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巢湖窦家嘴遗址调查报告巢湖窦家嘴遗址调查报告方晓晓(湖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313000)程晓伟(长兴县博物馆313100)吴卫红(安徽大学230000)【摘要】窦家嘴遗址位于安徽省巢湖市城南窦家嘴村东侧,是目前巢湖流域发现的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根据调查,初步推断其主体年代相当于马家浜文化晚期至崧泽文化早期。窦家嘴遗址虽然未经过考古勘探和发掘,但从遗址采集到的遗物种类和数量都很丰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为巢湖流域史前文化的传播发展演变提供了新的材料。【关键词】窦家嘴遗址巢湖裕溪河凌家滩文化 窦家嘴遗址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城南窦家嘴村东约150米处,北距裕溪河南岸约300米,西北距巢湖约1
2、.5千米,西南500米有小型岗地望城岗(图一)。遗址所在地较为平坦,地表种植有农作物、树木等。遗址于2012年1月开展裕溪河流域系统调查时发现,2017年12月巢湖市亚父路(巢湖南路港口大道)工程项目施工至此处,笔者发现施工区域有较多新石器时代陶片和红烧土,遂对遗址及周边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道路施工作业已经将窦家嘴遗址的部分表土铲平,到路面垫土平整阶段(图二)。遗址南北两侧开挖了两条用于建设道路排水设施的沟槽,深约1米、宽约1.5米(下文简称排水沟槽)。地表及排水沟槽内壁上可见大量陶片、红烧土块等遗物。根据遗址地表采集陶片等遗物的范围,推断其中心区域大致呈东西较长、南北较短的不规则形状,面积
3、大约10000平方米。采集的遗物以新石器时代为主,汉代以后较少,此次整理对象为新石器时代遗物。一、堆积情况借助已挖掘的东西方向排水沟槽,笔者选取堆积明显和遗物较为丰富的一处剖面P1作为堆积参考剖面(图三、图四)。P1位于遗址东南部,为排水沟槽的南侧剖面,截取剖面长度4米。根据土质、土色、包含物可分为4层:第层:表土层。灰褐色,土质疏松,厚1030厘米,包含物为杂草、树枝、近现代砖瓦、陶片、红烧土等。第层:深褐色,致密,厚4080厘米,距地表1030厘米,包含大量红烧土块、陶片、木炭、石块等,遗物丰富。第层:黄褐色,较为致密,厚4080厘米,距地表50110厘米,较为纯净,偶尔夹杂少量碳粒和陶片
4、。第层:棕黄色,致密,厚度不详,距地表90190厘米,无遗物。疑似生土层。东方博物青铜管窥(第八十五辑)2二、遗物本次调查所采集的遗物大部分为挖掘排水沟槽的翻土中所出,没有明确的层位关系。遗物包括陶器、石器、骨角器、玉器,另有动物骨骼等。其中陶器占比最大,玉器仅采集到1件。(一)陶器分为夹砂陶、泥质陶、夹石英陶、夹植物陶四类,其中夹细砂陶占比最大,质地坚硬密实,多为红陶,少量褐陶和灰陶,器类有各类足、器物腹片、盖纽、杯、网坠等。其次为泥质陶,多为红陶,少量黑陶和灰胎白陶,多为豆、纺轮等。夹石英陶很少,因石英颗粒较大,表面粗糙,多为红色,少量褐色、灰色,基本为缸类。夹植物陶数量最少,表面多孔,陶
5、质疏松,断面可见碳化植物,多为红色,少量灰色,多为器物腹片。陶器均手制,陶缸内可见泥条盘筑痕迹,部分器物带鋬,带足陶器占较大比重。器表以素面为主,少量施有红衣,存在相当数量的弦纹,另有戳印纹、按压纹、刻划纹、波浪状附加堆纹、圆形三角形组合镂孔等多种装饰手法,彩陶仅发现一片,为红色网络状图案。完整或可复原的器物较少。主要有鼎、罐、缸、豆、盉、纺轮、球、网坠、鬶、钵、杯等。鼎数量较多,可分罐形鼎和釜形鼎两类。罐形鼎12件。其中可复原1件,口沿10件,腹片1件。多为夹细砂红陶,多数在颈肩部饰弦纹,整体呈罐形。采:01,夹细砂灰胎红陶。侈口,圆唇,颈部及肩部饰数道弦纹,鼓腹,圜底,残留一柱状足,足尖残
