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陕西省安康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3201668 上传时间:2024-02-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安康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陕西省安康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陕西省安康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陕西省安康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陕西省安康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陕西省安康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三9月联考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朝时期,中央王室与各族首领组成管理阶层;地方派遣的职官和归服方国诸侯,是形式上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未必有血缘关系。到西周时期,即使与地方上的诸侯无血缘关系也通过联姻与王室形成甥舅关系。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A宗法贵族政治影响力式微B统治方式出现根本变化C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新体制D王政统治得到一定强化2黄帝内经日:“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名之曰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并反复强调“(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黄帝内经中的这一思想( )

2、A彰显了实践经验体系的建构B坚持了道家无为而治理论C强调了人与自然应和谐统一D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3汉初规定:“马高五尺六寸,齿未平,弩十石以上,皆不得出关。”汉武帝规定,王侯宗室朝觐聘享,进献的玉璧必须以作价高昂的白鹿皮币包裹,同时规定白鹿皮币只能由宫廷机构独家经营。这些规定旨在( )A打击地方经济走私的不法行为B增加中央政府财政收入C削弱诸侯王国的政治经济实力D抑制豪强地主实力膨胀4新唐书食货志记载:“永业之田,树以榆、枣、桑及所宜之木,皆有数。”扬州六合县园叟张老始终“园业不废,负秽钁地,鬻蔬不辍”;荆南的崔导“种橘约千余株,每岁大获其利”。这折射出当时( )A自然经济促进农业多元生产

3、B土地兼并导致小农生产遭到破坏C技术进步促使农业迅速发展D商业发展推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5程颐说:“天下之害,无不由末之胜也;峻宇雕墙,本于宫室;酒池肉林,本于饮食;穷兵黩武,本于征讨。凡人欲之过者,皆本于奉养:其流之远,则为害矣。先王制其本者,天理也:后人流于末者,人欲也。”程颢也说:“饥食渴饮,冬裘夏葛,若致些私吝心在,便是废天职。”这表明,二程( )A极力倡导限制君主的权力B宣扬天理以遏制臣民欲求C认为理和欲并不完全冲突D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6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康熙时,全世界超出50万人的人口大城市有10个,中国占6个。到乾隆末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第

4、一位,人口占世界三分之一,对外贸易长期出超。在此期间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这表明明清时期( )A传统经济仍具有一定优势B生产关系出现近代化特色C社会结构呈现多元化色彩D手工工场规模进一步扩大7下面是对近代某一历史事件影响的描述。由此可知,该事件( )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中国不会有后来的政治大变局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既显示出旧时代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又具有新时代的特征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A成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B客观上加速了中国封建制度的崩溃C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D满足了农民实现土地均分的愿望81864年,奕以万国公法中领海理论,成功迫使

5、普鲁士公使释放在大沽口被扣留的丹麦船只;1875年李鸿章在处理马嘉理(英驻华翻译)被杀一案时指出:“不独有违条约,亦显悖万国公法中国自主之国,岂容他国无故调兵入境。”这说明当时( )A中国受到近代外交观念影响B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C中国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D西学东渐的内容发生了根本变化91902年,梁启超围绕如何铸造“新民”这一国民性改造问题,在体育方面形成了“进化、尚动的生命观”“爱国尚武的体育道德观”等思想。梁启超把具有尚武精神的“新民”视为国家强盛之基础,并将体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由此可知,梁启超的体育思想( )A强调了个人的尚武精神B顺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C冲破了封建伦理的

6、桎梏D体现了人人平等的民权意识10针对这一事件,英国画报以西方文明正在锤打束缚中国的锁链为题予以报道,介绍了从汉口乘“江水”号轮船逃往上海的难民的情况,而泰晤士报明确报道:“这是广泛的反对腐败政府的起义不是针对外国人的。相反,各方都尽力和外国修好。”据此推知,该历史事件( )A满足了农民均分土地的愿望B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C,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D导致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11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从“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到“反蒋抗日”再到“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6年,张学良和杨虎城分别与红军建立了合作关系;次年9月,蒋介石提出团结御侮的必要。由此可见,当时( )A国民党

