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王力《古代汉语》考研考点讲义.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3299858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PDF 页数:58 大小:1.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力《古代汉语》考研考点讲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王力《古代汉语》考研考点讲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王力《古代汉语》考研考点讲义.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王力《古代汉语》考研考点讲义.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王力《古代汉语》考研考点讲义.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王力《古代汉语》考研考点讲义.pdf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王力 古代汉语 考点精讲及复习思路?第一单元文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题解】本文所反映的既是家庭内部(兄郑庄公、弟共叔段、母姜氏)的矛盾,又是统治阶级内部的互相倾轧,文中刻画了郑庄公的阴险毒辣和虚伪,以及姜氏偏私任性,以私情干政;共叔段野心勃勃,愚蠢骄横。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

2、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遂蜫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

3、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鏲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重点难点】一、文字方面 “姜氏欲之,焉辟害?”辟 避 古今字 躲避。“姜氏何厌之有?”厌 餍 古今字 满足。“公赐之食。食舍肉。”舍 放着,放在一边。“佗邑唯命。”佗 他 异体字 “不义不睲。”睲 昵 异体字 “庄公寤生。”寤 牾 通假字 倒逆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阙 掘通假字

4、挖掘 “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无生民心。“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无 毋 通假字 不要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锡 赐 通假字 赐予二、词汇方面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都:卿大夫或王侯子弟的封邑。城:城墙。国:这里指诸侯的封邑。有时也指诸侯的国都。如:“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参国之一”意为国都的三分之一。“君将不堪。”堪:经得起,受得住。不堪,即受不了。“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所,处所,地方。“为之所”,双宾语句,给他安排处所。滋蔓:滋长蔓延。图:图谋、谋划 “况君之宠弟乎?”宠:尊,处于尊荣地位。“多行不义,必自毙。”毙:本意为倒下去。这句意思是,多做不应该做的事,一

5、定会自招垮台。“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既而:过了不久。鄙:边境上的城邑 “无庸,将自及。”无庸:不用。及:赶上,这里指招致。厚将得众。”厚:丰大,这里指土地扩大。“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完:修茸城郭。聚:聚集民众。缮:修缮。甲兵:甲,铠甲;兵,兵器。具:备,准备。“夫人将启之。”启:开门。“公伐诸鄢。”诸:“之于”的合音字,“之”为代词,指代共叔段;“于”为介词,介进地点状语“鄢”。“遂蜫姜氏于城颍。”蜫:放置,这里有放逐的意思。“颍考叔为颍谷封人。”封人:封,疆界;封人,镇守边疆的官职。“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尝:品尝,体会滋味。未尝,不曾尝过。羹:带

6、汁的肉食。请:表敬副词,表示“请允许我。”遗:赠,送给。王力 古代汉语 考点精讲及复习思路 “敢问何谓也?”敢:表敬副词,表自谦,有大胆,冒昧的意思。“君何患焉?”患:忧虑,担心。“颖考叔,纯孝也。”纯:敦厚。“爱其母,施及庄公。”施:延,扩展。“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匮:尽。永:长久。“不及黄泉,无相见也。”黄泉:复合词,字面指黄土下的泉水,这里指人死后安葬的墓穴。三、语法方面 词类活用现象()“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 寤生,遂恶之。”惊,使动用法,使惊。名,用作动词,命名,取名,后面省略宾语“之”。()“今京不度,非制也。”度,名词用作一般动词,不度:不合乎法度。()“无生民心。”生:使

7、动用法,使生。“民”、“心”为“生”的双宾语,意为:不要使民生二心()“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隧,名词用作动词,指挖掘隧道。宾语前置句式()“姜氏何厌之有?”用代词“之”复指宾语“何厌”。()“敢问何谓也?”疑问代词“何”充当动词“谓”的宾语。()“君何患焉?”疑问代词“何”充当动词“患”的宾语。()“其是之谓乎?”用代词“之”复指宾语“是”。习惯句式()“佗邑唯命。”“唯命”是“唯命是听”的省略形式。()“君将若之何?”“若何”是一种固定格式,意为“把怎么样?”或“对怎么办?”“若之何”即“把它怎么办?”虚词用法举例焉 指示代词兼语气词,应理解为“于此”。如:“虢叔死焉。”“君

