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章 家庭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顾名思义,就是以家庭作为受助单位而开展的社会工作服务活动。本章将围绕家庭社会工作展开讨论,首先简要概述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内涵、特征和假设,然后介绍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以及家庭社会工作经常运用的主要方法。第一节 家庭社会工作概述家庭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重要专业实践领域之一,它有着自己的基本内涵、假设和特征,与家庭治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一)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内涵由于家庭的类型很多,而且家庭遇到的困难也千差万别,所以要给家庭社会工作一个清晰的定义并不容易。所谓家庭社会工作,是指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帮助家庭解决面临的困难,使其更好地发
2、挥家庭的社会功能,以满足所有家庭成员的发展和情感需要的专业服务活动。在这个定义中,需要注意以下三点:(1)家庭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而开展的专业服务活动。它不同于其他助人活动,如心理咨询、护理等,需要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知识、方法和技巧,例如家庭系统的概念、增能的观点等。社会工作者只有运用这些社会工作特有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家庭,才能在服务活动中体现出社会工作自身的专业特性。(2)家庭社会工作的目的是帮助有需要的家庭更好地发挥家庭的社会功能。家庭社会工作不仅仅关注那些处于危机当中或者社会弱势的家庭,帮助其解决面临的困难,同时也关注其他有需要的家庭,让他们更好地发挥社会
3、功能,以满足家庭成员的成长发展以及各种情感的需要。因此,家庭社会工作的服务焦点既可以是帮助家庭克服面临困难的,治疗修补取向的;也可以是协助家庭发挥家庭成员潜能的,成长发展取向的。(3)家庭社会工作关注整个家庭成员的需要。它不同于个人的服务,而是以整个家庭作为服务关注的焦点。当然,对于整个家庭的理解也可以不同,有两种基本的态度:一种是把家庭作为一个整体视为服务活动开展的对象,家庭中的任何一位成员都只是整个家庭的一部分,只有当他们一起组成一个家庭整体时才能成为服务活动关注的焦点,服务活动始终围绕着整个家庭而展开,例如我们经常见到的家庭辅导就是把家庭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的;另一种把家庭作为服务活动开展
4、的场境或者活动单位,既可以把个人放在家庭场境中所开展的专业服务活动称为家庭社会工作,如亲子关系教育等,不一定涉及所有家庭成员,也可以把家庭作为活动的单位放在更大的社区场境中所开展的专业服务活动称为家庭社会工作,如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等,帮助家庭在社区中建立和扩展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因此,家庭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家庭作为帮助对象的各种服务活动的总称。如果细分起来,家庭社会工作主要包括三部分:以家庭作为背景的专业服务活动、以家庭作为对象的专业服务活动以及以家庭作为活动单位的专业服务活动。不同类型的家庭社会工作虽然具有不同的服务活动的形式,但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1)针对家庭的日常生活和沟通交流方式进行
5、干预。虽然家庭社会工作有时也会在辅导室中进行,但更多的时候却是直接在受助的家庭中开展,尤其对于深陷危机中的家庭来说,这样直接在受助家庭中开展专业服务的方式,能保证社会工作者接近家庭的自然生活环境,了解家庭成员的真实需要,并且针对受助家庭的互动交流方式以及日常生活的安排开展服务介入活动,直接影响受助家庭成员。(2)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困扰产生的环境因素。家庭既是家庭成员改变的条件,也是家庭成员困扰产生的来源。家庭社会工作为社会工作者提供直接接触家庭自然环境的机会,让社会工作者直接面对家庭困扰产生的自然环境以及家庭成员改变的自然条件,协助家庭成员寻找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变家庭环境的影响,让家庭环境更
6、好地满足家庭成员的需要。(3)为家庭成员提供直接、具体的支持和帮助。在受助的家庭中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活动,社会工作者就可以根据家庭成员的实际需要设计服务活动计划,按照服务计划的要求开展各项服务活动,评估服务活动的效果,并且根据受助家庭成员需要的变化随时调整服务计划,让服务活动和家庭成员的发展配合起来,为家庭成员的发展提供直接、具体的支持。总之,家庭社会工作不同于围绕个人而开展的社会二作,它有自己的基本特征,包括针对家庭的日常生活和沟通交流方式进行干预、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困扰产生的环境因素以及为家庭成员提供直接、具体的支持和帮助等。显然,只有当家庭的发展遇到障碍时,其成员才会寻找专业的帮助,包括
