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1. 梨状孔:鼻骨(上)与上颌骨额突(外)及腭骨突起(下)共同形成。2. 固有鼻腔:前界为鼻内孔,后界为后鼻孔,有内、外、顶、底四壁。经鼻内孔与鼻前庭相通。 顶壁为鼻骨与额骨鼻突构成;容嗅区黏膜的嗅丝通过筛板抵达颅内底壁前3 / 4上颌骨腭突,后1 / 4腭骨水平部内侧壁即鼻中隔,由鼻子中隔软骨、筛骨正中板、犁骨和上颌骨腭突组成外侧壁由上颌骨、泪骨、鼻甲骨、筛骨内壁、颚骨垂直板、蝶骨翼突构成3. OMC:窦口鼻道复合体,以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称为。其通气和引流障碍,是发生各鼻窦慢性炎症的主要原因。4. 利特尔区
2、:鼻腭动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上唇动脉和腭大动脉,在鼻中隔前下部的黏膜下交互吻合,形成动脉丛,称之为利特尔动脉从,是临床上鼻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此区称为。5. 克氏静脉丛:鼻中隔前下部的静脉构成静脉丛,称,为该部位出血的重要来源。6. 吴氏鼻鼻咽静脉丛:老年人下鼻道外侧壁后部近鼻咽处有表浅扩张的鼻后侧静脉丛,称为,常是后部鼻出血的主要来源。7. 生理性鼻甲周期:正常人体鼻阻力呈现昼夜及左右有规律的和交替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双侧下鼻甲充血状态的影响,约间隔27小时出现一个周期,称之为。其意义是促使睡眠时反复翻身,有助于解除疲劳。8. 脑脊液鼻漏:即脑脊液自鼻腔漏出,经颅前窝底、颅中窝底或其他部
3、位的先天性或外伤性骨质缺损、破裂处或变薄处,流入鼻腔,见于先天性筛板、蝶窦骨缺损和颅前窝、颅中窝骨折或手术外伤。鼻腔镜手术损伤中鼻甲附着处的骨质(如筛顶)容易引起。9. 鼻额筛眶复合体骨折:鼻骨位于梨状孔的上方,与周围诸骨连接,受暴力作用易发生骨折;如鼻根内眦部受伤使鼻骨、筛骨、眶壁骨折。10. 击出性骨折:是当眼部受钝器伤后,眶内压力骤增,致使眶底薄弱处骨折;骨折片、眶内软组织、眼肌等随之疝入上颌窦。其中单纯性眶底爆折的大多数发生在眶底后内侧,临床上以车祸居多,其次为斗殴。11. 鼻疖:是鼻前庭或鼻尖部的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金葡菌为主要的致病菌。多因挖鼻、拔鼻毛使鼻前庭
4、皮肤损伤所致,也可继发于鼻前庭炎。机体抵抗力低时,易患此病。12. 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黏膜肿胀为主要特点,常伴有鼻窦的变态反应性炎症。可分为常年性、季节性;间歇性、持续性。13. 鼻息肉:是鼻腔和鼻窦黏膜的常见慢性疾病,以极度水肿的鼻黏膜在中鼻道形成单发或多发息肉为临床特征。14. Widal三联征:鼻息肉患者同时伴有支气管哮喘、阿司匹林耐受不良,则为阿司匹林耐受不良三联征。15. 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向一侧或两侧、或局部有突起、引起鼻腔功能障碍,如鼻塞、鼻出血和头痛等。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类型有C形、S形,或呈尖锥样突起(骨棘或矩状突),
5、或呈由前向后的条形山脊样突起(骨嵴)。16. 眶尖综合征:蝶窦炎引起眶壁骨膜下脓肿时,可波及视神经孔和眶上裂,引起,即眶周皮肤感觉障碍、上睑下垂、眼球固定(眼肌麻痹所致)、复视甚至失明等症状。17. 黏液囊肿:是鼻窦囊肿中最为常见者。单侧多见,好发于筛窦,其次为额窦,上颌窦较少见,原发于蝶窦者罕见。多见于青年和中年人,10岁以下儿童罕见。囊肿增大时,可累及其他鼻窦,如筛窦囊肿多较大,可侵犯眼眶和颅底。囊肿可继发感染演变成脓囊肿,危害较大。18. 黏膜囊肿:可发生于任何鼻窦,但多见于上颌窦,常位于上颌窦底壁或内壁。多为单侧,生长缓慢。囊肿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自然破裂,囊液经窦口流出。常无症状,多在鼻
6、窦影像检查时发现。19. FESS:即功能性鼻窦内镜外科,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是70年代中期在传统的鼻窦手术的基础上建立的崭新的慢性鼻窦炎外科治疗方式。手术以剔除中鼻道为中心的附近区域病变,特别是前组筛窦的病变,恢复窦口引流和通气功能,即通过小范围或局限性手术解除广泛的鼻窦阻塞性病变。20. 咽隐窝:咽鼓管圆枕后上方与咽后壁之间有一处凹陷称为,其上方与颅底破裂孔邻接,是鼻咽癌好发部位之一。21. 咽峡:由上方的腭垂(悬雍垂)和软腭游离缘、下方舌背、两侧舌腭弓和咽腭弓共同构成的环形狭窄。22. 咽后隙:位于椎前筋膜与颊咽筋膜之间,上起颅底,下至上纵隔,相当于第1、2胸椎平面,在中线处被咽缝分为左右
