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政策分析强化讲义一 概念辨析1社会问题 与公共政策问题:社会问题是外延最广的概念;社会问题的一部分涉及社会上相当部分人或影响较大,那么,这部分问题就是公共问题;政府所面临的公共问题很多,只有少数能被政府摆上议事日程,并加以处理,这些被处理的问题就是公共政策问题。社会问题以及公共政策问题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存在状况,而且也是人们主观构造的产物。它是被人们感知、觉察到的状况,是由于价值、规范和利益冲突引起的,需要加以解决的状况。因此,一种社会状况构成社会问题或公共政策问题与否,问题的严重性程度如何是与人的主观判断密切相关的。2政策监控与政策调整:政策监控是政策监督和政策控制的合称,是为了实现政策
2、的合法化与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而对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终结等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保证政策系统的顺利运行、提高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质量,促进既定政策目标的实现和提高政策效率。政策调整是在政策监督和控制所获得的有关政策系统运行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政策方案、方案和目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不断的修正、补充和发展。以便达成预期政策效果的一种政策行动。3系统议程与政府议程:系统议程:政治社区成员普遍认为值得公众注意,并由与现存政府权威中的立法范围内的事务相关的一切问题组成。政策议程的第一个阶段政府议程(行动议程或正式议程):引起公共官员密切而又积极关注的问题组成,比系统的程序更具体,更明确。两个
3、议程是政策议程的不同阶段,属于政策议程的第二阶段(1)系统议程由一些抽象的项目组成,概念,范围很模糊 ;不一定需要解决;不一定成为政府议程。政府议程更加特定和具体,很多问题可直接进入政府议程。(2)系统议程仅仅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以不提出政策方案或解决方案;政府议程的问题经过一定的描述,为决策系统正式接受,并采取具体方案试图解决的时候,系统议程就转入政府议程。4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政策主体: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包括官方和非官方的两大类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所发生作用的现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的两个方面。5政策合法化与
4、政策法律化:政策合法化:是指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政策法律化:即政策向法律的转化 ,是政策合法化的一种重要又特殊的形式。政策转化为法律,就获得了合法地位,具有国家强制力。联系:政策合法化是政策法律化的基础和前提,政策合法化是政策法律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区别:主体内容:公共政策方案一般是指由政府机关制定的政策也包括政党、半官方的社会团体制定的政策。但其政策都有其合法化的过程。政策法律化的主体也就是有权制定这些法律的国家机关。政策法律化并不是把所有的政策都转化为法律,一般只是将成熟、稳定
5、而有立法必要的政策转化为法律。政策法律化是政策合法化的一种重要而又特殊的形式。政策过程:政策合法化属于政策制定的范畴,是未经合法化就不具有执行效力;政策法律化是将已经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成熟、稳定的政策转化为法律,政策处于政策执行阶段,非政策制定阶段。表现形式:公共政策方案(草案)变为正式的方案;是一种立法活动,又称政策立法调整范围:领域大;一般只是将成熟、稳定而有立法必要的政策转化为法律稳定程度(稳定性和强制性)6公共政策和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以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
6、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公共政策分析是运用经济学,伦理学,系统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公共政策进行分析的过程,它主要有以下六个过程组成:第一,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分析,界定政策问题。第二,在明晰政策问题的基础上,确立政策目标 第三 根据政策目标,搜寻被选方案,并对其进行设计和筛选 第四,对各备选方案的后果进行预测 第五,根据预测而结果,评估各个备选方案的优劣并作出抉择 第六 对政策实施后产生的效果评估。公共政策分析又称公共政策研究。在规范的意义上,公共政策分析构成了公共政策的方法论或技术工具,贯穿于公共政策的全过程。7政策与法律: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以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经
7、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其内涵包括:政策主体、目标取向、活动过程、行为规范)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政策与法律的联系:1.都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它们相辅相成,共同调整、控制和规范社会关系,作用是服务于国家管理和政治统治;2.政策可以转化为法律,法律是政策的定型化和具体化;3.重大政策常常用于指导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同时法律又是保障政策执行的有力工具。区别:1.分别由不同的主体制定2.适用范围与调整对象不同3.调整的社会关系不同4.约束力与强
