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困境与优化路径_黄海林.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320676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困境与优化路径_黄海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困境与优化路径_黄海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困境与优化路径_黄海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Vol.37 No.1Feb.2023第 37 卷第 1期2023 年 2 月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anxi Dato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收稿日期:2022-09-05作者简介:黄海林(1971-),福建永定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政府治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困境与优化路径黄海林(闽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摘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将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由此明确并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战略意义。纵观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现代

2、化发展历程,可以肯定这一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及已取得的成绩,但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基层社会治理机制与基层社会治理新需求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如基层社会治理技术、治理结构、治理主体等方面的不足,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基层社会治理新需求的满足。因此,新时代背景下,需要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要求,不断提升基层社会的治理能力,以期更好地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上下联动,进而全面推动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关键词: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治理技术;治理结构;治理主体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4-0882.2023.01.001在不同时代背景

3、下,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呈现出不同的样态,对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审视,需要在精准把握其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展开,因此需要以新中国成立为起始点,对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历程展开阶段性分析:首先,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一时期我国基层社会治理施行的是人民公社制度,这是一种“政社同构”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实现了生产资料与资源分配的高度集中,基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现实背景,这一治理机制有利于重塑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发展。但随着国内外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政社同构”治理机制中国家行政权力对社会及个人过度管控的弊端逐渐凸显。其次,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渐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层

4、社会治理由总体支配性治理体系向民主自治性治理体系转变,由此我国正式步入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进程,并逐渐形成了以党为核心、以政府为主导、多元共治的基本格局,但由于受到原本“政社同构”管理机制的影响,加之基层自治中自治主体素养参差不齐等原因,多元共治格局中基层社会力量仍然较为弱势,基层社会自治功能不能被充分发挥。最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逐渐向专业化与社会化发展,其中专业化发展的一个核心内容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人才的专业化,比如我国在2012年颁布了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2018年颁布了 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这在政策层

5、面充分体现出该时期培养基层社会治理专业人才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内涵。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路径是对基层社会治理主体主动性与能动性提升的过程,在此思路下结合新时代发展背景,可以借助新兴技术、理念、人才等元素对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进行改革与优化。一、新时代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涵与外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不断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的有效路径,通过对基层社会治理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会被赋予不同的内涵与外延,因此,对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进行创新性探究,首要任务是对新时代背景下基层社会治理的内涵与外延进行明确,以此确保后续研究的有效性

6、。(一)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涵特征2012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党的十九大强调了“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文章编号:1674-0882(2023)01-0001-04社区文化治理 12023年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由此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内涵特征的应有之义:首先,治理结构网络化,即在加强党委领导的基础上,突破传统的自上而下、单向度的行政管理结构,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中各主体的多向互动。其次,治理主体多元化,即在政府之外,肯定居民、居委会、企业及其他非政府组织

7、的基层社会治理主体地位,在明确各主体权责边界,均衡各主体利益诉求的前提下,实现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再次,权力运行民主化与治理行为的法治化,即以法治为原则和基础,充分保障在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基层群众的知情权、选举权、监督权等权力作用,公民依法有序的民主参与是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表征。最后,治理技术的现代化,即高度重视基层社会治理对“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以此改革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提升治理效率。(二)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价值意蕴近几年我国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改革开放战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不断深入,由此衍生出多元化利益主体,基于不同主体不同的利益诉求,社会各阶层利益冲突问题逐渐

8、凸显。以国家与社会基层关系为例,由于我国旧体制中政府主导影响的蔓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国家与社会呈现“强国家弱社会”的关系形态,但随着我国基层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基层社会的自主性力量不断成长与发展,由此导致旧体制中以国家直接管控为主的单向治理模式不断受到冲击。在此情景下,加快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改革,充分利用基层社会自治能力,推动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有利于缓和国家与基层社会矛盾,实现“强国家强社会”的利益主体间协调发展的互强型关系网络。1同时,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政府一元化治理格局被打破,有利于均衡社会各界利益关系,推动多元主体协同发展,对于进一步调和社会各阶层利益冲突,推进基层社会民主政治建设,

9、维持国家长治久安具有积极意义。(三)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原则通过对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历程进行梳理,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掌握其新时代的发展趋势,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原则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坚持权益维护原则,即始终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我国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统治,直接导致基层社会权益思想的匮乏,而后在公有制发展战略作用下,公民个体权益也受到一定损害,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作用,基层经济社会结构的不断调整,公民个体的权利意识逐渐增强,这既给基层社会治理提出挑战,同时也为提升公民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积极性,突破基层社会治理困境提供了重要思路。换言之,新时代背景下基层社会治理

