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历史,新高考版专用,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十六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生产工具与 劳作方式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本单元涉及古今中外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展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经济社会生活画卷。,单元概览,基础篇,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1.采集和渔猎:使用木、骨、石等制作的工具,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过着迁徙生活。2.原始农耕和畜牧出现:约1万年前。1)原始农耕,考点一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2)畜牧:在狩猎的基础上,随着农耕和定居生活的出现而产生。,3.农业出现的意义1)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2)促进了生
2、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3)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1.大河流域食物生产的共性1)灌溉农业发达。2)修建水利工程成为地区发展大事,统治者将灌溉系统的开凿、疏浚、维护作为主要工作之一。,2.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学习聚焦古代不同地区的居民都培育或引进了适合本地区种植的农作物和饲养的家畜。三、生产关系的变化1.男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女子在农业生产中逐渐退居从属地位。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私有财产出现,氏族内部出现贫富分化。3.随着部落间的战争,出现自由民和奴隶的差别。4.阶级产生,国家应运而生。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一、新航路开辟后
3、的食物物种交流1.美洲物种的外传1)概况:15世纪末至 16世纪初,美洲的农作物陆续传播到欧洲、亚洲、非洲等地。,考点二近现代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2)过程,2.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1)传入物种: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豌豆,经济类的甘蔗等;鸡、牛、驴、马、猪、羊等禽畜。2)影响小麦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在18 世纪中期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温馨提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内部地区间的贸易继续发展。随着贸易市场的不断扩展,食物种类开始打破地域限制。这种交流是双向的,或者说是互补的。,3.食物物种交
4、流带来的影响1)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2)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3)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4)新物种的引进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二、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1.食物生产的现代化1)原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2)过程,3)表现,2.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1)粮食储备技术的发展,2)食品保存、冷藏技术的发展,3.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1)粮食安全出现原因:人口激增;工业化、城市化加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措施,温馨提示中国适当地参与国际粮食贸易,有利于促进国际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同时,中国政府还加大了对非洲等地区的粮食援助,为世界粮食
5、安全问题的解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食品安全出现原因: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禽畜饲养中过度使用抗生素;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措施a.各国都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并制定法律法规进行治理。b.2009年,中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一、农业工具的变化1.耕作工具,考点三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2.灌溉工具1)原始社会末期,人类能够制造陶器,汲水灌溉。2)在古埃及和中国等地,人们已懂得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3)中国东汉末期已出现翻车,三国时期马钧对其进行革新,其后翻车在民间广泛使用。唐朝出现了筒车。,易错辨析翻车与筒车的区别翻车
6、是利用人力使水从低处向高处灌溉,而筒车则是借助水力进行灌溉。,3.畜牧业工具:古人用圈厩饲养禽畜,用马槽来喂马。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1.纺织工具1)中国,2)古代西方也出现过纺纱用的纺车。,2.制瓷工具3.冶炼工具:制作小型金属器具,使用的工具有土炉、锤、锉等;制作大型金属器具,使用的工具有坩埚、范等。,三、劳作方式的发展1.农业,易混辨析东汉田庄与中世纪西欧庄园的异同,2.手工业:有手工业家庭,以及民营和官营作坊。手工业家庭与作坊往往是手工业者世代传承,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一、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1.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1)机器大生产背景:工业革命前,英国分散的手工工场已经向集中的手工
7、工场发展,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专业化。时间:18世纪60年代以来,以改良蒸汽机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革命。表现:工厂出现,大批产业工人被工厂主聚集起来,在专门化的厂房中劳作,彻底改变了手工作坊零碎分散的生产状态。,考点四工业革命与现代科技进步,易混辨析手工工场与工厂的区别手工工场以手工操作为主,而工厂主要运用机器生产;手工工场的雇佣工人在较分散的状态下生产,而工厂的工人则相对集中。2)工厂制度特点a.工人实行倒班制,工厂主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强化纪律意识,迫使工人服从管理。b.生产流水线被广泛应用到生产过程中,各生产环节协同劳作,整个生产过程处于工厂主的监督管理之下。c.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
8、配。,影响: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3)近代中国的工厂制度洋务派:19 世纪中后期,创办了一系列近代企业,引进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民族资本家:张謇等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管理经验。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起来。,2.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1)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2)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3)促进了乡村的改变。4)人们的时间观念更为增强。5)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的文化素质逐渐提升。6)给民众的生活带来消极影响,工人健康受到危害。7)19世纪,欧洲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经过斗争,产业
