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新高考湖北高考生物真题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栽培稻甲产量高、品质好,但每年只能收获一次。野生稻乙种植一次可连续收获多年,但产量低。中国科学家利用栽培稻甲和野生稻乙杂交,培育出兼具两者优点的品系丙,为全球作物育种提供了中国智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成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利用体细胞杂交技术也可培育出品系丙C该育种技术为全球农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D品系丙的成功培育提示我们要注重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答案】A【分析】1、生物多样性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2
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等。【详解】A、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提现在食用、药用、文学艺术创作等,间接价值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上,培育新品系不属于间接价值,A错误;B、植物体细胞杂交是以原生质体培养为基础,人工诱导使不同亲本原生质体融合,并通过对异核体的培养产生体细胞杂种的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使远缘杂交不亲和的植物有可能实现遗传物质重组,创造和培养植物新品种乃至新物种,尤其在多基因控制农艺性状的改良上具有较大优势。因此可以利用该方法培育品系丙
3、,B正确;C、该育种技术把栽培稻和野生稻杂交,为全球农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C正确;D、品系丙的成功培育需要依靠野生稻的参与,提示我们要注重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D正确。故选A。2球状蛋白分子空间结构为外圆中空,氨基酸侧链极性基团分布在分子的外侧,而非极性基团分布在内侧。蛋白质变性后,会出现生物活性丧失及一系列理化性质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变性可导致部分肽键断裂B球状蛋白多数可溶于水,不溶于乙醇C加热变性的蛋白质不能恢复原有的结构和性质D变性后生物活性丧失是因为原有空间结构破坏【答案】A【分析】 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蛋白质结构
4、多样性的直接原因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有关。2、蛋白质在高温、过酸或过碱等条件下其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而失活。【详解】A、变性能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变性失活,变性状态下蛋白质中的肽键没有断裂,A错误;B、球状蛋白分子空间结构为外圆中空,氨基酸侧链极性基团分布在分子的外侧,而非极性基团分布在内侧,故球状蛋白多数可溶于水,不溶于乙醇,B正确;C、加热变性的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该空间结构改变不可逆,不能恢复原有的结构和性质,C正确;D、变性能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变性失活,D正确。故选A。3维生素D3可从牛奶、鱼肝油等食物中获取,也可在阳光下由
5、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化而来,活化维生素D3可促进小肠和肾小管等部位对钙的吸收。研究发现,肾脏合成和释放的羟化酶可以促进维生素D3的活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肾功能下降可导致机体出现骨质疏松B适度的户外活动,有利于少年儿童的骨骼发育C小肠吸收钙减少可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明显下降D肾功能障碍时,补充维生素D3不能有效缓解血钙浓度下降【答案】C【分析】维生素D属于固醇类脂质,能促进动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调节钙磷的平衡。【详解】A、肾功能下降不利于维生素D3的活化,进而影响小肠和肾小管等部位对钙的吸收,导致机体出现骨质疏松,A正确;B、因为阳光下皮肤中可以进行维生素D3的转化,而它又能促进钙的吸收