6、缺,稍外撇,鼎底部有烟炱痕迹。形体较小,口径13厘米,残高16厘米,已基本修复(图五、图六 1)。采:02,残留部分口沿、颈及肩腹部,夹细砂红陶。侈口,方唇,颈及肩部饰数道弦纹,腹微鼓。形体较大,残高9厘米(图六 2)。采:03,残留部分口沿及颈部,夹细砂红陶。侈口,圆唇,颈部饰按窝状附加堆纹。残高6厘米(图六 3)。釜形鼎11件。口沿7件,腹片4件。多为夹植物和夹细砂红陶,多数饰弦纹,整体呈釜形。图二窦家嘴遗址全景(西东)图四窦家嘴遗址P1剖面图图三窦家嘴遗址及剖面P1位置示意图图一窦家嘴遗址地理位置图080厘米3巢湖窦家嘴遗址调查报告采:04,残存部分口沿,夹植物红陶。侈口,近方唇,肩部饰
7、数道弦纹。残高6.5厘米(图七 1)。采:05,残存部分口沿,夹植物灰陶。直口,方唇。残高5.2厘米(图七 2)。采:06,残留腹部,夹植物和少量螺蛳壳红陶。腹部有折棱,表面饰多道弦纹。残高8.6厘米(图七 3)。采:07,残留腹部,夹细砂红陶。折棱饰按窝,其上部饰数道弦纹。残高7.5厘米(图七 4)。此外,还采集到大量鼎足标本,按照其形制可大致分为扁平状、窄长状、圆锥状、足根外折状等。扁平状52件。多为夹细砂红陶。采:08,足尖残,截面略呈椭圆形,外侧有三条凹槽。残长17.6厘米(图八 1)。采:09,较完整,截面略呈椭圆形,外侧中部有一条凹槽,足尖平直。残长16.5厘米(图八 2)。采:0
8、10,较完整,截面略呈椭圆形,外侧中部有一条凹槽,足尖稍外撇。残长11厘米(图八 3)。采:011,截面略呈椭圆形,足尖外撇。残长11.2厘米(图八 4)。采:012,残存足根,外侧有一条凹槽,足跟部凹槽两侧各有一圆形按窝。残长7.2厘米(图八 5)。采:013,残存足根,截面略呈椭圆形,外侧靠近足根部有一较深按窝。残长8.5厘米(图八 6)。采:014,残存足中部,截面略呈椭圆形,外侧布满按窝。残长8.4厘米(图八 7)。采:015,足根残,截面略呈椭圆形,整体呈铲形,素面。残长10厘米(图八 8)。采:016,足根残,截面略呈椭圆形,外侧有上下排列两处按窝,足尖平直。残长12.3厘米(图八
9、 9)。采:017,残存足根,截面略呈椭圆形,外侧有多处较浅按窝。残长6.5厘米(图八 10)。采:018,足根残,截面略呈圆角长方形,足尖稍外撇,整体略呈弯曲状,外侧有多处按窝。残长6.4厘米(图八 11)。采:019,残存足尖,夹植物红陶。截面呈凹字形,足尖平直。残长4.6厘米(图八 12)。采:020,足尖残,截面略呈圆角长方形。残长8厘米(图八 13)。窄长状35件。多为夹细砂红陶。采:021,足尖略残,截面略呈椭圆形,外侧靠近足根部有两处乳钉,表面有烟炱痕迹。残长11.8厘米(图九 1)。采:022,足根稍残,夹细砂灰陶。截面略呈椭圆图五罐形鼎(采:01)图六罐形鼎图七釜形鼎1、2.
10、口沿(采:04、采:05)3、4.腹片(采:06、采:07)1.罐形鼎(采:01)2、3.口沿(采:02、采:03)21304厘米04厘米1234东方博物青铜管窥(第八十五辑)4图八扁平状鼎足图九窄长状、圆锥状及足跟外折状鼎足1.采:082.采:093.采:0104.采:0115.采:0126.采:0137.采:0148.采:0159.采:01610.采:01711.采:01812.采:01913.采:0201.采:0212.采:0223.采:0234.采:0245.采:0276.采:0287.采:0298.采:0309.采:02510.采:0261234591067811121308厘米12
11、34567891008厘米5巢湖窦家嘴遗址调查报告形,足尖外撇,表面有 烟 炱 痕 迹。残 长13.5厘米(图九 2)。采:023,较完整,截面略呈椭圆形,足尖平直,靠近足根部有上下连续的四个戳窝,表面有烟炱痕迹。残长11.2厘米(图九 3)。采:024,较完整,截面略呈椭圆形,足尖平直。残长6.5厘米(图九 4)。圆锥状24件。采:025,较完整,夹细砂灰陶。整体呈锥形,稍弯曲,截面略呈圆形,足尖稍外撇,表面有烟炱痕迹。残长7.8厘米(图九 9)。采:026,足根稍残,夹细砂红陶。整体呈长锥形,截面略呈圆形。残长9厘米(图九 10)。足根外折状10件。均为夹细砂红陶。采:027,足尖残,截面