7、两侧,且互不相通,每侧咽后隙中有疏松结缔组织和淋巴组织。在婴幼儿,咽后隙有较多淋巴结,儿童期逐渐萎缩,至成人仅有极少淋巴结。扁桃体、口腔、鼻腔后部、鼻咽、咽鼓管及鼓室等处的淋巴引流至此。23. 咽旁隙:又称咽侧间隙或咽颌间隙。位于咽外侧壁(咽上缩肌)和翼内肌筋膜之间,与咽后隙仅一薄膜相隔,左右各一,形如锥体。锥底向上至颅底;锥尖向下达舌骨;内侧以颊咽筋膜及咽缩肌与扁桃体相临;外侧为下颌骨升支、腮腺的深面及翼内肌;后界为颈椎前筋膜。以茎突及其附着肌为界又分为前隙(肌隙或茎突前隙)和后隙(神经血管隙或茎突后隙)两部分。前隙较小,内有颈外动脉及静脉丛通过,内侧与扁桃体毗邻,外侧与翼内肌紧密相连;后隙
8、较大,内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神经、交感神经干通过,颈深淋巴结位于此。向前下与下颌下隙相通;向内、后与咽后隙相通;向外与咬肌隙相通。24. 咽淋巴环:咽黏膜下淋巴组织丰富,较大淋巴组织团块呈环状排列,称为,主要由咽扁桃体(腺样体)、咽鼓管扁桃体、咽侧锁、咽后壁淋巴滤泡、腭扁桃体、及舌扁桃体构成内环。内环淋巴流向颈部淋巴结,后者又互相交通,自成一环,称外环,主要由咽后淋巴结、下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等组成,咽部淋巴均流入颈深淋巴结。25. 急性咽炎:是咽黏膜、粘膜下组织的急性炎症,多累及咽部淋巴组织。此病可单独发生,亦可继发于急性鼻炎或急性扁桃体炎,常见于秋冬季及冬春之交。26. 慢性咽炎:为咽部
9、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慢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多见于成年人。病程长,症状顽固,较难彻底治愈。27. 急性扁桃体炎:为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咽黏膜和淋巴组织炎症,是一种很常见的咽部疾病。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年,在春秋两季气温交替时最易发病。28. 慢性扁桃体炎:多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因扁桃体隐窝引流不畅,窝内细菌、病毒滋生感染而演变为慢性炎症。29. 腺样体肥大:正常生理情况下,儿童67岁时,腺样体发育为最大,10岁以后逐渐萎缩,到成人则基本消失。若腺样体增生肥大,且引起相应症状者,称,多见于35岁儿童,成年罕见。30. 腺样体面容:儿童腺样体肥大时
10、,长期张口呼吸,可影响面骨发育,出现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出现所谓。31. OSAHS: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指睡眠时上气道反复发生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通常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病征,并可导致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等多器官多系统损害。此综合征是最常见的睡眠呼吸紊乱疾病。通常指成人在7小时的睡眠时间内,至少有30次呼吸暂停,每次发作时,口、鼻气流停止流通至少10秒以上;或呼吸暂停指数大于532. AHI: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是指平均每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的