8、制性不同5.生命周期长短不同6.对行为的规范程度不同8政策调整和政策终结:政策调整是在政策监督和控制所获得的有关政策系统运行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政策方案、方案和目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不断的修正、补充和发展。以便达成预期政策效果的一种政策行动。政策终结政策决策者通过对政策或项目进行慎重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中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或项目的一种政治行为。简答题:1,中国政策制定过程的特点及基本经验:中国政策制定过程特点:内输入特点(由政府精英代替人民进行利益的综合与表达,表现为权力精英之间的政治折中,而不是多元决策下的社会互动。)正是中国特殊的政治环境决定了政策过程是由政府
9、自身进行利益聚合的表达,在自下而上的政治动力日益增长的转型时期,客观上要求内输入的主体多元化。1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也就是我国政策制定过程是从客观到主观、从物质到精神、从实践到认识、从感性到理性、从个性到共性的过程。2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也就是我国政策制定过程是从群众到领导、从民主到集中、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也就是我国政策制定过程是从调查到研究再到决策的过程,是运用蹲点调查、解剖麻雀的方法得出一般结论的过程。基本经验:(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二)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的根本宗旨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总政策,都是根据人民的利益来确定的,各级党组织和各级政府的领导机关的每
10、一个具体政策的制定,也必须坚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这一根本原则。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正是我们判断政策正确与否的一个根本标准。( 三)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组织保证)(四)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在确定政策之前,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全面地了解客观情况,如实地把握客观规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正确的政策,这是我党我国政府的各级领导机关构的普遍做法。(五)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方法“从群众中来”,就是在工作中深入群众,集中群众的智慧和要求,反映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形成正确的决定;“到群众去”,就是将集中起来的正确决定变为群众自觉的实际行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具有中国
11、特色的政策制定的基本经验之一。(六)循序渐进、“摸着石子过河”的政策制定模式 对于改革开放,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胆子要大,但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看到不妥当的地方就赶快改。后来人们把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形象地概括为:“摸着石子过河”。这是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政策制定中的一条重要经验。2,政策终结的种类,方式与作用政策终结是政策制定者通过对政策进行慎重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政策终结发生在政策评估之后,是人们主动进行的,是提高政策效率的一种政策行为;政策终结不仅代表旧政策的结束,而且象征着新政策的开始政策终结的作用:(1)节省资源 因为
12、政策终结意味着政策活动的结束、某种机构、规划、惯例的终止以及有关人员的裁减。因此,政策终结可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无效消耗,从而节省有限的政策资源。(2)提高绩效 当一项政策在实施中失败,无法解决所面临的政策问题时,旧政策的终结就意味着新政策的启动、新规划的诞生以及相关机构和人员的更新与发展,这无疑有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促进政策绩效的提高。(3)避免僵化 所谓政策僵化,指的是一项长期存在、没有及时予以终结的政策,在发展变化了的环境下,继续执行该政策,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成为解决问题的阻力与障碍,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政策终结可以避免政策僵化。(4)优化政策 政策终结有助于促进政策优化,表现在
13、两个方面:一是政策人员的优化;二是政策组织的优化。政策组织的优化是公共政策优化的核心内容,优化的政策人员只有在优化的组织机构中才能制定和执行优化的政策。种类:(1)功能终结(终止由政策执行所带来的某种或某些服务)(2)机构的终结(机构缩减或撤销)(3)政策本身的终结(成本远比功能转变少得多,因而容易得到实际部门的认可)(4)项目的终结(政策的具体项目以及执行措施的终结)方式:(1)政策废止。(2)政策替代(3)政策合并(4)政策分解(5)政策缩减(6)政策的法律化3,公共政策环境及主要的构成因素:公共政策环境影响公共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它包括社会经济状况;制度或体制条件;政治