7、的抗战路线发生了根本转变B国共两党间的政治分歧得以消弭C,民族危机加剧促使国共关系的改变D中共在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12下面是一位中国画家于20世纪30年代在扶轮日报上发表的漫画。该漫画旨在( )A讽刺日本对其侵略行径的美化B沉重打击日本的殖民统治秩序C揭露国统区内推行的奴化教育D激发国人民族意识和反抗意识13下图是钟灵创作的漫画“橡皮人”气从何来,图中“橡皮人”蒋介石挥舞着屠刀。该漫画( )A批判了官僚资本的卖国行径B揭示了美国扶蒋反动政策必将失败C体现了中西艺术风格的融合D讽刺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面目141949年4月,刘少奇到天津调查研究,写了天津工作问题调查提纲,提出“四面八方”思

8、想:“必须切实组织对外贸易”“必须切实迅速通畅城乡关系,物畅其流”“必须贯彻公私兼顾的政策”“必须贯彻劳资两利的政策”。这一思想( )A推动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逐步展开B促进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C反映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D有利于巩固新生人民政权15下面是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独立自主”一词的使用频率。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国力的增强助推外交新局面B把意识形态作为处理国际关系决定因素C外交政策更加的灵活与务实D“一边倒”外交方针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16到1952年年底,我国工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77.5%。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145%农业总产值增长48.5%。钢、煤、电力、原油、水泥

9、、粮食、棉花、棉纱等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均已超过历史的最高水平。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A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成效显著B工业落后的局面得以改变C城市与乡村间的差距不断缩小D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稳步实施17尼克松就职总统后采取了重大行动:撤走了在台湾海峡巡逻的两艘驱逐舰,取消了部分对华贸易限制,准许美国的海外子公司与中国进行贸易,进一步放宽本国公民到中国的旅行限制,甚至在某些场合下还开始用“北京”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称谓来称呼中国的首都和国名。这些行动( )A出于美国联华抗苏的需要B标志着中美关系出现了重大转折C表明中美建交障碍已消除D缘于中国全方位外交战略的提出18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

10、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中国“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对中共十五大首次提出依法治国历史任务的具体落实。这部法典( )A利于推动国家治理的现代化B正式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路C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总目标D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行动指南19在古代雅典,津贴制度产生了一批以开会和表决为生的政治寄生虫;一味强调人民权利,导致了操纵和煽动民意的民众领袖的出现:忽视对民主的教育使得这种建立在“人民”名义上的民主政治远离了政治正义。材料意在说明古代雅典( )A重视调动公民参政的积极性B津贴制度改变了民主发展进程C民主政治

11、根基遭到根本动摇D民主的泛滥易导致权力的滥用20当大多数公民聚集在广场上,通过投票认为苏格拉底有叛国嫌疑时,苏格拉底便被判处极刑,甚至没有为他提供任何司法程序,以主张个人的合法权利。据此可知,古代雅典( )A理性精神占据主导地位B司法审判忽视民主原则C行政权干涉了司法运作D直接民主漠视个体自由21罗马法既包括习惯法,又包括军伍大会、平民大会等会议的立法以及后来的元老院决议等制定法,还包括能够迅速适应现实社会发展的裁判官法。法律创制既有对习惯的认可,又有制定成文法的模式,同时还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着“法官造法”的模式。这反映出,古代罗马法( )A协调了贵族与平民的利益B彰显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C具有

12、较大开放性和灵活性D促进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2十二铜表法中关于债权转让合同不具有公示性,债务人仍对原债权人履行债务,而查士丁尼法则规定,“债权转移要以通知债务人为前提以保障受让人追讨债务的权利”。这一变化反映了罗马法( )A保障私有财产不可侵犯B债务问题纵容了贵族专横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3下表是1495一1785年英国户籍管理大事记(节选)。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的户籍管理( )年份大事记(节选)1495年亨利七世:不列颠臣民以家庭为单位,向各区主教汇报户主,子女,配偶情况,主教登记在册1593年伊丽莎白一世法令:由治安官管理户籍,调查居民职业,惩罚懒惰者,救济贫

13、民1785年议会法案:不列颠臣民可在国内自由迁徙,不再惩罚流民;经议会许可征税,救济贫民和失业者A致使国家治理体系得以完善B反映了社会政治的变迁C重视对基层社会的司法控制D促进了英国人口的流动24下图所示是1999年联合国人文发展报告中的部分内容。这些可用于说明当时( )占世界人口1/5的收入最高的发达国家,创造着86%的世界国内生产总值,82%的全球出口和68%的国外直接投资,控制着全世界74%的电话线,而占世界人口1/5的收入最低的也就是最贫困国家约占每一项的1%A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极为不利B全球化加剧了国际竞争的利益失衡C国家实力影响外交政策的实施D发达国家享有各领域的经济优先权二、非选

