较强的经济联系,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农业和重农抑商政策,且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齐桓公活跃于春秋时期,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税政策,排除C项;材料中的资源仅涉及海盐,不代表大部分战略资源都被齐国控制,排除D项。
4、4.如表所示为魏晋南北朝时期设置的管理养牛的官职。这些官职的出现主要得益于()曹魏西晋东晋北魏北齐北周驾部驾部郎驾部尚书驾部郎驾部尚书驾部郎中驾部中大夫太仆太仆卿太仆卿或置或省太仆卿太仆卿太仆卿牧官牧官都尉牧官都尉牧官都尉驼牛都尉驼牛令驼牛令A.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B.中原政治制度的熏染C.经济重心南移的促进D.南北民族交融的推动答案A根据表格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同的政权大多设置了驾部、太仆、牧官等3类养牛官,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了牛耕技术逐步推广,进而促进了养牛业的发展,才会出现许多与养牛相关的官职,A项正确;中原政治制度的熏染不是这些官职出现的主要原因,B项错误;经
5、济重心的南移与这些官职的出现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养牛官这一职务的沿革,民族交融并不是其主要原因,D项排除。5.唐宪宗元和三年,在颁行钱蓄令前,先有安商告示,使商人有所准备。元和七年,政府设立“便换”制度,在解决钱荒问题上考虑到不使商人受损,同时也注意维护债权人的权益。这些现象的出现()A.反映唐朝商人地位有一定的提高B.说明政府已经放弃重农抑商政策C.彻底缓解了政府钱币不足的问题D.体现了小农经济已日益走向没落答案A材料反映了唐朝政府在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时,一定程度上照顾了商人的利益,这侧面反映出商人地位有所提高,故选A;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基本经济政策,只是在不同历史
6、时期执行力度有所差别而已,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唐朝政府在货币问题上的一些措施,无法得出彻底缓解政府钱币不足的结论,排除C;小农经济在唐朝仍然处于发展时期,D与史实不符,排除。6.宋朝海上商路)“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外出贸易时失事的一艘古沉船。已出水的数千件完整瓷器汇集了宋代著名窑口的陶瓷精品,其中还有来样加工的棱角分明的酒壶和喇叭口的大瓷碗,具有浓郁的阿拉伯风情。对该船贸易活动表述正确的是()A.出口瓷器以白瓷和青花瓷为主B.海上丝绸之路已远至西亚地区C.携带玉米、土豆和南瓜等食物D.促进了阿拉伯地区制瓷业发展答案B根据材料可知,“南海一号”沉船上出水了一些来样加工的酒壶等,具有浓郁阿拉伯风情
7、,反映出当时海上丝绸之路已远至西亚地区,故选B。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明朝后期,美洲的玉米、土豆和南瓜等食物传入中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阿拉伯风情的瓷器是在南宋加工的,促进了南宋制瓷业的发展,而不是阿拉伯,排除D。7.下表为古巴比伦西帕尔地区不动产契约中的部分承租人情况简表。这反映了该地区()承租人身份无身份法官沙马什那迪图神庙主持神庙歌手理发师将军契约数(个)344623112承租人身份校尉(PA PA)信使神庙房屋监护商人总监长矛队长氏族长占卜师契约数(个)4112112A.社会等级秩序森严B.制定法律规范经济行为C.注重保护私有财产D.商业借贷现象普
8、遍存在答案C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承租人身份多元,契约数量较多,说明古巴比伦西帕尔地区不动产契约涉及面广,注重保护个人的私有财产权,C项正确。表格仅罗列了各种承租人的身份,但是并没有明确他们之间的等级,排除A项;材料述及不动产契约,不是法律,排除B项;材料述及不动产契约,并非商业借贷,排除D项。8.新航路开辟后,新引进的美洲农作物在改善欧洲人膳食结构的同时,也使一些曾长期在欧洲肆虐的疾病失去了往日威风。尽管欧洲近代早期的人口出生率没有大幅度的提高,但死亡率的降低使得欧洲人口迅速增长。由此可见,欧洲引进美洲农作物()A.拓宽了东西方贸易的通道B.彻底改变了传统饮食结构C.提升了欧洲人的身体素质D.外
9、来农作物开始影响欧洲答案C据题干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农作物的引进改善了欧洲人的膳食结构,增强了欧洲人的体质,降低了死亡率,使得欧洲人口迅速增长,C项正确。题干没有拓宽东西方贸易通道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彻底改变了传统饮食结构”不符合题干主旨和史实,排除B项;外来农作物早就已经影响到欧洲,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9.下表所示是新航路开辟后不同大陆间物种的交换。这些物种的交流()从美洲引进的物种玉米、土豆、红薯、西红柿、烟草、花生、龙舌兰、奎宁、可可、火鸡等引进美洲的物种绵羊、山羊、牛、马、猪、驴、狗、猫、鸡、鸽、鸭、小麦、大麦、大米、香蕉、橙子、芒果、甜瓜、洋葱、葡萄、甘蔗、萝卜等A.引
10、起了世界人口的流动B.导致了世界传染病的传播C.促进了世界人口的增长D.造成了美洲印第安人剧减答案C根据材料“新航路开辟后不同大陆间物种的交换”可知,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物种开始在美洲和其他大陆之间进行交换,尤其是玉米、甘薯、马铃薯等高产农作物的交流,一方面改善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另一方面促进了世界粮食产量的提高,有利于世界人口的增长,C项正确。引起世界人口的流动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A项;导致世界传染病的传播是人口与动物全球流动的影响,排除B项;美洲印第安人剧减是殖民活动的后果,排除D项。10.大帆船贸易是西班牙16世纪中后期开通的在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的横跨
