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纬注考注册城乡规划师相关知识精讲班主办:经纬注考教研中心主讲人:鱼鱼2022.7.17经纬注考(上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20222022EducationalEducationalcoursescourses城市交通枢纽规划设计交通枢纽规划设计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客运交通枢纽货运交通枢纽特点交通规划设计站前广场交通/防灾/景观/商业市级客运枢纽组团级客运枢纽其他地段或特定公交设施的转乘枢纽客运枢纽主要设计内容对外客运枢纽城市中心附近客运枢纽衔接功能/信息功能/管理功能物流中心主要设计内容公交优先原则人车分离减少冲突原则静态交通组织动态交通组织与管理景观功能设计一、城市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1.城市交通
2、枢纽规划设计(枢纽是客流货流集散交通方式转换车辆汇集的场所,不仅紧密衔接交通而且带动地区开发与商业)(1)分类与特点城市交通枢纽:客运交通枢纽、货运交通枢纽(物流中心)城市客运交通枢纽市级组团级:组团中心与或交通干线与组团级普通交通线路的换乘枢纽:公交干线/普通公交线路/小汽车/自行车/步行其他:中心交通限控区的换乘枢纽市区与郊区公交线路的换乘枢纽公共设施的换乘枢纽(购物中心)物流中心的功能:衔接、信息、管理对外交通枢纽:港口/铁路客站/长途汽车站/机场等枢纽:对外客运交通/轨道线/公交干线/小汽车/自行车/步行城市中心客运交通枢纽:轨道交通线路/公交线路/小汽车/自行车/步行(2)主要设计内
3、容交通枢纽规划设计包括两个方面:a.总体布局:长期发展规划,对综合建设.运营.管理的宏观指导,适应经济发展的目标,符合总规用地布局,满足运量需求b.规划设计:对总体布局确定的枢纽功能.设备.配套.组织管理的详细设计过程交通枢纽规划设计内容:1.选址与功能定位2.规模与流量预测3.平面与空间设计4.内部流线5.外部交通组织城市客运枢纽综合客运枢纽公共交通枢纽1.城市交通枢纽规划设计城市客运枢纽综合客运枢纽公共交通枢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51328-2018)二、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2.城市广场规划设计(1)广场种类:a.公共活动:居民文化休闲b.集散广场:机场、码头、铁路、长途站的站前
4、广场体育场、博物馆、公园、大型影剧院前门前广场等c.交通广场:桥头广场、环形交通广场d.纪念性广场:以纪念性建筑物为主体的公共活动空间e.商业广场:以人活动为主,给商业建筑布置而设置的人流活动区(2)(2)站前广场的设计:站前广场的设计:1.1.静态组织静态组织:主要是各类停车停车的规划,公交最近.出租车次之.最后是社会车辆公交:小城市采用路边港湾式,大城市需要把站点布置在广场内部,轨道交通在地下社会车辆:社会车辆停地下出租车:停车场与接送站台相结合,小车站不需专用停车场,大车站需要出租车停车场、接送客区分开自行车:广场外围左右两侧长途车2.2.动态组织(流线)动态组织(流线):排除过境交通,
5、简化交通流线,实现人车分离人流:直接简单连续的人行空间、标志完备的诱导系统、齐全的无障碍人行系统车辆组织:控制过境车辆、货车需准入社会车辆:可单行出租车:单行、禁行、禁止路边上下客长途车:避开拥挤路口3.3.景观要求:开阔,与环境协调景观要求:开阔,与环境协调城市轨道交通轨道交通的分类与技术特性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城市轨道交通定义分类运营范围分类运输能力分类路权分类敷设方式分类支撑和导向方式分类按牵引方式分类轨道线网规划概述公共客运交通的组成部分/采用准用的轨道导向运行技术特征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轨道交通分类线网规划布局车辆基地布局与规模用地规划
6、控制线网规划的主要内容范围与期限基本原则技术流程线网规划布局方案的主要内容影响方案的 主要因素线网的基本形态与特征线路的走向与车站布局一、轨道交通的分类与技术特征1.轨道交通的分类与技术特征1)运营范围:市区轨道交通、市域轨道交通,市郊铁路(通勤铁路)2)运输能力;3)路权:封闭、不封闭、部分封闭4)敷设方式:地下、地面、高架5)支撑和导向方式:钢轮钢轨(地面隧道高架桥都可用)胶轮导轨(一般设置在高架桥上)磁悬浮(分为高速中低速两类)6)牵引方式:旋转电机牵引系统、直线电机牵引系统(1)城市轨道交通定义: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统称为轨道交通(2)分类a)全封闭系统:与其他
