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陈幸生教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经验_植梦霞.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317401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幸生教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经验_植梦霞.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陈幸生教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经验_植梦霞.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陈幸生教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经验_植梦霞.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14卷第4期 Chinese Manipul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2023,Vol.14No.4陈幸生教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经验陈幸生教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经验*植梦霞1,陈幸生2(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1;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1)摘摘要要 陈幸生教授针对颈性眩晕本于正虚为本,痰瘀、内风为标的病机特点,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学习与运用经典,将项丛刺针法结合透刺法应用于颈性眩晕,收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陈幸生教授学习针灸及临床知识,本文将其运用项丛刺针法结合透刺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经

2、验进行总结。关键词关键词 颈性眩晕;项丛刺;透刺;名医经验;陈幸生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 R R246246 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 B B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 10081008-18791879(20232023)0404-00280028-0303DOIDOI:1010.1978719787/j/j.issnissn.10081008-18791879.20232023.0404.009009Professor Chen Xingshengs Clinical Experience in Treatment of Cervical VertigoProfessor Chen Xingsheng

3、s Clinical Experience in Treatment of Cervical VertigoZHI Meng-xia1,CHEN Xing-sheng2(1.Anhu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fei,Anhui 230031;2.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efei,Anhui 230001)AbstractAbstractIn view of the pathogenesis character

4、istics of cervical vertigo based on positive deficiency,phlegm and blood stasis and internal wind,professor Chen Xingsheng according to several years of clinical practice,learned and applied classics,and applied the Xiangcong acupuncture methodand penetrating acupuncture method to cervical vertigo w

5、ith remarkable effect.The author had the honor to learn acupuncture and clinical knowledgefrom professor Chen Xingsheng,and summarized his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vertigo from Xiangcong acupuncture method and penetrating acupuncture method as follows.KeywordsKeywordscervical vertigo;

6、Xiangcong acupuncture;penetrating acupuncture;famous doctors experience;Chen Xingsheng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又称“颈交感神经紊乱综合征”“椎动脉卡压综合征”“椎动脉缺血综合征”等,是指由于患者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出现结构损害而致眩晕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症候群1。颈性眩晕患者多伴有头颈部不适、恶心呕吐、耳鸣、手臂麻木等症状,其重者可猝然跌倒,多于颈椎屈伸、旋转过程中诱发。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本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且年龄较大的人群更容易发生眩晕2-3,老年患者可能因此受到残疾甚至是死亡

7、的伤害。目前针对本病,西医控制病情常用氟桂利嗪,其可通过减少钙离子内流而发挥缓解脑血管痉挛药理作用,进而改善颈性眩晕患者症状4,但该药物不良反应较多,患者无法长期坚持服用此类药物。临床研究表明,针灸具有操作简单、起效迅速等优点,治疗颈性眩晕较佳,总有效率为93.62%5。陈幸生教授,主任医师,江淮名医,全国名老中医继承人,已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年,经验丰富。陈教授擅长运用针灸治疗脑血管疾病,尤其在治疗眩晕方面有着独到的经验6-7。现将陈师运用项丛刺联合透刺治疗颈性眩晕经验进行论述,总结如下。1 1病因病机病因病机1.1 现代医学观点 西医关于颈性眩晕发病的机理、机制并未明确,诸多专家

8、、学者从不同角度针对该病的发病机理、机制进行研究,逐渐形成以下四种学说8:椎-基底动脉学说。椎-基底动脉受到各种原因的机械压迫,使其管腔狭窄影响供血功能。交感神经学说。颈部交感神经受到刺激时,神经调节椎-基底动脉的时间延长及血流量减少,从而影响脑部供血。体液因子学说。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因子之间的动态平衡有助于维持脑血流量稳定,当这种平衡被打破,就会造成血管痉挛,椎基-底动脉供血机能下降引起血流量降低。本体感受器学说。被挥鞭样损伤、颈部疼痛刺激后的本体感受器与脑干前庭建立联系,传输信息至大脑中枢作出反应,即颈性眩晕。1.2 陈幸生教授观点 陈幸生教授认为,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

9、,年高体弱、虚劳久病、饮食不节、情志异常或外邪侵袭,诸因皆可致清窍失养,发为眩晕。其病机或为气血肾精诸虚,或由风火痰瘀扰动,皆可影响清窍而致脑髓失养。气血肾精亏虚,是指患者因素体正气虚弱或久病耗损,伤及脾胃,气血不足诱发眩*基金项目基金项目: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项目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陈幸生名中医工作室,编号:中发展20225号;安徽省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广德张氏芒针疗法流派工作室,编号:皖中医药发展秘202130号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植梦霞(1996-),女,在读硕士,研究方向:针灸临床应用与机制。通讯作者通讯作者:陈幸生(1960-),男,学士,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脑血管疾

10、病的针灸治疗。28第4期植梦霞 等陈幸生教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经验晕。风火痰瘀等病理产物扰动致眩,则是患者本就体虚,阳气郁闭,继而导致人体气机升降失调而诱发病理产物产生,阻碍气机而致眩。病性有虚有实,因气血乏源、髓海空虚所致的颈性眩晕多属虚证,因肝阳亢逆、痰湿中阻、瘀血阻滞所致的颈性眩晕多属实证或本虚标实之证。无论患者所属何种证型,最终均要帮助患者达到脑髓得养、元神清明的良好状态。1.2.1 体虚致眩景岳全书 眩晕 云:“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眩晕的重要诱因之一是体质虚弱。清李用粹在其 证治汇补眩晕 提出“血为气配,气之所丽,以血为荣此眩晕生于血虚也”的学说,阐述了“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11、9,自身气血的调和关系到人体生理功能是否能够正常运转,而气血的生化又取决于后天脾土的运化。若脾气不足,则清阳不升,机体则无力鼓动营血上行以濡养头目;或因脾不统血,脾气虚弱不能收摄血脉,迫血妄行,继而导致气血亏虚,脑失所养,导致眩晕。除此之外,肾为先天之本,脑为髓之海。人老肾精不足,髓海虚空,脑失充养易致眩晕。灵枢 海论 载有“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结合 素问逆调论 中提出的“肾不生,则髓不能满”,颅脑髓海的生化亦来源于先天之精的充盈。若肾精亏虚,则髓海失充,继而导致脑之清窍失所养而发眩。陈教授认为因虚致眩者多发生在老年患者身上,因年老体虚,脾胃功能减弱,或久病体虚,气血亏虚则清阳不升,