6、,因此适度的户外活动,有利于少年儿童的骨骼发育,B正确;C、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提供,小肠吸收钙减少并不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明显下降,C错误;D、肾功能障碍时,维生素D3活化受阻,只有活化的维生素D3才能促进钙的吸收,因此补充维生素D3不能有效缓解血钙浓度下降,D正确。故选C。4用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作为标记基因构建的质粒如图所示。用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和用不同限制酶酶切后的质粒,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重组质粒),并转化到受体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用Hind酶切,目的基因转录的产物可能不同B若用Pvu酶切,在含Tet(四环素)培养基中
7、的菌落,不一定含有目的基因C若用Sph酶切,可通过DNA凝胶电泳技术鉴定重组质粒构建成功与否D若用Sph酶切,携带目的基因的受体菌在含Amp(氨苄青霉素)和Tet的培养基中能形成菌落【答案】D【分析】图中质粒内,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内含有AcaI和PvuI的酶切位点,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内含有HindIII、SphI和SalI的酶切位点。【详解】A、若只用Hind一种酶切质粒和目的基因,则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可能导致目的基因正向连接或反向连接,故目的基因转录的产物可能不同,B正确;C、若用Sph酶切,则目的基因插入到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中,重组质粒的大小与空质粒不同,故可
8、通过DNA凝胶电泳技术鉴定重组质粒构建成功与否,C正确;D、Sph的酶切位点位于四环素抗性基因中,若用Sph酶切,重组质粒中含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因此携带目的基因的受体菌在含Amp(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中能形成菌落,在含Tet的培养基中不能形成菌落,D错误。故选D。52023年4月,武汉马拉松比赛吸引了全球约26000名运动员参赛。赛程中运动员出现不同程度的出汗、脱水和呼吸加深、加快。下列关于比赛中运动员生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中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升高B大量补水后,内环境可恢复稳态C交感神经兴奋增强,胃肠平滑肌蠕动加快D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生成减少【答案
9、】D【分析】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组成,包括组织液、淋巴、血浆等。内环境是组织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调节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包括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运动中,血浆中二氧化碳浓度会上升,但由于血液中存在缓冲的物质,吸收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浓度处于平衡状态,A错误;B、赛程中运动员出现不同程度的出汗、脱水后,宜静脉补充液体、电解质、营养物质,以满足病人的生理需要,只是大量补水,内环境并不会恢复稳态,B错误
10、;C、剧烈运动会使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胃肠蠕动变慢,C错误;D、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使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并经垂体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的重吸收加强,使尿量减少,D正确。故选D。6为探究环境污染物A对斑马鱼生理的影响,研究者用不同浓度的污染物A溶液处理斑马鱼,实验结果如下表。据结果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浓度(gL-1)指标01050100肝脏糖原含量(mgg-1)25006121071200711102肝脏丙酮酸含量(nmolg-1)2360717502157028804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mIUmgprot-1)43617872
11、18109130120021A由可知机体无氧呼吸减慢,有氧呼吸加快B由可知机体内葡萄糖转化为糖原的速率加快C表明肝脏没有足够的丙酮酸来转化成葡萄糖D表明机体生成的葡萄糖增多,血糖浓度持续升高【答案】D【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环境污染物A对斑马鱼生理的影响,自变量是A物质浓度大小,因变量是肝脏糖原含量、肝脏丙酮酸含量和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的多少。【详解】A、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产生丙酮酸,仅根据肝脏丙酮酸含量减少,无法判判定呼吸作用类型和反应速度的快慢,A错误;B、由可知,随着A物质浓度增大,肝脏糖原含量逐渐减小,葡萄糖转化为糖原的速率减慢,B错误;C、随着A物质浓度增