11、太平洋的贸易,其贸易路线和往来商品见下表。这一贸易()路线商品菲律宾到墨西哥、西班牙生丝和丝织品、棉麻织品、瓷器、农产品、工艺品、金属品和珠宝饰物等墨西哥到菲律宾、中国银元、番薯、玉米、马铃薯、花生、烟草等A.使明清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促使世界贸易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亚洲C.是早期全球贸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D.使西班牙完全垄断了对中国的贸易答案C依据材料“大帆船贸易是西班牙16世纪中后期开通的在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的横跨太平洋的贸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大帆船贸易兴起,推动了美洲市场与亚洲市场的交流,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所以该贸易是早期全球贸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12、分,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排除A项;根据材料不能得出世界贸易中心的变化,排除B项;“完全垄断”表述绝对,排除D项。11.17世纪以来,来华的欧洲人热衷于收集东方植物的种子或药材。法国传教士巴多明,在与巴黎科学院的通信中介绍了中国的三七、当归、冬虫夏草等,并寄回了制作阿胶的资料,以供医生和博物学家研究。这表明()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B.东方知识丰富了欧洲医学研究C.宗教成为东西方交流的载体D.欧洲国家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答案B根据材料“来华的欧洲人热衷于收集东方植物的种子或药材”“以供医生和博物学家研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之间相对隔
13、绝的状态,促进了文明之间的交流,中药知识传到西方,丰富了欧洲的医学研究,B项正确。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排除A项;来华欧洲人中虽有传教士,但材料并未提及宗教的作用,不能说明宗教成为东西方交流的载体,排除C项;材料没有展现东方的生活方式,排除D项。12.下表为近代英国从事农业、工商业和第三产业的人口比重(%)。分别代表的产业是()年份180145203518414337201871553114A.农业、工商业、第三产业B.工商业、农业、第三产业C.农业、第三产业、工商业D.工商业、第三产业、农业答案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8011871年正值工业革命
14、时期,英国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工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超过了农业,而工商业的发展又快于服务业,这推动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因此是工商业,是服务业,是农业,D项正确。13.中国是茶叶的故乡,种茶历史悠久。19世纪下半叶,印度茶叶出口额逐渐超过中国。1905年,时任两江总督派考察团赴印度学习机器制茶技术,回国后积极加以推广。这反映出()A.中印双边贸易遭到严重阻碍B.制茶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C.清末“新政”注重鼓励兴办实业D.晚清政府亟须进行制度变革答案B根据材料“19世纪下半叶,印度茶叶出口额逐渐超过中国”可知,中国制茶业面临国际挑战;根据“两江总督派考察团赴印度学习机器制茶技术,回国后积极加以推广”
15、可知,中国制茶业发展存在机遇,B项正确。中印两国茶叶都是出口到国际市场的,并非中印双边贸易,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清末“新政”注重鼓励兴办实业,排除C项;D项并非材料主旨,排除。14.1573年,西班牙人开辟了“中国菲律宾墨西哥”的大三角贸易航线,该航线横跨太平洋,主要进行中国丝货贸易,故称太平洋丝路。太平洋丝路的开辟()A.说明太平洋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B.反映出西班牙控制了中国丝绸贸易C.客观上促进了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D.给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带来沉重灾难答案C1573年是明朝时期,材料中西班牙开辟“中国菲律宾墨西哥”的大三角贸易航线,主要进行中国丝货贸易,有利于加速明朝的丝绸等货物的输出,刺激
16、商品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A项“贸易中心”的说法根据材料无法证实,排除;材料仅涉及西班牙太平洋丝路的开辟,没有太平洋丝路贸易量在中国丝绸贸易中的占比,反映不出西班牙控制了中国丝绸贸易,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非洲的信息,排除D项。15.下表为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的对比表。表中两个时段的数据变化反映出资本主义国家()国别19501973年19731978年日本14.1%1.1%联邦德国7.6%0.9%法国6.1%1.3%美国4.3%2.5%A.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B.经济实力对比出现根本变化C.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D.经济调整难以克服固有矛盾答案D根据材料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资本主