11、次数。AHI=(呼吸暂停次数+低通气次数)/睡眠时间。33. 弹性圆锥:其前端附着在甲状软骨板交角线的内面近中线处,后端位于杓状软骨声带突下缘。前后附着处游离缘边缘增厚形成声韧带,向下附着在环状软骨上缘中前部形成环甲膜,其中央部分增厚形成环甲中韧带。34. 三凹征:吸气性呼吸困难的主要表现为吸气运动加强,吸气时间延长,由于吸气时空气不易进入肺内, 此时胸腔内负压增加,出现胸廓周围组织凹陷,如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剑突下出现凹陷,临床上称之为,严重者肋间隙也可发生凹陷。吸气性呼吸困难常见于喉部发生阻塞性病变者。35. 四凹征:喉阻塞引起吸气性软组织凹陷时,胸骨上窝、锁骨上下窝、胸骨剑突下或上腹部,
12、肋间隙于吸气时向内凹陷,称。36. 闭合性喉外伤:指钝器撞击或挤压而颈部皮肤无伤口的喉外伤,又称喉挫伤。临床表现为:喉痛、声嘶、咯血、颈部皮下气肿、呼吸困难。37. 急性会厌炎:又称急性声门上喉炎,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可引起喉阻塞而窒息死亡。成人、儿童均可患病,全年均可发生,但冬春季多见。38. 声带小结:又称为歌者小结,典型的声带小结为双侧声带前、中1/3交界处对称性结节状隆起。39. 声带息肉:好发于一侧或双侧声带的前、中1/3交界处边缘,为半透明、白色或粉红色表面光滑的肿物,常引起声音嘶哑。多为发声不当或过度发声所致,也可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40. 喉阻塞:又称喉梗阻,系因喉部或其
13、临近组织病变,使喉部通道发生阻塞,引起呼吸困难,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若不速治,可引起窒息死亡。由于幼儿喉腔较小,黏膜下组织疏松,神经系统不稳定,故发生喉梗阻的机会较成人多。41.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切开颈段气管前壁、插入气管套管,并通过气管套管呼吸的急救手术。42. 气管异物: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类,一般所指的属外源性,即外界物质误入气管、支气管所致的疾病,多见于5岁以下的幼儿,重者可致窒息死亡。43. 纵隔摆动:气管异物部分阻塞一侧支气管,两侧胸腔压力失去平衡,使纵隔随呼气、吸气向两侧摆动;如异物相对固定,形成呼气性活瓣,则呼气时气管变窄,空气排出受阻,形成患侧肺气肿,使患侧肺内
14、压力大于健侧,纵隔向健侧移位。若为活动性异物,异物随吸气下移,形成吸气性活瓣,吸气时空气进入受阻,患侧肺含气量较健侧少,形成患侧肺不张,深吸气时纵隔向患侧移动。44. 光锥:耳镜检查鼓膜时,自脐下前下达鼓膜边缘有一三角形反光区,是外来光线被鼓膜的凹面集中反射而成。45. Corti器:即螺旋器。位于基底膜上,自蜗底至蜗顶全长约32mm,由内、外毛细胞,支柱细胞和盖膜等组成。为听觉感受器的主要部分。46. 空气传导:47. 骨传导:即声波直接经颅骨途径使外淋巴发生相应波动,并激动耳蜗的螺旋器产生听觉。48. 坏死性外耳道炎:是一种特殊的弥漫性外耳道炎,常引起外耳道骨髓炎和广泛进行性坏死,可致颞骨
15、和颅骨骨髓炎,并发多发性神经麻痹,其中以面神经麻痹最为常见,故有“恶性外耳道炎”之称,实际并非恶性肿瘤。患者多数是老人和糖尿病患者,致病菌常为铜绿假单胞菌。严重者感染可侵及颞下窝,也可引起脑膜炎、脑脓肿、脑软化而死亡。49.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冬春季多发,是儿童和成人常见的听力下降原因之一。中耳积液可为浆液性分泌液或渗出液,亦可为黏液。急性多在8周以内,慢性则大于8周未愈。50. 灯塔征: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穿孔一般开始甚小,不易看清,彻底清洁外耳道后,方见穿孔处有搏动亮点,称之为,实为脓液从该处涌出。51. 隐蔽性中耳炎:许多早期急性化脓性中耳
16、炎可能无明显自觉症状,具有的发病特点。52. 耳硬化:是骨迷路发生反复的局灶性吸收并被富含血管和细胞的海绵状新骨所替代,继而血管减少,骨质沉着,形成骨质硬化病灶而产生的疾病,可分为镫骨耳硬化和耳蜗耳硬化。53. 镫骨耳硬化:耳硬化是骨迷路发生反复的局灶性吸收并被富含血管和细胞的海绵状新骨所替代,继而血管减少,骨质沉着,形成骨质硬化病灶而产生的疾病。其中病变位于前庭窗,引起镫骨固定者,称。 54. 耳蜗耳硬化:耳硬化是骨迷路发生反复的局灶性吸收并被富含血管和细胞的海绵状新骨所替代,继而血管减少,骨质沉着,形成骨质硬化病灶而产生的疾病。其中病变位于迷路或内听道,导致听觉感受器或听神经病变者,称。5