8、何患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如:“姜氏欲之,焉辟害?”其语气词。“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在句中加强反问。“其是之谓乎!”“其”在句中表推测。齐桓公伐楚【题解】齐桓公为称霸而讨伐楚国,楚使者面对管仲貌似有理实则无理的讨伐理由,随机应变,楚使者屈完更是在齐侯带有威胁的语气面前,不亢不卑,以理相对,齐终未达到目的。本文屈完与齐侯的对答表现了 左传 精彩的外交辞令。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

9、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重点实词讲解】寡人处南海:处,居住。女实征之:征,征讨、征伐。赐我先君履:履,本

10、义为鞋,引申为足迹所到之处,这里指可以征讨的范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征(徵),征收。茅,楚地特产的菁茅。包茅,成捆的菁茅。缩酒,一说过滤造酒,一说过渗酒,象征神鬼喝酒。师进,次于陉:次,军队临时驻扎。与不?同好,何如:?的含义有俸禄、养育、活着、善、讣告、童子、喂奶等,这里指善,不?就是不好,春秋时期君王的谦称。汉水以为池:池,护城河。【重点虚词讲解】女实征之:实,句中语气词,表示命令或期望。君其问诸水滨:其,表示委婉的语气词。诸,兼词 之于。【特殊文字现象】古今字 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女 汝。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共 供。王力 古代汉语 考点精讲及复习

11、思路【特殊语法现象】宾语前置 用代词“是”复指提前的宾语,起强调作用:岂不是为?先君之好是继。用代词“是”作宾语,放到动词前面:寡人是徵。寡人是问。宫之奇谏假道【题解】本文写晋侯向虞国借道以攻打虢国,宫之奇识破其阴谋,力谏虞公,虞公不听,结果晋灭虢返国时顺势灭虞。文中主要写了宫之奇的劝谏过程,谏词分三层:先陈述形势,次揭露晋无情(第二自然段),后阐述修德重民的道理。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踀。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 辅车相依,唇亡之寒 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

12、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翨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薭,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 周书 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鋢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从媵秦穆姬

13、。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罪虞,言易也。【重点实词讲解】辅车相依,唇亡之寒:辅,面颊。车,牙床骨。吾享祀丰薭,神必据我:据,依,依附,这里指保佑。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皇,大。辅,辅助,保佑。明德以荐馨香:荐:进献。【重点虚词讲解】一之谓甚,其可再乎:其,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不唯翨乎:唯,因为。是以不嗣:是以,因此。【特殊文字现象】一、通假字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谓,为。二、古今字 吾享祀丰薭,神必据我:薭 洁(洁)神所冯依,将在德矣:冯 凭(冯凭)。三、异体字 寇不可踀:踀 玩,轻视。不唯翨乎:翨 逼,迫近。四、繁简字 荐 荐“荐”的本义是兽吃的草,引申为祭品,又引申

14、为推荐。“荐”的本义是草席、草垫,引申为重复。古书中,使用祭品、推荐的意思只能用“荐”,不能用“荐”,其余的意思可以通用。丰 丰古书中的“丰”一般只指容貌丰满,“丰”可以通用所有的地方。【特殊语法现象】宾语前置用代词“是”或“之”复指前置的宾语:其虞虢之谓也 “谓”是动词,虞虢是宾语,用“之”复指。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代词“是”复指前置的宾语“德”。烛之武退秦师【题解】秦晋二强以郑文公没有以礼待晋文公为理由包围了郑国,郑文公采纳了佚之孤的建议,派烛之武去劝说秦穆公,烛之武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慷慨陈辞,终于打动了秦穆公,使他撤兵回国。烛之武的陈辞,既有对形势的分析,又有史文的引用,富有说服力。九

15、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王力 古代汉语 考点精讲及复习思路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16、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重要实词】贰“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副职(例:其内任卿贰以上。)不专一(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再,重复。(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从属二主。(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鄙边邑,边远的地方(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本文:“越国以鄙远”)庸俗,鄙陋。(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看不起,轻视。(例

17、: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许准许。(同现代汉语)答应,听从。(例:本文:“许之。”、“许君焦、瑕”)赞同。(例 愚公移山:“杂然相许。”)约数(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表处所(例: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微 没有细小,轻微(同现义)衰败 国势衰微。卑贱(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幽微,精妙。微言大义(成语)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假如没有。(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重要虚词】以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敢以烦执事(拿,来,介词)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

18、,连词)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而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表顺承,连词)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焉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之”的意义和用法见课后第三题。其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使者”)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题解】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军是驻扎的意思,同下文“秦军”)王力 古代汉语 考点精讲及复习思路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 灭亡,动词使动用法)邻之厚,君之

19、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厚,变雄厚;薄,变薄弱)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指郑国)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活用作状语 朝,在早上;夕,在晚上)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西”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向西;前一个“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 疆界。后一个“封”,仍为名词,疆界。)因人之力而敝之(形容词做动词,损害)共其乏困(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缺少的东西)阙秦以利晋(使动用法 使 获利)且贰于楚也(数词活用做动词,从属二主)【通假字】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何厌之有?

