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一章 结构视角现在正是回应社会工作激进传统的时候了。Ife,1997:175它试图摆脱基于不平等并为重要的社会机制所支持的社会关系,迈向基于平等和集体、参与性意识形态的社会关系。Payne,2005:234结构视角代表了致力于以一个更为宏观、更为激烈的视角去改变案主及案主系统的尝试。尽管这样的尝试是初步的,但它从结构的视角回应了社会工作强调从社会层面进行改变的传统。结构视角在一般意义上从属于激进传统的阵营,它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批评理论,并包含不同的实践模式。它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曾经沉静了一段时期,然而于90年代再度勃兴,并逐渐扩展其影响力。第一节理论脉络毫无疑问,社
2、会工作的一个早期传统是希望经由结构性层面的改变而推动社会变迁和提升人们的福利。Longress(1996)认为结构视角的传统可以追溯到Jane Addams的“睦邻组织运动”,当时组织成员已经采取游行、示威的公众活动以促进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改革,提升移民的福利。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这一传统并没有得到强调,直到20世纪70年代,社会工作的激进观点和结构视角才获得一定的地位。它旨在促进激进的改变,在政治上与社会主义或“左翼”相关联。Rein(1970)批评传统社会工作理论过于保守、过于个人聚焦,认为应该从一个更为激进的视角促进社会层面的改变。l975年,Baily和Brake的激进社会工作(Rad
3、ical Social Work)一书的出版在一定程度上肇始了结构视角的兴起,该书挑战了基于个人的改善和限制性的社会改良理论和传统社会工作的霸权。在这一潮流的推动下,基于结构视角的不同社会工作模式涌现,包括批评社会工作(Canfa ol,1979)、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Corrigan&Leonard,1978)、政治社会工作(Withom,1974)、社会主义社会工作(Galper,190),它们从政治上的社会主义或者“左翼”出发,希望经由结构的变迁而促进社会公平,提升社会福利。然而,结构视角或激进观点的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的一段时期内逐渐消失(de Mafia,1992)。其主要原因是新
4、保守主义重新抬头,结构视角因此在政治层面无法与自由主义为基础的体制契合,相反,它与之格格不入,这势必导致其处于下风。在社会工作专业领域内,结构视角面临猛烈的抨击,它在社会工作机构中几乎无法施展,这样的景象尤见于美国。20世纪90年代,结构视角再度兴起。一方面,它旨在纠偏前一时期过于个人聚焦的社会工作理论;另一方面,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之后,敌视结构视角的意识形态有所松动。Mullaly(1993)从福利国家和社会工作处于危机之中这一立场出发,指出社会工作应澄清其意识形态以使其具有一个可成为所有形式的实践的清晰范式。90年代产生了一系列具有结构意味的实践模式,包括反歧视实践(Thompson,19
5、93)、反压迫实践(DalrympleBurke,1995)、激进个案工作(Fook,1993),以及结构社会工作(Mullaly,1997)。从意识形态或理论建构的层面而言,结构视角受到了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这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将问题界定为社会的和结构的而非个人的,个人关系被视为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关系的产物,社会的特定群体所遭遇的不平等和不公平来自其受压制的阶级地位;消除不平等和不公平是社会行动的首要因素,接受不平等和不公平作为社会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结构视角的支持者所反对的;变迁的焦点是政治行动和广泛的社会变迁;要在实践之中应用理论并经由实践反思理论,然后改变之;在行动中采用的观点可以在