17、5. 临床耳硬化:耳硬化是骨迷路发生反复的局灶性吸收并被富含血管和细胞的海绵状新骨所替代,继而血管减少,骨质沉着,形成骨质硬化病灶而产生的疾病。多数患者因硬化病灶侵及前庭窗,引起镫骨固定而出现临床症状,称。56. 威利斯听觉倒错/维利斯误听:耳硬化的患者在喧闹环境中反较在安静环境下的听觉为好,临床上将此现象称为。57. Schwartze征:耳硬化患者有时可在骨膜后上象限头肩鼓岬骨膜显著充血而变红的区域,此现象称,为临床耳硬化的特征之一。58. 卡哈切迹:耳硬化症时,骨导听力曲线可在1000Hz或2000Hz区域呈V形下降,称,提示镫骨底板固定,为耳硬化症特征之一。59. 梅尼埃病:是一种特发
18、性膜迷路积水的内尔病,表现为反复发生的旋转性眩晕,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耳鸣和(或)耳胀满感。60. 传导性聋:经空气传导的声波,受到外耳道、中耳病变的阻碍,到达内耳的声能减弱,致使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称为。61. 感音神经性聋:内耳听毛细胞、血管纹、螺旋神经节、听神经或听觉中枢器质性病变均可阻碍声音的感受与分析或影响信息传递,致使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称为。62. 突发性聋: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多在三日内听力急剧下降。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的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常为中或重度;原因不明可伴耳鸣可伴眩晕、恶心、呕吐,但不反复发作除第对脑神经外,无其他脑神经受损症状单耳发病多
19、见,亦可双侧同时或先后受累,双侧耳聋往往以一侧较重63. 颈动脉鞘:颈深筋膜中层包绕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及迷走神经,形成。64. 根治性颈清扫术:切除包括腮腺下极、胸锁乳突肌、肩胛舌骨肌、颈外静脉、颈内静脉、副神经、经从神经等以及颈区区的所有淋巴结及脂肪结缔组织。65. 改良颈清扫术:为根治性颈清扫术的改良,术中保留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副神经三个结构中的一个或多个,保存里患者的功能,又称功能性颈清扫术。慢性鼻炎 1、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鉴别要点变应性鼻炎 2、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治疗临床表现:鼻痒:合并变应性结膜炎时,可有眼痒和结膜充血喷嚏:反射性动作、阵发性发作鼻涕:大量清水样鼻涕鼻
20、塞嗅觉减退检查:鼻镜:鼻黏膜苍白、水肿,或浅蓝色,鼻腔水样分泌物查找致敏变应原:特异性皮肤点刺试验、鼻黏膜激发试验、体外特异性IgE检测 并发症:变应性鼻窦炎、支气管哮喘、分泌性中耳炎治疗: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对症):首选糖皮质激素,辅以抗组胺药,适当使用减充血剂免疫治疗(对因)手术治疗(对症)鼻息肉3、 鼻息肉的诊断、治疗症状:鼻塞:以双侧发病多见,单侧者较少,常表现为双侧持续性鼻塞并渐近性加重,息肉体积增大后可完全阻塞鼻腔通气鼻塞重者表现为说话呈闭塞性鼻音,睡眠时打鼾鼻息肉蒂长者患者可感到鼻腔内有物随呼吸移动后鼻孔息肉可致经鼻呼气困难流涕:鼻腔流黏性或脓性涕,间或清涕,可伴喷嚏嗅觉障碍
21、:常伴嗅觉减退或丧失耳部症状:可引起耳鸣和听力减退其他症状:鼻息肉阻塞并妨碍鼻窦引流,常引起继发鼻窦炎体征:前鼻镜或鼻内镜检查:鼻腔内有一个或多个表面光滑、灰白色或淡红色荔枝状半透明肿物,带蒂或广基,触之柔软,不痛,不易出血 影像学检查首选CT冠状位和轴位扫描 并发症:支气管哮喘、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 鉴别诊断:上颌窦后鼻孔息肉:原发于上颌窦,蒂长而细,经上颌窦副孔或自然孔突出经总鼻道向后入后鼻孔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多为单侧发病,形如多发性鼻息肉,表面粗糙,色灰白或淡红鼻咽血管纤维瘤:好发于青春期男性,易出血,有鼻塞和反复鼻出血史,基底多在鼻腔后端或鼻咽鼻腔恶性肿瘤:单侧进行性鼻塞,反复少量鼻