7、家庭社会工作者的支持。尤其当这样的困扰妨碍了家庭成员日常生活的安排时,像家庭社会工作这样的专业服务就成为帮助家庭恢复匹常社会功能不可缺少的部分。当然,家庭社会工作并不单纯服务处于危机困扰中的家庭,根据家庭社会工作对家庭改变所发挥的作用,可以把它的基本功能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1)增强家庭的能力,帮助家庭成员做好改变的准备。无论是遇到危机、希望解决面临困难的家庭,还是寻求潜能发展、希望提高生活水平的家庭,都可以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和支持下为改善未来生活状况做好准备。(2)结合家庭的治疗和支持,保证家庭维持有效的家庭功能。社会工作者在协助家庭克服面临的困难时。同时需要为家庭提供必要的支持;而在为家庭
8、提供必要的支持时,又需要协助家庭寻找解决困扰的方法。将家庭的治疗和支持结合起来,才能为家庭维持有效的家庭功能提供保障。(3)促进家庭功能的改善,维护家庭成员满意的日常生活方式。家庭社会工作不仅仅局限于保证家庭能够维持有效的家庭功能,同时还需要与受助家庭成员一起改善家庭的功能,更好地满足家庭成员成长发展的需要,并且根据家庭成员的要求维护家庭成员满意的日常生活方式。简而言之,家庭社会工作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功能,即在社会工作者协助下,帮助家庭成员做好改变的准备、保证家庭维持有效的家庭功能以及维护家庭成员满意的日常生活方式。(二)家庭社会工作与家庭治疗的关系提起家庭社会工作,很容易让人想起家庭治疗,这
9、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很容易混淆起来。家庭社会工作与家庭治疗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起源不同。家庭社会工作的产生要比家庭治疗早,它起源于社会工作初期的美国慈善组织运动中的“友好访问者”活动,已有100一百多年的历史。可以说,社会工作者的创始人玛丽里士满就是家庭社会工作的先驱,她首先要求社会工作者同时对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成员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系统考察。而家庭治疗则是系统理论产生后把心理治疗从个人延伸到家庭的尝试和实践,时兴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只有五六十年的历史。(2)关注焦点不同。与家庭治疗相比,家庭社会工作关注的焦点更为广泛,既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包括家庭成员在不同层面
10、的互动交流,例如家庭成员个人与家庭的互动交流、家庭与社区的互动交流等;而家庭治疗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家庭本身的结构和互动关系。因此,家庭治疗通常以整个家庭作为关注的焦点,而家庭社会工作更为自由,它的关注焦点既可以是家庭中的个人,也可以是家庭中的次系统,如亲子关系等,甚至可以是家庭与家庭之间的互动关系。(3)工作理念不同。家庭社会工作更为强调“人在情境中”的服务理念,注重在受助家庭的自然生活场境中开展专业服务。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让社会工作者更容易接近受助家庭的实际生活,了解家庭成员的真实需要,而且能够帮助社会工作者把受助家庭的环境因素作为服务介入的重要方面来考察。而家庭治疗更为注重家庭系统的服务理念
11、,关注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和结构。因此,家庭社会工作更倾向在受助家庭的自然生活场境中开展服务,而家庭治疗更多地在离开家庭自然生活场境的辅导室中进行。(4)专业关系不同。在家庭的自然生活场境中开展专业服务,这要求社会工作者与受助家庭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常,这样的良好合作关系的建立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专业合作关系”,包含很多情感方面的交流。如果缺乏这些情感方面的交流,社会工作者就无法深入到受助家庭的自然生活场境中。而这一要求在家庭治疗中并不突出。以上的比较是把家庭社会工作和家庭治疗作为两种理想的服务模式进行对比的,实际上,在日常的专业服务活动中,家庭社会工作和家庭治疗之间的界限并没有那么清晰,
12、而且两者往往交错在一起。无论在服务的方法和技巧上,还是在服务的理念和原则上,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借用。家庭社会工作与家庭治疗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服务领域的相互影响。虽然细分起来家庭社会工作与家庭治疗的服务领域存在一些差别,但两者都以家庭作为帮助的对象,服务内容存在交叉和重叠,很容易出现相互替代的现象。(2)服务模式的相互影响。尽管家庭治疗比家庭社会工作出现得晚,但家庭治疗的服务模式、方法和技巧却比家庭社会工作发展得快,而且影响也比家庭社会工作大。很多社会工作者学习家庭治疗的服务模式、方法和技巧,并把它们运用于家庭社会工作的服务项目中。(3)工作人员的相互影响。家庭社会工作与家庭治