14、文化;国际环境。1) 社会经济状况:是一国或地区的公共政策的重要的依据。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基本物质条件;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时大量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定的主要依据。首先,社会经济状况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出发点。其次,经济实力是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基本物质条件。再次,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一定历史时期公共政策体系,特别是大量经济社会公共政策得以确定主要根据。2 )制度或体制条件:体制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权责划分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政策选择的结果与体制密密切相关;体制的习惯
15、治理的大小和所占优势的程度,影响人们对各社会利益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和表达这些利益和问题得到正确解决的机会;体制制约着政策的执行。3) 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政治制度方面有社会遗传下来的传统和行为特征的总和,包括公众对政治过程所持的态度、信念和价值观,以及由这些观点所产生的行为和制度。主要包括 政治意识、政治价值观和政治理想等,政治意识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内在的,一种是外在的。它是一种潜在的社会力量,通过一定的社会实践主体起作用,而反映和表达阶级及其政党根本利益和阎王的政治意识形态就成了政策的价值取向和行动准侧。政治价值观是政治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是政治主体对客观存在的政治价值关系、政治价
16、值创造活动的反映。政治理想是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和政治发展所寄予的希望和对未来的设计。4) 国际环境 :在当代,国际环境成为各国公共政策的一个重要的变数,当代的世界的三大趋势是市场化,全球化和信息化。三者对一国或地区的公共政策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离开国际环境,无视国际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发展趋势的公共政策很难取得预期的结果。5)地理环境作为政策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政策系统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且这种影响不是一时的,是永恒的。但夸大地理环境的作用,忽视政策系统自身的能动性是错的。6)社会变迁的影响于它不同程度的影响到社会系统的平衡,所以必然会对公共政策造成冲击。公共政策必须随着社
17、会变迁而不断的调整其政策目标与内容、执行方式和手段,坚持改革的方向,使之能跟上形势变化与发展的脚步4 政策合法化及其主要作用?政策合法化:是指公共政策主体经过一系列法定程序是公共政策方案获得权威性,而准予实施的过程。其内涵:公共政策方案一般是指由政府机关制定的政策也包括政党、半官方的社会团体制定的政策。但其政策都有其合法化的过程。政策合法化的目的在于使公共政策方案(草案)得以实施。政策合法化是公共政策主体在法定权限内所实施的活动。策合法化必须在法定的程序中完成。政策合法化的地位和作用:(1) 政策合法化是政策制定过程的重要阶段,又是政策执行的前提。政策方案只有经过合法化过程,才能成为合法有效的
18、政策,制定政策的目的是通过政策执行的环节来解决政策问题。政策执行要以政策具有合法性为前提,具有合法性的政策,才能取得政策对象的认可、接受和遵照执行的效力。没有经过合法化过程的政策,不具有合法性,就不能付诸执行。(2) 政策合法化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合法制化的具体体现离开政策合法化,所谓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都只能是一句空话。当前,建立健全有关的决策制度,尤其是重大问题决策前经专家充分论证、重大政策通过前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行政机关政策文件非经法制部门的法律审核把关领导不予签发等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制度,既是加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的需要,也是完善政策合法化程序的重要任务(3) 政策合法化
19、是依法治国的需要。依法治国是现代国家的基本标志政策合法化也是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市场经济发育的保障。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要求政府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不得随意以行政命令代替经济规律。政府的职能要转向宏观调控,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要努力避免由于政策不合法而造成宏观管理与调控的无序与失调,尤其要注意有些部门和地方借制定政策之机推行“部门利益至上”和“地方保护主义”,损害全局利益,阻碍市场 流通,表面上使政策“合法”化,实际上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根本上与 依法治国的精神相背离。 5 ,公共政策子系统的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政策子系统是由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所构成的大系