20、(厌,通“餍”,满足)秦伯说(说,通“悦”,赞同,高兴)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通“倍”,增加)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古今异义】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亦去之(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义:官职;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语法现象】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状语后置夫晋,

21、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烛之武)辞曰。省略句敢以(之)烦执事。省略句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句(晋)许君焦、瑕。省略句邻之厚,君之薄也。判断句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句晋灵公不君【题解】本文主要刻画了晋灵公和赵盾两个人物形象,着墨不多,但晋灵公的荒暴残忍和赵盾的忠心为国、犯颜直谏,刻画得生动形象。【原文】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罞熊蹯不孰,杀之,蜫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清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

22、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不废矣。”犹不改。宦子骤谏。公患之,使?贼之。晨往,寝门癖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齐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

23、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蜫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重点难点】厚敛以?墙:加重赋税来雕画装饰城墙。厚:形容词使动。敛:动词用如名词。潜夫论浮侈:“晋灵公厚赋以雕墙。”以:连

24、词,表示目的的关系。装饰城墙如秦建阿房官,乃劳民伤财之举。观其辟丸:辟避古今字。其:指代被弹弓弹射者。宰夫罞熊蹯不孰:史记晋世家 集解引服虞曰:“蹯,熊掌,其肉难熟。”孰熟古今字。蜫诸畚:诸,“之乎”的合音,“之”指宰夫,“乎”为介词。王力 古代汉语 考点精讲及复习思路 使妇人载以过朝:王力注引孔颖达说,孔说认为此举是想借以让众人怕自己,若依此解,则下文赵盾见其手(证明死尸是被裹蒙住的)不好解释。史记晋世家 作“使妇人持其尸出弃之,过朝”,依此,则晋灵公并不想让人知道,此说较近情理。患之:患,担心,忧虑。“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您进谏如果不被采纳,就没有人再接着进谏了。按赵盾为正卿,在朝臣中

25、位最尊,故如此说。之:活用为第二人称,指赵盾。会请先:请让我先进谏。请:表敬副词。会:士季名,对长者故称名。“不入,则子继之”:假设复句。之:活用为第一人称,指士季。“三进及溜,而后见之”:第一分句的主语是士季,第二分句的主语是晋灵公。三进:注意古汉语行为数量的表示法。吾知所过矣:过,动词,犯(过错)。善莫大焉:善,先行词,用作名词,指善事。莫:否定性无定代词。焉:于此,“此”指“过而能改”。“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没有谁没有一个好的开始,但很少有人能有好的结果。意即善始易,善终难。夫如是:依“诗经”所说。是:指 诗经 所言。岂惟群臣赖之:难道只是我们群臣才依赖吗?衮职:说文:“衮,天子享先王

26、,卷龙绣于下幅,一龙蟠阿上向。从衣,公声。”按即龙袍。句子里指天子。下句“衮不废矣”指君位。衮职二句:人臣之职是进谏君王,君王有所不逮,则人臣进谏,弥补其不足。后代有“拾遗”补阙“官,杜甫就当过此职,故又称杜拾遗。仲山甫:周宣王大臣的字。仲:表排行。甫:音 ,成年男子的尊称,又可写作“父”。能补过也:判断句,(这是说)能弥补过错啊。骤谏:说文:“骤,马疾步也。从马聚声。”引申为泛指的急速(如“暴风骤雨”),再引申为经常,多次,副词。贼之:说文:“贼,败也,从戈则声。”按本义为杀,故从戈,句中用本义。史记晋世家 作“使?刺赵盾”。盛服将朝:穿戴得整整齐齐的,正准备上朝。按一大早即起,且穿戴整齐,