13、疗的相互影响还表现在工作人员的相互交叉上,不少社会工作者学习家庭治疗的方法和技巧在辅导室里从事专业服务活动,同时也有不少家庭治疗师走出辅导室在受助家庭的自然环境中开展各种服务活动。可见,家庭社会工作与家庭治疗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但要在实际服务中明确区分家庭社会工作和家庭治疗的界限并不容易。不过,明确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要求还是非常有意义的,能够让社会工作者了解自己的作用和位置,并且使其能在开展家庭服务活动中把握家庭社会工作的核心要求和基本内涵。(三)家庭与家庭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者之所以在家庭的自然生活场境中开展专业服务活动,是因为有这样的共识:家庭是社会成员获得基本需要并且学习社会行为的重要场所
14、,孩子在家庭中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知识,并且为家庭之外的生活做好准备,家庭功能的正常发挥就能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因此,了解家庭的定义、家庭的基本类型等对于开展家庭社会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要给家庭一个清晰的界定却非常困难,家庭的结构和功能会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例如,核心家庭在现代社会中已成为主要的家庭类型,而多代的联合家庭却慢慢减少。此外,不同文化对界定谁是家庭成员也有明显的差别。不同的学者对家庭有不同的理解和界定,但这些有关家庭的定义中都包含了一些基本的要求:家庭是依靠血缘、婚姻或者法律联结起来的一群人组成的;家庭成员拥有共同分享的历史和未来;家庭成员之间存在深厚的情感联系。简而言之
15、,家庭就是一群通过血缘、婚姻或者法律连结起来,并且拥有共同历史和未来以及深厚感情联系的人。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领养家庭是通过法律长久收养子女的家庭;在寄养家庭中,父母亲暂时托管和抚养未成年的子女;单亲家庭则是由父亲或者母亲一方与未成年子女一起生活的家庭。一个家庭可以同时属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类型的家庭,例如,一个领养的家庭同时也可以是联合家庭。另外,随着家庭成员的成长,家庭的结构也会发生变化。例如,核心家庭的子女长大成家之后,如是继续与父母亲生活在一起,核心家庭就会转变成主干家庭或者联合家庭。家庭结构的转变不是简单的结构的变化,同时意味着家庭成员之间互动变流关系的转变,以及家庭成员的需要的
16、改变。作为社会工作者,需要将家庭结构的改变与家庭成员互动关系的转变以及家庭成员需要的变化连接起来,并且将这些变化放在家庭的自然生活场境中考察。值得社会工作者特别关注的是,社会工作者自身对家庭的认识。社会工作者也生活在家庭中,也有自己的家庭生活经验。这些家庭生活的经验就构成了社会工作者对家庭的认识和看法的基础,影响着社会工作者对受助家庭成员需要的理解以及对服务活动计划的规划和执行。例如,如果社会工作者认为一个完整的家庭包括父亲、母亲和孩子,这样的看法就会影响社会工作者对单亲家庭成员的需要的理解,在需要评估以及服务活动计划的时候就会特别关注家庭角色的不完整。因此,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家庭服务时,要对自
17、己的家庭生活经验保持警觉,这样才有可能避免自身的误解,才能了解受助家庭成员的真实需要。二、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家庭社会工作有一些基本的假设,这些基本假设为家庭社会工作的开展提供基本的逻辑框架。社会工作者只有正确了解和把握这些基本的假设,才能保证专业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一)提供以家庭为基础的支持在社会工作者看来,家庭是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场所,涉及家庭成员的各个方面,为家庭成员的健康成长提供必不可少的支持;家庭也是孩子学习基本生活技能和知识的重要场所,帮助孩子学习基本的人际沟通技巧和生活原则,提升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且家庭生活的改善离不开家庭成员的投入和参与。因此,只有以家庭为基础为家庭成员
18、建立和提供必要的支持,才能满足家庭成员的基本需要,真正改善家庭成员的生活状况。(二)坚持以家庭为中心的理念社会工作者认为,家庭是家庭成员成长的重要场所,尤其对于孩子来说,家庭是影响其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运用以家庭为中心的视角就能把受助家庭成员放在家庭的自然环境中考察,了解家庭成员与家庭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从而准确掌握家庭成员的需要。如果某个家庭成员遇到困扰,不仅与个别家庭成员相关联,往往同时与整个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密切相关。只有把遇到困扰的家庭成员放到整个家庭的互动关系中去理解,才能真正了解受助家庭成员的要求。此外,运用家庭为中心的视角能够让社会工作者在关注受助家庭成员面临的困难的同时