20、统。信息子系统:由掌握信息技术的专门人才所组成,从事信息的收集、整理、储存和传递等活动,为公共决策提供信息资料,以提供准确、及时和适用的信息,为政策过程服务。咨询子系统:又称参谋子系统,是由现代政策研究组织以及各种专家、学者组成的子系统,它参与公共决策活动,在其中发挥着参谋咨询的重要作用决断子系统:又称中枢子系统,由拥有决策权力的高层领导者组成。它在整个公共决策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公共决策活动的组织者,最终决定着,领导公共决策活动的全过程。在系统中,要处理好“谋”和“断”的关系,即咨询子系统和决断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执行子系统:是由政策执行组织及其人员特别是政府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
21、所构成的。它是政策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职责是将政策方案转变为政策效果。具有现实性、综合性、具体性和灵活性的特点。监控子系统:是体制内外的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组成的系统,相对独立于信息、咨询、决断、执行等子系统,它的作用贯穿于整个公共决策过程尤其是政策执行的过程中,目的是使政策目标得以顺利实施,避免政策的变形走样,保持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在这些子系统中,决断子系统是政策系统的核心,具有权威性和主导性的特点,其根据信息系统、资讯系统提供的信息和预选方案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并作出切合实际的规划。信息子系统是公共政策系统的的一个基础,公共政策的过程就是信息的输入、转换和输出的过程。咨询子系统是另
22、一个基础部分,它参与政策的制定,主要是根据客观实际,参照历史经验和预测,以各种内外的信息为基础,对决策问题提出科学的依据和可行方案,供决策系统参考。执行子系统贯彻决断子系统的指令,实行科学、高效的管理,是政策系统运行的实践环节,因此,也是政策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中最具直接性的环节。监控子系统负责政策的实施和制定,保证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子系统的运行就是在这些系统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展开的。6 政策终结的障碍及其改进?政策终结的障碍包括有1心理方面的障碍(相关者的心理抵触)那些与政策相关的人员都愿意看到政策继续存在下去,却很少有人喜欢听到计划失败或计划改变。这种心理上的抵触往往在政策面临
23、终结时会表现得尤为明显。对政策终结存在抵触心理的有三种人:(1)政策受益者;(2)政策制定者;(3)政策执行者。2组织方面的障碍即现存机构的持续性。政策执行机构有如其他社会政治组织一样,都具有寻求生存和自我扩张的本性,哪怕它已经无事可做,没有再存在的必要,情况也一样。这就给政策终结带来很大的困难。表现在三个方面:(1)机构的惯性;(2)机构的生命力;(3)机构的动态适应性。3行政机关的联盟执行某项政策而获既得利益的行政机关,往往会在政策面临终结时结成联盟,共同反对政策终结。这些反对终结的行政机关,一方面会要求其内部成员齐心协力共同抵制终结;另一方面则互相团结、拉拢和接近政府内外有影响的人士抵制
24、终结。4利益集团的阻碍由于公共政策大多涉及利益与价值的分配,因而各利益集团必然千方百计地努力影响公共政策。当政策终结迫在眉睫时,反对政策终结的利益集团为维护既得利益,必然会采取各种合法或非法的途径如游说或行贿等,以阻止政策终结。5程序上的复杂性任何政策的确定和组织机构的建立,都是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进行的;同样,政策的终止和组织机构的撤消,也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来办理。程序上的复杂性往往影响政策终结的及时进行。立法机关在考虑终止某项政策或法律时,往往顾虑重重,举棋不定。因此,许多政策的终结行为受阻于法律的滞后性。6社会舆论的压力7高昂的成本政策终结的成本有两种:一是现有政策的沉淀成本;二是终结行为
25、本身要付出的成本。策略:1重视说理工作,消除人们的抵触情绪。为确保政策终结的顺利进行,政策决策者首先应该重视做好说理工作,消除人们的抵触情绪,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应该通过有效的说理工作,让人们明白:政策终结并不是某些机构或个人前途的丧失,而是改变劣势、寻求发展、迈向成功的新机会。2公开政策评估结果,积极争取支持力量政策终结支持者的态度和人数的多寡,是决定政策终结成败的关键。政策终结的倡导者必须努力争取各种支持力量,以推动政策终结的实现。适时地公开政策评估结果,是积极争取潜在支持者的最好方法。但由于政策评估本身存在的困难和影响评估公正结论的诸多因素的存在,使得人们往往对评估结论产生怀疑。 3旧政
26、策终结与新政策出台并举,缓和政策终结的压力。人们一般都不愿意看到政策终结,然而人们一般很少会立刻反对一个新的、较佳政策的出台。因此,为了缓和政策终结的压力,可以采用新政策出台与旧政策终结并举的方法,及时地采用新政策替代旧政策,使人们在丧失对旧政策期望的同时得到一个新的希望。这种做法往往可以大大减少关于政策终结的争议和阻力,削弱反对者的力量。4有选择地传播试探性信息,减轻公共舆论给政策终结造成的影响所谓传播试探性信息,就是政府在正式宣布终止某项政策之前,在一些非正式场合,流露出进行终结的信息,以测定公共舆论对这一行动所持的态度。这种试探性的政策终结方法,有助于引起公众的广泛讨论,从而认清政策终结
27、的必要性,减轻舆论给终结带来的困难。5.正确处理政策终结与政策稳定、政策发展的相互关系。 论述题:(1) 你对政策过程的理解?政策过程包括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监控和终结和调整几大部分。政策制定是政策过程的首要阶段。即政策形成(政策规划)包括从问题界定、方案选择到方案合法化的过程。(1)政策议程过程课可看成是问题界定的过程,通常是政治社区成员普遍认为值得公众注意,并由与现存政府权威中的立法范围内的事务相关的一切问题先进入系统议程,再进入政府议程并引起公共官员密切而又积极关注。建立政策议程的途径包括有:政治领袖, 政治组织,代议制,选举制,行政人员,利益集团, 专家学者,公众, 大众传媒 ,危
