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2023年第2期(总第418期)当代电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已经由一种自觉的价值追求变成了活跃在各个领域的具体现象尤其是在文化消费领域,不管是文化类节目在媒体平台实现的口碑与收视的双赢,或是传统文化元素一夜之间成为各类时尚消费的“流量密码”,都似乎预示着在文化自信观照下的一股消费热潮的兴起。融合了新时代特色,在内容和形式上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新国风”作为一种新风尚,在近两年成为内容消费领域的一个热门标签。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呈现方式、价值赓续路径等都不可避免地融入了互联网新生态,从而呈现出全新的风格特征,也成为内容行业最为热门
2、的标签之一。根据B站的数据显示:2022年,新国风类的内容在其平台兴趣圈层的覆盖人数较5年前增长了20倍以上。在电视剧领域,近几年如 长安十二时辰梦华录 鹤唳华亭 苍兰决 星汉灿烂等将传统文化审美与当代受众消费需求相融合的新国风电视剧层出不穷,均取得不俗的收视效果,对于这些电视剧而言,“新国风”意味着完整的视听体系整体构建,包括从人物的服饰、妆容、仪态、台词,到布景、道具、叙事细节等,在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价值与审美偏好。新国风电视剧的热播,也带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新的传播价值彰显,环球人物 旗下的文娱平台 人民文娱 将新国风电视剧评价为“用中国人独有的叙事
3、审美”“符合东方价值观的动人故事”的文化传播载体,是传统文化突破“圈层”,实现在青年群体、网络平台,甚至海外市场良好输出效果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将从语境融合、价值共振、IP赋能三个方面,探讨新国风电视剧所映射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生存路径,即探索传统文化在互联网时代下的生存空间与机遇。一、传统与现代的语境融合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之路经历了不同阶段的价值认知。到了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化呈现出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生存发展观,而互联网作为最大的文化传播背景与载体,已冯 兆 倪泰乐从新国风电视剧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生存摘要:“新国风”成为近年来文化消费领域的热门标签,随着新国风电
4、视剧掀起收视热潮,其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赋能也值得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生态的语境融合、基于文化共同体的价值共振、优质内容驱动下的“IP”赋能成为新国风电视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生存路径。借由新的载体完成文化符号的转码、价值弘扬与重构,是符合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规律的。关键词:传统文化 新国风 现代化生存 互联网生态DOI:10.16531/ki.1000-8977.2023.02.00761经成为中国百姓了解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有半数以上的中国网民使用过网络传统文化产品和服务,规模早已达到1.96亿,而近年来的新国风电视剧,也大多采取网络独播,或“先网
5、后台”的传播路径。因此,传统文化内容要想获得现代化生存空间,就必须在传播过程中实现与互联网的语境融合,某种程度上,当今文化的现代化生存,几乎可以与网络化生存画上等号。中国传统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即表达方式更为婉转或晦涩,例如中国传统诗词歌赋,其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传递;而相对而言,现代化的信息交流语境更为简单与直白,尤其对于网络文化而言,追求高效率、快速度、大规模传播效果的互联网用户,进一步简化了交流语言,甚至采用表情包、颜文字等视觉符号,使得信息传播建立在了简单的低语境文化中。对于新国风电视剧而言,代表“传统”的高语境与代表“现代”的低语境的有效融合是其实现传播效果的重要保