6、行动之中发现意义并由我们所做的一切表达出来,因此它不能看成是实践的简单反映,相反,它不能完全外在于可辨识的实践(Payne,2005)。结构视角与若干旨在推动社会运动和社会变革的理论观点相关联。 Freire(1972)的著作作为一种激进视角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兴起于拉丁美洲。Freire聚焦于教育那些为贫困和元权所压迫的社区中的人群。他认为,人们应该形成关于自己的意识,这样的意识可经由教育而实现,即参与一种批判性的“对话”,这样,纯粹的积极分子(只做,却不反思也不分析)和纯粹的清谈者(只说不做)在实践之中逐渐融合在一起,从而发挥更大的能量。这涉及对体制的批评和分析,并经由具体的社会运
7、动而影响社会变迁。另一个相关的元素就是觉悟运动,即将受压迫的人群的意识唤醒。他们意识到这样一个压迫过程,而非不可避免地接受之。透过参与对话和实践,他们可以采取行动以抛弃对自由的忧虑和他们的某些无权感(Payne,2005)。正是基于此,Mullaly和Keating(1991)辨识出结构社会工作的几个重要主题:自由的改良主义作为一种应对社会问题的方式应该被抛弃;承担着政治和经济功能的福利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而,社会福利成为资本主义的反命题;传统社会工作激化了社会问题;“个人与社会”是一个错误的二分,因为私人问题不能撇开其社会和政治原因而进行理解和回应。第二节概念框架结构视角是从批评传统
8、社会工作出发并基于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及若干关于社会变革的理论而建构其概念体系的,表111比较了结构取向和环境取向的视角的不同。然而,结构视角是对那些旨在经由结构的变迁而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福利的诸多社会工作实践模式的指称,而不同的实践模式的概念建构又有所不同,这里只能辨识几个比较重要的概念。表111社会工作的结构视角和环境视角的比较资料来源:Fook,1993;Payne,2005。反对任何形式的不平等和压迫不平等是资本主义内在的组成部分,它可能基于阶级、性别、种族、性取向、年龄、能力和地理位置而出现,并将在上述领域处于不利地位的人排斥在机会、社会参与和满意的生活质量之外。不仅如此,它还是自
9、我强化的,甚至代代相传。不平等即带来压迫。压迫包括不同的形式,包括剥削、边缘化、无权感、文化帝国主义和暴力,而受压迫者回应压迫的反应则可能是经由贬损而适应和遵从;经由集体抵抗和差异政治而实现对抗。我们应该致力于改变任何的不平等并反对任何形式的压迫,这是社会工作宏观实践的目标(Mullaly,1997)。合法化边缘人群的声音在目前的政治经济状况下,边缘人群没有合法化的声音,他们所拥有的声音只不过是将自己进一步地污名化或贬损化,相反强势群体的声音在高举管理主义和经济理性主义的大旗下在公众场合肆虐。而结构视角认为边缘人群应该自己界定自己的需要,并可以清晰表达满足需要的手段。社工应该服务于边缘人群的利
10、益,并承担着让边缘人群的声音受到聆听和重视的任务(Ife,1997)。发展和支持反对性政治为了实现合法化边缘人群的声音,社会工作者要以更为政治性的方式行事。因此,社工要批评现存秩序并寻找替代性结构,要联合相关的利益群体致力于社会运动或者参与主要政党的运作。这样的实践拓展了对“政治”的狭义定义(Ife,1997)。重置社会工作正是由于社会工作脱胎于福利国家或现代福利体制,而福利国家体制的衰落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社会工作的式微,因此社会工作需要重新定义和重新建构以回应变动不居的外部环境。重置社会工作的目标在于寻求一个更加以社区为本的实践模式或社区发展的模式(Ife,1997),只有这样的实践才能回
11、应结构议题从而促进更大范围的改变。社工即街头知识分子结构视角下,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就如同葛兰西所言的知识分子。这要求知识分子能够将观念应用于行动,联系理论与实践并寻求改变世界。就社工而言,他们应该利用自己的专业去解放和赋权边缘化群体。社会工作者被视为“知识分子”的启示在于凸现了知识热情、分析、概念化、思想和反思对于指导激进实践的重要性。视其为“街头”,则是因为社会工作者要广泛联络处于弱势的人、群体和社区(Ife,1997)。第三节实践框架Mullaly(1997)根据前述的理论提出了一个新的社会工作模式,即“结构社会工作”。这一模式是立足于以下观点:即社会问题源于自由保守的资本主义而非个人的缺失