28、机和突发事件。方案规划:指的是对政策问题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或方案的活动过程,包括问题界定、目标确立、方案设计、后果预测、方案抉择。政策合法化:是指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一项政策获得了其合法的地位是保证其实施的关键,政策合法化的主体则是依法有权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的国家机关。(2)政策执行:是在政策制定完成之后,将政策所规定的内容变为现实的过程,是为实现政策目标而重新调整行为模式的动态过程。政策执行的过程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并学会因时因地的合理的政策变通,并防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
29、的出现(3)政策监控:是政策监督和政策控制的合称,是为了实现政策的合法化与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而对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终结等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保证政策系统的顺利运行、提高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质量,促进既定政策目标的实现和提高政策效率。政策监控的作用:1 保证政策的合法化 2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 3 实现政策的调整与完善 4促使政策终结(4)政策调整:在政策监督和控制所获得的有关政策系统运行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政策方案、方案和目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不断的修正、补充和发展。以便达成预期政策效果的一种政策行动。(5)政策终结:政策终结时政策决策者通过对政策或项目进行慎重的评估后,采取必要
30、的措施,以中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或项目的一种政治行为。(强制性、更替性、灵活性)政策终结的意义:节省资源、提高绩效、避免僵化、优化政策 (2) 政策执行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政策执行中的原则性,是指执行政策必须遵循政策的精神实质,保证政策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执行政策要坚持原则性,这是由政策本身固有的属性所决定的。政策执行中灵活性原则,是指在不违背政策原则精神和保持政策方向的前提下,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因时因地制宜,使政策目标得到真正实现。坚持政策执行中灵活性,即创造性,也是由政策固有的属性决定的。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就是要把政策的精神和实际
31、情况相结合,要创造性地实施政策,又要正确地把握政策的界限。灵活是在原则所允许的范围内灵活,灵活性的临界点是原则性。合理的政策变通是因人因事因地地执行政策的方法,是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关系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具体体现。(3) 你对政策创新的理解?公共政策创新也就是政策活动要件的更新替代、优化组合,它既可以是部分新的政策要素与部分旧的政策要素的优化组合,也可以是全部新的政策要素的优化组合。比如对于同样一项政策,以往只是政府某个部门制定的,现在除了相关的政府部门主导外,还有许多公众与利益团体参与其中,政策活动中增加了新的行动主体,出现了政策行动主体的更新替代和优化组合,这是政策创新。再比如在政策规划中
32、,原先只是政府部门开会、拍板,强调的是控制管理,现在规划、制定一项政策,则要举办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听证会、咨询会,强调政策规划中的民主和公平,从而在政策价值选择上出现了更新和优化组合,这也是政策创新。很难概括出公共政策创新的一般规律、程序和方式,所能够做的仅仅是从某些现实案例中总结出政策创新的影响因素和实现机制,并区分出政府部门与具有变革愿望的个体、团体之间在政策创新中相互影响的类型1.以行动主体为标准的政策创新模式(1)完全由执政党和政府强力推行的强制型政策创新模式;(2)社会利益群体与执政党、政府相结合的回应型政策创新模式;(3)完全依靠人民自行管理的自治型政策创新模式。2.以突破层次为
33、标准的政策创新模式(1)“由下向上的”、 “基层突破、中央规范”的政策创新模式(2)“中央示范、基层跟进”的政策创新模式(4) 试述政策的评估的意义及我国政策评估的完善?政策评估 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政策评估的意义:1是检验政策的效果、效率和效益的基本途径。(一项构思精良的政策投入运行后究竟有什么效果,政策的实际效益和效率如何,往往不是一目了然的。有必要利用一切可行的技术和手段收集相关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和科学的阐释,以确认一项政策的特点、优点、缺陷,检测一项政策的实际效益和效率。)2 是决定政策取向的重要依据为使公共政策收到预期的效果
34、,政策执行一段时间后,政策决策者必须根据政策执行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一项政策的延续、改进或中止,而政策评估正是做出这种决定的主要依据3 是合理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资源总是有限的,如何把这些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获取最大的效益,这是政策决策者和执行者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政策评估正是合理配置资源的基础。只有通过评估,才能确认每项政策的价值,并决定投入各项政策资源的优先顺序和比例,以寻求最佳的整体效果,有效地推动政策各个方面的活动。)4 是公共政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由之路。(政策评估正是实现传统经验型决策向现代科学化决策转变的重要一环。通过政策评估,不仅可以判明每项政策的价值、效益、效率,决定投
