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期末模拟测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A BCCH2ClCH2CH3 DCH3CH2OH2、NH3H2O(aq)与H2SO4(aq)反应生成1 mol (NH4)2SO4的H24.2 kJmol1;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的中和热H57.3 kJmol1。则NH3H2O在水溶
2、液中电离的H等于A45.2 kJmol1B45.2 kJmol1C69.4 kJmol1D69.4 kJmol13、已知:2Fe2+Br2=2Fe3+2Br-,2Fe3+2I-=2Fe2+I2。向FeI2、FeBr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适量Cl2,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还原性:I-Fe2+Br-B原混合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为6 molC原溶液中:n(Fe2+):n(I-):n(Br-)=2:1:3D当通入2mol Cl2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2I-+2Cl2=2Fe3+I2+4Cl-4、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设计和
3、操作中必须十分重视安全问题和环境问题,下列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A制氧气时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出现倒吸现象,立即松开试管上的橡皮塞B在气体发生装置上直接点燃乙烯气体时,先检查乙烯气体的纯度C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不停移动试管或加入碎瓷片,以免暴沸伤人5、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酸性溶液中:Fe2+、Al3+、NO3-、Cl-、I-pH=13的溶液:Na+、CO32-、SO32-、AlO2-、S2-水电离出来的c(H+)=10-13mol/L的溶液:NH4+、K+、NO3-、S2O32-加入铝片能放出H2的溶
4、液:Na+、HCO3-、Cu2+、SO42-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Fe3+、NH4+、Cl-、NO3-A B C D6、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SiO2不能和水反应,所以它不是酸性氧化物B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必然是纯净物C烧碱、冰醋酸、石墨均为电解质D海水、氯水、氨水均为混合物7、25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c(NH4+)最大的是( )A(NH4)2SO4 B(NH4)2Fe(SO4)2CNH4HSO4 DCH3COONH48、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氢氧碱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O2+2H2O+4e-4OH-B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
5、纯铜,主要电极反应式:Cu-2e-=Cu2+C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负极反应式:Fe-3e-Fe3+D钢闸门应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起保护作用9、用价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可以预测许多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也可推测键角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CS2是V形分子BSnBr2键角大于CBF3是三角锥形分子DNH4+键角等于1092810、下列对实验操作分析错误的是A配制11mol/LNaCl溶液时,若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则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低BNH4NO3溶解吸热,若配制15mol/L NH4NO3溶液时直接将溶解后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
6、液时,若所用砝码已经生锈,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若定容中不小心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刻将超出的水吸出,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11、0.1mol以CnHmCOOH所表示的羧酸加成时需50.8g碘,0.1mol该羧酸完全燃烧时,产生CO2和H2O共3.4mol,该羧酸是()AC15H27COOHBC15H31COOHCC17H31COOHDC17H33COOH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氧燃料电池放电时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B反应4Fe(s)+3O2(g)2Fe2O3(s)常温下可自发进行,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3 mol H2与1 mol N2混合反应生成NH3,转