19、,了解受助家庭成员与其他家庭成员在互动交流中形成的相互支持的关系,从而充分运用家庭的资源推动受助家庭成员境遇的改变。(三)采取危机介入的策略家庭成员常常在日常生活出现危机时,才会主动寻找专业人员的帮助。此时,社会工作者才有可能与家庭成员建立必要的信任合作关系。对于家庭成员来说,危机既是妨碍家庭日常生活顺利进行的障碍,同时也是家庭生活改善的重要契机。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家庭成员才愿意关注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状况,反思和调整自己的生活。对于社会工作者而言,把握危机介入的时机,能够使自己顺利走进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中,并且结合危机在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中寻找危机解决的方式,对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产生直接的影
20、响。当然,采取危机介入的策略并不意味着社会工作者仅仅关注危机的解决,而是首先关注危机的解决,并且通过危机的解决过程进一步开展危机预防的服务活动,将短期的目标和长期的目标结合起来,更有效地发挥社会工作的作用。(四)运用生态视角家庭成员生活在家庭中,而家庭又受到周围社会环境的影响。运用生态视角不仅要求社会工作者把受助家庭成员放在家庭环境中考察,同时也要把家庭放在更大的社会环境中去理解。尤其对于处于弱势的家庭来说,社会环境的影响非常突出,而且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又常常与周围环境的影响交错在一起。例如,进城务工家庭的子女经常面临学习的困难,这不仅需要关注进城务工子女本身以及家庭的状况,同时也要考察城
21、乡生活方式以及教育水平的差异。如果不运用生态视角理解这些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就很难了解发生冲突的真正原因,服务介入活动也就很难有成效。另外,生态视角还特别强调社会环境中重要他人的影响。例如,对于进城务工家庭的子女来说,学校的班主任老师就是社会环境中的重要他人,对改善进城务工子女的学习状况和家庭沟通交流状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二节 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了解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内涵和基本假设之后,进一步来看一看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家庭社会工作中经常运用的一些重要理论和概念、家庭社会工作实践领域的基本内容以及目前中国开展家庭服务的基本状况。一、家庭社会工作的重要理论和概念(一)家庭系统理论家
22、庭系统理论是家庭社会工作中运用最广、最受欢迎的理论,它已成为很多家庭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理论基础,为家庭社会工作者提供了评估和干预家庭功能的基本框架。家庭系统理论有三个基本的观点:(1)家庭成员的“问题”是由整个家庭不良的沟通交流方式导致的。所有的家庭都是一个社会系统,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因此,不能把家庭的问题归结为某个或者某些家庭成员导致的,而应把问题放在整个家庭的环境中,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方式以及这样的方式如何产生和维持问题的具体过程。(2)家庭所面临的危机既是机会,也是挑战。一旦某个家庭成员出现“问题”,不仅这个家庭成员需要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沟通交流方式,对“问题”作出回
23、应;同时也会影响家庭中的其他成员,要求其他家庭成员作出相应的调整。如果家庭成员仍旧运用以往无效的问题解决方式,就会加深“问题”;相反,如果家庭成员能够运用“问题”提供的机会调整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方式,就能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机会。(3)因“问题”而导致的家庭功能的失调能够有效解决。如果家庭出现了“问题”,通常这些“问题”会被理解成某个或者某些家庭成员导致的,其他家庭成员就会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责备那些有“问题”的家庭成员。这样,整个家庭的沟通交流方式就会转向相互指责、相互抱怨的不良循环中。如果社会工作者能够让整个家庭成员看到“问题”与家庭成员沟通交流方式之间的关联。并且设法打断这样的沟通方式
24、,让家庭成员从相互责备的互动循环方式中摆脱出来,就能有效解决家庭功能的失调。家庭系统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家庭系统,而要正确理解家庭系统的概念,就需要进一步把握家庭系统概念的六个核心的要素:(1)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2)家庭系统努力维持改变和稳定之问的平衡。(3)家庭系统中一位成员的改变影响所有其他家庭成员。(4)家庭成员的行为遵循相互影响的循环因果的原则。(5)每个家庭系统既包含很多次系统,又归属于更大的社会系统。(6)家庭系统依据已经建立的规则运行。(二)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家庭也像人一样有一个成长、发展的自然变化过程,这就是家庭生命周期理沦的核心观点。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强调家庭成员的互