9、工人的待遇有所改善。,温馨提示工业发展带来的工人文化素质的提升工业革命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社会化大生产对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工人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这促进了初等教育的普及。,二、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1.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2.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1)社会生产: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使劳作方式由粗放型转为集约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逐步发展起来。2)社会生活:人类文化生活出现新模式。丰富了大众文化生活,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全媒体的不断发展,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不同的视角。3)人类视野:产生新的变化。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得地球成为“
10、地球村”,网络的普及促进了信息的交流,丰富了人类的知识,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1.起源: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交换,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起商业贸易。,考点五古代的商业贸易,2.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3.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1)丝绸之路是古代贯通亚、欧、北非的重要贸易通道。2)唐宋以后,海上贸易兴盛,官府在东南沿海一带设置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3)朝贡贸易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之一,明清时期,朝廷对朝贡贸易有严格规定。4)1757年,清政府将通商口岸限定在广州一处,对外贸易由“十三行”行商代理。,4.古代世界的商业活动,5.古代商业贸易
11、的影响: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1.货币1)出现与发展2)意义:货币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并成为财富的象征;促使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2.信贷1)古代世界,2)古代中国,3.商业契约1)古代世界:契约在古埃及(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公元前2600年左右)都曾使用。2)古代中国:商周时期出现了契约,汉朝以后契约应用普遍,唐宋以后契约的应用更加广泛。,知识拓展古代商业契约产生的原因及影响1)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2)影响: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有利于社会道
12、德的培养;有利于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世界市场的形成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考点六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2.表现1)贸易中心的转移: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形成新的亚洲贸易中心。2)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近代世界:出现了商品交易所、银行、证券交易所、百货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拥有多种特权的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等。近代中国:鸦片战争后,新的商业经营形式,如银行、民用股份制企业、证券机构、大型百货公司等,被引入中国。,3)商品种类的增多烟草、咖啡、可可和茶叶等纷纷进入欧洲市场;来自东方的香料大量涌入欧洲等地,
13、变为大众化商品。奴隶也成为贸易商品。18世纪后期,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4)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格局:17世纪,英国打击荷兰,逐渐控制海上贸易;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多中心的世界贸易新格局: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等新兴工业国家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一、世界经济的发展1.一战前:垄断资本主义继续发展,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引发一战。2.一战后1)苏联:1922年苏联成立后,继续实施新经济政策,经济恢复发展;斯大林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2)资本
14、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导致了19291933年经济危机,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了危机,德国、意大利、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考点七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3.二战后1)资本主义国家: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现代科技进步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没有解决,经济危机时有发生。2)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发展进程中,指令性计划和官僚化管理效率低下,运转不灵等问题越来越突出,随后的改革陷入困境,最终导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
15、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曲折探索,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1978年后,中国通过改革开放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原先的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国家独立,这些国家将经济独立作为首要目标,通过发展国有经济与制订经济计划加速工业化进程;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前期,一些国家经济实现高速发展。但由于自身经济结构存在问题和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之路仍然充满挑战。4.21世纪以来的世界经济1)特点: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贫富分化日益严重。2)中国的应对措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