22、出血或有血性脓涕且有臭味, 外鼻变形、面部麻木、剧烈偏头痛,一侧鼻腔新生物鼻内脑膜脑膨出:多发生于新生儿或幼儿,肿块多位于鼻腔顶部、嗅裂或鼻中隔后上部, 表面色灰白、光滑、柔软,为单一肿物 治疗:药物治疗与手术切除相结合的综合疗法 药物治疗:激素用于初发较小息肉、鼻息肉围手术期、伴有明显变态反应因素者 手术切除:多数鼻息肉,特别是多发和复发性息肉鼻出血4、鼻出血的病因 局部病因: 外伤:鼻内损伤、鼻外挖伤 鼻腔异物 炎症:各种鼻腔、鼻窦的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炎症 肿瘤:鼻腔、鼻窦及鼻咽恶性肿瘤溃烂早期出血量少,为涕中带血或血性涕,反复出现 其他:鼻中隔疾病鼻中隔偏曲等,萎缩性鼻炎 全身病因: 急性
23、发热性传染病:如流感、出血热,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血液病:凝血机制异常的疾病;血小板量或质异常的疾病 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K、P或钙缺乏 肝、肾等慢性疾病和风湿热等 中毒:磷、汞、砷、笨等可破坏造血系统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内分泌失调:主要见于女性,可能与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有关5、鼻出血的治疗 治疗原则:长期、反复、少量出血者,应积极寻找病因;大量出血者,应立即止血,再查找病因 一般处理: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必要时给予镇静剂,抗休克 局部处理:鼻出血好发于鼻中隔前下部,且出血量较少: 嘱患者用手指捏紧两侧鼻翼,冷水敷前额后颈部 常
24、用的止血方法: 烧灼法:适用于反复小量出血、且明确出血点者 填塞法:适用于出血较剧、渗血面较大或出血部位不明者 前鼻孔可吸收性材料填塞 前鼻孔纱条填塞 后鼻孔填塞法 鼻腔或鼻咽部气囊或水囊压迫 血管结扎法:对严重出血者可采用此法 中鼻甲下缘平面以下出血者可结扎上颌动脉或颈外动脉 中鼻甲下缘平面以上出血者,需结扎筛前动脉 鼻中隔前部出血者可结扎上唇动脉 血管栓塞法:对严重出血者可采用此法。 全身治疗与其他治疗急性鼻窦炎6、急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常继发于上感或急性鼻炎,故原有症状加重,出现畏寒、发热、食欲不振、便秘、不适 局部症状:鼻部症状:鼻塞、流脓涕、嗅觉障碍、鼻出血头痛或局部疼痛:
25、最常见前组鼻窦炎引起的头痛多在额部和颌面部;后组鼻窦炎的引起的头痛多在颅底或枕部急性上颌窦炎:眶上额部痛,可伴有同侧颌面部痛或上颌磨牙痛;晨起轻,午后重急性筛窦炎:头痛较重,局限于内眦或鼻根部,也可放射至头顶部;前组筛窦炎类急性上颌窦炎,后组筛窦炎类急性蝶窦炎急性额窦炎:前额部周期性痛;晨起痛,渐加重,中午最痛,午后减轻,晚间消失,次日重复急性蝶窦炎:颅底或球后深处钝痛,可放射至头顶和耳后,亦可引起枕部痛;晨起轻,午后重慢性鼻窦炎7、慢性鼻窦炎的诊断、治疗 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轻重不等,时有时无 局部症状: 流脓涕:为主要症状之一,涕多,粘液性或脓性 前组鼻窦炎,鼻涕易从前鼻孔擤出;后组鼻窦
26、炎,鼻涕多经后鼻孔入咽 鼻塞:为主要症状 头痛,一般情况下无此症状,或仅表现为钝痛和闷痛 伴随鼻涕、流脓涕和嗅觉减退 多有时间性或固定部位,多为白天痛、夜间轻,且常为一侧,若为双侧,必有一侧加重 前组鼻窦炎多在前额部痛;后组鼻窦炎多在枕部痛 鼻内用减充血剂(疗程少于7天)、蒸汽吸入可缓解 咳嗽、低头位或用力时头痛加重,吸烟、饮酒、情绪激动时头痛亦加重 检查:前鼻镜检查:鼻黏膜慢性充血肿胀,有脓性分泌物、息肉 鼻内镜检查:可进一步查清OMC、鼻腔各部,甚至鼻窦内病变 鼻窦CT:可见鼻窦黏膜增厚,窦腔密度增高及息肉样阴影 上颌窦穿刺冲洗:用于诊断和治疗 并发症:急性化脓性鼻窦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27、急性咽炎、扁桃体炎、喉炎、气管和支气管炎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者,首选药物治疗,无改善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或鼻腔解剖异常者,首选手术治疗;围手术期仍需药物治疗 局部治疗:鼻腔内应用减充血剂和糖皮质激素,以解除鼻腔鼻窦引流和通气障碍 鼻腔冲洗 上颌窦穿刺冲洗 鼻腔负压置换术:用负压法使药液进入窦内鼻腔手术鼻窦手术鼻源性并发症8、鼻源性并发症 眶内:眶内炎性水肿 眶壁骨膜下脓肿 眶内蜂窝织炎 眶内脓肿 球后视神经炎 眶外:硬脑膜外脓肿 硬脑膜下脓肿 化脓性脑膜炎 脑脓肿 海绵窦血栓性静脉上颌窦恶性肿瘤9、上颌窦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辅助诊断、治疗临床表现:早期肿瘤较小,局限于