25、动交流关系以及需要会随着家庭的发展在不同阶段墨现出不同的特征,每一个家庭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需要家庭成员去面对,让家庭成员感受到一定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在家庭发展比较脆弱的阶段就容易出现问题,如第一个孩子出生,或者孩子开始上学等。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为社会工作者正确评估家庭成员在不同家庭发展阶段的需要提供基本的逻辑框架,也为社会工作者协助家庭成员解决同发展阶段的问题提供必要的指导。根据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和面临的任务,可以把家庭生命周期分为八个阶段:家庭组成阶段、学前子女家庭阶段、学龄子女家庭阶段、青少年家庭阶段、子女独立家庭阶段、家庭调整阶段、中年夫妇家庭阶段以及老年家庭阶段。当然,每
26、个阶段家庭成员面临的任务和要求是不同的,具体见下表:家庭生命周期的八个阶段家庭发展阶段名称任务和要求一家庭组成阶段脱离原生家庭;组成新的家庭;形成夫妻的角色分工和规则 二学前子女家庭阶段学习父亲和母亲的角色;调整夫妻的角色三学龄子女家庭阶段培养子女的独立性;对学校等新的机构和社会成员保持更大的开放性;接纳家庭角色的变化四青少年家庭阶段调整家庭界限满足青少年的独立要求;适应家庭成员对个人自主性的新的要求五子女独立家庭阶段为子女独立生活做准备;接纳和促进子女的自立要求 六 家庭调整阶段重新调整夫妻的角色;学习把子女作为成人对待 七中年夫妇家庭阶段适应新的、不以子女为中心的角色要求八老年家庭阶段学习
27、与成人子女以及孙子女的沟通交流;应对衰老带来的困难;维持生活的尊严、意义和独立注:本表参考Collins,D,Jordan,C&Coleman,H(2ed Eds)(2006)An Introduction to Family Social WorkUSA,CA:Thomson BoobsColepl87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是以普通标准家庭为例的,并没有考虑不同结构类型的家庭,也没有考虑文化、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社会工作者在运用时需要注意它的限制。这里介绍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只是为社会工作者提供基本的参考框架。(三)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也是家庭社会工作经常运用的理论之
28、一,它把家庭放在关系复杂的多重系统中来考察。生态系统理论假设影响个体发展的环境可分为四个系统,分别为:微观系统(microsystem)、中观系统(mesosystem)、外部系统(exosystem)及宏观系统(macrosys-tern)。微观系统是指个体直接面对面接触和交往而组成的系统,它对个体的影响最直接、最频繁,构成个体最重要的生活场所。家庭就是这样的微观系统,是家庭成员成长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生活场所。中观系统是个体积极参与的两个或多个微观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例如,对儿童来说,家庭和学校关系就是非常重要的中观系统,儿童在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之间的顺利转换是其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方面。
29、外部系统是指对个体有影响但个体并不直接参与的系统。例如家庭所在的社区,虽然家庭成员不一定直接参与社区的有关活动,但无法摆脱社区的影响。宏观系统是指影响个体的思想和行为的社会文化价值系统。它通过生态系统中的微观、中观和外部系统影响家庭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反映社会的道德标准。这四个系统环环相扣形成影响家庭以及家庭成员发展的完整的系统。二、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家庭社会工作的内容涉及很广,不同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划分。这里将以家庭社会工作的服务焦点和目标作为划分的标准,对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进行分类,它主要包括两类:改善亲子关系的服务和改善夫妻关系的服务。(一)改善亲子关系的服务改善亲子关系的服务是以
30、父母亲和子女关系的改善为服务焦点,并且以增进亲子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家庭社会功能为目标而开展的各项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活动。常见的有家庭行为学习、家庭照顾技巧训练以及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等。家庭行为学习是根据行为学习理论的原理,对家庭中的年轻子女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行为问题进行干预的服务。它假设孩子在家庭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如孩子在学龄阶段就需要与不同的同龄伙伴交流,学习新的行为;同样,孩子在青春期向往更多的自由空间,也需要学习新的行为。当然,孩子的行为学习与家庭中的其他人员的互助交流方式是紧密相连的,尤其与父母亲之间的沟通交流,是影响孩子行为学习的重要因素。家庭行为学习要求社会工作者首先与父