12、,这样的缺失体现为不平等,不平等内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并表现为基于阶级、性别、种族、性取向、年龄、残障和地理区域的差异,那些具有经济和社会权力的人们将社会的诸多特征中的某一层面界定为正当,从而去压制那些不具备如此特征的人。通过将群体排除于机会、参与和生活的良好质量之外,压迫得以实现。这个结构具有自我维持性,因为它赋予人们变得更有权势的动机。实践原则结构视角的目标是应对相关的社会原因并致力于转型,即试图改变出现问题的社会,而非仅仅处理问题的后果。它试图摆脱基于不平等并为一系列的重要社会机制所支持的社会关系,从而迈向基于平等和集体、参与性意识形态的社会关系(Mullaly,1997)。基于此,社会工
13、作的实践要立足于以下层面:(1)社工必须形成一种关于压迫的稳固概念(de Maria,1992)。它不是仅仅限于难堪的或痛苦的情景,而且体现于这样一种状况,整个生活情景不断与某种压制性的社会关系进行关联,并以系统性地结合在一起的方式对案主的行动施加障碍,而这一局面的根源在于拥有更多权力、财富和机会的群体系统性地将某些人置于优势而将另外一些人置于弱势。因此,变化旨在消除压迫的负面影响并颠覆那些导致如此境遇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结构(Mullaly,1997)。(2)实践必须持续贴近社工实践的情景,并采取不同的倡导、集体行动或社会运动的策略提升人们的自我意识和社会关注,这样才能够实现社会层面的改变(de
14、 Maria,1992)。否则,结构的视角只能是流于空谈。(3)批判性思维引领行动。社会分析要摆脱将社会视为井然有序和稳定不变的秩序视角,因为这一视角是为既定的优势群体服务的,是不可能激发更大范围的社会变迁的。因此,批判性思维要从一个冲突论的视角出发,要看到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是处于冲突之中的,要改变这样的格局只能是激进或结构性的行动(de Mafia,1992;Mullaly,1997)。(4)我们应该聚焦于为习惯思维所边缘化的事物。因为边缘化的人与事往往容易“失语”,“失语”的结果就是在空问上不可见或不受关注。结构视角要求我们在解释和强调不公正情形之时,要保留真实生活的述说,要让弱势群体
15、的声音被倾听,要让边缘的生存方式被关注,要让受损的形象得以重新建构(de Mafia,1992)。(5)社工必须看到他们所采取的避免压迫性的行动和促进赋权的政治和结构意涵,从而减少案主的罪恶感和焦虑。意识觉醒、相互学习和正常化是重要的策略。当然,我们应该警惕,社会工作既是解放性的也是压迫性的,这是结构视角所坚持的辩证法所决定的(Mullaly,1997)。评估结构视角的评估要关注的焦点在于案主所处的社会脉络以及在这一脉络下案主的无权状态或无力感。要通过对案主的社会脉络的发问而批评性地透视到案主的无权感根源于何处,案主习得的无助感的结构性因素是什么,意识形态式的社会限制是什么,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
16、是如何影响案主境遇的,案主问题背后隐含的社会议程是什么,案主的标签是谁施加的、有何影响,限制性的社会经济结构表现在哪些方面。专业关系社工与案主建立一种对话性关系,这种关系是平等的且相互探索他们需要理解的领域。分享个案记录、自我披露以减少社会距离、提供机构的信息,诸如此类的技巧可能是有益的。批评性觉醒并不必然意味着要将他们或他们面临的问题政治化,它涉及跟他们一起分享一个探索和理解他们的情景的过程。案主自己的认知和目标应该是主要的。社工应该协助区分影响案主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因此当外在影响更为重要的时候,他们不会为自己的作用感到难过。批评性质疑,挑战错误的谜思和限制性行为以及形成替代性的思维和生
17、活方式对这个过程助益良多。干预技巧结构视角的技巧是多元的,但其目标聚焦于唤起案主的权力与意识、将问题外部化、减少案主的罪恶感、强化问题的脉络论述,因而赋权、正常化、集体化、重新定义和倡导是常用的策略。赋权在结构视角中,社工要促进案主增强权力,支持案主发现满足自身需要的各种可能条件。但代替案主是与赋权相悖的,因为权力不是从属于社工,而是来源于案主本人。案主不知道自己的权力或者没有利用自己的权力,而社工要做的就是让案主认识到自己的权力并行使之。社工和案主要形成一种相互学习的关系,而非向案主提供专家意见。社工必须避免以本身是压迫性的方式行动,也许是为了弥补案主在自己的社会关系之中或机构之中无权的状态