12、大,肝脏糖原和肝脏丙酮酸含量减少,不能表明肝脏没有足够的丙酮酸来转化成葡萄糖,C错误;D、中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多,通过增加肝糖原分解等使血糖浓度持续升高,D正确。故选D。72020年9月,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向国际社会作出了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某湖泊早年受周边农业和城镇稠密人口的影响,常年处于CO2过饱和状态。经治理后,该湖泊生态系统每年的有机碳分解量低于生产者有机碳的合成量,实现了碳的零排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低碳生活和绿色农业可以减小生态足迹B水生消费者对有机碳的利用,缓解了碳排放C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分解会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而加剧D在湖泊生态修复过程中,适度提
13、高水生植物的多样性有助于碳的固定【答案】B【分析】碳中和是指通过减少、避免和抵消排放的温室气体,使温室气体净排放量为零的状态。它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一种手段,旨在达到全球减缓气候变化的目标。【详解】A、低碳生活和绿色农业可以促进CO2的吸收以及减少CO2的排放,从而减小生态足迹,A正确;B、水生消费者对有机碳的利用,其遗体、粪便还会被分解者利用,碳排放量不变,不会缓解碳排放,B错误;C、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酶的活性升高,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分解会加剧,C正确;D、在湖泊生态修复过程中,适度提高水生植物的多样性能够充分利用光能,有助于碳的固定,D正确。故选B。8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依赖类囊体膜上P
14、S和PS光复合体,PS光复合体含有光合色素,能吸收光能,并分解水。研究发现,PS光复合体上的蛋白质LHC,通过与PS结合或分离来增强或减弱对光能的捕获(如图所示)。LHC与PS的分离依赖LHC蛋白激酶的催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叶肉细胞内LHC蛋白激酶活性下降,PSI光复合体对光能的捕获增强BMg2+含量减少会导致PS光复合体对光能的捕获减弱C弱光下LHC与PS结合,不利于对光能的捕获DPS光复合体分解水可以产生H+、电子和O2【答案】C【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强光下LHC蛋白激酶的催化LHC与PS的分离,弱光下LHC与PS结合,来改变对光能的捕获强度。【详解】A、叶肉细胞内LHC蛋白激酶活
15、性下降,减少LHC与PS的分离,增强PSI光复合体对光能的捕获,A正确;B、Mg2+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其含量减少会导致PS光复合体上的叶绿素含量减少,导致对光能的捕获减弱 ,B正确;C、弱光下LHC与PS结合,可增强对光能的捕获,C错误;D、PS光复合体能吸收光能,并分解水,水的光解产生H+、电子和O2,D正确。故选C。9胁迫是指一种显著偏离于生物适宜生活需求的环境条件。水杨酸可以减轻胁迫对植物的不利影响。在镉的胁迫下,添加适宜浓度的水杨酸可激活苦草体内抗氧化酶系统,降低丙二醛和H2O2含量,有效缓解镉对苦草的氧化胁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水杨酸能缓解H2O2对苦草的氧化作用B在胁迫环境下
16、,苦草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下降C通过生物富集作用,镉能沿食物链传递到更高营养级D在镉的胁迫下,苦草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稳态【答案】D【分析】分析题意可知,胁迫是指一种显著偏离于生物适宜生活需求的环境条件。镉胁迫会对苦草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而水杨酸可激活苦草体内抗氧化酶系统,降低丙二醛和H2O2含量,有效缓解镉对苦草的氧化胁迫。【详解】A、水杨酸可激活苦草体内抗氧化酶系统,故能缓解H2O2对苦草的氧化作用,A正确;B、胁迫是指一种显著偏离于生物适宜生活需求的环境条件。环境容纳量的大小取决于生物所生存的环境,在胁迫环境下,苦草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下降,B正确;C、镉属于重金属,不易被生物体排出,能够通