27、此乃对朝廷恭敬的表现。坐而假寐:坐着打盹。左传 注:“假寐,不脱衣冠而睡。”而:连词,表示偏正关系。触槐而死:而,连词,表示偏正关系。晋侯饮赵盾酒:“饮”作使动,变读为 。注意:并非晋侯喝赵盾的酒,而是晋侯请赵盾喝酒。其右提弥明知之:右,车右,又称骖乘。汉书文帝纪 注:“戎事则称车右,其余则曰骖乘。骖者,三也,盖取三人为名义耳。”趋登:快步登上。非礼:(这)是不符合礼仪的,判断句。扶以下:以,连词。搏而杀之:而,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死之:为之(指赵盾)而死。有人称这种句式为动用法。“初,宣子田于首山”:按此段为插叙。田:上古“田”作动词时有种田、打猎二义,后分别造“佃”、“畋”来表示,可为由猎

28、向农转变的见证。饿:上古“饥”“饿”有别,程度有轻重之分。韩非子饰邪:“家有常业,虽饥不饿。”淮南子说山:“宁一月饥,用一旬饿。”食之:给他吃。食音 ,与“饮”作“给他喝”读音 同。注意本段还有作一般动词用和名词用的“食”,教材中前音 ,后音 ,辞海 辞源 均音 。舍其半:留下一半不吃。宦三年矣:说文:“宦,仕也,从宀从臣。”(即会意字)。按 说文 非本义,从宀从臣,本义当为家内的臣仆,后才引申为“仕”,即当官(对天子而言,当官也只是天子的奴仆)。此句译为“服事人家三年了”。近焉:焉,于此,指代家。请以遗之:以,介词,后面省略宾语(即“其半”);请,表敬副词。使尽之:“使”后省略宾语“灵辄”。

29、为之箪食与肉:双宾语。蜫诸畚:诸,“之乎”的合音。之:指箪食与肉。免之:免,使动用法。史记晋世家:“而竟脱盾。”遂自亡也:史记晋世家 作“明亦因亡去。”但按下文,应取王引之说为是。以示于朝:以,介词,后面省宾语。示:给人看。“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逃亡不越过国境,回来又不讨伐弑杀国君的贼子。竟境,反返均为古今字。孙子家语 正作“境”“返”。“我之怀矣,自治伊睮”:之,介词,取消独立性。睮:又写作睮,忧患。今有成语“休戚相关”。其我之谓矣:诗经 这句话大概是说我吧。其:语气词,表示委婉语气。书法不隐:根据记事的法则来行事,而不加以隐讳。按赵盾久得民心,古有为尊者讳之说,但董抓狐作为史官却秉公处事

30、。为法受恶:因为董狐按法行事,自己遭受恶名。“惜也,越竟乃免”:可惜啊,如果他越过国境就可免去恶名了。【模拟练习题】一、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哪一个是本义,哪一个不是?请说明并解释词义。王力 古代汉语 考点精讲及复习思路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备欲呼鲁肃等共会语。故不能推车而及。郄克伤于矢,流血及屦。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引领北望。获保首领以殁于地。若挈裘领。虽玩其采,不倍领袖。总领从官。齐晋?之战【题解】?之战是 左传 五大战役之一。左传 擅长描写战争,其写战争主要笔墨往往不在双方如何交锋,而在于战争的前因后果,并尽可能揭示

31、出胜负的原因。本篇的外交辞会也很出色,但不太好理解。?之战的战争双方是齐晋,导火线是齐先入鲁卫,鲁卫为小国,抵挡不住,遂向晋求救(鲁卫晋都是姬姓国,齐为姜姓)。齐仗国大兵强,轻敌冒进,求胜心切,结果未能得逞,主帅齐侯还差点成为俘虏。晋国国君虽未出战,但将士上下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终于大败齐军。【原文】癸酉,师陈于?。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晋解张御?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张侯曰

32、:“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辔,右援粃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韩厥梦子舆谓己曰:“且(旦)辟左右。”故中御而从齐侯。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韩厥?定其右。逢丑父与公易位。将及华泉,骖薥于木而止。丑父寝于霢中,蛇出于其下,以肱击之,伤而匿之,故不能推车而及。韩厥执絷马前,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曰:“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曰:无令舆

33、师陷入君地。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且惧奔辟而忝两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摄官承乏。”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郑周父御佐车,宛伐为右,载齐侯以免。韩厥献丑父,?献子将戮之。呼曰:“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子曰:“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乃免之。【重点难点字词句】?之战:春秋时期的著名战役之一。战争的实质是齐、晋争霸。由于齐侯骄傲轻敌,而晋军同仇敌忾、士气旺盛,战役以齐败晋胜而告终。?:通“鞍”,齐国地名,在今山东济南西北。癸酉:成公二年的六月十七日。师,指齐晋两国军队。陈,列阵,摆开阵势。邴夏:齐国大夫。御,动词,驾车。御齐侯,给齐侯驾车。

