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_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三年模拟).docx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3170975 上传时间:2024-0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_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三年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1_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三年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1_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三年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1_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三年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1_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三年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1_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三年模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北京曲一线图书策划有限公司 2024版5年高考3年模拟A版专题五古代诗歌阅读3年模拟一、(2023届山西名校“面对面”联考,14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9分)夏花明韦应物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翻风适自乱,照水复成妍。归视窗间字,荧煌满眼前。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开篇点题,“绿”“朱”二字分别描写枝条和花朵,色彩鲜艳,画面感强。B.颈联上句以“乱”状风中叶,下句以“妍”写水边花:诗人好恶之情溢于言表。C.尾联由物及人,“荧煌”一词生动地写出诗人眼前光色闪烁、花影迷离的感受。D.本诗体物精细,意境闲淡,显示了诗人细致的观察力

2、以及高超的绘景造境功力。答案BB项,“颈联上句以乱状风中叶”“好恶之情”不正确。颈联上句也是写花的,且并没有表达厌恶之情。故选B。2.诗中是怎样表现夏花之“明”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案巧用衬托:以浓密的翠绿枝条衬托朱红色的花朵,突出其明媚鲜艳;以自己赏花归来看窗间字时的感受,从侧面衬托其明艳夺目。运用比喻:将正午时怒放的夏花比作燃烧的火焰,生动地表现其鲜明耀眼。解析结合题干中的“夏花之明”及首联、颔联、尾联可展开分析:首联用叶之“绿”“密”衬托花之“明鲜”,颔联“灼灼火俱燃”用比喻写花之“明”,尾联用看“窗间字”的感受“荧煌”来衬托花之“明”。二、(2023届山西九师联盟联考,14

3、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9分)章台夜思韦 庄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一个“怨”字,赋予“清瑟”人的情感,并为全篇定调。B.颔联不提“闻”者的感受,而以“残月下章台”的想象之景烘托,更增几许凄凉。C.颈联中“已云暮”“殊未来”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诗人望穿秋水而不得的失落。D.尾联承接“故人”一句递进一层,并以景收束,使得全诗前后联系紧密,浑然一体。答案BB项,“残月下章台”为实景,不是想象之景。故选B。2.俞陛云说此诗之佳处“前

4、半在神韵悠长,后半在笔势老健”,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案诗以“章台夜思”为题,开篇却不写思,而写夜听瑟声,声音幽怨,长夜萧条;接着写孤灯残月下听到悲凉的楚角。前四句用音乐造境,以景寓情,神韵悠长。后四句点明所思的内容:芳草已暮,韶华已逝,故人未来,乡思难寄。诗人于叙事中寄寓感慨,一吐衷肠,表达了无尽的怀人思乡之情,笔势老健。解析回答此题要紧扣题干中的“前半在神韵悠长,后半在笔势老健”进行分析。“前半”:首联和颔联。其不写思,而写夜听瑟声,用音乐造境,以景寓情。“后半”:颈联和尾联。点明所思的内容,于叙事中寄寓感慨。三、(2023届山西百师联盟联考,1516)阅读下面这

5、首词,回答问题。(9分)浪淘沙秋朱 栴塞下景荒凉,淡薄秋光,金风淅淅透衣裳。读罢安仁秋兴赋,憀栗悲伤。廿载住边疆,两鬓成霜。天边鸿雁又南翔。借问夏城屯戍客,是否思乡?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人在秋风渐起时,倍觉塞下景色荒凉,淡薄的秋景凄清,悲凉,惹人忧伤。B.“淅淅”作响的“金风”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里的“西风”一样,都描绘了一种清凉净洁的意境。C.二十年边疆苦寒,不觉鬓发已白,犹不能回归,词人对困境的描写意蕴丰富。D.“夏城戍守的将士,是否像我一样有满腔愁怀?”共情的思乡愁绪让人更觉伤感。答案BB项,“都描绘了一种清凉净洁的意境”错,两首描绘的是秋风起时的

