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超越宋辽的英雄——《天龙八部》乔峰人物形象分析_张学超.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319368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9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越宋辽的英雄——《天龙八部》乔峰人物形象分析_张学超.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超越宋辽的英雄——《天龙八部》乔峰人物形象分析_张学超.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超越宋辽的英雄——《天龙八部》乔峰人物形象分析_张学超.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40 卷第 6 期2022 年 12 月常 州 工 学 院 学 报(社科版)Journal of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 40No 6Dec 2022doi:10 3969/j issn 1673 0887 2022 06 007收稿日期:20220301作者简介:张学超(1997),男,河南柘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超越宋辽的英雄 天龙八部 乔峰人物形象分析张学超(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摘要:天龙八部 中塑造的乔峰形象,寄寓着金庸在武侠小说创作中对汉族

2、和其他民族关系的崭新反思。在对乔峰悲剧命运的书写过程中,金庸分别从尊重人本身的价值、佛法经文的超越性和情感的力量这三方面,来批判和反思民族对立的局限,更好地刻画乔峰这个人物形象。关键词:天龙八部;乔峰;人的价值;佛法;情感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 0887(2022)06 0036 05天龙八部 是金庸武侠小说创作的集大成之作,书中的乔峰形象,也是其武侠世界中最出彩的人物形象之一。历来关于这一形象的研究,一方面注重分析乔峰的悲剧命运及其原因,运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概念去解读这一形象,甚至把乔峰形象和古希腊悲剧中的俄狄浦斯王相比较;另一方面,注重分析这一人物形象的矛盾性

3、,指出乔峰深陷于身世和民族的矛盾中,最终毁灭了自己。本文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关注金庸塑造乔峰这一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金庸分别从尊重人本身的价值、佛法的超越性力量和情感的力量 3 个维度完成了对这一超越宋辽的英雄形象的塑造。一、彰显人的价值西方 14 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张扬了人性的光辉。金庸在塑造乔峰形象时,引入了这种思想,使得乔峰这一形象能够超越简单的宋辽之分,看到人本身的珍贵价值。雁门关是宋朝和契丹的交界地带,也是天龙八部 中重要的故事发生地。乔峰的悲剧命运肇始于雁门关,他也在雁门关前结束了自己豪气干云、轰轰烈烈的一生。正是在这里,他的为汉人带来和平的父亲萧远山被汉

4、人高手伏击,母亲被残忍杀害,自己若不是一声啼哭,也险些被扔下万丈深渊。命运从这里开始分叉,从此,他变成了汉人,有了汉人父母乔三槐夫妇以及汉人师父少林寺玄苦大师和丐帮帮主汪剑通。也是在这里,他为了宋朝和契丹的百姓不遭战火的蹂躏,逼不得已与辽主耶律洪基结拜,叫耶律洪基有生之年不再对宋用兵,而后他自戕以谢罪。雁门关是乔峰命运开始和结束的地点,并且处在两国之间,也隐喻着乔峰在汉人和契丹人之间的徘徊挣扎。雁门关附近常常发生打草谷事件。这种打着正义的旗号,对对方的财产、女人直接劫掠,对老弱幼童任意凌辱的行为,是金庸对民族对立批判的重点。为此,金庸让乔峰首先目睹了宋军对契丹百姓的打草谷,又让他目睹了契丹武士

5、对汉人的打草谷。之所以反复书写,是因为金庸引入了尊重人的价值的思想,他对这种行为进行了批判。无论是宋军官兵,还是契丹武士,并非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极端残忍,但他们恰恰就是要使用比平常更残忍的手段。因为他们都觉得,对方与自己是世仇,对方杀了更多的自己的同伴,所以自己这种行为,是为亲人复仇,故而手段格外残忍。换而言之,他们都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金庸通过对打草谷过程的详细书写,比如宋军用马蹄把婴儿踩得“肚破肠流”,批判了这种行为,认为这种行为与畜生无异。对于这些被打草谷的百姓来说,无第 6 期张学超:超越宋辽的英雄 天龙八部 乔峰人物形象分析论是汉人,还是契丹人,都是无辜的人,也是民族对立最受伤害的大多

6、数。金庸从尊重人的价值出发,书写他们的无辜,反思民族对立的天然合法性。金庸其他武侠作品中的主人公,比如郭靖、杨过和张无忌,他们都有一个不断经历磨难,不断提高武功的过程。但乔峰不一样,他出场之前,已经是中原第一大帮帮主,江湖上有“北乔峰,南慕蓉”的称誉。乔峰甫一出场,先是经历帮中叛变,而后被夺去帮主之位,并被认为是契丹人。此时的乔峰有一种失去身份的危机感,“倘若三槐公不是我的父亲,那么我自也不是乔峰了?我姓什么?我亲生父亲给我起了什么名字?嘿嘿,我不但不忠不孝,抑且无名无姓”。这显示着金庸对民族身份与个人品格之间单一对应关系的反思。在以往的书写中,汉人主人公也会发现汉人中的卑劣之徒,异族中的豪爽