28、窦腔某一部位,以内上角区为多,常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的发展,先后出现以下症状:单侧脓血鼻涕:持续性进行性,晚期可有恶臭单侧面颊部疼痛或麻木感:可为首发症状单侧进行性鼻塞单侧上颌磨牙疼痛或松动:拔牙后症状依旧 上颌恶性肿瘤晚期破坏窦壁,向邻近组织扩展,可引起下列症状: 面颊部隆起:压迫破坏前壁,可致面颊部隆起、面部不对称变性,突破骨膜侵犯面颊部软组织和皮肤,可发生瘘管或溃烂眼部症状:压迫鼻泪管出现流泪,向上压迫眶底可使眼球向上移位硬腭隆起:向下扩展可致硬腭及鼻龈沟半圆形隆起、溃烂,牙齿松动或脱落张口困难:晚期向外侵犯翼腭窝和翼内肌,可出现顽固性神经痛和张口困难颅底受累:可经鼻顶筛板侵犯颅前窝底;也
29、可破坏侧壁侵犯颞下窝、颅中窝底颈淋巴结转移:晚期可出现同侧下颌下淋巴结肿大辅助:前鼻镜:鼻腔内菜花状、表面溃疡或坏死、易出血及基地广泛的新生物 鼻腔外侧壁内移,中鼻道或嗅裂中有血迹、息肉或新生物 肿瘤组织活检:确诊 鼻窦CT/MRI:可明确肿瘤的大小和侵犯范围治疗:根据肿瘤病理类型、原发部位、侵犯范围及患者全身情况,选择手术、放射、化疗和生物治疗肿瘤范围较局限者,多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包括术前根治性放疗,手术彻底切除原发病灶,必要时可行单侧或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以及术后放疗和化疗首次治疗是治疗成败的关键FESS10、FESS 的概念、进步之处、鼻内镜手术并发症FESS:即功能性鼻窦内镜外
30、科,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是70年代中期在传统的鼻窦手术的基础上建立的崭新的慢性鼻窦炎外科治疗方式。手术以剔除中鼻道为中心的附近区域病变,特别是前组筛窦的病变,恢复窦口引流和通气功能,即通过小范围或局限性手术解除广泛的鼻窦阻塞性病变。进步之处:减少了皮肤或黏膜的损伤以及对骨质结构的破坏 精确显示鼻腔外侧壁和鼻窦的解剖结构,利于术中操作和术后观察 在保留黏膜和恢复正常的黏液纤毛传输功能的前提下,祛除病变,拓宽鼻腔和鼻窦间的空间联系;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正常的解剖结构和黏膜,维系鼻腔、鼻窦基本的生理功能鼻内镜手术并发症: 颅内并发症:颅内血肿、气脑、脑脊液鼻漏、脑膜膨出、脑实质损伤 眶及眶周并发症:视力障
31、碍、眶内血肿或气肿、眼球运动障碍、泪道损伤 鼻内并发症:术腔粘连闭塞、窦口闭锁、出血 全身并发症:感染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哮喘发作、恶性高热、局麻或全麻导致的心律失常及死亡急性扁桃体炎11、急性扁桃体炎的分类、诊断、并发症、治疗分类:急性卡他性:多为病毒引起,仅局限于黏膜表面急性滤泡性:引起淋巴滤泡充血、肿胀、化脓,呈现黄白色斑点急性隐窝性:扁桃体充血、肿胀,隐窝充填有渗出物、形似假膜 临床表现:全身症状:多见于急性化脓性,起病急,有畏寒、高热、头痛、食欲下降、乏力、全身不适、便秘 局部症状:以剧烈咽痛为主,常放射至耳部,伴有吞咽困难 下颌下淋巴结肿大,有时转头不便 在幼儿还可因扁桃体显著肿大引
32、起呼吸困难 体征:咽部:扁桃体黏膜表面充血、肿胀,可见黄白色脓点,在隐窝口处有黄白色或灰白色点状干酪样分泌物,可连成一片,形似假膜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并发症: 局部:扁桃体周脓肿,急性中耳炎、急性鼻炎及鼻窦炎、急性喉炎、急性淋巴结炎、咽旁脓肿全身:急性风湿热、心肌炎、急性肾炎、急性关节炎、急性骨髓炎 治疗: 一般疗法:卧床休息,进流质,多饮水,加强营养;咽痛较剧或高热时,可服用解热镇痛药根据病情轻重,给予抗生素:首选青霉素局部疗法:可用复方硼砂溶液或呋喃西林液漱口中医中药:疏风清热、消肿解毒手术治疗:有并发症患者可采用慢性扁桃体炎12、慢性扁桃体炎的分型、治疗分类:增生型,纤维型,隐窝型鉴