6、凄凉寒瑟之景。“淅淅”是模拟秋风萧瑟的声音,“透衣裳”加重了凄寒之感。故选B。2.朱栴作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明朝第一任庆王,明代九大攘夷塞王之一,身份特殊,他在词中所表达的情感与“夏城屯戍客”有何不同?词人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6分)答案第一问:夏城屯戍客思乡尚有回归的可能,心怀希望,而驻地藩王虽有回归之心,但没有希望,悲凉绝望中又有怨愤之情流露。第二问:用典抒情。借用潘岳诗文表达自己的悲伤之情。借景抒情。通过秋天萧瑟的景色渲染忧伤之情,借用“鸿雁”抒发自己不能回归的忧愁。解析词中所表达的情感与“夏城屯戍客”既有相同之处,更有不同之处,因为词人的特殊身份(可结合题干中“朱栴作为明太祖朱元

7、璋第十六子,明朝第一任庆王,明代九大攘夷塞王之一”体会),使他更多了一种怨愤之情。可结合“廿载”“两鬓成霜”理解。结合“读罢安仁秋兴赋,憀栗悲伤”可知引用潘岳诗文的典故。同时借助“金风”“鸿雁”这些秋天的独有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四、(2023届山西稷山中学月考,14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9分)旅宿杜 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首联破题,写诗人孤身一人在旅馆居住,没有良伴,只能静静凝思黯然神伤,营造了一种孤寂的氛围。B.诗歌颔联融情于景,寒灯、

8、孤雁勾起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引发诗人的愁绪,描绘出一幅寒夜孤客难眠图。C.诗歌颈联用设想之词,虚实结合、由实到虚,想象奇特,表现出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诗人流露出的梦短情长的幽怨。D.全诗层层推进,写景抒情都有独到之处。美景幽思委实凄绝,诗歌感情至深,含蓄蕴藉,真切动人。答案CC项,“由实到虚”错误,应该是由虚到实。2.请简要概括诗歌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答案对家乡美好风光的喜爱;远离家乡羁旅漂泊之苦;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情感。“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并非直抒胸臆,而是以设想之词,勾勒家乡美丽的生活图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把浓烈的归思之情融入家乡优美的风景之

9、中。尾联用清丽明快的色调绘出家乡的美好风光,似乎从乡愁中跳出,实则描写了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内含的忧愁深长。五、(2022山西月考,141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9分)读书唐皮日休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读书宋陆游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注梠(l):屋檐。蠹鱼:一种蛀食书籍、衣物的小虫。元元:指人民。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皮诗首联运用设问,表示他没有其他的家产,值得夸耀的就是能堆到屋顶的书。B.皮诗颔、颈两联叙自己读书的情况和心得,

10、尾联通过比较,强调自己不爱“俦侣”。C.皮诗中“圣人”“英贤”,指书的作者,或者指书中记录的对象,或二者兼而有之。D.陆诗三四句通过自叙,给读者呈现了一个在孤灯下老眼昏花读书的诗人形象。答案BB项,皮日休诗歌中颔、颈两联叙述自己读书的情况和心得,尾联通过比较,说自己看到蠹鱼都胜过看到朋友,强调自己对读书的喜爱,而非不爱“俦侣”。2.两首诗写的都是读书,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皮日休侧重写读书的情感体验,表达了开卷之乐,指明读书是与圣贤的精神对话,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学习圣贤精神,并从中获得给养。陆游侧重写读书的目的和态度,表达了他为平民百姓坚持苦学而别无他求的可贵精神。解析本题考

11、查学生对诗歌的对比阅读能力。比较点在于诗歌内容的侧重,故要找出二者的不同。分析皮诗,抓住“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几句,可以看出诗人读书时的心情与态度:爱读书,乐读书,读书如同与圣人对话。分析陆诗,则抓住“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三句,结合注释,陆游前一句强调为民读书,后两句谈自己此时的读书状态,虽然目力不胜,依然读完了两万多蝇头小字的书,可见其读书刻苦的态度。六、(2022山西太原一模,14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9分)雨后裘万顷秋事雨已毕,秋容晴为妍。新香浮注,余润溢潺湲。机杼蛩声里,犁锄鹭影边。吾生一

12、何幸,田里又丰年。注:稻子摇摆的样子。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开篇即点明雨后,描绘出秋日晴明,景色美好,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B.颔联写稻浪起伏、稻香阵阵、雨后水涨的景象,“余润”既状水之充溢,又状雨之润物。C.颈联写蛩声、机杼声交织,白鹭身影在天空时隐时现,诗人不着动词,动态之美尽显。D.本诗没有对秋日时节“红衰翠减”的悲愁,而是别开生面,捕捉到了秋日之美。答案CC.“白鹭身影在天空时隐时现”错误。因为农夫是在“鹭影边”,“鹭影”应为“白鹭在水中的倒影”。故选C。2.诗人是如何表达心中之“幸”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示例1)诗人先借景抒情,通过对秋雨后