7、交通方式完全隔离,不受其他交通方式的干扰,具有独立路权,地铁就属于此类。b)不封闭系统:也称开放式系统,不实行物理上的封闭,轨道交通与路面交通混合行驶在交叉口遵循道路交通信号或享有一定的优先权,有轨电车就属于此类。c)部分封闭系统:一般在线路区间采用物理措施与其他交通方式隔离,在全部交叉口或部分交叉口与其他交通方式混行,在交叉 口设置城市轨道交通优先信号,轻轨系统中就有此类。a)高运量系统:单向运输能力为4.57 万人次/小时。(地铁)b)大运量系统:单向运输能力为2.5 5 万人次/小时。(地铁)c)中运量系统:单向运输能力为13 万人次/小时。(中低速磁悬浮、单轨、轻轨)d)低运量系统:单
8、向运输能力小于1万人次/小时。(GBT50833-2012)城市公共交通走廊层级城市公共交通走廊层级线路客运强度:线路日均客运量与线路运营长度之比,反映线路单位长度上每日的载客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线路的运营效率。单位:万乘次/公里日。(GBT51328-2018)2.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技术特征高速磁浮线路最小半径不宜小于350m;线路坡度不大于100 最高行车速度不大于500km/h。中低速磁浮线路半径不小于50m;线路坡度不大于70;最高行车速度不大于l00km/h。中低速磁浮磁悬浮系统的主要特征包括:1)曲线和道岔性能与单轨等新交通系统相近。2)噪声小,轨道的维护费用少。3)车辆载荷平均分
9、布、车身较轻,桥梁等构造建筑的费用相应减少.4)车辆费用较高。5)属于中运量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AGT 系统可以分为三种形式,一是轨道中央引导方式;二是侧向引导方式,三是中央引导和侧向引导方式的混合。AGT 系统的特点是:1)车辆小型化,重量轻,高架桥可采用薄型结构梁,降低建设成本。2)可实现无人驾驶,但载客量小,初期成本较高。3)适于在大坡度线路上运行。4)噪声低。5)轮胎走行部分的路面的耐磨性和可维修性问题有待研究解决。类型类型运量运量路权路权适用区域适用区域轨道轨道电机电机1地铁高/大运量全封闭地下/地面/高架钢轮钢轨支撑导向旋转或直接电机牵引2轻轨中运量全封闭或部分封闭高架/地面/地下
10、钢轮钢轨支撑导向旋转或直接电机牵引3单轨中运量全封闭高架胶轮导轨支撑导向旋转或直接电机牵引4有轨电车低运量1)不封闭,全开放,混合车道2)新型局部隔离,优先路权地面(独立路权)/街面混行/高架5磁悬浮中运量(中低速/高速)高架/地面/隧道磁悬浮6自动导向轨道系统中运量高架/地下胶轮导轨支撑导向7市域快速轨道系统地面/高架/隧道,市域内中长距离的客运交通地铁/轻轨/专用车辆皆可跨座式悬挂式磁悬浮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51328-2018)城市综合交通(简称“城市交通”)应包括出行的两端都在城区内的城市内部交通,和出行至少有一端在城区外的城市对外交通(包括两端均在城区外,但通过城区组织的
11、城市过境交通)。按照城市综合交通的服务对象可划分为城市客运与货运交通。绿色交通:客货运输中,按人均或单位货物计算,占用城市交通资源和消耗的能源较少,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水平较低的交通活动或交通方式。如采用步行、自行车、集约型公共交通等方式的出行。城市公共交通:由获得许可的营运单位或个人为城区内公众或特定人群提供的具有确定费率的客运交通方式的总称。按照运输能力与效率可划分为集约型公共交通与辅助型公共交通。集约型公共交通:为城区中的所有人提供的大众化公共交通服务,且运输能力与运输效率较高的城市公共交通方式,简称公交。可分为大运量、中运量和普通运量公交。大运量公交指单向客运能力大于3万人次/h的公
12、共交通方式;中运量公交指单向客运能力为1万人次/h3万人次/h的公共交通方式;普通运量公交指单向客运能力小于1万人次/h的公共交通方式。辅助型公共交通:满足特定人群个性化出行需求的城市公共交通方式。如出租车、班车、校车、定制公交、分时租赁自行车,以及特定地区的轮渡、索道、缆车等。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BRT):采用大容量、高性能公共汽电车,集成专用车道、车站和乘客服务,由优先通行信号系统、智能调度系统控制的集约型快速公共交通客运方式。简称快速公交。城市公共交通集约型公共交通辅助型公共交通绿色交通步行自行车集约型公共交通大运量公交(BRT)中运量公交普通运量公交城市综合交通两端都在城区内一端在城
13、区内过境交通城市综合交通城市客运交通城市货运交通城市综合交通二、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进行,年限一致。(1)线网规划任务:目标与定位、规划布局、规划控制要求(2)线网规划内容:1)城市和城市交通现状;2)交通需求预测3)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必要性;4)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5)线网方案与评价;6)车辆基地、主变电站等主要设施的布局与规模;7)运营组织规划;8)资源共享研究;9)用地控制规划目标定位规划布局规划控制(3)线网规划原则:1.总体规划、生态、可持续2.宏观性、适应性、超前性3.稳定性、灵活性4.符合主客流方向5.结合