33、别诊断:扁桃体生理性肥大:小儿和青少年,无自觉症状,隐窝清洁、无分泌物潴留,无黏连,柔软扁桃体角化症:隐窝上皮过度角化,形成白色沙粒样物质,坚硬、附着牢固,用力擦形成出血创面扁桃体肿瘤:单侧迅速肿大并有溃疡,同侧颈淋巴结肿大。活检确诊治疗:施行扁桃体切除术扁桃体切除术13、扁桃体切除术的适应症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或多次并发扁桃体周脓肿扁桃体过度肥大,妨碍吞咽、呼吸及发声功能慢性扁桃体炎已成为引起其他脏器病变的“病灶”,或与临近器官的病变有关联白喉带菌者,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各种扁桃体良性肿瘤,可连同扁桃体一并切除;对恶性肿瘤则应慎重14、扁桃体切除术的禁忌症急性炎症时,一般不施行手术,宜在炎症
34、消退23周后切除扁桃体造血系统疾病及有凝血机制障碍者,如再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等,一般不手术若扁桃体炎症会导致血液病恶化,必须手术切除时,应充分准备,精心操作,并在整个围手术期采取综合治疗严重全身性疾病,如活动性肺结核、风心、先心、关节炎、肾炎、高血压病、精神病等在脊髓灰质炎及流感的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或流行地区以及其他急性传染病流行时,或患上呼吸道感染病期间,不宜手术妇女月经期前和月经期、妊娠期,不宜手术患者亲属中免疫球蛋白缺乏或自身免疫病的发病率高,白细胞计数特别低者,不宜手术腺样体肥大15、腺样体肥大的临床表现局部症状:耳部:咽鼓管咽口受阻,并发分泌性中耳炎,致耳鸣、听力减退
35、,有时可以引起化脓性中耳炎鼻部:常并发鼻炎、鼻窦炎,有鼻塞、流涕说话时呈闭塞性鼻音,睡眠时发出鼾声、张口呼吸 严重者可引起OSAHS咽、喉、下呼吸道症状:分泌物刺激呼吸道黏膜,常引起阵咳,并引发中耳炎长期张口呼吸,可影响面骨发育,出现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出现所谓腺样体面容 全身症状:主要为慢性中毒及反射性神经症状鼻咽癌16、鼻咽癌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临床表现:早期症状不典型,临床上容易误诊1) 鼻部症状:早期可有回缩涕中带血或擤鼻涕中带血,时有时无,多部引起患者重视,瘤体增大后可堵塞后鼻孔,引起鼻塞,始为单侧,继而双侧2) 耳部症状:肿瘤发生于咽隐窝者
36、,早期可压迫或阻塞咽鼓管咽口,引起该侧耳鸣、耳闭塞感及听力下降,导致分泌性中耳炎3) 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者约占60%,转移常出现在颈深部上群淋巴结,始为单侧,继而发展为双侧,质硬、活动度差或不活动、无痛性肿大4) 脑神经症状:发生于咽隐窝者,易破坏颅底骨质或通过破裂孔和颈内动脉管侵犯岩骨尖,引起、对脑神经损害,继而累及、对脑神经引起偏头痛,面部麻木、复视、上睑下垂、视力下降瘤体可直接侵犯咽旁间隙或因转移淋巴结压迫引起、对脑神经受损而出现软腭瘫痪、反呛、声嘶、舌偏斜5) 远处转移:晚期鼻咽癌可出现远处转移,常见转部位有骨、肺、肝检查:后鼻镜及鼻内窥镜检查:可见鼻咽顶、咽隐窝菜花状、结节样
37、、溃疡杨肿物,可发现早期微小EB病毒血清学检查:辅助鼻咽CT/MRI:可了解中午侵犯的范围及颅底骨折破坏程度鼻咽部活检:确诊 治疗:首选放疗,放疗后有残余或复发者,可手术切除OSAHS17、OSAHS的概念、临床表现、分度、治疗OSAHS: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指睡眠时上气道反复发生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通常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病征,并可导致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等多器官多系统损害。此综合征是最常见的睡眠呼吸紊乱疾病。临床表现:诊断:多导睡眠监测是金标准,但确诊仍需结合临床OSAHS通常指成人在7小时
38、的睡眠时间内,至少有30次呼吸暂停, 每次发作时,口、鼻气流停止流通至少10秒以上;或呼吸暂停指数大于5 治疗:一般治疗:锻炼、减肥、戒烟戒酒、侧卧睡眠 非手术治疗:持续正压通气治疗为内科治疗中最有效的方法 手术治疗: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小儿急性喉炎18、小儿急性喉炎常比成人重的原因小儿喉部粘膜下组织较疏松,炎症时易肿胀小儿喉腔和声门较小,易在炎症时出现喉阻塞,引起呼吸困难小儿咳嗽力量不强,下呼吸道和喉部的分泌物不易咳出慢性喉炎19、慢性喉炎的临床表现及分型临床表现:间歇性或持续性声音嘶哑喉部不适、干燥感,说话时有喉痛感喉部分泌物增加 分型:慢性单纯性喉炎、肥厚性喉炎、萎缩性喉炎喉癌20、喉癌的转