34、齐侯,齐国国君,指齐顷公。逢丑父:齐国大夫。右:车右。解张、郑丘缓:都是晋臣,“郑丘”是复姓。?()克,晋国大夫,是这次战争中晋军的主帅。又称?献子、?子等。姑:副词,姑且。翦灭:消灭,灭掉。朝食:早饭。这里是“吃早饭”的意思。这句话是成语“灭此朝食”的出处。不介马:不给马披甲。介:甲。这里用作动词,披甲。驰之:驱马追击敌人。之:代词,指晋军。未绝鼓音:鼓声不断。古代车战,主帅居中,亲掌旗鼓,指挥军队。“兵以鼓进”,击鼓是进军的号令。病:负伤。余病矣:上古“疾”“病”词义轻重不同,“疾”轻“病”重。“病”或指重病(如 晋灵公不君),或指精疲力尽,或指重伤(本句如此)。“疾”“病”连用在很多情况

35、下往往是两个词。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疾病,卒于军。”(诸葛亮病了,病得很重,死在军营里)张侯,即解张。“张”是字,“侯”是名,人名、字连用,先字后名。合:交战。贯:穿。肘:胳膊。朱:大红色。殷:深红色、黑红色。吾子:您,尊敬。比说“子”更亲切。苟:连词,表示假设。险:险阻,指难走的路。识:知道。之,代词,代“苟有险,余必下推车”这件事,可不译。师之耳目:军队的耳、目(指注意力)。在吾旗鼓:在我们的旗子和鼓声上。进退从之:前进、后退都听从它们。殿之:镇守它。殿:镇守。可以集事:可以(之)集事,可以靠它(主帅的车)成事。集事:成事,指战事成功。若之何:固定格式,一般相当于“对怎么办”“怎么办”

36、。这里是和语助词“其”配合,放在谓语动词前加强反问,相当于“怎么”“怎么能”。以,介词,因为。败,坏,毁坏。君,国君。大事,感王力 古代汉语 考点精讲及复习思路 情。古代国家大事有两件:祭祀与战争。这里指战争。擐:穿上。执兵,拿起武器。勉,努力。并,动词,合并。辔():马缰绳。古代一般是四匹马拉一车,共八条马缰绳,两边的两条系在车上,六条在御者手中,御者双手执之。“左并辔”是说解张把马缰绳全合并到左手里握着。援:拿过来。粃():击鼓槌。鼓:动词,敲鼓。逸:奔跑,狂奔。败绩:大败。周:环绕。华不注:山名,在今山东济南东北。韩厥,晋大夫,在这次战役中任司马(掌祭祀、赏罚等)。子舆,韩厥的父亲。且(

37、旦)辟左右:旦:即明日早晨。辟,同“避”,避开。其父在梦中告知,明晨交战,避开车之左右而居中。旦辟左右:明早(上阵时)躲避车左和车右(居于中间)。按古代兵车安排座位有两种情况:国君或元帅出战时御者主帅车右国君或元帅不出战时尊者御者车右韩厥为所坐兵车的尊者,但非主将,本应居左,却代御者居于中。中御:在战车中间为御者。当时战车,只有天子、诸侯、主帅之车将在中间,其他战车皆御者在中间,左为将,右为车右,韩厥为司马,是军中之将,本应在左,因有“旦辟左右”之梦,故居中为御者。御者:指韩厥,其仪态如君子,邴夏请齐侯射之。非礼也:戎事(打仗)以杀敌为礼,齐侯的话说明他不懂戎礼。越:坠,掉下。毙,仆倒,倒下去

38、。綦()毋张:晋大夫。姓綦毋,名张。丧车,丢失了车。从韩厥:跟着韩厥。寓,寄。寓乘:寄(于)乘,搭车。从左右:跟随(韩厥)想站左边、右边。皆肘之:都用肘推开他。肘:名词用作动词,用肘推。?:同“俯”,俯身。定其右:把车右之尸体(身体)放稳固,以免坠于车下。易位:调换位置。逢丑父乘韩厥俯身之机,与齐侯调换位置,己居中,齐侯居右。当时军中君主与将士之服相同,韩厥未见过二人,故不能分辨。逢丑父与君易位,准备危急时掩护齐侯逃走。华泉,泉名,在华不注山下。骖():骖马。古代用三马或四马驾车,中间驾辕的马叫服马,左右两边的马叫骖马。薥:痛“挂”,绊住。边马挂在树上,车不得行。霢():通“栈”,栈车。肱()