17、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影响,资本主义国家会出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而20世纪70年代,西方正经历经济危机,因此根据材料时间及数据变化可知,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难以克服固有矛盾,D项正确。材料与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无关,排除A项;当时经济实力方面仍然是美国占据优势,并未出现根本性变化,排除B项;材料与产业结构调整无关,排除C项。16.2022年4月,第131届广交会在线上举办,丹东市组织30家企业“登云”参展,相继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进行了“屏对屏”商洽。这客观上说明()A.电商日益受到国民青睐B.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改变C.互联网取代了传统商务D.现代科技促进信息交流答案D材料中第131届
18、广交会在线上举办,企业“登云”参展,与外国“屏对屏”商洽,线上产品展示和在线洽谈的实现得益于网络等现代科技,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让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D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国民对电商的态度,不能得出电商日益受到国民青睐,排除A项;“根本改变”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互联网虽然获得了重大发展,但并未完全取代传统商务,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共27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明朝末年,遵生八笺首次记载辣椒,称为“番椒”。最早食用辣椒的是贵州及其相邻地区,“土苗用以代盐”。辣椒的扩散是伴随着农业“内卷化”进程的,人口的增殖使农民的副食选择越来越少,不得不将大量
19、的土地用以种植高产的主食,辣椒作为一种用地少、产量高的调味副食受到越来越多的小农青睐。摘编自曹雨中国食辣史等材料二“卑湿之地”的特殊地理气候是湖南人嗜辣的客观原因。湖南人把辣椒文化视为湖湘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并由此提炼出湘人的“辣椒精神”。毛泽东诙谐地将辣椒与红色革命精神联系起来,“不吃辣椒不革命”。辣椒传入中国虽只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但辣椒文化已经完全融入中华饮食文化,在国人的饮食生活中演绎出不同风味,各地不同的辣味孕育出各具特色的代表菜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去当地品尝最地道的辣味美食。摘编自张艺凡等辣椒传入中国的地域文化影响(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辣椒在中国广泛传播的
20、背景。(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辣椒传入中国的影响。(7分)答案(1)背景: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流;西南地区食盐缺乏;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潮湿;用地少、产量高;契合了当地的文化精神。(2)影响: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促进了地域文化认同;形成了特有的文化精神;促进了各地文化交流。解析(1)根据材料一时间“明朝末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处于16世纪后期到17世纪前期,此时新航路已经开辟,而新航路开辟促进了物种交流;根据材料一“最早食用辣椒的是贵州及其相邻地区,土苗用以代盐”、材料二“卑湿之地”可从物产、环境和气候方面思考,即西南地区食盐缺乏,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潮湿;根
21、据材料一“辣椒作为一种用地少、产量高的调味副食”得出用地少、产量高;根据材料二“湖南人把辣椒文化视为湖湘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并由此提炼出湘人的辣椒精神”得出契合了当地的文化精神。(2)根据材料二“辣椒文化已经完全融入中华饮食文化,在国人的饮食生活中演绎出不同风味,各地不同的辣味孕育出各具特色的代表菜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去当地品尝最地道的辣味美食”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促进了地域文化认同、形成了特有的文化精神、促进了各地文化交流等方面分析作答。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中国的对外贸易源远流长。下表所示是某课题组提交的研究报告中所列举的“(中国)历史
