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_22-专题二十二 群落及其演替(分层集训word).docx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3170877 上传时间:2024-0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_22-专题二十二 群落及其演替(分层集训word).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1_22-专题二十二 群落及其演替(分层集训word).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1_22-专题二十二 群落及其演替(分层集训word).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1_22-专题二十二 群落及其演替(分层集训word).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1_22-专题二十二 群落及其演替(分层集训word).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1_22-专题二十二 群落及其演替(分层集训word).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北京曲一线图书策划有限公司 2024版5年高考3年模拟A版专题二十二群落及其演替基础篇考点一群落的结构1.(2023届广西柳州摸底,17)我国西北某地区是荒漠化改造示范区,已经种植了包括红柳、胡杨、梭梭树等多种防风固沙的适宜树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地区所有的树和动物构成了一个群落B.高矮不一的梭梭树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继续改造,该地区3年就能演替成温带阔叶林D.该地发生的演替类型与在火山岩上进行的不同答案D2.(2023届辽宁六校期初,10)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群落中生物数量越多,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就越高B.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C.森

2、林群落中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有水分、无机盐等D.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答案A3.(2023届安徽江淮十校一联,24)如图表示北温带湖泊的垂直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水生群落的分层现象主要取决于温度、溶氧量B.该湖泊从边缘的浅水区到深水区的生物分布差异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从夏天到冬天湖泊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属于群落的演替D.夏天温度变化较大的是斜温层,导致浮游植物主要分布在斜温层答案B4.2022 T8联考(1),16(不定项)科研人员对洞庭湖环湖丘岗区不同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见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土壤动物群落中小型土

3、壤动物类群数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层层层层层层茶林2111820127阔叶林17121017128竹林1814921139洞庭湖丘岗区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的分布(:05 cm;:510 cm;:1015 cm)A.表中信息说明,土壤动物群落也具有垂直结构B.三种生境中,阔叶林中的物种丰富度最小C.可利用小动物的趋光、趋湿、避高热的习性,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D.调查土壤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记重捕法答案A考点二群落的类型和演替5.(2023届豫湘名校一联,21)下列关于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起点和速度不同,但终点可能相同B.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都是

4、从群落结构简单到复杂的变化C.群落演替受环境影响,也与群落内部种间关系的变化有关D.矿区生态修复体现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答案B6.(2023届福建泉州一模,5)某弃耕农田演替过程的优势植物类型变化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弃耕年数0112351050150优势植物马唐飞蓬紫苑须芒草短叶松栎A.该弃耕农田草本植物演替速度快于木本植物B.弃耕5年后,短叶松相比须芒草剥夺了更多阳光而占据优势C.演替过程优势植物种类的变化表明该弃耕农田位于干旱地区D.该农田弃耕后总体上朝着物种增多、结构复杂的方向演替答案C7.(2023届河北邯郸一中摸底,12)从“退耕还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5、山”。近年来,我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没有人为破坏的情况下,群落演替都是向结构更复杂的方向进行B.森林生态系统碎片化,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C.退耕还林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演替速度较初生演替快D.“绿水青山”成为旅游胜地,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于间接价值答案C8.(2022四川成都三模,2)生物土壤结皮是细菌、藻类等生物与土壤颗粒胶结而成的有机复合体,根据结皮中的优势物种组成,可分为藻结皮、地衣结皮、苔藓结皮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荒漠土壤结皮的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B.土壤苔藓结皮阶段藻类和地衣会全部消失C.环境条件适宜会缩短土壤结皮完

6、成的时间D.不同结皮阶段土壤中微生物种类可能不同答案B9.(2022福建漳州一模,6)进展演替是指随着演替的进行,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种类成分由简单到复杂,群落对环境的利用由不充分到充分。逆行演替则与进展演替相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过程属于进展演替B.进展演替中群落有机物总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C.逆行演替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与气候条件无关D.进展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提高,而逆行演替逐渐降低答案C10.(2022河北唐山二模,22)在乌克兰草原上,曾保存过500公顷原始的针茅草原,禁止人们在那里放牧。但若干年后,那里长满了杂草,变成了不适合放牧的地段,原因