17、过生物富集作用,沿食物链传递到更高营养级,C正确;D、胁迫是一种显著偏离于生物适宜生活需求的环境条件,因此在镉的胁迫下,苦草已经不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稳态 ,D错误。故选D。10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某同学制作的装片效果非常好,他将其中的某个视野放大拍照,发给5位同学观察细胞并计数,结果如下表(单位:个)。关于表中记录结果的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学生分裂间期分裂期总计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甲5632622乙5633522丙5632622丁7632523戊7732625A丙、丁计数的差异是由于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过程,某些细胞所处时期易混淆B五位同学记录的中期细胞数一致,原因是中期
18、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易区分C五位同学记录的间期细胞数不多,原因是取用的材料处于旺盛的分裂阶段D戊统计的细胞数量较多,可能是该同学的细胞计数规则与其他同学不同【答案】A【分析】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通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就可以判断这些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着色。【详解】A、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解离液已将细胞杀死,观察不到连续的动态过程,A错误;B、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便
19、于观察,有利于计数,所以五位同学记录的中期细胞数一致,B正确;C、由于取用的材料正处于旺盛的分裂阶段,分裂间期细胞数目相对较少,所以五位同学记录的间期细胞数不多,C正确;D、戊统计的细胞数量较多,可能与该同学的细胞计数规则有关,戊的细胞计数规则可能与其他同学不同,D正确。故选A。11高温是制约世界粮食安全的因素之一,高温往往使植物叶片变黄、变褐。研究发现平均气温每升高1,水稻、小麦等作物减产约3%8%。关于高温下作物减产的原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呼吸作用变强,消耗大量养分B光合作用强度减弱,有机物合成减少C蒸腾作用增强,植物易失水发生萎蔫D叶绿素降解,光反应生成的NADH和ATP减少【答案
20、】D【分析】温度能影响呼吸作用,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详解】A、温度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呼吸作用越强,从而消耗大量养分,进而影响光合作用,导致作物减产,A正确;B、温度过高,作物为减少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使气孔导度减小,引起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导致光合作用减弱,有机物合成减少,B正确;C、高温使作物蒸腾作用增强,植物散失大量水分而发生萎蔫,气孔变小,进入的二氧化碳减少,光合作用减弱,C正确;D、高温条件下,作物体内叶绿素会发生降解,光反应减弱,导致光反应合成的NADPH和ATP减少,D错误。故选D。12多年生植物
21、甲为一种重要经济作物,果实采收期一般在10月,在生长过程中常受到寄生植物乙的危害(植物乙的果实成熟期为当年10月到次年2月)。为阻断植物乙的传播和蔓延,科研人员选用不同稀释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M喷施处理,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曲线1:稀释浓度为1/100;曲线2:稀释浓度为1/200;曲线3:稀释浓度为1/400;曲线4:对照组A据图综合分析,为防治乙的危害,M的稀释浓度应选用1/400B植物乙对照组的曲线逐渐下降,说明其生长逐渐减弱C喷施M时间选择甲果实采收后,乙果实未大量成熟前D植物生长调节剂M与植物激素脱落酸的作用相似【答案】B【分析】左左图表示的是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M对
22、甲的影响,浓度高可提高落叶率,甲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应减少落叶;右图表示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M对乙的影响,为阻断植物乙的传播和蔓延,落叶率高更好。【详解】A、左图表示的是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M对甲的影响,浓度高落叶率提高,和对照组4比较,3的落叶率低,是较适宜浓度;右图表示植物生长调节剂M对乙的影响,目的是为阻断植物乙的传播和蔓延,落叶率高更有利于阻断乙的危害,综合分析3曲线对应的浓度最好,M的稀释浓度应选用1/400,A正确;B、植物乙对照组的曲线逐渐下降,说明落叶率下降,说明其生长逐渐增强,B错误;C、喷施M应该减弱对甲果实的影响,而且防止乙果实成熟,所以时间选择甲果实采收后,乙果实未大