16、本国策,倡议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二、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1.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背景:从19世纪7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战争与经济危机,各国通过贸易封锁与提高关税保护本国贸易,国际贸易总量增速放缓,世界经济萧条,人民生活困难。2)建立:在美国主导下,23个国家于1947年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2.世界贸易组织1)成立:1995年,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础上,世界贸易组织成立。,2)内容:各成员力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合理利用世界资源、保护环境,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和利益,建立更具有活
17、力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3)影响:世界贸易组织成员间关税的下降和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刺激了有效需求,提高了生活水平。4)发展: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3.贸易形式的变化:商品贸易同国际投资、技术贸易、劳务承包等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更多样的经济合作方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逐渐兴起。,三、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1.布雷顿森林体系(由美国主导),2.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的发展1)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全球扩张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趋势。2)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3)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被打破,大型金融集团和跨国金
18、融企业不断涌现。4)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5)电子金融与网络金融日益普及。,综合篇,知能一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的特点1.欧洲发挥了很大作用,伴随欧洲的殖民掠夺进行。2.内容上具有丰富性,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水果、家畜家禽等。3.范围上具有全球性,美洲的物种向世界传播,其他地区的物种也传到美洲。4.结果上具有双重性,在提高全球粮食产量、丰富人类食物结构的同时,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社会结构等产生一定影响。5.时间上具有长期性。直至今日,世界上的动植物物种交流依然没有停止。,知能二传统农业生产工具的演进、特点及评价1.演进:在古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具的材料、形制和使用的动力不断进步,推
19、动耕作方式经历了刀耕、锄耕和犁耕三个不同的阶段。2.特点1)制作材料:由骨、木、石等直接源于自然的材料到青铜、铁等需要加工的金属材料。2)制作方法:从原始的打制、磨制到金属冶炼、铸造。3)使用动力:从人力到畜力再到自然力。4)农具种类:由单一性向多样性变化。,3.评价1)传统农业工具是从事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手段,是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2)传统农业工具不断适应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技术要求,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知能三世界商业贸易发展的特点及影响,知能四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1.世界经济在曲折中发展。2.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更有利于经济健康发展。3.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增长的
20、作用越来越大。4.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但贫富分化加剧,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5.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创新篇,史料研习棉花产业的发展材料在人类历史上,棉花产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历程。世界棉花种植者、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空间关系不断变化。,图1公元前2000年公元1600年世界棉花产业的主要分布地及流通示意图,图216001780年世界棉花产业的主要分布地及流通示意图,图21780年1860年世界棉花产业的主要分布地及流通示意图,探究思路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首先分别观察三幅图并提取其涵盖的主要时空信息,其次分析并概括每幅图中棉花产业的主要分布地及流通的特
21、征,再次将三幅图进行比较并总结其变化,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并根据上述信息,联系史实,分析其发展变化的原因。,分别对三幅图中棉花产业发展的信息进行阐释。,参考答案图1:亚洲、中美洲、东非三大地区各自独立地发展棉花种植业和棉布制造技术;棉布在各自区域范围内流通且规模小,各洲之间几乎没有交流;亚洲是世界重要的棉花产业区,欧洲处于边缘地位。这与新航路开辟前,世界各地区相对孤立、隔绝,亚洲经济相对发达,欧洲气候寒冷,不太适宜发展棉花产业的状况相吻合。图2:欧洲成为印度棉布的重要消费地;棉布被欧洲人运往非洲,然后交换劳动力贩卖到美洲种植园工作;洲际贸易网初步形成,贸易规模扩大。这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由孤立
22、隔绝逐渐连为一体等因素有关;也与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和早期殖民扩张使欧洲商人通过大型商业公司、三角贸易等方式加强了对印度棉纺织业的控制,建立横跨欧美非三洲的贸易体系的状况相吻合。,图3:欧洲既是棉布消费地,又是棉布制造地,商贸规模较大;亚洲、非洲、美洲成为欧洲棉布消费市场和原棉产地;欧洲成为主导棉花产业的中心。这与18世纪60年代以来工业革命发生,技术上的革新和蒸汽动力的应用大幅度提升了棉纺织业的效率,欧洲成为世界棉纺织中心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的逐步形成,亚非拉地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的状况相吻合。,创新点拨历史阐释不是单纯的历史叙述,不能仅仅说明“是什么”,而应更侧重对历史的解释,弄懂史实之间的“为什么”。真正有价值的历史阐释不仅要将历史事实描述出来,还要把历史表象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规律、逻辑关系等揭示出来,通过正确的价值判断、合理的解释等,使其尽可能地趋近历史真相。本题以棉花产业的发展为主题,通过把握世界棉花种植者、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时空关系的变化,考查学生对于古代世界的地区特色产业、近代世界市场与殖民体系等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的理解,引导学生以史实为依据,对某一历史现象的发展作出相对客观的历史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