22、上对外贸易事件中的三例”及其概况。对外贸易事件概况茶马古道贸易以中国西南地区为起点,以马帮为主体的民间国际贸易。茶马古道贸易因中国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而兴,从唐及清不断发展,在二战中后期达到最大规模出口外销瓷贸易始于8世纪末,五代到宋初出现第一次高潮,宋元到明初不断发展,明朝中后期到清朝前期的200余年被视为黄金时期,瓷器运销欧美鸦片战争后的通商口岸贸易从1842年到1930年,通过不平等条约被迫开放的口岸和自行开放的口岸有100余个。加上列强租借地和非法窃据的地区,口岸贸易遍及10余省,尤以沿海、沿江的口岸为重围绕“中国历史上的对外贸易”,从表中提取一项或几项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
23、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论题:茶马古道维系大一统王朝的大动脉。论述:对古代的中原王朝而言,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所需的骡马常常供不应求。受气候变化、民族迁徙等因素影响,中原王朝对长城以北、以西的牧区控制不甚稳定。我国滇藏地区盛产良马,而西南边疆与外邦之间对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也互有需求,资源的差异促进了互补性的茶马互市的兴起。这条国际性商路续写了南方丝绸之路的辉煌,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非洲、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对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具有政治上的战略意义。茶马古道贸易带动了西南边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了内地与边疆、中国与邻国的经济文化联系。示例二论
24、题:“厚往薄来”思想束缚着中国古代外贸的发展。论述:中国古代的封建政府历来具有“厚往薄来”的思想。封建统治者往往自诩“天朝上国”,故在官方主导的对外贸易中,常常不遵守等价交换原则,用大量贵重的物品去交易外来的廉价物品,以换取周边小国前来朝贡的“忠诚”。自隋唐以来,瓷器成为中国外销的主要产品之一,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瓷器贸易一度给国家带来大量收入,政府设立市舶使、市舶司等加强管理。明朝时,倭寇一度猖獗,政府推行海禁政策,严厉管制对外贸易,加之“厚往薄来”传统思想的深刻影响,严重压缩了对外贸易的规模和利润,这制约了中国外贸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脱离世界市场发展的时代浪潮。示例三论题:鸦片战争后的通商口岸贸
25、易具有两面性。论述:通商口岸既是列强对华侵略的见证,也是中国对外开放、走向近代化的窗口,口岸贸易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作用。南京条约签订后,五口通商标志着清政府闭关自守政策的破产,之后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设立租界,通过领事官员裁决涉外案件,甚至把持海关大权,这些都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列强还在通商口岸倾销商品、投资建厂、招募和掠夺华工,使中国经济沦为西方资本主义的附庸;在通商口岸,西方文化的流行冲击了传统价值观念。与此同时,一批近代民族工业在通商口岸兴起;坐电车、读报纸、发电报(打电话)等生活方式经由通商口岸被国人所认知;在通商口岸,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政治理论得到广泛传播;租界的存在
26、给革命政党的活动提供了便利。(“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查商路与文化交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阐释历史事物、论证和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首先,明确时空定位,本题主要涉及中国古代和中国近代的对外交往,如根据“茶马古道贸易”“以马帮为主体的民间国际贸易”可得出茶马古道维系大一统王朝的大动脉等;其次,审清答案要点,本题答案须包括论题和论述两个部分;再次,明确答题要求,论题须能体现材料中的一则或几则信息,论述须有可靠的史实依据;最后,注意语言表述的简明准确。单元集训(二)限时:45分钟/满分:62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世纪70年
27、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发现的距今80007000年的裴李岗遗址,发掘出了大量石铲、斧、石刀、石镰、石磨盘等实用性器物。这些“器物”说明,当时()A.打制石器技术发达B.社会贫富差距加大C.农耕经济已经产生D.手工业开始独立化答案C依据材料“裴李岗遗址,发掘出了大量石铲、斧、石刀、石镰、石磨盘等实用性器物”,可以看出这些工具大多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表明当时已经产生农耕经济,C项正确。裴李岗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社会贫富差距状况,排除B项;手工业是在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时期与农业进行分离的,且材料涉及的是农耕的发展状况,排除D项。2.尚书的注解中对周初商业贸易活动有如
28、下描述:“农功既毕,始牵牛车,载其所有,求易所无。远行贾卖,用其所得珍异,孝养父母。”由此可知,周初()A.职业商人群体逐渐形成B.乡村商业开始缓慢发展C.工商食官制度受到冲击D.商业逐利意识相对淡薄答案D据材料“农功既毕,始牵牛车,载其所有,求易所无”可知,周初的商业是农业的补充,主要是为了换取自己所需而开展商业活动,故选D项。据所学可知,职业商人群体逐渐形成是在商代,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乡村中存在商业贸易行为,但无法得出当时是“开始”发展,排除B项;乡村中有限的商品交易并不能冲击工商食官制度,排除C项。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地出土了大量秦汉时期