14、择题(本大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52分。第25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72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37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唐朝通过发展一支能管理全国的精干的官僚队伍,来巩固帝国政权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着重强调儒家经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如法律、教学和政治时事等。渐渐地,这些考试集中于文体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人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相反,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

15、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根据新的人才标准,洋务运动时期兴办了一批新式学堂。具体见下表。类别年份学堂名称地点创办人外语学堂1862京师同文馆北京奕1863上海广方言馆上海李鸿章军事学堂1887广州陆师学堂广州张之洞1890南洋水师学堂南京曾国荃技术学堂1867福州船政学堂福州左宗棠1887台湾西学堂台湾刘铭传摘编自王哲近代中国职业教有的兴起与中国近代化材料三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6、”。1985年,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因此,从1978年到1992年,我国教师总数由899.4万人增加到1036.7万人,高校毕业生由16.5万人增加到60.4万人,科技人员总数1978年435.68万人,到1992年,仅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就上升到1759.7万。图书馆由1218个增加到2558个,县级文化馆由2748个增加为2900个;19791998年获国家发明奖290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7297项;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24.1亿元增加到1992年的26651.9亿元。摘

17、编自罗洪铁等邓小平人才思想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选官制度的特点以及积极作用。(11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堂创办的局限性的表现。(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才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影响。(8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在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显然,自在存在的中华民族是与传统的帝国体系是相适应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帝国体系的产物。辛亥革命在结束中国传统帝制的同时,也把一个十分现实

18、的问题放在了中国社会面前,即如何在帝国体系解体之后,把多元的民族在新的政治体系下,重新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回答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无论是作为中国革命先行者的孙中山,还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都坚持这样的基本国家建设理念:将民族国家建设与民主共和建设有机统一起来。基于民族平等与共同发展而形成的统一的中华民族,是中国社会建立共和国的内在基础;而共和国建设和发展的一个基本使命,就是通过国家整合将中华民族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成为具有整体自觉的中华民族。摘编自付春从帝国体系到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根据材料,围绕“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阐述。

19、(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3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7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到至元二十二年,由卢世荣主持推行理财改革。面对灾害频发,卢世荣体恤民情,奏请皇帝给予人民实惠,民生改革政策如下:恤民政策。忧虑百姓疾苦,裁撤各处竹货监管机构,改收竹税,贩竹自由。为解决站户逃亡问题,除驿马以外全部由政府供给,减轻站赤负担。惠民政策。江湖鱼课,已有定例,长流采捕,贫民恃以外生,所在拘禁,今后听民采用。免民间包银一年;免大都地税;乡民造醋者,免收课;江南田主收佃客租课,减免一分。

20、轻徭薄赋,抑制兼并,施恩惠于百姓。但卢氏改革却被冠以“释怨要誉”的恶名。有些惠民恤民政策的制定与实际执行相脱节,造成负面结果,完全背离了卢世荣的改革设想。摘编自吴晶晶元代卢世荣理财改革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世荣民生改革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卢世荣民生改革。(7分)28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二战后法国力图重返印度支那,恢复战前的殖民体系。但是受到了越南民族主义者的反抗,其中最有力的民族主义组织是胡志明领导的越南独立同盟。由于谈判失败,双方于1946年爆发了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起初战争的双方都没有得到外部势力的支持,但战争的局势

21、因为新中国对越南的援助而发生改变。新中国对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承认以及援越抗法政策,使美国等西方国家很快作出反应,承认了法国扶持的保大政权,并开始对法国提供大量援助。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亚洲冷战局势的紧张,印度支那俨然成了东西方较量的另一个战场。比起直接较量的朝鲜战场,这里所争夺的似乎更为重要。它不仅仅是一城一池的得失,更为重要的是使新兴国家面临走那条道路,学习哪种社会制度的问题。1953年,随着苏联政策的调整和朝鲜战争的停战,冷战形势出现缓和,印度支那战争也出现和谈的机会。美国试图组织联合行动阻止日内瓦会议召开,而中国则借助国际與论对和平的支持,力促达成日内瓦会议协定,并建议停止在印度支那的行动

22、。摘编自高嘉懿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与亚洲冷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爆发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进程中的变化及原因。(9分)29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朱丹溪,名震亨,金元名医。年幼丧父,全家靠母亲戚氏一人支撑,戚氏对儿子“有恩且严”。在逆境中成长的朱丹溪性格豪迈,见义勇为,从不肯出人下。一次母亲重病,而“众工束手”,因此他立志学医。他刻苦钻研素问等书,但素问一书深奥难懂,他就“缺其所可疑,通其所可道”,过了两年,医学有所得,再对难点进一步研究、探索,治好了母亲的病。此时他已36岁,在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他毅然