31、母亲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指导父母亲在孩子做出适应的行为时给予奖励,而在孩子做出不当的行为时给予惩罚,帮助父母亲指导孩子学习新的行为方式,改善父母亲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家庭照顾技巧训练也是根据行为学习理论的原理设计的,不过它不是针对家庭中的年轻子女,而是针对家庭中的父母亲,尤其那些在与孩子沟通交流中感到困难的家长。它要求社会工作者首先明确父母亲和孩子沟通交流中的具体问题,把问题变成可以观察、测量的行为表现;然后,设计和尝试新的行为,测试新的行为带来的效果,并且根据行为的效果坚持或者调整新的行为。这样,就能帮助父母亲学习吏有效的方式与孩子互动,增进父母亲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将
32、家庭教育、技能训练和社会支持等方式综合为一体的服务活动,它最初运用于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后来扩展到涉及其他健康问题的家庭,如肺结核疾病患者的家庭、学习情绪控制与管理的家庭等。它要求社会工作者为家庭成员提供专门的教育,让家庭成员掌握有关问题的必要知识,并且对家庭成员进行沟通技能和问题解决技能等方面的训练,改善家庭成员之间以及与社区之间的沟通交流;同时把拥有类似经验的个人和家庭连接起来,扩展受助家庭成员的社会支持。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受助家庭提供必要的知识,增强受助家庭成员的沟通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改善夫妻关系的服务如果家庭社会工作服务活动的焦点集中在家庭夫妻关系的改善上,这样的
33、服务活动就属于改善夫妻关系的服务,例如婚姻辅导、家庭暴力的干预等都是常见的改善夫妻关系的服务活动。婚姻辅导,顾名思义,就是针对夫妻的婚姻状况而开展的服务活动,涉及夫妻角色的界定、扮演以及相互之间沟通交流方式的改善等。婚姻辅导涉及的内容很多,不同的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关注夫妻角色学习的,可以运用行为学习理论作为指导;注重夫妻沟通交流方式改善的,可以运用家庭系统理论;强调夫妻平等关系的,可以采用性别视角。家庭暴力的干预是针对家庭中的暴力现象而开展的服务活动,通常涉及妇女和儿童权益的保护,如妇女权益的法律援助、妇女平等意识的提升等。此外,还包括对家庭施暴者的心理辅导等内容,如男性控制愤怒小
34、组等,以帮助家庭施暴者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改善冲突处理的行为方式。改善亲子关系服务的重点是关注家庭生活中的纵向关系,而改善夫妻关系服务的重点则是关注家庭生活中的横向关系。在实际生活中,家庭纵向关系的改善和横向关系的改善常常交错在一起,相互影响。三、我国开展的家庭服务 我国专业社会工作起步比较晚,家庭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程度并不高,但针对我国的实 际情况,也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家庭服务。依据这些家庭服务关注的焦点和目标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类型:家庭的救助和帮扶、改善亲子关系的服务和改善夫妻关系的服务。(一)家庭的救助和帮扶家庭的救助和帮扶是以整个家庭作为帮助的对象,其目的是保障整个家庭的基本生活水平
35、。例如,对于家庭收入低于城市最低生活水平保障线的家庭,政府给予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助和相关的优惠。此外,因生活变故或者意外灾害引发的特殊困难,政府也会向困难家庭发放救济金,提高困难家庭应对生活困境的能力,保障困难家庭基本的生活水平。(二)改善亲子关系的服务在改善亲子关系的服务活动方面,常见的有家庭生活教育、有关家庭的主题活动以及家长学校等服务活动。这些家庭服务活动以预防和发展为主,目的是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联系,促进社区的和谐。家庭生活教育是一种通过讲座、宣传、知识竞赛和娱乐活动等方式增进家庭成员的生活常识,改善家庭成员的沟通交流的服务活动,其目的是促进家庭成员之问的
36、人际关系的协调,增强家庭的社会功能,提高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我国有丰富多彩的以家庭为主题的服务活动,如重阳节的敬老活动、“六一”的儿童游园活动等,这些活动以娱乐为重点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交流,其目的是丰寓家庭成员的生活,促进家庭的和谐。此外,还有家长学校,它邀请专家为家长讲授科学育儿的方法、培养子女成才的方式以及合理处理家庭冲突的技巧等,增强亲子之间的沟通交流,加强家庭的社会功能。(三)改善夫妻关系的服务改善夫妻关系的服务有婚姻调解和婚姻学校等形式,其目的是解决夫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改善夫妻之间的沟通交流,维护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婚姻调解是对婚姻关系出现紧张和冲突的夫妻进行调查、劝说和协商,以