13、田间景象和男耕女织乡村生活的描写,表现出农家喜迎丰收的快乐心情,为最后一联的抒情做铺垫;最后一联直抒胸臆,点出自己“幸”的原因。(示例2)诗人先总写雨后秋容的美丽,表达出喜悦之情;中间两联分别从嗅觉、视觉、听觉几方面来描写农忙时的场景,借此表达丰收的快乐;最后一联直抒胸臆,点出自己“幸”的原因是又遇到了一个丰收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表达技巧的把握能力。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诗人是如何抒情的:一是抒情方式,了解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几种形式;二是诗人表达情感时借助的其他手法,比如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从诗人所描写画面来看,前三联融情于景,借景抒情。首联“秋事雨已毕,秋容晴为妍”写秋日雨后。把秋色与农事

14、联到了一起,秋日晴明,景色美好,情感愉悦。颔联“新香浮,余润溢潺湲”写秋雨后的田园风光。潺湲是水流之声,一场秋雨,河渠涨满。着一“溢”字,甚为传神。更值得称道的是“余润”二字,既状水之充溢,又状雨之润物。这里有形有声,视听结合,写出了丰收的喜悦。颈联“机杼蛩声里,犁锄鹭影边”写秋雨后农事繁忙景象,秋景秋事互相衬托,视听结合。尾联“吾生一何幸,田里又丰年”表现诗人对丰收景象的由衷喜悦。“一何幸”,直抒胸臆,将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情状如见。七、(2022河南顶级名校考前模拟三,14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9分)送翁灵舒游边徐 玑注子向江淮去,应怀计策新。但须先审己,然后可图人。战野寒

15、犹力,边城草不春。曹刘若无竞,闲却卧龙身。注徐玑:南宋诗人。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江淮”扣诗题的“边”字,“新”含有对友人胸中韬略的赞美。B.颔联委婉含蓄地叮嘱友人:必须先“审己”,方可“图人”,有所建树。C.尾联用假设笔法叙述典故,与杜牧赤壁用典方式一样,别开生面。D.本诗语言平实质朴,情感真挚,与一般送别诗凄恻不舍的格调不同。答案BB.“委婉含蓄”错误。“但须先审己,然后可图人”,做事应先审视并提升自身,之后再谋划人事,远大志向方可实现。这样的叮嘱是坦率直白的。故选B。2.诗歌颈联“战野寒犹力,边城草不春”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上有什么作用?请简

16、要分析。(6分)答案情感表达:颈联描写了战场寒意凛冽、边城草木未春的恶劣荒凉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前往艰苦边地的关心及对友人战胜恶劣环境的勉励。结构安排:照应诗题的“边”字和首句的“江淮”,点明宋、金对峙的战场;引出尾联,为勉励友人投身事业、建功立业做铺垫。解析题干要求从两个方面谈作用:第一个方面“情感表达”,要注意诗句的解说;第二个方面“结构安排”,主要是铺垫、照应和承上启下等,这从诗句内容可以判断,也可以结合诗句位置加以辅助判断。“战野寒犹力,边城草不春”,战地寒意仍浓,边城草木尚未迎来春天。这是对战地环境的描写。根据题目“送翁灵舒游边”分析,这首诗是送别友人的,艰苦边地是友人前往的地方,写

17、出了对友人的关心,勉励友人要战胜这恶劣的环境。如此恶劣的环境,与题目中的“边”呼应,交代边地环境的特点,且与首句中的“江淮”相照应,点明战场所在。“曹刘若无竞,闲却卧龙身”,曹操、刘备等人如若没有争斗,那卧龙先生也就派不上用场了。尾联勉励友人要在战乱中大显身手、建功立业等。颈联如此恶劣的边地环境描写为尾联勉励友人投身事业、建功立业做铺垫。八、(2022河南新未来5月联考,14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9分)窦朗州见示与澧州元郎中早秋赠答命同作刘禹锡邻境诸侯同舍郎,芷江兰浦恨无梁。秋风门外旌旗动,晓露庭中橘柚香。玉簟微凉宜白昼,金笳入暮应清商。骚人昨夜闻,不叹流年惜众芳。注此诗作于作者