7、是禁止放牧后,针茅植物的草簇得以繁茂和发展,并且逐渐连结成片,把其他杂草都排挤掉了。针茅的过度繁盛却为其死亡创造了条件,原因是在草原的干燥气候条件下,针茅的残体分解缓慢,大量残体形成的致密层阻碍了其嫩枝的发芽,从而促使其大量死亡。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的集合。材料中所呈现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2)没有有蹄类动物的经常放牧,没有它们经常地对植物的地上部分的“吃割”和对植物残体的践踏,并以其粪尿滋养土地,把种子踏入土中等行为,针茅植物就不可能长期地生存下去,杂草也不会替代针茅植物。由此可以看到,放牧活动能。(3)如图是科学家麦克诺顿1979年提出的一个模

8、型,用来说明有蹄类放牧与植被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由图可知,最适放牧强度是(填字母)点对应的放牧强度。如图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植物与有蹄类动物构成的系统内所呈现出的反馈类型依次是 。(4)适度放牧为什么可以提高植物生产力的解释有很多,有研究成果表明,植物的加速生长可能与受有蹄类动物唾液中的化学物质的刺激有关,有人认为是唾液为植物提供了某些营养物质,而有些人则猜测在有蹄类动物啃食植物过程中发生了(填信息类型)信息的传递,该信息激发了植物的生长。答案(1)各种生物种群次生演替(2)调节植物的种间关系,使植被保持一定的稳定性(3)A先出现(放牧强度增大,植物净生产量增大,反过来促进有蹄类动物生长的)正反

9、馈,后出现(放牧强度继续增大,植物净生产量降低,反过来抑制有蹄类动物生长的)负反馈(4)化学综合篇提升生物种间关系的判断1.(2023届云南玉溪一中开学考,20)烟粉虱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通常群集于番茄幼嫩叶片背面,吸食汁液,引起作物减产。番茄遭到烟粉虱取食时会产生具苦味的茉莉酸,从而使烟粉虱厌食,达到抗虫目的。下列对此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烟粉虱和番茄之间存在捕食、竞争关系B.烟粉虱与农田中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生态系统C.表明番茄可传递信息,调节其与同一环境中其他物种间的关系D.表明信息传递能在番茄种群的繁衍过程中发挥作用答案C2.(2022吉林长春一模,36)同域共存是指一些生物生存在

10、同一个区域,由种间竞争关系而导致对环境的需求发生错位的现象,譬如共同生活在加勒比海地区岛屿上的两种安乐蜥,通过摄取食物不同的方式实现了同域共存。下列不属于同域共存的是()A.杜鹃在林冠层栖息,画眉在林下层生活B.高海拔田鼠和鼢鼠在不同时间出来觅食C.为躲避狐狸,兔子选择与狐狸不同区域活动D.不同温度喜好的蜥蜴,选择不同阳光照射度的灌木栖息答案C3.(2022重庆二模,19)科学家们发现,烟草植株受到蛾幼虫攻击后能够产生和释放可挥发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白天可以吸引蛾幼虫的天敌寄生虫或捕食者,夜间又能驱除夜间活动的雌蛾,使它们不能在叶片上停留产卵。根据以上现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蛾和蛾

11、幼虫的天敌之间通过相互选择实现协同进化B.烟草和蛾幼虫的天敌之间属于种间竞争关系C.烟草、蛾、蛾幼虫的天敌的关系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烟草传递的信息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答案B4.(2023届河北唐山摸底,24节选)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3种蝌蚪,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 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表:池塘编号捕食者数量/只蝌蚪存活率/%甲乙丙1087740225830253442321148203710请回答:(1)甲、乙、丙种间的关系是,依据是。(2)由表中信息可推测捕

12、食者主要捕食,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答案(1)种间竞争三种蝌蚪的食性相同(2)甲和丙物种多样性高考真题篇1.(2022全国乙,5,6分)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以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有关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A.B.C.D.答案A2.(2022海南,8,3分)某学者提出,岛屿上的物种数取决于物种迁入和灭亡的动态平衡。图中曲线表示面积大

13、小不同和距离大陆远近不同的岛屿上物种的迁入率和灭亡率,S1、S2、S3和S4表示迁入率和灭亡率曲线交叉点对应的平衡物种数,即为该岛上预测的物种数。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面积相同时,岛屿距离大陆越远,预测的物种数越多B.与大陆距离相同时,岛屿面积越大,预测的物种数越多C.物种数相同情况下,近而大的岛,迁入率高;远而小的岛,迁入率低D.物种数相同情况下,小岛上的物种灭亡率高于大岛答案A3.(2021辽宁,15,2分)辽宁省盘锦市的蛤蜊岗是由河流入海冲积而成的具有潮间带特征的水下浅滩,也是我国北方地区滩涂贝类的重要产地之一,其中的底栖动物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作用。科研人员利用样方法对