23、离开妻儿老母,到处求学。求学期间他很注重观察,体会到“阴易乏,阳易元,攻击宜详审,正气须保护”,为创立后来的丹溪学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曾说:“有病则病受之”,对体格强健、病情较急的患者,常灵活运用,单纯用攻击之药;关于情志过分变动引起的疾病,或“以情解情”,或行气解郁,或化瘀兼用补药,种种不一。丹溪倡导滋阴学说,并著书多篇,国绕着养阴的观点,深入论述养生的道理。他的“相火论”是在师承了寒凉派刘完素火热病机的基础上,又参之以“太极”之理,进一步加以阐发和补充发展而来的。他还在临床上阐明气、血、痰、瘀的致病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一套完整的疗法,大大丰富了杂病的辩证论治内容。摘编自李文莉金元名医

24、朱丹溪(1)根据材料,概括朱丹溪的医学成就。(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朱丹溪能够成为金元名医的原因。(8分)高三9月联考历史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D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统治。结合材料可知,商朝时期,中央和地方管理人员与商王室未必有血缘关系,而到了西周时期,通过联姻与王室形成甥舅关系,与商朝相比,周王与被分封到地方的诸侯的血缘关系更加紧密,西周分封制色彩更加浓厚,这有利于巩固周王的政治统治,并使王政统治得到一定的强化,故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贵族宗法影响力是加强而不是式微,故排除A项;商周均属于奴隶制国家,统治方式出现根本变化的说法错误,故排除B项:秦朝时才正式形

25、成中央集权体制,故排除C项。2C考查中国古代的医学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根据材料“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名之曰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说明人和万物皆同源共生,生命现象是自然演变的结果;“(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说明中医认为人要顺应自然,由此可知黄帝内经中的这一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应和谐统一,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沙及实践经验体系的构建,故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与道家“无为”思想无关,故排除B项;难物论思想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排除D项。3C考查汉代的中央集权统治。材料描述了汉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从而弱地方王侯的政治经济实力

26、,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打击地方经济走私,故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不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故排除B项;材料中是削弱王侯的实力,不是抑制豪强地主的发展,故排除D项。4D考查唐朝经济。根据材料“永业之田,树以榆、枣、桑及所宜之木”,扬州六合县园叟张老始终“园业不废,负秽蹶地,鬻蔬不辍”,荆南的崔导“种橘约千余株,每岁大获其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当时商品性消费需求推动了商品性农业发展,经济作物的种植推动了农业结构的调整,故D项正确。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唐朝的商品经济发展,故排除A项;材料信息并没有涉及土地兼并的影响,故排除B项;材料信息并没有涉及技术进步的表述,故排除C项

27、。5C考查程朱理学。根据材料“天下之害,无不由末之胜也;峻宇雕墙,本于宫室;酒池肉林,本于饮食;穷兵黩武,本于征讨。凡人欲之过者,皆本于奉养:其流之远,则为害矣。先王制其本者,天理也:后人流于末者,人欲也”可知,程颐在肯定宫室,饮食,征讨之类是人类社会必要的基本生活条件,是符合天理的,同时,也指出如果对欲望不加以适当的节制,就会出现峻宇雕墙、酒池肉林,穷兵黩武之类人欲横流的现象;程颢也说人饿了要吃,渴了要喝,冬天天气冷了要穿皮袄,夏天天气热了要穿薄纱,只要不抱有非分的自私之心,这样的基本欲望就是正当的“天职”,是符合天理的。由此可见,二程并不一概反对欲,只是反对过分的欲望对于人的天理本性的遮蔽

28、、戕害,故C项正确,排除B项。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故排除D项。6A考查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显著发展推动了市镇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上述因素及人口的增长及经济总量均表明明清时期传统经济仍具有一定的优势,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新的生产关系出现,得不出生产关系出现近代化特色的结论,排除B项;社会结构包括政治结构,经济结构,材料信息体现不出社会结构呈现多元化色彩,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市镇经济繁荣,不是手工工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排除D项。7B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根据题干,“中国不会有后来的政治大变局”“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又具有

29、新时代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事件是指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从1851年起共坚持了14年,势力扩展到17省,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加速了清政府对外学习的步伐: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激发了民众参加革命的信心等,这与题干图片内容相一致,故B项正确。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故排除A项;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的是洋务运动,故排除C项;太平天同运动没能满足农民实现土地均分的愿望,故排除D项。8A考查晚清对外关系。根据材料可知,以奕和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利用万国公法中的主权原则,维护清政府的领海权等权益,故A项正确