23、量成熟前,可以防止乙种子的传播,C正确;D、植物生长调节剂M可提高脱落率,和脱落酸的作用相似,D正确。故选B。13快速分裂的癌细胞内会积累较高浓度的乳酸。研究发现,乳酸与锌离子结合可以抑制蛋白甲的活性,甲活性下降导致蛋白乙的SUMO化修饰加强,进而加快有丝分裂后期的进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乳酸可以促进DNA的复制B较高浓度乳酸可以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C癌细胞通过无氧呼吸在线粒体中产生大量乳酸D敲除蛋白甲基因可升高细胞内蛋白乙的SUMO化水平【答案】D【分析】分析题意,快速分裂的癌细胞内会积累较高浓度的乳酸,癌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发生于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24、,第二阶段丙酮酸转化成乳酸。【详解】A、根据题目信息“乳酸与锌离子结合可以抑制蛋白甲的活性,甲活性下降导致蛋白乙的SUMO化修饰加强,进而加快有丝分裂后期的进程”可知,乳酸能加快有丝分裂后期的进程,而DNA在间期复制,A错误;B、快速分裂的癌细胞内会积累较高浓度的乳酸,可知乳酸能促进有丝分裂,B错误;C、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不发生在线粒体,C错误;D、根据题目信息,甲活性下降导致蛋白乙的SUMO化修饰加强,故敲除蛋白甲基因可升高细胞内蛋白乙的SUMO化水平,D正确。故选D。14人的某条染色体上A、B、C三个基因紧密排列,不发生互换。这三个基因各有上百个等位基因(例如:A1An均为A的等位
25、基因)。父母及孩子的基因组成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基因组成A23A25B7B35C2C4A3A24B8B44C5C9A24A25B7B8C4C5A3A23B35B44AC2C9A基因A、B、C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遗传B母亲的其中一条染色体上基因组成是A3B44C9C基因A与基因B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若此夫妻第3个孩子的A基因组成为A23A24,则其C基因组成为C4C5【答案】B【分析】根据题目信息,染色体上A、B、C三个基因紧密排列,三个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不发生互换,连锁遗传给下一代,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时,男孩只能获得父亲的Y染色体而不
26、能获得父亲的X染色体。【详解】A、儿子的A、B、C基因都是成对的等位基因,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儿子不会获得父亲的X染色体,基因数不应是6个,A错误;B、三个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不发生互换,由于儿子的基因型是A24A25B7B8C4C5,其中A24B8C5来自于母亲,而母亲的基因型为A3A24B8B44C5C9,说明母亲的其中一条染色体基因型是A3B44C9,B正确;C、人的某条染色体上A、B、C三个基因紧密排列,不发生互换,故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D、根据儿子的基因型A24A25B7B8C4C5推测,母亲的两条染色体是A24B8C5和A3B44C9;父亲的两条染色体是A25B7C4
27、和A23B35C2,基因连锁遗传,若此夫妻第3个孩子的A基因组成为A23A24,则其C基因组成为C2C5,D错误。故选B。15心肌细胞上广泛存在Na+-K+泵和Na+-Ca2+交换体(转入Na+的同时排出Ca2+),两者的工作模式如图所示。已知细胞质中钙离子浓度升高可引起心肌收缩。某种药物可以特异性阻断细胞膜上的Na+-K+泵。关于该药物对心肌细胞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心肌收缩力下降B细胞内液的钾离子浓度升高C动作电位期间钠离子的内流量减少D细胞膜上Na+-Ca2+交换体的活动加强【答案】C【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
28、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2.分析题图可知Na+-K+泵消耗ATP将K+从细胞外运到细胞内,将Na+从细胞内运到细胞外,均为主动运输;细胞排出Ca2+需要消耗Na+势能,间接消耗ATP。【详解】ACD、细胞膜上的钠钙交换体(即细胞内钙流出细胞外的同时使钠离子进入细胞内)活动减弱,使细胞外钠离子进入细胞内减少,钙离子外流减少,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强,AD错误,C正确;B、由于该种药物可以特异性阻断细胞膜上的Na+-K+泵,导致K+内流、Na+外流减少,故细胞内钠离子浓度增高,钾离子浓度降低,B错误。故选C。16DNA