7、移电子的数目小于66.021023D在酶催化淀粉水解反应中,温度越高淀粉水解速率越快13、科研工作者对甘油(丙三醇)和辛酸合成甘油二酯的酶法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它条件相同时,不同脂肪酶(号、号)催化合成甘油二酯的效果如图所示,此实验中催化效果相对最佳的反应条件是( )A12h,I号B24h,I号C12h,II号D24h,II号14、一定温度下在一个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4A(s)+3B(g)2C(g)+D(g),经2 min达平衡状态,此时B反应消耗了0.9 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时,v(A)v(B)v(C)v(D) =4321B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作为平衡标志C充
8、入惰性气体使压强增大可加快反应速率D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5 mol/(Lmin)15、某气态烃0.5 mol能与1 mol HCl完全加成,加成后的产物分子上的氢原子又可被3 mol Cl2完全取代。则此气态烃可能是()AHCCHBCH2=CH2CHCC-CH3DCH2=C(CH3)CH316、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氧化钠的电子式:B中子数为18的原子C氮离子(N3-)是结构示意图:D二氧化碳分子的比例模型:17、电解精炼铜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是粗铜板 B阴极发生反应:Cu2+ +2e-=CuC电解池的阳极材料为纯铜薄片 D粗铜板上发生氧化反应18、四
9、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W与Y同族且其中一种为地壳中最多的元素,Z与X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WXZBW与X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C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Z19、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苏打水是Na2CO3饱和溶液,可以缓解胃酸过多B明矾净水,利用了Al(OH)3胶粒的吸附性质C铁粉可以用于食品保鲜,涉及到Fe的还原性D碘酒在处理伤口时,应用了I2的氧化性20、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
10、常压下,11.2 LHCl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B常温常压下,5.6 g N2和CO混合物中所含有的原子数为0.4NAC将0.2 mol FeCl3水解制成胶体,所得胶体粒子数为0.2NAD50 mL12 mol/L盐酸与足量MnO2共热,转移电子数为0.3NA21、常温下向浓度均为0.10mol/L、体积均为1mL的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中分别加水,均稀释至VmL,两种溶液的pH与lgV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Khl(CO32-)(Khl为第一级水解平衡常数)的数量级为10-4B曲线N表示Na2CO3溶液的pH随lgV的变化关系CNa2CO3溶液中存在:c(N
11、a+)c(CO32-)c(OH-)c(HCO3-)c(H+)D若将Na2CO3溶液加热蒸干,由于CO32-水解,最终析出的是NaOH固体22、为了确定某物质是否变质,所选试剂(括号内物质)错误的是( )AFeCl2是否变质(KSCN)BNa2SO3是否变质(BaCl2)CKI是否变质(淀粉溶液)D乙醛是否被氧化(pH试纸)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A、B、C、D、E五种化合物均含有某种短周期常见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的溶液为澄清溶液,C为难溶的白色固体,E易溶于水,取A的溶液灼烧,焰色反应为浅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1)写出化学式:A_,B_,C_,D_,E_。(
12、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B:_;AD:_。24、(12分)醇酸树脂,附着力强,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绝缘性等,在油漆、涂料、船舶等方面有很广的应用。下面是一种醇酸树脂G的合成路线:已知:RCH2=CH2(1)反应的反应条件为_,合成G过程中会生成另一种醇酸树脂,其结构简式为_(2)反应反应类型分别为_、_;(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写出一种符合下列条件的F的同分异构体_。a.1mol该物质与4mol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b遇FeCl3溶液显紫色c核磁共振氢谱有3组峰值,比值为1:1:1(5)设计由1一溴丙烷制备聚丙烯醇()的流程图:_。25、(12分)实验室制取乙酸丁酯的实验装置
13、有如图所示两种装置供选用。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如下表:乙酸1丁醇乙酸丁酯熔点/16.689.573.5沸点/117.9117126.3密度/(gcm3)1.050.810.88水溶性互溶可溶(9 g/100 g水)微溶回答下列问题:(1)制取乙酸丁酯的装置应选用_(填“甲”或“乙”)。不选另一种装置的理由是_。(2)该实验生成物中除了主产物乙酸丁酯外,还可能生成的有机副产物有_、_。(写出结构简式)(3)从制备乙酸丁酯所得的混合物中分离提纯乙酸丁酯时,需要经过多步操作,下列图示的操作中,肯定需要的是_(填字母)。26、(10分)某化学小组需要480 mL 0.1000 mol/L的NaOH溶液。欲在实验室用固体烧碱配制。请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需用托盘天平称量烧碱的质量为_g。(2)配制过程中,不需要的仪器(填写代号)_。a烧杯 b冷凝管 c玻璃棒 d1000 mL容量瓶 e漏斗 f胶头滴管(3)根据实验需要和(2)所列仪器判断,完成实验还缺少的仪器有药匙、_、_。(4)请说出本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_。(5)将上图中的实验步骤AF按实验过程先后次序排列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