10、应以维护公民权益为根本,推动基层政府组织实现“服务”转型,以此更好地保障公民权益。其次,坚持自主性治理原则,基层社会自主性治理的核心是充分实现民主,即在法治框架内充分尊重每个公民的意愿,保障每个公民自主参与社会治理的权力。最后,坚持法治原则,2014年我国首次针对依法治国问题展开专题讨论,并于10月28日发布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7年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以加强我国法治建设。由此可见,坚持法治是我国依法治国大战略背景下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的应有之义。2此外,对依法治国战略进行深度剖析,可以发现其基本方略之一是保障人民权力

11、的充分行使,这也与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内涵相接洽,由此进一步说明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坚持法治原则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二、新时代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困境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变革速度都在不断加快,使基层社会治理面对的挑战日益严峻,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历程与国外相关经验,在理论层面上为当下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改革提供了方向,但其与实践现实存在一定落差,需要我们进一步在理论支撑基础上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探寻更具针对性与时效性的优化对策。(一)治理技术缺乏现代化,制约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创新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然成为基层社

12、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要素之一。以2019年末我国突发的新冠疫情为例,在全国居家隔离期间,基层原本的信息化建设基础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引发我们对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发展的深思。首先,信息化建设整合度低,在“互联网+”与电子政务背景推动下,各地纷纷针对社会治理需求展开信息化改革,但在这个过程中,区域间大多各自为政,各自建设、开发,由此导致基层社会治理整体出现“信息孤岛”现象,这极易造成技术与资源的重复、浪费,同时大大抑制了现代化技术在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的效能发挥。3其次,专业人才不足,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技术现代化的关键要素之一是人才,若专业人才不足,会严重影响信息技

13、术的应用效果,比如“僵尸”APP的出现,即缺乏专业信息技术人员进行运营、维护,从而使现代化技术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沦为空壳,降低民众对基层社会治理技术 22023年现代化的满意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整体进程。最后,服务实用性较弱,目前一些社区进行了信息化建设,并通过智能化平台为民众提供便民服务,但客观而言,其线上服务功能大多脱离了民众实际需求,使现代化治理技术流于形式,难以取得预期效果。(二)治理结构缺乏现代化,降低基层社会治理效率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大环境下,各地纷纷对自身基层社会治理结构进行调整,基于现代化发展内涵,推动国家权力向基层社会下沉,探索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

14、协同共治的新型治理结构。4但在实践过程中,多元协同治理结构下的治理效能却难以保障,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治理负荷问题日益突出。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基层治理体系加快现代化发展步伐,在这个过程由于治理主体、利益分化及社会关系变迁等各方面的多元化呈现,使我国基层社会治理进入复杂治理模式,相较于以往简单治理模式,复杂治理模式推动了国家权力向基层社会的渗透,有效解决了新时代日益复杂的社会治理问题,但是基于我国日益庞杂的组织规模,等级链条不断延长,由此延伸出信息不对等问题,严重影响治理效率。此外,国家权力下沉至基层社会,从另一视角看是将国家治理内容由原本的赋税领域拓宽至基层社会衣食住行各

15、个方面,即国家治理内容被扩大,由此加大了治理负荷,降低治理效率。其次,多种体制对冲,影响基层社会治理效率。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为了突出基层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地位,行政体制的基础性地位不断巩固与扩张,由此引发对党的领导体制、司法体制及干部管理体制等运行体制的压缩,换言之,在行政体制不断扩展的趋势下,国家上层调控力受到挑战,这并不利于国家整体的有序、有效发展。(三)治理主体缺乏现代化,造成基层社会治理主体职能缺位新时代背景下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基层干部的治理主体地位日益凸显与巩固,基层干部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延伸出基层干部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能

16、力现代化发展的应有之义与必然需求。但在现实中,目前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基层干部能力有所欠缺,难以充分发挥其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效能,比如,部分基层干部难以有效落实国家及政府政策,缺乏引导基层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事业实现现代化发展的能力;再如部分基层干部腐败渎职,存在严重官僚主义等。进一步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两个问题:首先,现代化治理思维滞后,部分基层干部在处理突发事件时,由于缺乏对党的政策的深刻理解,在传统官本位固化思维影响下,脱离法治政策框架依照个体主观意识进行处理,比如在处理民众民事纠纷时,部分基层干部会将事件处理简单归结于人情面子或利益协调,忽略法治的作用,这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下的引导、执行能力大相径庭。其次,现代化治理能力提升动力不足,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基层干部仍普遍存在“兼业化”问题,即基层干部在开展基层治理工作的同时,还兼顾其他事业,在这种情境下其对治理能力提升所投入的精力与动力大打折扣。三、新时代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优化路径基于对新时代背景下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践困境的分析,可以发现其主要问题存在于治理技术、治理结构、治理主体三个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