39、:胳膊从肘至腕的部分。此处指整个胳膊。伤而匿之:匿:隐藏,这里是“隐瞒”的意思。此为追述前事,逢丑父击蛇受伤,隐瞒伤情 未报。故不能推车而及:因胳膊受伤不能推车出险,而被敌人赶上。执絷():絷:绊马索。齐侯之边马被绊住,韩厥为其解开,执索立于马前。奉殇加璧以进:向齐侯进酒献璧。奉:捧。觞:古代喝酒用的器具,犹如后代的酒杯。加:加上,放上。璧:玉环的一种。以上三句写韩厥对齐侯行臣仆之礼。这是古代俘获敌国国君时的礼仪。寡君,臣子对别国称自己国君的谦词。?之战的前奏是齐代鲁,卫助鲁侵齐,鲁卫战败,向晋求救,晋才出兵与齐交战。所以韩厥说“为鲁卫请”。无:同“毋”,不要。令:使,让。舆:众多。陷入:进入

40、,深入。下臣:韩厥自称。这是人臣对别国国君称自己的谦词。属当戎行:属:恰好之意。恰好我当此戎车之行。无所逃隐:隐:隐蔽、躲藏。无处逃避此职。且惧奔辟而忝两君:辟:通“避”。忝():辱,这里用作使动。忝两君:使齐君、晋君受辱没。臣辱戎士:我不配当戎士。敢告不敏:不敏:谦词,不才之意。请告之不才。摄官承乏:代理职务。摄:代理。承乏:承当其空乏。齐侯之御者空缺,韩厥请求代摄此职,为其驾车。实际即俘获齐侯之意。如:动词,往,到去。逢丑父已冒充齐侯,故意让齐侯去取水,以借机逃脱。郑周父:齐臣。佐车,诸侯的副车。宛罿,齐臣。免,免于被俘。为戮:被杀。为:介词,表被动,相当于“被”。人不难以死免其君:不以用

41、死换得其君脱离危难为难。难:“认为难”,“把看作难事”。免:“使免”,“使脱身”,使动用法。不祥:不吉利。赦:赦免。劝:鼓励,勉励。事君者:事奉国君的人。乃:副词,表示前后两事事理相因,相当于“于是就”。【模拟练习题】一、将下列句子加粗的简体字还原为繁体字。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仲子,齐之世家也。兄戴,盖禄万钟。王力 古代汉语 考点精讲及复习思路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狄人伐辧咎如,获其二女。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山重水复疑无路,

42、柳暗花明又一村。楚归晋知鄑【题解】宣公十二年(公元前 年)晋楚泌之战,楚俘虏了晋知鄑,而晋也俘虏了楚公子谷臣并持有被晋射死的楚连尹襄老之尸。本文是写知鄑的父亲佐中军之后,双方交换战俘之事。文中主要写了楚共王在送行知鄑时双方的对话,表现了知鄑忠君爱国、对楚不亢不卑的精神。【原文】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鄑。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王送知鄑,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二国有好,臣

43、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王曰:“虽然,必告不谷。”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重点难点字词句】()归;送还。公子谷臣:楚庄王的儿子。连尹襄老:连尹是官名,襄老 是人名。()求:索取。以求知鄑:以,连词,表示目的关系。()于是:在这个时候。佐中军;担任中军副帅。子其怨我乎:

44、您大概恨我吧。其:语气词,表示委婉语气。怨:恨。不胜其任:“任”作名词时可为具体名词,也可为抽象名词,前者义为负荷,担子,后者义为责任,职责,后义由前义引申而来。()治戎:治 兵,演习军队。这里的意思是交战。()馘():割下敌方战死者的左 耳(用来报功)。这里与“俘”连用,指俘虏。以为俘馘:而当了俘虏。按:“以为”为两个词。以:连词,用法同“而”,表示结果关系。()衅鼓:取血涂鼓,意思 是处死。()即戮():接受杀戮。即:靠近,本义。今成语有“若即若离”,这里指回国。()惩:戒,克制。忿:怨恨。惩其忿:惩于一时的怒气。惩:因受打击而产生警戒之心。今成语有“惩前毖后”。()宥();宽恕,原谅。(