30、。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材料未反映传统朝贡体系的内容,故排除C项;这一时期学习西方仍处于器物层面,故排除D项。9B考查梁启超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2年,中国正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梁启超强调爱国尚武的体育思想,旨在强健中华国民之体魄,反抗外来侵略,这顺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故B项正确。梁启超的体育思想强调爱国而非个人的尚武,故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该思想冲破封建伦理的桎梏,故排除C项;该思想并未体现人人平等的民权意识,故排除D项。10C考查辛亥革命。根据材料“西方文明正在锤打束缚中国的锁链”“从汉口乘江水号轮船逃往上海的难民”“不是针对外国人的”“各方都尽力和外国修好”并结合所

31、学知识可知,这一事件指的是辛亥革命,面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时期的民生主义下的土地方案并没有满足农民愿,实现土地均分,故排除A项;“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是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故排除B项;清政府成为“洋人朝廷”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签订的产物,故排除D项。11C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与国共关系。结合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局部侵华,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可知,随着日本侵略的步步进逼,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剧,国共两党出于民族大义,放下阶级矛盾。携手抗日,故C项正确。根本转变体现不出来,故排除

32、A项;国共两党政治分歧得以消弭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中共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故排除D项。12D考查抗日战争。材料所示漫画中的日本侵略者以笔为注射器,强行向中国儿童灌输“王道乐土”思想漫画的创作者旨在激起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与反抗意识,故D项正确。讽刺日本美化侵略与揭露日本在国统区的奴化教育是画面呈现的内容,不是该画家的主要创作意图,且日本应该在沦陷区而不是在国统区推行奴化教育,故排除A,C两项;该漫画无法体现沉重打击日本殖民统治秩序的意图,故排除B项。13B考查解放战争。漫画将蒋介石比作挥舞着“内战”屠刀的“橡皮人”,一方面反映了国民党反动派外强中干,一旦泄气就将瘫倒在地,另一

33、方面反映了美国“军事援助”是“橡皮人”蒋介石身上“气”的真正来源,反映出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罪恶关系,该漫画揭示了在美国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实则不堪一击,必然走向失败,故B项正确。材料未反映出官僚资本,故排除A项;该漫画没有体现出中西艺术风格融合,故排除C项;该漫画反映出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发动内战,没有表现出其“假和平”,故排除D项。14B考查解放战争后期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背景。据材料可知,刘少奇的这一思想提出是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以后,这有利于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故B项正确。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逐步展开是在“一五”计划时期,故排除A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剥削阶级被消

34、灭,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故排除C项;1949年4月新生的人民政权还没有建立,故排除D项。15C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根据图示可知,19491953年“独立自主”一词的使用频率呈现下降趋势,说明新中国成立头三年亟需巩固政权、开展各项民主改革相对外交工作更重要,且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一边倒”外交成为选择;19531956年“独立自主”使用频率迅速提升,这与国内经济建设密切相关,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外交政策呈现出更加的灵活与务实,故C项正确。图示无法体现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与外交发展的关系,故排除A项;意识形态是国际关系决定因素本身说法有误,故排除B项;“独立自主”使用频率上升说明“一边倒”外交有所

35、羽化,故排除D项。16A考查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旧中国相比,新中国成立仅短短三年时间,国民经济就迅速得到恢复,无论是工农业总产值还是各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均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这反映出当时我国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成效显著,故A项正确。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得以改变始于“一五”计划,故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城乡差距的信息,故排除C项;我国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是在20世纪60年代,故排除D项。17A考查中美关系。据材料可知,尼克松时期,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为缓和自己在国际中的不利地位,尼克松总统改变了对华策略,故A项正确。标志着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的是1972年

36、尼克松访华,故排除B项;中美建交障碍得以消除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全方位外交战路是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逐渐产生并成熟的,故排除D项。18A考查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时期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的产物,是在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立法并巩固我国改革开放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制定的“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因此,它有利于推动我国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故A项正确。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故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经济体制改

37、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排除C项;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故排除D项。19D考查古代希腊民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雅典实行公民政治,而公民的参政能力参差不齐,很容易被一些政治野心家别有用心的利用,故D项正确,排除A项。津贴制度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表现,没有改变雅典民主的进程,故排除B项;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根基是奴隶制工商业的发展,材料无法体现,故排除C项。20D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根据材料,“甚至设有为他提供任何司法程序,以主张个人的合法权利”,可得出苏格拉底的个