7、之士。但在这里,金庸的思考更加深入,他让乔峰先是一个汉人,并且是一个扬名立万的汉人,然后再让他是一个契丹人,这意味着在乔峰形象的塑造中,乔峰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汉人或契丹人,这就解构了民族身份的天然合法性。因为在小说中,丐帮诸人及中原武林人士,天生就有一种观念,认为契丹人残暴不仁,嗜杀成性。金庸通过对乔峰光明磊落形象的塑造,有力地从正面质疑了这种偏见。金庸也从反面展开反思。在杏子林事件中,奚宋吴陈四大长老意图叛上作乱,废去乔峰帮主之位。事情失败后,四大长老要接受帮规处置,但乔峰替他们一一免过,还把刀子插在了自己身上。乔峰替他们免罪的理由是四大长老在抗击契丹的过程中皆立下功勋,认为他们虽有

8、叛帮之大错,总算“有功于国家”,应该免罪。而这些人要废去乔峰帮主之位的最大理由是乔峰是契丹人。这些人认定乔峰是契丹人后,既不考虑乔峰为抗击契丹立下的功劳,也不考虑乔峰素日里对待帮中兄弟的情谊。只因为是契丹人,他们就将乔峰的一切完全否定,必欲除之而后快。金庸通过对这些人荒谬行径的书写,批判了一个人的民族身份决定他的品德的谬论。小说中有一个典型的情节反映了金庸彰显人的价值的思想。在 30 年前的雁门关,萧远山跳崖后将孩子扔了上来,智光看到众兄弟惨死,另外也基于汉人、契丹人势不两立的想法,便想摔死契丹婴儿,但“正要脱手掷出,他又大声啼哭,我向他瞧去,只见他一张小脸涨得通红,两只漆黑光亮的大眼正也在向

9、我瞧着。我这眼倘若不瞧,一把摔死了他,那便万事全休。但我一看到他可爱的脸庞,说什么也下不了这个毒手”。在这里,宋辽之间历代的血海深仇,加上为众位汉人兄弟报仇雪恨的决心,全部被一个婴儿的目光所消解,凸显了人的价值对民族之分的超越。金庸通过让乔峰两次看到雁门关打草谷事件,尤其是对马踏婴儿的细致描写,引入了尊重人本身的价值的思想,消解了宋辽民族对立的正当性。并且通过对比中原武林人士对民族问题的残忍和乔峰的无差别的爱人,突出了乔峰形象。乔峰尊重人的价值,认为一个人首先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不能简单地以民族身份来判定一个人的品格,人的价值要放在民族身份之前。二、弘扬佛法的超越性在把乔峰塑造成一个超越宋辽的

10、英雄的过程中,金庸还通过弘扬佛法经文的超越性,消解狭隘的宋辽民族对立。在天龙八部 中,佛法内容是最显眼的标记,体现在书名、主要情节的发生空间、乔峰身世和僧人说法四方面。和金庸的其他武侠小说相比,“天龙八部”这个名字并不好理解。“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这些名字,或是指代主要人物,或是说明牵涉主要情节的武器,或是传达主人公一种抽象的精神追求,读者都一看便知。而“天龙八部”则是一个佛经典故,尽管金庸在小说开头进行了说明,读者恐怕读完此书对“天龙八部”的意蕴仍不能准确理解。在小说情节发生的地点中,少林寺所在的少室山是其中重要的地点之一。少林寺的方丈玄慈是 30 年前雁门关伏

11、击事件的“带头大哥”。最能表现乔峰豪气干云和英雄气概的情节,莫过于发生在少室山下的“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一章,乔峰以一敌三,尽显英雄气概。而全书的带头大哥谜团、报信人谜团、虚竹身世谜团等也是在这里一一解开。73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22 年另外,如“罗汉拳”“拈花指”“大金刚掌”等与佛经文献相关的武功招数更是数不胜数,令人眼花缭乱。在乔峰的身世方面,他被少室山下的乔三槐夫妇收养,少林寺的玄苦大师亲授武功,并且,30 年来,他的生父萧远山一直就在少林寺中隐匿等情节绝非巧合。最重要的当数小说中一直弥漫的僧人说法,从开头的天龙寺枯荣大师,到天台山智光和尚,以及藏经阁中的扫地僧,还有枯