14、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底栖动物主要包括滤食性的双壳类、碎屑食性的多毛类和肉食性的虾蟹类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本次调查的采样地点应选择底栖动物集中分布的区域B.底栖动物中既有消费者,又有分解者C.蛤蜊岗所有的底栖动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D.蛤蜊岗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于间接价值答案B4.(2021重庆,19,2分)若某林区的红松果实、某种小型鼠(以红松果实为食)和革蜱的数量变化具有如图所示的周期性波动特征。林区居民因革蜱叮咬而易患森林脑炎。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曲线和不能明显体现捕食关系,推测是小型鼠繁殖能力强所致B.通过曲线与的关系推断小型鼠与革蜱不是

15、互利共生关系C.曲线在K值上下波动,影响K值的主要因素是小型鼠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D.林区居民森林脑炎发病率会呈现与曲线相似的波动特征答案C5.(2021湖北,12,2分)酷热干燥的某国家公园内生长有很多马齿苋属植物,叶片嫩而多肉,深受大象喜爱。其枝条在大象进食时常被折断掉到地上,遭到踩踏的枝条会长成新的植株。白天马齿苋属植物会关闭气孔,在凉爽的夜晚吸收CO2并储存起来。针对上述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大象和马齿苋属植物之间存在共(协)同进化B.大象和马齿苋属植物存在互利共生关系C.水分是马齿苋属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D.白天马齿苋属植物气孔关闭,仍能进行光合作用答案B6.(

16、2021福建,10,2分)生境破碎指因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生物的生存环境被隔断成碎片。隔断后的碎片称为生境碎片。为研究生境破碎对濒危植物景东翅子树种群数量的影响,2019年科研人员对某地不同类型生境碎片进行了相关调查,设置的样地总面积均为15 000 m2,调查结果如表所示。生境碎片类型植株数(株)幼树小树成树合计5公顷碎片21933315公顷碎片5781782连续森林3922268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15 000 m2应是设置的多块调查样地面积之和B.生境碎片的面积与其维持的种群数量呈正相关C.生境破碎有利于景东翅子树种群的生存和发展D.不同树龄植株的数量比例反映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构)

17、答案C7.(2021山东,10,2分)某种螺可以捕食多种藻类,但捕食喜好不同。L、M两玻璃缸中均加入相等数量的甲、乙、丙三种藻,L中不放螺,M中放100只螺。一段时间后,将M中的螺全部移入L中,并开始统计L、M中的藻类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实验期间螺数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螺捕食藻类的喜好为甲藻乙藻丙藻B.三种藻的竞争能力为乙藻甲藻丙藻C.图示L中使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D.甲、乙、丙藻和螺构成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答案A8.(2021全国甲,6,6分)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A.人为因素或自然

18、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B.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C.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答案C9.(2020海南,2,2分)研究人员在调查某沙地的植物群落演替时,发现其自然演替顺序为: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多年生亚灌木多年生灌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多年生草本群落在争夺阳光和空间方面比一年生草本群落更有优势B.与草本群落相比,灌木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加复杂C.多年生亚灌木群落里有草本和亚灌木,其自我调节能力比多年生灌木群落更强D.该沙地主要植被是多年生灌木,与其根系发达,抗

19、风和吸水能力较强有关答案C10.(2020全国,6,6分)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标志(记)重捕法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C.土壤小动物的代谢活动会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D.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答案A11.(2022辽宁,19,3分)(不定项)底栖硅藻是河口泥滩潮间带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为底栖动物提供食物。调查分析某河口底栖硅藻群落随季节变化优势种(相对数量占比5%)的分布特征,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注:不同条纹代表

20、不同优势种;空白代表除优势种外的其他底栖硅藻;不同条纹柱高代表每个优势种的相对数量占比A.底栖硅藻群落的季节性变化主要体现在优势种的种类和数量变化B.影响优势种从3月到9月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包含捕食和(种间)竞争C.春季和秋季物种丰富度高于夏季,是温度变化影响的结果D.底栖硅藻固定的能量是流经河口泥滩潮间带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答案CD12.(2020山东,19,3分)(不定项)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种外来植物无瓣海桑,因无瓣海桑生长快,能迅速长成高大植株形成荫蔽环境,使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减少。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促进了本地植物群落的恢复。下列说法