29、探针是能与目的DNA配对的带有标记的一段核苷酸序列,可检测识别区间的任意片段,并形成杂交信号。某探针可以检测果蝇号染色体上特定DNA区间。某果蝇的号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部分区段发生倒位,如下图所示。用上述探针检测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染色体上“”表示杂交信号),结果正确的是()ABCD【答案】B【分析】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导致性状的变异。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有的甚至会导致生物体死亡。【详解】DNA探针是能与目的DNA配对的带有标记的一段核苷酸序列并形成杂交信号,根据图示信息,倒位发生在着丝粒附近,倒位发生后,基因位置颠倒,但D
30、NA探针依然可以识别,B正确。故选B。17现有甲、乙两种牵牛花,花冠的颜色由基因A、a控制。含A基因的牵牛花开紫花,不含A基因的牵牛花开白花。甲开白花,释放的挥发物质多,主要靠蛾类传粉;乙开紫花,释放的挥发物质少,主要靠蜂类传粉。若将A基因转入甲,其花颜色由白变紫,其他性状不变,但对蛾类的吸引下降,对蜂类的吸引增强。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牵牛花传粉昆虫的差异,对维持两物种生殖隔离具有重要作用B在蛾类多而蜂类少的环境下,甲有选择优势,A基因突变加快C将A基因引入甲植物种群后,甲植物种群的基因库未发生改变D甲释放的挥发物是吸引蛾类传粉的决定性因素【答案】A【分析】现代生物进
31、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的个体,而且是个体的表现型。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应的基因频率会不断升高,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机会少,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下降。因此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详解】A、A、甲、乙两种牵牛花传粉昆虫的差异,阻碍了两种牵牛花之间的基因交流,对维持两物种生殖隔离具有重要作用,A正确;B、由题干信息“甲开白花,释放的挥发物质多,主要靠蛾类传粉,乙开紫花,释放的挥发物质少,主要靠蜂类传粉”可知,因此在蛾类多而蜂类少的环境下,甲有选择优势,
32、白花后代数量会增多,但不会改变基因突变的速率,B错误;C、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内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将A基因引入甲植物种群(本身不含A基因)后,甲植物种群的基因库发生改变 ,C错误;D、若将A基因转入甲,其花颜色由白变紫,其他性状不变(释放的挥发物质没有改变),但对蛾类的吸引下降,对蜂类的吸引增强,推测花冠颜色为白色是吸引蛾类传粉的决定性因素,而不是释放的挥发物,D错误。故选A。18某二倍体动物种群有100个个体,其常染色体上某基因有A1、A2、A3三个等位基因。对这些个体的基因A1、A2、A3进行PCR扩增,凝胶电泳及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该种群中A3的基因频率是()A52%B27%C26%D2%
33、【答案】B【分析】分析题意可知,A1、A2、A3为复等位基因,每个个体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故电泳结果上,只出现一个条带的个体是相应基因的纯合个体。【详解】分析电泳图,含A3基因的个体有2个A3A3,15个A1A3,35个A2A3,所以A3的基因频率是:(22+15+35)(1002)100%=27%,B正确。故选B。二、综合题19我国是世界上雪豹数量最多的国家,并且拥有全球面积最大的雪豹栖息地,岩羊和牦牛是雪豹的主要捕食对象。雪豹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是山地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旗舰物种。随着社会发展,雪豹生存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威胁因素,如栖息地丧失、食物减少、气候变化以及人为捕猎等。1
34、972年雪豹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动物。气候变化可使山地物种栖息地丧失和生境破碎化程度加剧。模型模拟预测结果显示,影响雪豹潜在适宜生境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两种气候变量(年平均气温和最冷月最低温度),两种地形变量(海拔和坡度)和一种水文变量(距离最近河流的距离)。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信息,写出一条食物链_。(2)如果气候变化持续加剧,雪豹种群可能会面临_的风险,原因是_。(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是_(回答一点即可)。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对雪豹物种进行保护的有效措施有_和_等。【答案】(1)草牦牛雪豹/草岩羊雪豹(2