6、障。而这种基于新的消费需求的语境转化,并不是要简单挪用历史符号,完全消解其高语境文化特征后,再与现代性符号进行拼贴重构,以迎合现代化的低语境消费需求,这种方式类似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第一阶段”中基于“矮化”我国传统文化价值的二元对立的论调,这是一种偏激的文化观,会使得被挪用的传统文化符号成为一具“空壳”,即“披着古人的外壳”,演绎着完全脱离历史与传统文化根基的故事,这样的影视剧不具备真正的文化内涵,容易被文化审美需求日益高涨的受众归类为粗制滥造,或者定性为网络“恶搞”。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背景下的现代消费需求之间,并非追求后者对前者的语境替代,而是要寻求两者符号、语境的融合共生。电视剧梦华录
7、的故事原型托生于元代杂剧名家关汉卿的作品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对于现代观众而言,元杂剧的内容表达,无论从文字、语态还是叙事方式,属于较为晦涩的高语境文化的一种,与如今的传播生态难以融合,而梦华录将现代审美与传统文化精髓尝试了有机嫁接,将隶属于不同文化的符号意义拆解或同构,碰撞出两种语境下文化符号既冲突又和谐的消费新鲜感:剧中男主角顾千帆用“拙荆”一词称呼女主角赵盼儿。“拙荆”出自宋代类书太平御览,本是古代汉语中男子对妻子的谦称,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中国古代传统家庭结构中男尊女卑的文化内涵,但顾千帆使用“拙荆”一词,却是为了帮助赵盼儿脱离所面临的困境刻意为之,该词使用语境发生了变化,符号意义也随之发生
8、改变在新浪微博,以 梦华录“拙荆”为话题标签的话题阅读次数目前已超过1.2亿人次,话题内容评论区与之关联度较高的词汇为“好甜”“CP”等,由此可见,一方面,古代汉语中“拙荆”符号意义所指涉的男女主人公的亲密关系(夫妻)被中国受众正确解码,另一方面,解码者又过滤掉该词在原本语境中指涉不平等两性关系的负面意涵,转而将其与网络语境中的“CP”文化消费需求进行对接,实现了符号转码与语境的融合,而高、低文化语境的差异也正是“拙荆”话题热度的促成要素。另外,剧中展示宋代茶文化的“茶百戏”剧情、展示中国传统美学的“花月宴”剧情,都将传统文化符号赋予了现代化的内容消费吸引力,例如“茶百戏”与女性主义、人权等价
9、值符号的同构,“花月宴”与现代化品牌营销理念的融合等。人民网点评:剧中“茶百戏”是中华民族非遗文化,而“果子”“飞钱”以及剧中人物“孙三娘的包髻发型”“等北宋时期的饮食文化和人文风貌也在潜移默化地彰显着传统文化的魅力,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国潮 盛宴”。新浪微博上“茶百戏”的话题阅读次数已超过7000万,在互联网技术与粉丝文化的驱动之下,目前热播的新国风电视剧都在网络平台拥有自己的粉丝评论、“超话”“同人创作”、素材挪用的二次创作等用户协同参与渠道,用户参与度甚至成为网络时代衡量一个作品传播效果的重要标准。一方面,用户参与可以视为一种对传统文化文本的民间补充路径,是文化传承中民间智慧与官方智慧结合的
10、一种方式,另一方面,借用葛兰西对于如何赢得理论探索62 2023年第2期(总第418期)当代电视对于大众“文化领导权”的逻辑:这种用户参与之下的“民间故事”的演绎,是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化转码,完成语境融合的有效手段。总之,受众参与可以作为一种基于协同的历史文化书写驱动力,社交媒体给这种书写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参与条件,这种基于“认知盈余”的受众生产内容的规模不容小觑。据统计,全球受教育人口的自由时间每年累积起来超过一万亿小时,而社交媒体对于发现成本的降低,使得人们更容易寻找到对相同话题感兴趣的群体,形成自觉自愿地进行相关内容产出的内在动机。比如上文提到的新浪微博“茶百戏”的话题之下,就包含了各种呈现
11、形式、各种视角、维度的用户解读和内容产出,虽然和专业的文化工作者相比,这种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协同式内容输出方式比较碎片、松散和粗糙,尚且不成体系,但作为一个日活跃用户上亿的社交媒体平台,它在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生产和传播方面可能带来的全新机遇绝对不可小视。况且,如克莱舍基所言,在这种“众产众包”的协同圈中,本身就存在能力、贡献力的参差不齐,核心成员的规模有限,但无数个边缘成员的无数次微小的补充和建设,也能汇聚成长尾的力量,推动文化图景的构建。重要的是,这种传统文化图景的构建方式,“不用花费大规模团队通常所需要的成本,就可以创造出同样规模的集体成果”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传统文化项目开发中的资金