12、井中的鸠摩智和登位后的段誉,佛法经文如清风明月,在百万字的小说文本中,虽断断续续,却自始至终不绝如缕,充满了禅机与顿悟。由此可见,天龙八部 与佛经文本构成了多方面的互文性。金庸引入佛法文本有着诸多考量。情感纠葛是 天龙八部 的重要书写主题,书中人物无论是段誉、游坦之、阿紫、王语嫣等的求之不得,还是康敏、王夫人、叶二娘等身陷情感迷障不能自拔,或者偶尔出场的人物(比如段誉和王语嫣避难时遇见的偷情男女),都体现了“有情皆孽”。而佛法是勘破情障、指点迷津的利器,也是消弭仇恨和权欲的法宝。更为重要的是,佛法为打破汉人与契丹人的对立提供了一种超越性的力量。书中所描写的人物命运中,乔峰的经历最能体现汉人与契

13、丹人对立所造成的悲剧性后果。金庸着力描写了一个乔峰窥镜自视的细节。乔峰得知自己的身世后,存有很大的疑惑,要当面向三槐公问清楚来龙去脉,谁知抵家之时父母俱已被害。他生怕授业恩师玄苦也遭人毒手,不及通报便潜入少林寺。这时,金庸借玄苦之口,进行说法。玄苦虽被人偷袭,却不希望师兄弟为他报仇,以徒增杀戮,否则有违“我佛大慈大悲”之心,更增业报。乔峰见过玄苦后,众人要拿下他,他藏在一个佛像后,从大厅屏风上的铜镜中看到了自己的背影,极为吃惊和不安。从之前情节看,他被人揭示是契丹人后,自我身份的确定性丢失,从前所信仰和认定的观念,全部受到冲击。此刻,这一窥镜自视的不安,固然有之前看到阿朱易容后的背影所带来的联

14、想,但更是自我找不到身份的恐惧与担忧的体现。金庸恰恰在此时让他看到铜镜上的经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金庸在乔峰找不到自我身份之时,让他看到佛经名句,意在说明,无论乔峰是汉人抑或是契丹人,都是镜花水月、一场梦幻而已。小说中多次出现的易容术事件也昭示这一点。为救丐帮弟子,阿朱扮过乔峰,段誉扮过慕容复。阿朱扮过虚清,也扮过薛神医和白世镜。再加上乔峰父子面容相像,王语嫣和无量山洞中玉像相似。这种一个人可以“变成”或被认为是另一个人的情节,说明了佛法中“无我相,无众生相”的智慧,自我并不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而民族对立只是被建构起来的神话。金庸用佛法来消除汉人与契丹人对立的观

15、念。如果说这一情节还过于隐晦,那么后来则借智光之口直接说明了这个意图。乔峰带着阿朱去天台山拜见智光。智光拿出雁门关外刻字的拓片并说清楚后,面对乔峰满肚子的疑惑,智光首先谈到“我佛说法”的习惯有“十四不答”,意在让乔峰领悟很多事情是复杂的,不能仅凭汉人与契丹人的势不两立、有深仇大恨就能够去理解。最后智光宁死不愿说出带头大哥的名字,也不愿让乔峰为难,选择自我圆寂,并给乔峰留下了蕴含佛法精义的八句偈语:“万物一般,众生平等。汉人契丹,一视同仁。恩怨荣辱,玄妙难明。当怀慈心,常念苍生。”他希望乔峰不仅能撇开汉人与契丹人身份的纠结,而且要舍弃一己之私仇,要有大乘佛教普渡众生的情怀。一时之间,乔峰并未从仇

16、恨和民族观念中解脱出来,终于酿成大祸,亲手误杀了心爱之人 “四海列国,千秋万载,就只一个”的阿朱。后来,乔峰终于走出心魔,在辽国位居南院大王时,面对皇帝征南的命令,他考虑的不是单纯地让汉人免遭生灵涂炭,而且也不愿契丹子民有所损伤。但是中原武林人士来营救乔峰时,他们想的却是多杀“辽狗”。直到此时,吴长老和玄渡仍称其“乔帮主”,认定是误会乔峰为契丹人了,本质上还是认定契丹人非我族类。再如对玄渡的书写,玄渡精通佛法,但他的“普渡众生”的“众生”特指汉人。但乔峰既不站在契丹一边,也不站在宋朝这边,他考虑的是最广大范围的天下苍生,他心中秉持的是佛祖普渡众生的情怀。金庸通过引入佛法经文的超越性力量,试图反思民族对立的弊端,更好地把乔峰形象塑造成一个超越宋辽的英雄。83第 6 期张学超:超越宋辽的英雄 天龙八部 乔峰人物形象分析三、突出情感的力量除了尊重人的价值,引入佛法的超越性,金庸面对汉人与契丹人严格的对立局面,还试图诉诸情感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书写乔峰和乔三槐父子之间的亲情,和段誉、虚竹等结义兄弟之间的友情以及与阿朱之间的爱情。金庸着重于这些情感因素的表达,民族的对立开始退居其后,情感的价值得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