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传播992023 年第 6 期阐释理论视角下 长干行 的英译研究以埃兹拉 庞德英译本为例胡雪吟 冉玉体(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 焦作 454003)一、引言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海外传播对于弘扬本民族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因而译者在翻译唐诗时不仅要考虑文体对等,还要注重意义阐释的多元化及其在目的语读者中的传播和接受度。埃兹拉庞德长干行 英译本问世之初就广受好评甚至被誉为 20 世纪美国最美的译诗。近年来多有学者从意象派风格、创意翻译理论、多维艺术综合、目的论、互文性理论等角度对此译本进行研究,但是鲜少有人从阐释学理论,尤其是乔治斯坦纳的翻
2、译四步骤来探讨其译本的“得”与“失”,本文拟从此角度入手,评析该译本的意象传达和人物刻画,以期探求译者如何实现源语文本和译语文本、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的平衡。二、阐释翻译理论乔治斯坦纳于 1975 年出版的专著通天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为阐释学派翻译理论的里程碑式著作。书中他指出,翻译解读的多样性是不可避免的,语言、习语和文本世界之间的差异也是必然存在的(George Steiner,1975)。对此,斯坦纳提出了著名的翻译四步骤,即信任,入侵,吸收以及补偿。“信任”是翻译活动得以开展的前提。它指的是译者相信原文是言之有物的作品,具有一定的翻译价值。“侵入”是“理解”的另一种说法,阐释学派认
3、为“翻译即理解”,而“理解”都会因译者的主体性存在“偏见”,因此不可避免地会攻击原作者的意图。“吸收”是源语文本的形式、内容、意义移植到译入语文本的过程,在此期间,译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向【摘要】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其翻译可以有效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本文以埃兹拉庞德所翻译的 长干行 英译本为例,从阐释学理论出发,围绕信任、侵入、吸收、补偿四个步骤探析译者如何实现原文与译文、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平衡,以期能够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关键词】阐释理论;长干行;埃兹拉 庞德【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
4、8264(2023)06-0099-03【DOI】10.20024/ki.CN42-1911/I.2023.06.031作者靠拢。“补偿”是最后一步。前阶段所造成的意义流失或表达偏差必须进行相应的弥补,以确保译文对原文的忠实。唐诗的语体特别,用词讲究,意象丰富,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在翻译过程中必然会涉及一些中西文化中的差异点,这就需要译者在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进行斡旋,而阐释学翻译四步骤正好能够为这一过程提供理论支撑。三、长干行 及其英译本介绍(一)李白的长干行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曾写过 190 余首描写妇女生活的诗歌,长干行 就是其中的杰出诗篇,在中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都广为流传。
5、该诗由两首爱情叙事诗组成,本文选取的正是前一首,共有十五行。以商妇为视角,开篇就回忆起与丈夫幼时玩耍嬉戏的情景,塑造了一对少年儿童“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活泼形象。时光流逝,二人初婚,既有燕尔新婚的羞涩和甜蜜,也有宜室宜家的恩爱和幸福。可好景不长,丈夫远行经商,妻子为之担惊受怕,乃至触景生情,忧思重重,容颜憔悴。最后寄语爱人,望其早归,更是把一片相思之情推向了高潮。全诗用词清新,音韵和谐,格调隽永,读罢,一个饱含丰富情感的商妇形象跃然纸上,她既是江南女子,温婉动人,也是思夫之妇,情深意切。(二)埃兹拉 庞德的长干行 英译本埃兹拉庞德是美国意象派运动主要发起人,生平涉猎颇广,于诗歌、批评、视觉艺