12、或成本问题。二、基于文化共同体的价值共振作为互联网重要消费力量的青年群体,通过消费来认知、理解自我,也通过消费来构建一个可以被他人所认知和理解的世界,因此对于传统文化内容的热衷与高度评价,体现了网络主流用户对于传统文化中所包裹的价值内核的认同与共振,并试图通过对这些优秀的、具备文化深度和意义的内容的消费来实现自我价值的认同与呈现,相比那些更新迭代较快、注重短期娱乐效果的内容消费品而言,这些高质量文化类的内容消费品能够更好地为中国互联网用户构建起关乎自我价值认同的精神乐园。因此,新国风电视剧的有效传播,必须建立在受众的价值认同基础上,这也是目前新国风内容中对传统文化价值转化的重要功课即如何在突出
13、对相关历史素材高质量还原的基础上,有效甄别、摒弃传统文化中带有时代局限性的部分,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精髓,既要让观众觉得不脱离史实,又要不违和地实现符合现代社会认同标准的价值重构。近几年播出的新国风电视剧,如星汉灿烂梦华录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后文简称知否)等,都致力于将新时代的女性主义价值观,放置在封建社会背景下进行凸显,如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星汉灿烂塑造有不愿习女红、拒尊封建女德、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女主角,以及与丈夫一起保家卫国、驰骋沙场的女将军;梦华录中以独立创业、追求经济独立、人格独立的三姐妹为故事主线,以及塑造的多样化、追求爱情与婚姻自由的女性形象;知否 中和丈夫一起管理家业、助力君
14、主政权巩固的女性角色等。在台词、人物关系设计上:梦华录的女主角将“女子贵自立”作为口头禅,也成为引导故事发展的精神内核;在人物关系设计上,包括上述电视剧在内的新国风电视剧也热衷于刻画“女强男弱”的两性相处、“妻管严”的男性形象,并热衷以“大女主”为电视剧营销标签,不得不认为是对以女性为主的目标受众群体价值需求的有意契合。这种价值契合与共振,并非意味着对现代价值观的曲意逢迎,而应是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中一种合乎规律的、去粗取精的文化传承。例如,中国早在南北朝时期就通过乐府民歌木兰辞创造了替父从军的独立英勇的女性形象花木兰,与上述电视剧所凸显的“大女主”“女性主义”价值理念重合,因此也成为受到影视行
15、业欢迎的中华传统文化“IP”之一,被屡次搬上荧屏;而以“女性独立”为宣传口号的 梦华录,曾因剧中的男女主角互相以“贞洁”表达衷心,而在社交媒体上引发讨论。对于新国风电视剧的创作而言,不仅要对中国文化优63秀价值进行弘扬,还要对不适应时代需求的价值进行改良、重构,才能够赢得良好口碑,完成文化传承使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上来自其他文化的价值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部分人的文化与价值认知,从而对社会主流价值观造成冲击。例如:儒家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宋代名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都在提倡人与人之间的亲近和谐与集体主义的精神,但一度被盲目追求个性化、利
16、己化的价值认同者所质疑。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本就在于将个人价值和社会大多数人的价值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价值体系“并非只是消极地否定自我;相反,如果我们能从积极方面去理解其精神,那么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群体的奉献,正是实现自我价值、养成完美人格的正确途径。”这种主流价值观对于现代人类社会而言具有非常积极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转型迅速的当今中国社会,更是充分肯定这种价值观对于社会和谐、稳定、团结的现实意义。在众声喧哗的互联网时代,来自各种文化的价值观错综横陈。因此,文艺作品的创作者就要创作出优质的、大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作为中国优秀文化和价值理念的载体,承担起文化传播与价值引导的重任。将传统文化的优质基因注入内容传播之中,是具有促进大众自主分享的先天优势的。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一员,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基因本身就根植于我们的血液之中,是构建我们个体身份认知、价值体现、归属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文化认同、民族向心力的关键,这种优势可以作为传播的驱动力,加强新国风电视剧的社会接受度,还可以反过来强化受众对于文化、价值的认同,将文化的传播融入日常的消费体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