37、化解双方的矛盾,改善双方的关系,使双方达成谅解,避免家庭解体。婚姻调解工作首先由冲突双方的工作单位和居住地区的居委会或村委会共同协商;如果双方感情恶化要求办理离婚手续,则由法院负责婚姻调解工作。婚姻学校包括新婚夫妇学校和离婚夫妇学校等,其目的是增加人们有关婚姻的知识,学习处理婚姻关系出现的矛盾和冲突,改善人们的婚姻状况和家庭生活状况。此外,我国也出现了婚姻辅导和家庭暴力干预等服务。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也在家庭服务领域不断探索、创新,积极引入新的服务项目,如反家庭暴力、外来媳妇社会适应、婚姻家庭咨询等。虽然这些家庭服务活动中有一些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家庭社会工作,但包含了家庭社会工作的一些要素
38、,它们的专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三节 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了解家庭社会工作的一些重要理论和概念以及基本的内容之后,重点讨论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即开展家庭社会工作依据的基本原则、遵循的基本步骤以及常用的方法和技巧。一、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家庭社会工作的开展需要依据一些基本的原则,如家庭处境化原则、帮助家庭成员增能原则、家庭个别化原则和满足家庭成员需要原则等,这些基本原则为家庭社会工作的设计和执行提供基本的指导框架,保证社会工作者准确评估家庭成员的需要,发掘家庭成员的能力,实现家庭服务活动的目标。(一)家庭处境化原则家庭处境化原则假设家庭是家庭成员生活的自然场境,它要求社会工作者在观察和评
39、估家庭成员的需要时把家庭成员放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观察和了解家庭成员之间以及家庭成员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互动交流状况,关注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只有建立在家庭自然生活场境中的观察和评估,才能准确把握家庭成员的真实需要,从而提供能够符合实际家庭处境的解决方案。(二)帮助家庭成员增能原则帮助家庭成员增能原则假设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解决困难的能力,有效帮助家庭成员克服困难的方式是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能力。指出家庭成员的问题并且提供直接的解决方法,这样的解决方式虽然能够克服家庭成员的困难,但并不能增强家庭成员应对未来生活挑战的能力。帮助家庭成员增能原则要求社会工作者在帮助家庭成员解决问题过程中,鼓励家庭成员积
40、极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增强家庭成员自身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力和独立能力。当然,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能力和不足,只有准确评估家庭成员的能力和不足,才能设计有效的服务介入计划。(三)家庭个别化原则家庭个别化原则认为,每个家庭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沟通交流的方式,社会工作者只有从受助家庭所处的特殊处境和方式着手,才有可能把握受助家庭成员的真实需要,提供符合受助家庭成员要求的服务。家庭个别化原则要求社会工作者避免通过裁减受助家庭成员的需要以适合预先安排的服务模式,而要求直接从受助家庭的日常生活处境出发,准确评估受助家庭成员的要求,并且根据受助家庭的实际需要设计服务介入计划。(四)满足家庭
41、成员需要原则满足家庭成员需要原则是指社会工作者既要关注受助家庭成员的目前需要,也要关注受助家庭成员的长远需要,并且随着受助家庭成员需要的变化将问题的解决和预防以及发展结合起来。如果仅仅关注受助家庭成员问题的解决,就会忽视受助家庭成员的预防和发展的长远要求;而如果仅仅关注受助家庭成员的预防和发展的要求,就会无视受助家庭成员希望解决目前问题的需要,无法与受助家庭建立良好的合作信任关系。只有将受助家庭成员的问题解决的需要与长远的预防和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保证社会工作的服务活动真正满足家庭成员的要求。二、家庭社会工作的实施步骤虽然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家庭服务活动时需要从受助家庭的特殊处境和互动关系出发
42、,了解家庭成员的特殊要求,设计专门的服务介入计划,遵守家庭处境化和个别化的原则,但就家庭社会工作服务活动开展的进程而言,通常经历四个阶段:接触阶段、开始阶段、介入阶段和结束阶段。(一)接触阶段接触阶段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家庭成员初次见面,评估受助家庭成员的需要,并与受助家庭成员建立初步的信任合作关系的阶段:其主要任务包括:与受助家庭约定初次会谈时间和安排、为初次会谈做准备以及安排第一次会谈等与受助家庭约定初次会谈的时间和安排是接触阶段的重要任务。通常,社会工作者需要预先通过电话和信件等方式与受助家庭确定初次会谈的时间、地点和其他安排等。由于这是社会工作者第一次与受助家庭成员接触,给受助家庭留下一