6、术、音乐、政治、经济,和翻译方面均有所建树。中国是一直是他关注的焦点,为此他100今古文创在研究和普及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歌和儒家思想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而这些都充分体现在他的著作华夏集之中。“他在不懂中文的情况下翻译并出版了 华夏集,这在英美诗歌史上引发了一场伟大的意象主义运动”(祝朝伟,2005)。“从那时起,中国古典诗歌开始吸引西方人的目光”(赵毅衡,1985)。作 为华 夏 集 的 一 部 分,The River-Merchants Wife:A Letter 一经出版就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在翻译、诗学、美学和比较文学方面引发了一系列讨论和研究。一些学者,比如美国的汉学家们认为该译本
7、存在着一些误译、漏译和改写的现象,但几乎所有的现代主义者,包括叶芝、福特、威廉姆斯都称赞它的清新、优雅和简洁。源语文本中即使是最小的细节,庞德也能够精确捕捉并透过这一细节看到背后原作者的核心关切。近年来,中国的学者们对庞德的译本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充分体现了庞德的创意,也较为完整地展现了原诗的内容、神韵、语气、格调和意象,堪称经典之作。四、从阐释理论角度评析埃兹拉 庞德长干行英译本(一)“信任”体现阐释学翻译四步骤的第一步就是信任,即译者认同原文本的价值,认为其具有翻译价值或意义。只有形成这种信任,才有去理解它的可能,这也是人类社会交流的第一步。这也就是说,译者必须对原文本持肯定态度,承认翻
8、译这个文本的必要性或重要性,即他/她相信原文言之有物,才会对其进行阅读和翻译。1913 年,意象派诗歌的创始人埃兹拉庞德从美国著名汉学家厄内斯特弗诺伦塞的遗孀处获得一批用英语注译的中国文化研究书稿,此后他据此从事汉诗英译的翻译工作并很快成了中国文化的狂热崇拜者。1915 年庞德在诗刊 中指出“正如文艺复兴是从希腊文化中获得灵感一样,今后的一个世纪,(我)也要在中国诗这个宝库中寻找新的推动力”(Ezra Pound,1915)。以后几十年,庞德不断翻译、研究中国文学和诗歌、探索儒学真谛,这也对他的诗学观点和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除去儒家经典作品外,庞德悉心研读了许多中国诗仙李白的作品并对此大
9、为赞赏。这也就解释了为何 华夏集 中关于李白诗歌的英译竟达到十二首之多。如果庞德对其诗歌的价值不置可否,自然也就不会将其进行英译并出版在外。这也就符合了斯坦纳对翻译过程描述所定义的第一步,只有“信任”原文本才能费尽心血将其翻译并进行传播。(二)“侵入”体现侵入是对原文的理解,由于受到“偏见”的影响和制约,任何译者都无法完全客观地再现原文或穷尽对原文的理解。这时在理解原文的过程中就发生了两种语言、文化的冲突。尤其在涉及中国特有的意象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其含义和意义进行主观性的认知和提取,此处的主观性不仅带有译者的个人理解,还夹杂着文化意识的影响。例 1:“郎骑竹马来”(You ca
10、me by on bamboo stilts)“竹马”一词,指的是男主小时以竹竿做马骑来女主家一起玩耍,而庞德所译bamboo stilts 对应的却是竹子做的高跷。高跷作为中国特有的民间舞蹈所用道具,由表演者双脚踩踏而得名。高度从三十厘米到三百厘米,未经专业的练习,普通人是无法掌握平衡更不用说踩着高跷迈步前行。而李白笔下的男主此时尚为孩童,谈何踩跷前行呢?例 2:“绕床弄青梅”(You walked about my seat,playing with blue plums)“青梅”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种植历史,果实近球形,颜色为黄色或绿白色,而庞德却将其译为了blue plum,
11、一种起源于北美的蓝色浆果。究其“误译”根源,还是由于庞德是从源语是日文的英译诗入手,再根据自己对中国诗的领悟和理解进行艺术加工,这就涉及三种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冲突,理解上的偏差因此也就很难避免。例 3:“岂上望夫台”(Why should I climb the lookout)“望夫台”刻画的是中国古代思念夫君的女子登上高楼眺望远方以期能见到心爱之人身影的动人场景。庞德将这一意象译为了lookout,这在意境方面明显有所缺失。根据Merriam-Webster 词典,该词的释义为an elevated place or structure affording a wide view for o