18、担任连州刺史期间。连州、朗州、澧州三州相邻。同舍郎:同居一舍的郎官。后泛指僚友。清商:商声,古代五音之一。古谓其调凄清悲凉,故称。:杜鹃鸟。古人常闻其声而感时之流逝。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与窦朗州、元郎中距离较近却很难见面,“恨无梁”透出浓浓遗憾之情。B.颔联“秋风”照应了题目中的“秋”字,“橘柚香”以物象暗示这时是秋季。C.玉簟微凉而只适宜于白昼,写秋气侵人;金笳奏出清商之音,写秋声感心。D.诗人表达伤感之情,却用了诸多具有欢悦色彩的意象,如玉簟、金笳、众芳等。答案D以“玉”饰“簟”、以“金”饰“笳”只是言其华美,并不表达欢悦之情。而“众芳”是早秋的

19、众芳,是被“惜”的对象,更不具有欢悦色彩。2.清代金圣叹评此诗说:“不叹流年妙!”试对此进行简要分析。(6分)答案“不叹流年”意思是不为时光流逝而悲叹,它展现的是一种拒绝悲伤、珍惜眼前美好事物的人生态度,思想妙。诗人闻啼而不叹,暗中与他人的叹形成了对比,悄然树立了自己的形象,写法妙。诗人不叹流年,实是鼓励窦朗州、元郎中同惜众芳,含蓄委婉,寓意妙。(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分析鉴赏能力。题干要求对“不叹流年妙!”进行分析,则此题要求解释“不叹流年”为什么妙。一般而言,分析诗句的妙处,应该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从内容上讲,“不叹流年”的意思是不为时光流逝而悲叹,这自然就表达出诗人积极的人生

20、态度。从形式上讲,“不叹流年”暗含着一种对比,另外因为这是一首唱和诗,是给对方看的,则“不叹流年”有与对方共勉的意思。九、(2022陕西宝鸡陈仓模拟二,1415)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9分)养蚕词高 启东家西家罢来往,晴日深窗风雨响。三眠蚕起食叶多,陌头桑树空枝柯。新妇守箔女执筐,头发不梳一月忙。三姑注祭后今年好,满簇如云茧成早。檐前缫车急作丝,又是夏税相催时。注三姑:古代民间尊崇的蚕神。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蚕农纷纷“罢来往”,没有时间交往,这是农忙季节的客观情况。B.“深窗”指淑女的幽静居处,明代理学盛行,妇女只能深居简出。C.为了饲养春蚕

21、,很多女性得繁忙一个多月,甚至顾不上打理头发。D.除了尽力于人事之外,蚕农还会顺从天意,祭祀蚕神,祈祷丰收。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鉴赏诗歌的能力。B.理解错误。“深窗”表现了环境幽静。“晴日深窗风雨响”的意思:晴天,蚕食桑叶的声音如同风雨敲打窗户。运用了比喻,摹写蚕食桑叶的密集声音,也写出了养蚕人把蚕养得很好。故选B。2.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有什么作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答案作用:点明主旨(卒章显志;点睛之笔)。诗歌从描写蚕事活动,转入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蚕丝还没来得及生产出来,就到了衙门官吏催缴赋税的时候了);逆转诗意,与诗歌前面内容构成突转。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蚕农的赞美与深切同情;体现了诗人对统治阶级的含蓄批判。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及主旨情感的能力。作用:“檐前缫车急作丝”写出了蚕民的辛勤劳作,但这种忙碌艰辛就只因为是农忙季节吗?诗人回答“又是夏税相催时”。回答巧妙,画龙点睛,点明主旨。“檐前缫车急作丝”和前八句都是描述蚕农的辛勤劳动,“又是夏税相催时”写了官府催税的急迫,与前面诗歌内容构成突转。情感:诗歌最后两句,写了蚕民的辛勤劳作和官府催税的急迫,表达了诗人对蚕农的赞美与深切同情;体现了诗人对统治阶级的含蓄批判。第 11 页 共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考试真题 > 语文.2024版.新高考版 5·3A版 > 5_分层讲练册专题五古代诗歌阅读 > 5_专题检测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