35、) 灭绝 气候变化持续加剧,会影响雪豹栖息地内植被生长,食物减少,进而导致栖息地丧失和生境破碎化程度加剧,雪豹种群数量减少(3)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或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建立自然保护区 建立雪豹繁育中心【分析】生物多样性是物种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人为因素和气候因素都会使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所以我们要采取合理的措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详解】(1)“岩羊和牦牛是雪豹的主要捕食对象”,据此可以写出食物链:草牦牛雪豹;草岩羊雪豹。(2)气候变化持续加剧,会影响雪豹栖息地内植被生长,食物减少,进而导致栖息地丧失和
36、生境破碎化程度加剧,雪豹种群数量减少,面临灭绝的风险。(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为我们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等;间接价值: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潜在价值。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人类文明的生存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对野生动物进行保护的措施有:就地保护,建立雪豹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易地防护,在异地建立保护中心以及雪豹繁育中心;建立雪豹精子库、基因库;加强立法宣传教育。三、实验题20乙烯(C2H4)是一种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为研究乙烯作用机制,进行了如下三个实验。【实验一】乙烯处理植物叶片2小时后,发现该植物基因组中有2689个基因的
37、表达水平升高,2374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实验二】某一稳定遗传的植物突变体甲,失去了对乙烯作用的响应(乙烯不敏感型)。将该突变体与野生型植株杂交,F1植株表型为乙烯不敏感。F1自交产生的F2植株中,乙烯不敏感型与敏感型的植株比例为9:7【实验三】科学家发现基因A与植物对乙烯的响应有关,该基因编码一种膜蛋白,推测该蛋白能与乙烯结合。为验证该推测,研究者先构建含基因A的表达载体,将其转入到酵母菌中,筛选出成功表达蛋白A的酵母菌,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乙烯(14C2H4),再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实验,其中实验组是用不同浓度的14C2H4与表达有蛋白A的酵母菌混合6小时,通过离心分离酵母菌,再
38、检测酵母菌结合14C2H4的量。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一中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可通过分析叶肉细胞中的_(填“DNA”或“mRNA”)含量得出。(2)实验二F2植株出现不敏感型与敏感型比例为9:7的原因是_。(3)实验三的对照组为:用不同浓度的14C2H4与_混合6小时,通过离心分离酵母菌,再检测酵母菌结合14C2H4的量。(4)实验三中随着14C2H4相对浓度升高,实验组曲线上升趋势变缓的原因是_。(5)实验三的结论是_。【答案】(1)mRNA(2)控制对乙烯敏感度的基因有两对,这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3)不表达蛋白A的酵母菌(4)导入酵母菌的蛋白A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A数量有
39、限(5)基因A与植物对乙烯的响应有关【分析】乙烯:(1)合成部位:植物体各个部位。(2)主要作用:促进果实成熟。【详解】(1)基因的表达包含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转录是以DNA为模板,合成mRNA,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因此分析叶肉细胞中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可通过分析叶肉细胞中的mRNA含量得出。(2)将突变体甲与野生型植株杂交,得到F1,F1自交产生的F2植株中,乙烯不敏感型与敏感型的植株比例为9:7,是9:3:3:1的变式,说明控制乙烯敏感度的基因有两对,并且这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3)分析题意可知,该实验目的是验证A基因表达的膜蛋白能与乙烯结合,自变量是有无蛋白A,实验组是
40、用不同浓度的14C2H4与表达有蛋白A的酵母菌混合6小时,故对照组应为用不同浓度的14C2H4与不表达蛋白A的酵母菌混合6小时。(4)分析曲线,横坐标是14C2H4浓度的相对值,纵坐标是酵母菌结合14C2H4的量,酵母菌是通过合成蛋白A与14C2H4结合的,故实验组的曲线上升趋势变慢,可能是因为导入了基因A的酵母菌能合成的蛋白A数量有限。(5)本实验是通过基因A控制的蛋白质能与乙烯结合,证明基因A与植物对乙烯的相应有关,故实验结论是基因A与植物对乙烯的相应有关。四、综合题21我国科学家研制出的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为消灭脊髓灰质炎作出了重要贡献。某儿童服用含有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糖丸后,其血