29、的铁器,其中铁农具的出土数量在整个出土铁器数量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以下为荆楚地区出土的两汉时期主要铁农具统计表:荆楚地区出土的两汉时期主要铁农具统计表出土地点铁农具时期江陵凤凰山持锸男俑1件、持斧男俑1件、持锄头女俑1件西汉前期荆州瓦坟园铁镰、铁斧(数量不明)西汉晚期随州义地岗铁斧4件东汉中期荆州马眼桥遗址铁锄1件东汉晚期据此可知,当时()A.长江以南经济发展迅速B.荆楚地区冶铁技术先进C.农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D.政府鼓励民间自行冶铸答案C本题考查两汉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由表中信息可知,荆楚地区出土了铁农具以及持农具之男女俑,这说明当时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力已经有所发展,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
30、知,两汉时期长江以南经济发展比较缓慢,排除A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荆楚地区铁农具的出土情况,体现不出该地区冶铁技术先进与否,排除B项;西汉武帝之后,冶铁收归官办,D项说法错误,排除。4.美国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中指出,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设立益州交子务,票据兑换首次成为由政府担保的纸币。材料表明()A.宋代近代经济已相当繁荣B.宋代赋税征收开始以货币为主C.宋代契约关系已具普遍性D.商品经济催生了信用金融发展答案D材料中宋代出现了私人发行的金融票据,以及政府担保票据兑换,结合宋代商品经济的相关知识,这表明商
31、品经济推动了信用金融发展,故选D项。材料反映出宋代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不代表宋代已有近代经济,排除A项;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且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排除;材料表明在宋代经济活动中已出现契约关系,但不能表明宋代契约关系已具普遍性,排除C项。5.下表为古罗马时期契约形式的三个发展阶段。发展阶段契约形式主要特点十二铜表法“耐克逊”交易要求双方到场,有公证人,对神宣誓市民法文书契约双方到场,举行特定仪式,签署文书万民法诺成契约无需双方到场,无需仪式,双方同意即可古罗马契约形式的变化反映了()A.境内商品贸易活动与日俱增B.罗马法逐渐淡化司法程序C.民众私有财产得到有效保护D.贵族与平民矛盾日渐缓和答案A
32、根据材料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罗马的契约形式逐渐简化,这是为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贸易活动增加的社会发展趋势,故选A项。材料体现了契约形式由繁到简,并不是淡化司法程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对民众私有财产的保护等信息,排除C项;契约形式由繁到简无法体现贵族与平民矛盾的变化,排除D项。6.下图所列为世界某一发展趋势中的重要历史现象。这些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贸易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欧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A.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B.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C.世界各大洲之间贸易的扩大D.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答案C依据材料“贸
33、易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等,可以看出国际贸易逐渐扩大,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只涉及材料部分信息,排除A项;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也只是涉及材料 部分信息,排除B项;经济全球化是世界联系加强的表现,并非直接原因,排除D项。7.王加丰在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中列出1600年运入欧洲部分商品的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经好望角经地中海胡椒100万磅200万磅300万磅400万磅丁香、靛蓝、肉豆、药品35万磅65万磅70万磅100万磅A.欧洲与亚、非、美洲联系更加紧密B.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C.商业革命导致贸易
34、内容发生改变D.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答案D根据统计表可以看出,1600年“经好望角”航路的商品量少于“经地中海”航路的商品量,这说明以“经地中海”为代表的传统航路在东西方贸易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D项正确。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的贸易有经过好望角与地中海的必要,但与美洲的贸易则无需经过,排除A项;当时世界贸易中心已经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贸易内容的前后对比,无法看出改变,排除C项。8.如表所示为明代后期至清中叶有关古代玉米种植情况的部分记载。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玉米()内容出处“玉蜀黍(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玉蜀黍(玉米)田家园也多种之”乾隆四十四年(17