18、。正常化正常化是另外一种激进的技巧。它就是要让案主了解到他们的情景并非是特别的,或者如某些话语体系所宣称的那样是病态的、不正常的、异类的。进一步说,社工要跟案主确认,这样的情形是另外的很多人所共有的,他们可以跟他人接触并一起努力实现改变。正常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污名、自贬,强化自信和自尊。在一定意义上,正常化就是对主流社会的关于异常的建构的解构,这样的解构具有解放意义(Mullaly,1997)。 集体化集体化这一技巧涉及的是形成一种集体意识,这样的集体意识是在共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社工要鼓励案主将自己的经验跟他人类似的经验联系起来。社工和案主在对话的过程中要确认解决问题的集体方法是存在的
19、,具有同样问题或经验的人应该形成小组,这样的小组可以经由集体力量而推动更大范围的变化。集体化还有助于人们摆脱关于他们的问题和自身的个人化概念,减少孤立感和建立人际关系(Mullaly,1997)。重新定义重新定义是另一重要技巧。它涉及帮助案主理解隐藏在他们个人问题背后的社会的压迫性结构。它提供一种替代性的社会现实或问题的定义。确认针对压制观点的替代性看法也可让案主得以用新的方式看待情境。技巧包括:批判性质疑、幽默、隐喻、讲故事、认知不协调(让人们意识到他们所认识的社会是与现实世界有冲突的)、说服和沉默(Mullaly,1997)。倡导为案主倡导是一种重要的激进实践方式。因为倡导可以促进更多人了
20、解或理解这个特定人群的经验、关怀和不满,从而促使社会结构之中掌握权力和资源的群体予以回应。倡导可以包括个案倡导、原因倡导,前者是为个人,后者是为案主所属的群体。第四节贡献与局限结构视角将压制和权力作为理论和实践的核心,并以促进基于社会正义、平等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社会变迁为目标,这践行了激进传统的理念。它致力于回应所有社工都面对的社会不平等,尽管在现实生活之中,这样的回应可能并不为强势群体所接受,但它却代表了某种希望。这样的希望和梦想是社会工作者应该坚持的,也是社会工作中“社会”应有之义。Ife(1997:180)认为:“人们没有必要寻求一种外在于主流社会工作的结构视角。毋宁说,很明显社会工作自身
21、是激进的,它是建立在潜在的激进实践的传统之上,尽管这一点经常不被关注。”结构视角在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接受度较高,但在美国是边缘化的,因为它被批评“过于政治化”,以社会主义作为替代性选择和实现结构变迁的可能性不现实或希望渺茫。结构视角过分强调人是结构不平等的受害者,而非社会变迁的积极参与者。结构视角似乎倾向于忽视案主的迫切的个人需要。相反,它提高了他们的关于集体行动的若干方面的意识。这是非伦理的、视而不见的以及不切实际的,因为这不是社会服务试图要做的,或者说它只是提供社工所遭遇的行为和事件的部分解释。结构视角在处理情绪问题上比较薄弱,因为它主要聚焦于物质和社会议题以及服务的提升(Payne,
22、2005)。在一定程度上,结构视角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一种政治宣称,而非一种理论,即它没有提供一种可供经验检测的解释。它是激进的,对社会结构进行了强烈的批判,激进的改变在现有的框架下是无法实现的,是一种隐喻,而非可能的现实。本章小结结构视角代表了致力于以一个更为宏观、更为激烈的视角去改变案主及案主系统的尝试。尽管这样的尝试是初步的,但它从结构的视角回应了社会工作强调从社会层面进行改变的传统。从理论传统上,它从属于激进传统,并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赋权理论和批评理论的思想。它的实践模式是多元的。关键概念结构街头知识分子压迫集体化拓展阅读1Mullaly,R(1997)Structural Social Work:Ideology,Theory,andPractice,Oxford University Press2Fook,J(1993)Radical Casework:A Theory of Practice,Allen&Unwin思考和练习1如何理解“社工即街头知识分子”这一论断?2为什么结构视角在美国难以盛行?3比较激进视角和环境视角有何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