41、清抗体浓度相对值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该疫苗保留了脊髓灰质炎病毒的_。(2)据图判断,该疫苗成功诱导了机体的_免疫反应,理由是_。(3)研究发现,实验动物被脊髓灰质炎病毒侵染后,发生了肢体运动障碍。为判断该动物的肢体运动障碍是否为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的骨骼肌功能损伤所致,以电刺激的方法设计实验,实验思路是_,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是_。(4)若排除了脊髓灰质炎病毒对该动物骨骼肌的直接侵染作用,确定病毒只侵染了脊髓灰质前角(图中部位)。刺激感染和未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动物的感受器,与未感染动物相比,感染动物的神经纤维上的信息传导变化是:_,神经-肌肉接头部位处的信息传递变化是:_。【答
42、案】(1)抗原性(2)体液 血清中相关抗体浓度增多了(3)用适宜大小的电刺激该动物的效应器(骨骼肌)部位,观察该动物的肢体运动情况(或骨骼肌是否收缩) 若骨骼肌不收缩(或肢体运动障碍),则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的骨骼肌功能损伤;若骨骼肌收缩(或肢体运动正常),则脊髓灰质炎病毒没有引起骨骼肌功能损伤。(4)电信号传导受阻 电信号不能转化为化学信号【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膜内电流的方向与兴
43、奋传导的方向一致。2、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3、减毒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细菌和病毒)在人工条件下使其丧失致病性,但仍保留其繁衍能力和免疫原性,以此制成减毒活疫苗。【详解】(1)减毒活疫苗是指病原体经过特定处理后,毒性减弱,保持了抗原性的一类疫苗,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2)据图判断,该疫苗成功诱导了机体的体液免疫反应,理由是儿童服用含有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糖丸一段时间后,血清中相关抗体浓度增多了。(3)分析题意可知,实验目的是为了判断该动物的肢体运动障碍是否为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的骨骼肌功能损伤
44、所致,故直接判断骨骼肌功能即可,再根据题干提示信息“以电刺激的方法设计实验”,可设计实验为:用适宜大小的电刺激该动物的肢体效应器(骨骼肌)部位,观察该动物的肢体运动情况(或骨骼肌是否收缩)。若骨骼肌不收缩(或肢体运动障碍),则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的骨骼肌功能损伤;若骨骼肌收缩(或肢体运动正常),则脊髓灰质炎病毒没有引起骨骼肌功能损伤。(4)脊髓灰质炎病毒只侵染了脊髓灰质前角,即运动神经元功能损伤,失去传递电信号以及产生神经递质的功能。刺激感染和未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动物的感受器,与未感染动物相比,感染动物的神经纤维受到损伤,不能接受上一个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化学信号的刺激),从而导致神经纤
45、维不能传递电信号(或神经冲动),故感染动物的神经纤维上的信息传导变化是电信号传导受阻。正常情况下,神经-肌肉接头部位相当于一个突触,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感染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动物的神经纤维功能受损,不能释放神经递质,故神经-肌肉接头部位处的信息传递变化是电信号不能转化为化学信号。22某病毒对动物养殖业危害十分严重。我国学者拟以该病毒外壳蛋白A为抗原来制备单克隆抗体,以期快速检测该病毒,其主要技术路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前,已免疫的脾细胞(含浆细胞)_(填“需要”或“不需要”)通过原代培养扩大细胞数量;添加脂溶性物质PEG可促进细胞融合,该过程中PEG对细胞膜的作用是_。(2)在杂交瘤细胞筛选过程中,常使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如HAT培养基),该培养基对_和_生长具有抑制作用。(3)单克隆抗体筛选中,将抗体与该病毒外壳蛋白进行杂交,其目的是_。(4)构建重组质粒需要使用DNA连接酶。下列属于DNA连接酶底物的是_。【答案】(1)不需要 使细胞接触处的磷脂分子重新排布,细胞膜打开,细胞发生融合(2)未融合的亲本细胞 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3)通过抗体检测呈阳性来获得分泌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