12、bservation,虽然两者都是建筑,且都用做远观,但前者更多是侦察敌情或者是观察水文地质等情况,而后者则与女子的思君之情密不可分,直接将其译为lookout 就损失了其背后所含的意境。庞德出生并成长于美国,且此前从未接触过中文,根据他人的手稿进行翻译难免会带有西式思维,将“望夫台”等同于lookout 就是其受西方意识的影响所造成的理解偏差。例 4:“五月不可触”(And you have been gone five months)本句的含义为丈夫离家时正值五月,此时水势浩大,水流湍急,来往的船只极易触到江中的暗礁,暗含商妇对远行夫君的担忧之情。长干行 中提到的江为长江中下游的支流,每年
13、阴历五月期间恰逢梅雨季节,阴雨天气连绵,主汛期也相应而来,庞德将“五月(the fifth lunar month)”理解为“五个月(five months)”,明显是错误的。当时的他初涉中文,有此“误译”也是在所难免。文化传播1012023 年第 6 期(三)“吸收”体现“吸收”作为四步骤中的第三步,旨在完成对原文的充分理解后,译者必须面对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性,并对译文的内容及形式进行策略性或是技巧性处理。在翻译过程中尽量使用自然、流畅的译语来表达原著的内容,同时又力求使原文贴近原作,保留源语的文化意象。在这一阶段,译者通常会采取两种策略: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例 5:“十四为君妇”(At
14、 fourteen I married My Lord you)其中的“君”一字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妇称夫且象征着封建等级制度的一种表达方式。庞德在英译诗中将该称呼译为My Lord 着实巧妙。根据Merriam-Webster 释义,lord 一 词 有husband(丈 夫),以 及male head of a household(一家的男性之主)之义,与汉语的“君”字含义一致,可以称得上是两种语言少有的对等表达。试想庞德如果将其直译为husband 或者简单的you,那么“君”字所揭示的当时中国婚姻中的男女身份、地位与角色等传统文化内涵就无从体现。因此庞德虽然不懂中文,但是其对中国文化确实有
15、所钻研,他此处采取的归化策略非常有技巧地对原文进行了解读,实现了两方无论是意义还是功能上的对等。例 6:“常存抱柱信”(Forever and forever and forever)“抱柱信”是出自 庄子盗拓 的一则典故。相传尾声与相恋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再远走高飞,久候女子不至又逢山洪暴发淹没桥面,尾声却寸步不离苦苦等候直至抱柱而死。痴情的尾声为守约而甘心淹死,这既表明了爱情的力量之大,也强调了信约之重。相比起大费周章地解释该典故,庞德选择了用三个forever 的重复使用来表现女主人公期望与夫君相伴到老的愿望,与此同时,还隐隐表露了她心中的无限失落和伤感之情。由此可见,庞德虽然删除了该典故
16、,却将其深处的言外之意和情感挖掘并成功地传递了出来。例 7:“同居长干里”(And we went on living in the village of Chokan);“瞿 塘 滟 滪 堆”(You went into far Ku-to-yen,by the river of swirling eddies);“直至长风沙”(As far as Cho-fu-sa)分析:李白的原诗中涉及许多地名,比如“长干”,“瞿塘滟”,“长风沙”等,庞德选择了异化策略,根据日式发音将它们分别音译为village of Chocan,Ku-tu-yen,Chou-fu-sa 等。用类似的发音来翻译地名,最大程度保留了地名的特色,既尊重了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性,又使译诗贴近原诗,是“吸收”步骤的典型展示。(四)“补偿”体现在翻译的前段中,译者不可避免地会过度引申文意,或者轻描淡写其中的难点,这样造成的意义流失或者翻译变形等“失衡”就需要予以“补偿”,也只有这样,译者才能保持“忠实”,让原作者的思想无论是从共时性还是历时性的角度都能够得以交流和存续。长干行是一首篇幅加长了的五言乐府诗,有特定的形式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