45、)与及:参与其中,相干。()任:担当。不任受怨:担当不了被仇恨这种情况。()外臣:外邦之臣。臣子对别国君主称外臣。()宗:宗庙。戮于宗:在宗庙中杀死。说文:“宗,尊祖庙也。”按祖庙为本义,会意。寡君之以为戮:即“寡君以之为戮”的倒装。()不获命:没有获得国君允许杀戮的命令。()宗职:祖宗世袭的职位。次及于事:轮到(我)承担军事职务。()偏师:副帅、副将所属的军队,非主力军队。其不敢违:将不敢躲避。说文:“违,离也。”这里正用本义。今有“久违”。()致死:献出生命。所以报也:(这就是我)用来报答你的方式。重为之礼而归之:为之礼,双宾结构。归之: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许之。于,介词,在;是,指示代

46、词,这时候。【模拟练习题】一、指出下列句子中古字、借字或异体字,写出相应的今字、本字或异体字,并说明它们的关系是哪一种(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一胫之大几如要。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盳而归。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眗不足于体与?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少益耆食,和于身。錌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乎?不临深?,不知地之厚也。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适莽苍者,三?而反,腹犹果然。济北王侍者韩女病要背痛。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秦民大说。王力 古代汉语 考点精讲及复习思路 祁奚荐

47、贤【题解】此乃祁奚“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故事,表现了祁奚任人唯贤的思想。祁奚,字黄羊,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历事晋景公、厉公、悼公、平公四世(公元前 年 前 年)。祁奚本是晋国公族晋献侯的后代,他的父亲是高梁伯,因食邑于祁(今天山西省祁县),遂以祁为姓。晋悼公继位,立祁奚为中军尉。祁奚是春秋时期晋国著名的贤大夫,他荐贤、护贤,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受到人民的一致称赞,成为千古美谈。【原文】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也可()。”于是羊舌职死矣(),晋侯曰:“孰可以 代之()?”对曰:“赤也可()。”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赤佐之()

48、。君子谓祁奚于是能举善矣()。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举其偏,不为党()。商书 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其祁奚之谓矣。解狐得举,祁午得位,伯华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为善,故能举其类。诗 云:“惟其有之,是以似之()。”祁奚有焉。【重点难点字词句】祁奚:字黄羊,晋国大臣。请老:告老,请求退休。晋侯:指晋悼公。嗣:继承人。指接替职位的人。称:推举。解狐:晋国的大臣。午:祁午,祁奚的儿子。于是羊舌职死矣:于是,两个词,在这时候。君子谓祁奚于是能举善矣:于是,两个词,在这件事上。羊舌职:晋国的大臣,姓羊舌,名职。羊舌赤:羊舌职的儿子。谄():谄媚,讨好。不为比:为,

49、算作。比:偏袒,偏爱。下两句同。比本义为排列,并排,引申为勾结,无原则地结合。句子用引申义。不为党:不算作偏袒。说文:“党,不鲜也,从黑尚声。”引申为集团(名词),地方组织,五百户为一党,偏袒(动词),均含贬义。句中为动词。又如成语“党同伐异。”偏:指副职,下属。党:勾结。王道:理想中的政治。荡荡:平坦广大的样子。这里指公正无私。这两句话见于 尚书洪范。令:县令。其:语气词。居有间:过了不久。邪:同“邪”,相当于“吗”。为:担任,担当。遂:于是。其祁奚之谓矣:这大概是指祁奚了。其:语气词,表示委婉语气。“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因果复句,前果后因,“也”是用判断句形式来表示因果关系的内容。

50、祁奚有焉:祁奚有这种德行在里面。【模拟练习题】一、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现象,并说明原是哪一种词类,如何活用。能富贵将军者,上也。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大其都者危其国,尊其臣者卑其主。楚田仲以侠闻,喜剑,父事朱家。功皆示未至,子何独自是而非我哉?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其意盖死我于囊而独窃其利也。女为悦己者容。范氏、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子产不毁乡校(襄公三十一年)【题解】子产是春秋时郑国有名的政治家,在他执政期间,精心图治,使处于晋楚两个大国之间的郑国获得安定。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考试真题 > 2.29金太阳联考 > 2.29金太阳联考 > 更多高考新课联系:F8688333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