14、地形、环境、道路、景观6.施工性(4)线网的技术流程:1背景研究、2方案研究、3实施性规划一、概述背景研究实施性规划方案研究二、线网规划布局(1)主要任务和内容1)确定各条线路的大致走向和起讫点位置,提出线网密度等技术指标;2)确定换乘车站的规划布局,明确各换乘车站的功能定位;3)处理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之间的换乘关系,以及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关系;4)在充分考虑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沿线地形、道路交通和两侧土地利用的条件,提出各条线路的敷设方式;5)根据城市与交通发展要求,在交通需求预测的基础士,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分期建设时序,确定联络线分布下列哪些项属于城市轨道
15、交通线网规划的主要内容()A.交通需求预测B.线网方案与评价C.运营组织规划D.用地控制规划E.可行性研究(2)影响线网方案的主要因素:1)客流:城市性质地位/城市人口/土地利用规模布局形态/城市对外交通枢纽/公共可留集散点2)建设因素:自然人文地理条件/经济状况/交通敷设方式3)运营:线网结构/线路的起终点/换乘站选址(3)线网基本形态及特征线网编制基本方法:枢纽锚固、走廊锚固,通常为两种方法混用线路布置方式:分离式:不连通,线路独立运用,运输效率高速度快,换乘次数和距离大联合式:线网联通,不同列车可共线(类似于公用马路)大部分国家采用分离式,有的采用主线分离,其他线路联合。线网的基本形态:
16、1.网格式2.无环放射式3.有环放射式下列哪项不属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主要内容()A.确定线路的大致走向和气讫点B.确定换乘车站的功能定位C.确定联络线的分布D.确定车站规模优点优点缺点缺点适用于适用于网络式分布均匀,纵横联络方便,引导城市均匀向外发展,城市结构均匀线路走向单一,对角线距离大,平行换乘麻烦,线网规模相同时,网络式覆盖最小用地平坦,人口分布均匀的城市无环放射式向心交通,与中心距离短可达性好,利于中心疏散与活力,中心强大,促使中心密集开发,利于节约土地,防止“摊大饼”式蔓延加剧中心交通拥挤增加居民平均出行距离中心过分密集/环境恶化/抑制中心发展郊区与郊区联系不便单中心城市、中等
17、规模城市、郊区客流小有环放射式维持强大中心方便换乘避免过境干扰城市中心区不宜交汇成一点具有强大中心的特大城市1)沿主客流方向选择,并通过大客流集散点,2)线路应考虑全日客流效益、通勤客流规模,宜有大型客流点的支撑。3)线路起、终点不要设在市区内大客流断面位置。4)超长线路一般以最长交路运行lh 为目标,旅行速度达到最高运行速度45%-50%为宜。5)对设置支线的运行线路,支线长度不宜过长,宜选在客流断面较小的地段。6)当采用全封闭方式时,在城市中心区宜采用地下线,但应注意对地面建筑、地下资源和文物的保护;在城市中心区外围,且道路宽阔地段,宜选择高架线。有条件地段也可采用地面线。7)在线路长,大
18、陡坡地段,不宜与平面小半径曲线重叠。8)充分考虑停车场和车辆基地的位置和联络线。(4)线路走向的选择(5)车站布局1)车站应布设在主要客流集散点和各种交通枢纽点上,其位置应有利乘客集散,并与其他交通换乘方便。2)高架车站应控制造型和体量,中运量轨道交通的车站长度不宜超过100m。站厅落地的高架车站宜设置站前广场,有利于周边环境和交通衔接相协调。3)车站间距应根据线路功能、沿线用地规划确定。在全封闭线路上,市中心区的车站间距不宜小于lkm,市区外围的车站间距宜为2km左右。在超长线路上,应适当加大车站间距。4)当线路经过铁路客运车站时,应设站换乘。2.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三、车辆基站的规划布局与
19、规模(基地仅了解即可)车辆基地是停放、整备、运用、检修、运营、保养维护地车辆基站规划内容包括:车辆基地的类型、分工、布局、规模。1)资源共享原则,控制规模、节约用地2)确定检修模式、线路设备维修方式,划分车辆基地类型3)从运营角度确定车辆基地的功能与定位,明确分工4)统一布局,确定基地大致位置5)根据运营、行车密度、车辆参数等等等确定车辆基地规模重点:城市对外交通规划规范要求重点:城市对外交通规划规范要求(城市内的看规范和参考上表数据):城市内的看规范和参考上表数据):城镇建成区外高速铁路两侧隔离带规划控制宽度应从外侧轨道中心线向外不小于50m;普速铁路干线两侧隔离带规划控制宽度应从外侧轨道中心线向外不小于20m;其他线路两侧隔离带规划控制宽度应从外侧轨道中心线向外不小于15m。四、车辆基站的规划布局与规模(可着重记忆)(GBT50546-2018)(GBT51328-2018)14.轨道交通线网客流密度单位是()A.万人/公里B.万人公里/天C.万人公里/(公里天)D.万人/(公里天)(GBT50546-2018)(GBT51328-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