21、错误的是()A.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B.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不属于群落演替C.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需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答案AB13.(2022广东,20,12分)荔枝是广东特色农产品,其产量和品质一直是果农关注的问题。荔枝园A采用常规管理,果农使用化肥、杀虫剂和除草剂等进行管理,林下几乎没有植被,荔枝产量高;荔枝园B与荔枝园A面积相近,但不进行人工管理,林下植被丰富,荔枝产量低。研究者调查了这两个荔枝园中的节肢动物种类、个体数量及其中害虫、天敌的比例,结

22、果见表。荔枝园种类(种)个体数量(头)害虫比例(%)天敌比例(%)A523103 27836.6714.10B568104 11840.8620.40回答下列问题:(1)除了样方法,研究者还利用一些昆虫有性,采用了灯光诱捕法进行取样。(2)与荔枝园A相比,荔枝园B的节肢动物物种丰富度,可能的原因是林下丰富的植被为节肢动物提供了,有利于其生存。(3)与荔枝园B相比,荔枝园A的害虫和天敌的数量,根据其管理方式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4)使用除草剂清除荔枝园A的杂草是为了避免杂草竞争土壤养分,但形成了单层群落结构,使节肢动物物种多样性降低。试根据群落结构及种间关系原理,设计一个生态荔枝园简单种植方案

23、(要求:不用氮肥和除草剂、少用杀虫剂,具有复层群落结构),并简要说明设计依据。答案(1)趋光(2)高食物及栖息空间(3)少杀虫剂的使用(4)保留荔枝树下的部分杂草等植被,降低害虫对荔枝园的破坏作用,使荔枝园营养结构复杂,增加其抵抗力稳定性。可以引进草菇等,荔枝落叶可以为草菇提供营养,草菇为分解者,可以加快荔枝园的物质循环,草菇分解产生的无机盐等矿质离子又可被荔枝树根系所吸收。可以设置鸟巢、养殖禽类,吸引鸟类防治害虫,鸟类、禽类的粪便可为荔枝园提供有机肥,同时消费者的增加,也加快了物质循环。14.(2021湖北,22,18分)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我国面积最大和空间尺度最长的一种交错带。近几十年来,该

24、区域沙漠化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成为我国生态问题最为严重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因此,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已成为促进区域退化土地恢复和植被重建、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的重要生态措施之一。 研究人员以耕作的农田为对照,以退耕后人工种植的柠条(灌木)林地、人工杨树林地和弃耕后自然恢复草地为研究样地,调查了退耕还林与还草不同类型样地的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调查结果如表所示。样地类型总个体数量(只)优势类群(科)常见类群数量(科)总类群数量(科)农田45蜉金龟科、蚁科、步甲科和蠼螋科共4科610柠条林地38蚁科910杨树林地51蚁科67自然恢复草地47平腹蛛科、鳃金龟科、蝼蛄科和拟步甲科共4科1

25、115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样地中,节肢动物的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是,产生的原因是。(2)农田优势类群为4科,多于退耕还林样地,从非生物因素的角度分析,原因可能与农田中较高有关(答出2点即可)。(3)该研究结果表明,退耕还草措施对地面节肢动物多样性的恢复效应比退耕还林措施(填“好”或“差”)。(4)杨树及甲、乙两种草本药用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和甲相比,乙更适合在杨树林下种植,其原因是。答案(1)自然恢复草地与其他样地相比,自然恢复草地的植物种类最多,以植物作为食物或栖息空间的节肢动物的种类,即物种丰富度也就最高(2)光照强度、温度(3)好(4)杨树林下光照强度低,在弱光环境

26、下,乙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比甲植物高,故乙植物更适合在杨树林下种植15.(2021全国乙,30,9分)在自然界中,竞争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某同学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选择动物所遵循的原则是。该实验中需要将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填“有限的”或“无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当实验出现的结果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2)研究发现,以同一棵树上的种子为食物的两种雀科鸟原来存在竞争关系,经进化后通过分别取食大小不同的种子而能长期共存。若仅从取食的角度分析,两种鸟除了因取食的种子大小不同而共存,还可因取食的(答出1点即可)不同而共存。(3)根据上述实验和研究,关于生物种间竞争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答案(1)选择形态和习性都接近的不同物种有限的一方存活,另一方死亡(2)时间(3)竞争的结果是一方存活,另一方死亡;或者竞争导致双方对资源的利用发生分离,从而实现双方共存第 13 页 共 1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考试真题 > 生物2024版.新高考版 .5·3A版 > 22_专题二十二群落及其演替 > 3_习题WORD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