35、79年)宁河县志“五谷收番麦(玉米)则多矣”嘉庆元年(1796年)华亭县志“玉麦(玉米)则处处产之”道光十二年(1832年)兰州府志注:宁河县位于今天津市,华亭县位于今甘肃省东部。A.主要按自北向南方向传播B.是中国从西方进口的大宗商品C.作为粮食作物的地位提高D.首先在四川地区成功实现移植答案C根据材料中明朝时“种者亦罕”,到清朝时“多种之”“多矣”“处处产之”,再结合自东向西的空间信息,可知玉米在此期间得到推广。根据材料中从“种者亦罕”到中国人将其与“五谷”相比可知,其作为粮食作物的地位提高,C项正确。根据表格信息无法得出自北向南传播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国内玉米的种植,而不是
36、进口,排除B项;“玉蜀黍”是玉米早期的名称,与四川地区无关,排除D项。9.据研究,开平煤矿面值100两的股票在1881年底投产时已涨至150两左右,上海电报局100两的股票在1882年曾突破了200两大关,上海机器织布局的股票价格也溢出原价的15%左右。这表明当时()A.经营形式创新推动民族工业发展B.民族资本主义迎来发展春天C.洋务运动推行的阻力已完全消除D.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日益扩大答案A根据材料可知,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股票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经营资金,表明吸收私人入股的经营形式推动民族工业发展,A项正确。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的春天,排除B项;当时,洋务运动推行
37、的阻力重重,“完全消除”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日益扩大,排除D项。10.16世纪以前,中国的茶叶、巴西的砂糖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消费品。17世纪初期的欧洲,砂糖和茶都是在药店里出售的贵重药品。19世纪,英国城市工人的早餐普遍包含红茶、砂糖。这些变化说明()A.海外贸易减小了社会贫富分化B.世界市场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C.殖民扩张助推了各地消费升级D.工业革命消除了地区性饮食差异答案B糖在欧洲从奢侈品演变为普通日用品,说明糖的供应量大大增加,从而大大降低了糖的价格。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促进了商品的流通,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B项正确。糖
38、的普遍化不能等同于缩小社会贫富分化,排除A项;这些变化并不是消费升级的表现,排除C项;“消除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11.1851年,上海商人徐荣村以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参加伦敦世博会,夺得金、银两项大奖;1906年意大利世博会,江苏海门颐生酿造公司的“颐生酒”获得金奖;1915年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苏州沈寿的刺绣耶稣像、贵州的茅台酒等获金奖,常州的梳篦获银奖。这说明当时中国()A.传统工商业产品仍具明显市场优势B.政府非常重视海外市场的开拓C.工商业者已具有近代商业竞争意识D.被动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答案C中国工商业者携带自己经营的产品主动参展世博会并争取获奖,说明他们已懂得通过扩
39、大产品知名度的广告效应来拓展市场,这表明工商业者已具有近代商业竞争意识,C项正确。传统工商业产品获得国际金银奖,并不能说明其有“明显市场优势”,这也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政府对产品生产和海外市场拓展的支持,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工商业者主动参展国际博览会,以扩大产品知名度、拓展市场,不是“被动地卷入”,排除D项。12.甘蔗原产自印度,原本是王室贡品和贵族奢侈品。1618世纪被探险家和殖民者带到巴西、海地等地区,由非洲黑人奴隶大量种植,制成蔗糖销往世界各地。至18世纪末,蔗糖已成为大众的调味品。这反映了()A.经济发展使饮食结构趋同B.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C.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密
40、切D.全球性市场的最终形成答案C材料中甘蔗的传播与蔗糖的贸易,反映了在西方殖民扩张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C项正确。世界物种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但是经济发展使饮食结构趋同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出现在工业革命时期,排除B项;全球性市场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D项。13.下表是英国学者戴维赫尔德的著作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一书中统计的18201986年部分年份英美进口关税率(%)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国别18201875191319261931195219651986英国4555004171761.7美国3445405