39、移途径 直接扩散:声门上型癌:会厌前间隙、会厌谷、舌根、梨状窝、咽喉侧壁 声门型癌:前联合癌:双侧声带 晚期:侵及甲状腺至喉体增大、颈前组织浸润 声门下型癌:向下:气管 向前:环甲膜、颈前肌层 向两侧:甲状腺 向后:食管前壁 淋巴转移: 声门上型癌:颈深上组的颈总动脉分叉处、淋巴结 声门型癌:很少发生转移 声门下型癌:喉前、气管旁淋巴结 血行转移:少数晚期病人,转移至肺、肝、肾、骨、脑垂体等 21、喉癌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临床表现:声音嘶哑:声带癌早期即可出现,声门上癌及声门下癌侵犯声门区也可出现咳嗽、血痰、疼痛、咽喉不适、异物感 进食呛咳:声门上癌尤其是会厌癌,可因其占位效应影响吞咽动作中
40、各肌群的协调而出现呛咳 呼吸困难:声门区为上呼吸道最为狭窄的部位,占位效应可影响呼吸 声门上癌及声门下癌在肿瘤较大时,同样影响呼吸 吞咽困难:多见于晚期的声门上癌 颈部包块 诊断:喉镜检查:动态观察肿瘤形态、范围、声带活动度 颈部触诊:观察有无淋巴结肿大及喉体变化 增强CT、下咽及食管造影 病变组织活检:金标准 治疗:以手术为主,辅助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喉阻塞22、喉阻塞的病因、临床表现、分度和治疗病因:炎症(小儿急性喉炎、急性会厌炎)外伤水肿(喉血管神经性水肿)异物肿瘤(喉癌)畸形声带瘫痪临床表现:吸气性呼吸困难:主要吸气性喉喘鸣吸气性软组织凹陷:胸骨上窝、锁骨上下窝、胸骨剑突下或上腹部,肋
41、间隙于吸气时向内凹陷声嘶发绀分度: 一度:安静时无呼吸困难。活动或哭闹时有轻度吸气性呼吸困难,稍有吸气期喉喘鸣和胸廓周围软组织凹陷。二度:安静时也有轻度吸气期呼吸困难,吸气期喉喘鸣和胸廓周围软组织凹陷,活动时加重,但不影响睡眠和进食,无烦躁不安等缺氧症状,脉搏尚正常。三度:吸气性呼吸困难明显,喉喘鸣声较响,吸气期胸廓周围软组织凹陷显著,并出现缺氧症状,如烦躁不安、不易入睡,不愿进食,脉搏加快等。四度:呼吸极度困难。患者坐立不安,手足乱动,出冷汗,面色苍白或发绀,定向力丧失,心律不齐,脉搏细数,昏迷,大小便失禁等。若不及时抢救,则可因窒息以致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治疗:对于急性喉阻塞患者,需争分夺
42、秒,因地制宜,迅速解除呼吸困难,以免造成窒息或心力衰竭,依病因及呼吸困难程度,采用药物或手术治疗。一度:明确病因,积极进行病因治疗。若为炎症引起,使用足量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治疗。二度:若为炎症引起,使用足量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大多可避免气管切开术。若为异物,应尽快取除;若为喉肿瘤、喉外伤、双侧声带瘫痪等一时不能去除病因者,应考虑做气管切开。三度:若为炎症引起,喉阻塞时间较短,在密切观察下可积极使用药物,并做好气管切开术的准备,若药物治疗未见好转,全身情况较差时,宜及早行气管切开术。若为肿瘤,则应立即行气管切开术。四度:立即进行气管切开术。若病情十分紧急时,可先行环甲膜切开术,或先气管插管,再行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术23、气管切开术适应证、并发症 适应证、喉阻塞:任何原因引起的34度喉阻塞,尤其病因不能很快解除时应及时型气管切开术。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阻塞:如昏迷、颅脑病变、多发性神经炎、呼吸道烧伤、胸部外伤等。某些手术的前置手术:如颌面部、口腔、咽、喉部手术时,为防止血液流入下呼吸道或术后局部肿胀阻碍呼吸,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 并发症: 皮下气肿: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与气管前软组织分离过多、气管切口外短内长或皮肤切口缝 合过紧、切开气管或插入套管发生剧烈咳嗽有关。 轻者可自行吸收;严重者应立即拆除缝线,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