12、略呈椭圆形,足根部有数道弧形弦纹,弦纹下有五个戳窝。残长7.2厘米(图九 5)。采:028,较完整,截面略呈圆形,足尖呈圆形,稍外撇。残长8.2厘米(图九 6)。采:029,足尖残,足根部外侧饰数道弧形弦纹,弦纹下抹平,并饰数个戳窝,整体呈象鼻状。残长6.8厘米(图九 7)。采:030,足尖残,象鼻状,截面略呈圆形,足根部饰多道弧形弦纹。残长4.5厘米(图九 8)。其他形制15件。采:031,残存足根,形体较大。泥质红陶,夹有少量植物。扁平状,外侧有三条凸棱。残长10.5厘米(图十 1)。采:032,残存足中部,形体较大。泥质红陶,陶质较为疏松。扁平状,外侧有一条凸棱。残长9厘米(图十 2)。
13、采:033,足根残,泥质红陶。足尖稍外撇,呈香蕉状,两侧各有一条凹槽。残长10厘米(图十 3)。采:034,残存足根,夹细砂红陶。足面内凹,截面呈弧形。残长6.5厘米(图十 4)。采:035,足图十其他形制鼎足图十一陶缸(采:040)图十二陶缸(采:041)1.采:0312.采:0323.采:0334.采:0345.采:0356.采:0367.采:0378.采:0389.采:03908厘米123456789东方博物青铜管窥(第八十五辑)6图十三陶缸图十四陶豆16.口沿(采:046、采:047、采:048、采:050、采:049、采:051)79.柄(采:052、采:053、采:054)10.底
14、座(采:055)1、2.陶缸(采:040、采:041)36.口沿(采:042、采:044、采:043、采:045)尖残,夹细砂红陶。截面略呈椭圆形,整体呈弯曲状,外侧有多处按窝。残长11.3厘米(图十 5)。采:036,残存足根,夹细砂红陶。截面略呈圆角长方形,靠近足根部留有一穿孔。残长6.8厘米(图十 6)。采:037,足根稍残,短小,夹细砂红褐陶。残留一戳窝,截面略呈圆角长方形,足尖外撇。残长5.7厘米(图十 7)。采:038,足根稍残,短小,夹细砂红陶。足根部外折,足尖平直,外撇。残长4.6厘米(图十 8)。采:039,足根残,短小,夹细砂灰陶。截面呈椭圆形,足尖呈鱼尾状。残长5.6厘米
15、(图十 9)。缸23件。其中2件可以基本复原,口沿7件,腹片12件,底2件。多为夹粗砂或石英红陶,形体较大,多数素面,少量刻划纹,有些饰有陶衣。04厘米10987456123665431208厘米04厘米1、2367巢湖窦家嘴遗址调查报告采:040,残存口沿和底部,可基本复原。夹石英灰胎红陶。敛口,方唇,斜腹,平底。从口沿向下缸壁逐渐变厚。口径约30厘米,底径14厘米,残高28厘米(图十一、图十三 1)。采:041,口沿略残,形体较小,可复原。夹石英红陶。侈口,尖唇,腹部微鼓,斜收,平底。上腹部饰一周斜向戳印纹。口径约17.2厘米,底径10.4厘米,高16厘米(图十二、图十三 2)。采:042
16、,口沿,夹石英褐陶。侈口,尖唇,口沿以下饰三角形刻划纹。残高6.2厘米(图十三 3)。采:043,口沿,夹粗砂红陶。侈口,尖唇。残高3.6厘米(图十三 5)。采:044,口沿,夹石英灰陶。侈口,方唇。内外施红色陶衣,口沿以下饰数道弦纹,弦纹中间饰附加堆纹。从口沿向下缸壁逐渐变厚。残高8.8厘米(图十三 4)。采:045,口沿,夹粗砂外红内灰。侈口,圆唇,口沿处饰圆点状戳印纹。残高4.5厘米(图十三 6)。豆36件。没有可复原者,均为残片,豆盘口沿28件,豆柄7件,底座1件。多为夹砂和泥质,红陶较多,有些饰有红色陶衣。少量泥质灰胎白陶,可能时期较晚。采:046,豆盘口沿,夹细砂红陶。微侈口,圆唇,浅盘状。残高2.8厘米(图十四 1)。采:047,豆盘口沿,夹细砂红陶。敛口,圆唇,稍呈深盘状,外侧饰红色陶衣。残高4.5厘米(图十四 2)。采:048,豆盘口沿,泥质灰胎红陶。侈口,圆唇,浅盘状,外表饰红色陶衣。残高4.5厘米(图十四 3)。采:049,豆盘口沿,泥质灰胎红陶。敛口,圆唇,浅盘状,口沿下有一条折棱。残高3.3厘米(图十四 5)。采:050,豆盘口沿,泥质灰胎红陶。侈口,圆唇,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