38、人自由被集体的意志破坏,公民集体通过直接民主即投票的形式,剥夺了其个人自由,故D项正确。材料看不出审判理性与否,故排除A项;材料中的投票体现民主原则,故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行政权对司法的干涉,故排除C项。21C考查古代罗马法。根据材料可知,罗马法不是一个高度体系化的法律,构成私法意义上的罗马法内容的不是单纯的一部法典,面是成文法和习惯法以及裁判官法等多种形式,故罗马法的创制主体,形成过程及创制方式均体现其有较大的开放性;同时,罗马法不拘泥于固有、确定的法律规范,而是直接面向现实生活,不断创设新的规则,这又体现了罗马法的灵活性,故C项正确。其他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22C考查古代罗马法。十

39、二铜表法对债务转移规定的合同不具有公开性,债务人对于债权转让并不知悉,因而仍对原债权人履责,这是罗马商品经济不发达导致的。随着罗马帝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到查士丁尼时期,罗马法保障债权人和受让人的利益,保障债权的转移的公开性,故C项正确。罗马法确实是保障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但它不是材料主旨,材料主旨是比较罗马法对债权规定前后转移的变化,故排除A项;B项债权人与债务人并不能确定就是贵族,故排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与史实不符,故排除D项。23B考查英国的国家治理。依据材料可知,1495年,英国教权高于王权,所以“向各区主教汇报户主”;1593年,宗教改革后,王权高于教权,由世俗的“治安官管理户籍”,178

40、5年,英国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经议会许可征税”,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英国户籍管理反映了英国社会政治的变迁,故B项正确。材料中英国户籍管理印证了英国社会政治的变迁和发展,但体现不出“致使回家治理体系得以完善”且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英国户籍管理重视对基层社会的司法控制,故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英国户籍管理对人口流动的影响,故排除D项24B考查经济全球化。从材料可以看出,占世界人口1/5的收入最高的发达国家,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而占世界人口1/5的收入最低的最贫困国家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全球出口、国外直接投资,电话线等方面占比非常少,由此可见南北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这其实体现的是全球化

41、加剧了国际竞争利益的失衡,故B项正确。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发展中国家既有利也有弊,并不是“极为不利”的,故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涉及国家外交方面,故排除C项;“各个领域的经济优先权”过于绝对,也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D项,25(1)特点:由最初综合性的考试发展为集中于文体和儒家正统观念;强调儒家经典;选官范围广;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富人家庭。积极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打破世袭贵族特权的垄断;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选拔了有用之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为欧洲行政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有利于封建统治的稳定性和连续性。(2)表现:局限于培养近代科技、翻译和军事人才;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实施者主要

42、为洋务派官僚。(3)成就: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各类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壮大。影响:促进了科技,文化事业的兴盛。经济建设成效显著,综合国力得到增强;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26示例: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发展,逐步将中华民族整合成为一个整体高度自觉的民族。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七十多年的不断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三大动力资源;一是独立而统一的国家,相较于中国近代,这为中华民族的团结与融合提供了稳定面统一的政治共同体;二是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实现其内部各民族平等共处和自主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三是现代化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及其所取得的

43、伟大成就,为中华民族的整体发展与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时代条件与发展动力。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来说,这三大动力资源相辅相成维护,巩固并扩大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使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日益整合成为一个整体上高度自觉的现代民族。27(1)特点:注重减免税收;救助与发展生产相结合;施惠于民;改革进度紧凑。(2)评价: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刺激了生产的发展;利于整顿吏治、抑制腐败。但是民生改革措施贯彻不力,成效有限。28(1)背景:法国力图恢复其在越南的殖民统治;越南独立同盟坚决抵制;二战严重削弱了法国实力;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的影响。(2)变化:从无外在力量参加到美,中等国介入;从战争转入和平谈判。原因:朝鲜战争的影响;亚洲冷战局势的缓和;苏联政策的调整;新中国的成立;日内瓦会议的召开及中国代表团的努力。29(1)成就:提出了滋阴学说和降火论,确立了滋阴降火的治则;著书立说,丰富中华医学宝库;对杂病的辨证论治有突出贡献;创立了丹溪学派,为后世医学有重要影响。(2)原因:母亲的教导;自身对医学的求知欲和刻苦钻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治学态度;对病症的细致观察以及对症下药;善于学习和吸收前人的医学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考试真题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