12、清窍失养;抑或肾精亏耗,脑髓不充,强调因虚致病。因此,陈教授在治疗上强调固本培元、健脾升清。1.2.2 痰瘀致眩古今医统 云:“头目眩晕痰也。”普济本事方 曰:“痰水结聚,上冲于头目,令人头旋。”陈师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若长期饮食不节伤及脾胃,致脾失健运,痰浊内生,阻滞中焦,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致眩。另一方面,颈部气机失调,或跌扑损伤引起的血行不畅,亦可导致脉道阻滞,脑络瘀阻令脑窍失养,从而出现眩晕。仁斋直指方论 认为“瘀滞不行,皆能眩晕”,医宗必读 亦提出“瘀血停蓄,上冲做逆,亦做眩晕”的阐述,则进一步说明瘀血与眩晕发病有密切关系。在治疗上,陈教授更注重健脾化痰、祛瘀通络。1.2.3 肝风

13、致眩素问 至真要大论 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人体气血阴阳失调,阳气亢逆而引动肝风。肝风上循,袭入脑窍,发为眩晕。临证指南医案眩晕 谓:“所患眩晕者,乃肝胆之风阳上冒耳。”肝木之性,性喜条达,主升主动,极易携风上逆扰动脑府清窍,故而生眩。陈师认为,随着年龄增大,中老年人体内精血耗损,肝肾阴亏,阴不制阳而使阳气亢盛,风气内动;或是情志失调,甚至过极化火而肝风内生;肝阳上亢,犯于清窍,从而出现眩晕。因此,治疗上当清热息风。2 2颈性眩晕的治疗特色颈性眩晕的治疗特色2.1 项丛刺法 项丛刺法是一种具有感觉刺激强、经络传导快、调节范围大等特点的多针刺法。灵枢 大惑论 云“五脏六腑之精气上属于脑,后

14、出于项中”,阐述了脏腑精气既可上循经络入脑,亦能后行流于项部10。项丛刺法取穴位置玄妙,其针刺部位与脑联系密切,多是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的循行之处,而这也是利用腧穴的“近治作用”这一主治特点。取穴方法:先纵向取下脑户、风府、哑门三个穴位,后横向取风府及完骨,再由风府至完骨间作六等分,每一个等分为一个穴位,左右两侧为十二穴,总共十五穴11,刺之可以起到疏通经络、定眩止晕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12,项丛刺法所刺激的区域内有丰富的神经、血管分布,针刺该区域一可改善枕项部肌群紧张的功能状态,使其挛缩拘急的肌肉得到放松,促进颈椎整体正常功能恢复;二可扩张血管,促进心脑血液循环,调节神经功能,达到

15、治疗颈性眩晕之目的。陈教授临床上常用项丛刺法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颈性眩晕、卒中后吞咽障碍、后循环缺血、失眠等病症均取得了优良的治疗效果。2.2 透刺法 透刺法是指将针具先刺入一穴位,随后按一定方向透达另一穴位,或几个穴位从而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特殊刺法13。透刺作为一种刺法,其理论可追溯至 黄帝内经。如 灵枢 官针 记载“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虽未提出透穴刺法之名,但已具沿皮透刺法的雏形。其后,金元大家窦默在其著作 针经指南 提出“一针两穴”的透刺方法。直到元代王国瑞著 玉龙歌 才正式提出了透穴之名,而 针灸大成、针方六集、金针梅花诗抄 中均有对透刺法的论述,且与临床紧密相关。透刺法相对

16、普通针刺加强了腧穴和腧穴之间的传感,引发经络之间气血运转,使气至病所。目前有关透刺法治疗内科疾病的临床报道很多,如教传旭教授14采用透刺针法治疗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除外,现代医家将透刺法和其他疗法相结合运用到一些疾病的治疗上也有不错的临床效果,如郭文杰等15采用头部穴位透刺联合中药益肾通络方熏洗治疗肝肾亏虚型小儿脑瘫效果显著。陈教授在治疗颈性眩晕患者过程中,正是利用透刺法得气快、针感强、用穴少这些特点以期调节阳经气血,激发阳气使之上输于头部,清窍得养;行于颈肩部,气血亨通而不壅滞。头部透刺能够通调局部气血,刺激脑部血液循环,提高血液流动速度16,从而改善神经组织功能减少眩晕发生。2.3 操作方法 患者俯伏坐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29按摩与康复医学2023年第14卷选用取 1 寸(0.3mm25mm)、1.5 寸(0.3mm40mm)不锈钢针。项丛刺直刺1寸,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捻转手法。神庭向百会方向刺入1.2寸,头维向率谷方向刺入1.2寸,太阳向角孙方向刺入1.2寸,均行快速小幅度捻转的手法,使针感尽量到达百会、率谷、角孙局部部位。以上诸穴留针30min,每天治疗1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