43、个好印象非常重要,便于以后信任合作关系的建立。确定了初次会谈的地点之后,如果可能,社会工作者需要事先熟悉一下会谈地点的环境和路线,以保证准时到场。在初次会谈之前,社会工作者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例如阅读受助家庭的有关资料,或者查阅与受助家庭类似的其他家庭的一些文献研究,以了解受助家庭的基本情况此外,还要为初次会谈准备需要的道具和材料如需要评估表、机构的介绍材料、玩具、纸张和彩笔等。在初次会谈的开始,社会工作者首先需要介绍自已和机构的基本情况,让受助家庭对社会工作者和服务机构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初次会谈中,社会工作者有两项基本任务需要完成:初步评估受助家庭的问题以及与受助家庭成员建立基本信任关系。
44、另外,在初次会谈的安排中还需要考虑社会工作者自身的安全。(二)开始阶段开始阶段是社会工作者正式开始与受助家庭开展服务介入活动的阶段,除了与受助家庭建立稳定、信任的合作关系之外,同时还需要与受助家庭成员一起制订服务介入的目标和基本安排。在开始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包括:与受助家庭成员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全面评估受助家庭成员的问题以及明确服务介入的目标和基本要求。为了与受助家庭成员建立稳定、信任的合作关系,社会工作者在开始阶段需要创造良好的家庭会谈的气氛,保证家庭成员能够自由地谈论自己和其他家庭成员,让家庭成员感觉到社会工作者也是家庭中的一员。为了准确评估受助家庭成员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在此阶段
45、需要倾听每一位家庭成员的解释,理解每一位家庭成员的要求,并且在界定问题时,将每一位家庭成员的观察视角和要求都包含在里面,尊重每一位家庭成员的真实感受。要做到全面评估受助家庭成员的需要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社会工作者自身实际经验的积累。一般而言,一份完整的家庭成员需要评估报告包括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家庭成员的问题;家庭成员的能力;家庭系统的互动方式;家庭与外部环境的交流;家庭的生命周期等。我们来看一看下面这个案例,注意分析受助家庭成员的需要。案例l01小丽今年9周岁,来到城市读书已经3年,与在城市里打工的爸爸、妈妈住在一起。虽然刚到城市学习有点跟不上,但很快小丽就成为班里的尖子学生。但是
46、,半年前,小丽的学习开始出现明显的下滑,特别是语文感到无法应付,有时甚至不及格。小丽的爸爸、妈妈每天忙着上班,工作很忙,只有在下班或者周末才能抽出时间指导她的学习、检查她的作业。但是自从半年前有了弟弟之后,妈妈的注意力都在照顾弟弟身上,而爸爸每天忙于工作,根本无暇顾及她的学习。小丽的妈妈也知道自己应该多花一些时间在小丽身上,但确实没有时间和精力,为此还感到特别内疚,觉得没有尽到母亲的责任。不久前,小丽的妈妈送小丽来到附近的晚托班学习,让晚托班的老师每天下午放学后监督和指导小丽完成家庭作业。但毕竟晚托班有很多孩子,老师有时照顾不过来。小丽的班主任老师非常关心小丽的学习,专门介绍社会工作者帮助小丽
47、。如果你作为社会工作者,怎样评估这个家庭的需要?面对上述案例,社会工作者在开展服务介入活动之前首先需要对整个家庭成员的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我们按照需要评估报告所要求的五个方面的内容一项一项地进行分析。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小丽家庭面临的问题。小丽家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小丽的学习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指导;二是小丽妈妈和爸爸的家务分工需要调整;三是小丽妈妈的内疚感需要消除。分析完了问题,我们再来看第二项:家庭成员的能力。小丽家庭拥有的能力主要包括:一是小丽拥有成功学习的经验;二是小丽的妈妈非常关心孩子的学习等。接着,我们再来看一看第三项:家庭系统的互动方式。读者从案例的资料中可以发现,半年前弟弟出生
48、之后,妈妈、爸爸与小丽的交流明显减少,妈妈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了弟弟身上,而爸爸忙于生计。在第四项家庭与外部环境交流方面,这个家庭的外部环境有很多资源,主要包括:一是晚托班老师的监督和指导;二是小丽的班主任老师的关心。当然,也有限制,像妈妈、爸爸的工作比较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限制。最后一项是家庭的生命周期。小丽家庭面临的困难和家庭的生命周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弟弟出生之前,整个家庭的功能发挥得很好。但是弟弟的出生需要妈妈、爸爸的照顾,因此,小丽的爸爸、妈妈需要重新调整家务的分工;否则,就会出现案例中小丽妈妈无法应付的情况。这样,我们就对小丽家庭的问题、能力、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家庭与外部环境的交流以及家庭的生命周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此外,社会工作者还需要与受助家庭成员一起讨论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明确服务介入的目标和基本要求,并且与受助家庭成员签订服务合同。服务合同的基本内容包括:服务介入活动的目标、家庭会谈的时间和次数、家庭会谈的地点、参加会谈的家庭成员以及基本要求等。(三)介入阶段完成了问题的评估、服务介入目标的确定以及服务合同的制订之后,家庭社会工作服务活动就进入了介入阶段,即社会工作者制订服务介入计划并且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