41、033205396.73.5A.英国处于“世界工厂”地位B.多极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C.美国的经济远远落后于英国D.世界贸易的体系化制度化趋势加强答案D根据材料可知,18201986年部分年份英美进口关税率变化明显,特别是在二战后下降得更为明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使得世界贸易的体系化制度化趋势加强,D项正确。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与材料时间段特征不符,排除A项;材料只举了英、美的例子,并未体现多极化的影响,排除B项;在该时间段后期,美国的经济实力高于英国,排除C项。14.列表归纳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请根据下表信息,拟定
42、一个合适的主题()1864年法国的巴斯德发现食物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从而阐明了罐藏的原理,并科学地制定出罐头生产工艺。至此,罐头工业进入现代食品工业当中,并传至世界各地1923年瑞典工程师发明了第一台压缩式电冰箱,由此生产出了家用电冰箱,它主要用于食物保鲜。保鲜食品被人们越来越多的食用1958年安藤百福结合传统面条和拉面,经过脱水处理,发明了方便面。其后,又逐步推出调料单独包装的方便面,方便面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A.食品技术创新改变生活方式B.中西饮食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C.科技进步推动食品种类创新D.工业革命推动食物结构改变答案A根据材料“科学地制定出罐头生产工艺”,“生产出了家用电冰箱,它主
43、要用于食物保鲜”,“逐步推出调料单独包装的方便面”可以看出,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食品的生产加工与储藏的工艺也在不断进步,逐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西饮食文化交流,排除B;材料中没有出现食品种类创新,也没有体现食物结构的改变,排除C、D。15.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只是根据临时适用议定书和其他加入议定书由缔约各方临时适用。对于它在先天如此不足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世人几乎均有惊奇之感。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能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A.基本消除了世界各国的贸易壁垒B.拥有强制解决争端的法制化框架C.倡导的贸易宗旨得到缔约方认可D.基本解决世界贸易中的各类争端答案C材料
44、“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只是根据临时适用议定书和其他加入议定书由缔约各方临时适用。对于它在先天如此不足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世人几乎均有惊奇之感”说明关贸总协定出现时并没有严密而完整的多边协定,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缔约方对其贸易宗旨的认可,C正确。“基本消除”“基本解决”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A、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没有形成强制解决争端的法制化框架,排除B。16.“建立一体化的多边贸易体制;通过实质性削减关税等措施,建立一个完整的、更具活力的、持久的多边贸易体制;以开放、平等、互惠的原则,逐步调降各会员国关税与非关税贸易障碍,并消除各会员国在国际贸易上的歧视待遇。”根据这一宗旨而成立的国际
45、组织()A.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B.推动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发展C.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到来D.顺应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答案C材料体现的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C正确。A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排除;B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影响,排除;世界贸易组织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排除D。二、非选择题(共14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我国古人很早就意识到粮食生产关系到国家兴衰,周宣王时,卿士虢文公提出“王事惟农是务”观点。战国时,商鞅把“耕织”视为本业,
46、李悝鼓励人民“尽地力之教”来增加产量,为了保证物价的平稳,推行“善平籴”政策。唐律疏议规定:“诸仓库及积聚财物,安置不如法,若曝凉不以时,致有损败者,计所损败坐赃论。”摘编自陈忠海古代的粮食安全观等材料二“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多措并举、凝聚合力、久久为功,才能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