35、入各项政策的资源的优先顺序和比例,也可以了解政策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有效的评估,对提高政策科学性和扩大政策效果是不可或缺的)在完善我国政策评估方面要做到:完善措施:建立健全政策评估体系。(政府系统内部,民间的政策研究机构)1、建立独立的政策评估组织。(1 )规范、健全官方的政策评估组织(2) 大力发展民间的政策评估组织,并使之逐渐成为政策评估的重点3) 加强专业评估人员队伍建设2、从思想上提高对公共政策评估工作意义的认识。建立政策评估信息网络系统。(对于政府来说,除法律规定应予保密的信息之外、其他一切有关公共政策制度的背景、执行状况、评估结论等情况都应通过网络及时向社会传播,增强政策过程的透明
36、度,杜绝政策过程中不必要的暗箱操作。对于政策评估组织来说,这将有利于其在节约成本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降低评估成本,有利于评估方法和评估结论的迅速传播,便于各方及时了解政策效果;对于公众来说,这可以透过网络随时发表对有关政策的意见和建议,以实现决策的民主化。3、实现公共政策评估的制度化(程序化;政策评估基金投入)4、建立政策评估支持系统。(评估方法和手段: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专业人才文理结合,培养复合型人才)5、认真对待评估结论,注意对评估结果的消化与吸收。(结论必须与相关人员的奖惩直接联系起来,真正实现政策过程中的责、权、利相统一;不仅提供有关政策的长处和改善的机会的信息,而且提
37、供政策的弱点和不足的信息)6、政策评估还是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由之路。知识点:一 公共政策与政策分析1公共政策的内涵、特征与功能功能:分配功能,制约功能,导向功能,管理性功能,象征性功能,调控功能公共政策的一般特征:公共政策是主观指导与客观规律相结合的载体。2公共政策是理论指导实践的中间环节 理论指导实践要以公共政策为中介,这是由理论和公共政策各自的特点决定的。理论是由概念、范畴、原理组成的理性认识体系,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原则性。理论的任务在于揭示和阐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改造客观世界的见解,为人们的社会实践提供科学指导。当理论所阐述的观点、见解付诸实践的时候,必须具体化为公共政策,
38、才能成为规范实践行为的准则。公共政策是一种规范体系,具有具体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公共政策是依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调整社会关系和规范人们的行为,规定人们应当怎么做,不应当怎么做。总之,理论只有通过公共政策这一中介,才能具体体现出指导实践的作用。公共政策的具体特征公共政策的利益倾向性。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性。公共政策的合法性与强制性。公共政策的过程性和阶段性。公共政策的政治性与公共性公共政策的稳定性与变动性。公共政策的公平性与效率性。公共政策的时效性。公共政策的整体性。公共政策的多样性公共政策的明确性。2公共政策的本质政策集中反映或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是执政党、国家或政府进行政治控制或阶级统治的
39、工具或手段;政策作为执政党、国家或政府的公共管理的工具或手段,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进步;政策作为分配或调整各种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是各种利益关系的调节器3政策与法律()4公共政策分析的重要性与局限性1.政府权力的限制2.问题认识上的分歧3.人文研究的设计限制4.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复杂性5.社会问题的多样性、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科学知识的有限性二 公共政策系统1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 公共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政策环境公共政策主体:官方决策者: 立法机关 行政机关 司法机关 政党(执政党) 非官方决策者:利益集团 公民 大众传媒立法机关(国家公共法权主体)在西方指国会、议会、代表会议一类的国家权力
40、机构;在我国则是指全国及地方各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机关是政策主体的一个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他的主要任务是立法,即履行制定法律和政策这一政治系统中的主要职责行政机关我国政府作为管理机关,是政策主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是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执行机关,而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是各级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国务院享有行政立法权、提案权、监督权、人事权以及人大及其常委会所授予的其他方面的职权。我国政府部门制定的政策有如下的两个特征:(1)具体性(2)补充性司法机关:美国的司法机关-法院,能通过司法审查权和法令解释权而对公共政策的性质和内容产生很大影响;通过判例对经济政策和社会
41、政策产生影响;法院不仅参与政策制定,而且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不仅规定政府不能做什么,而且规定政府应该采取何种行动以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要求。在我国,司法机关也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起到某些类似的作用,它也是我国政策主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政党尤其是执政党是政策主体中的一种核心力量,公共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政党的政策。现代国家的政治统治大都经过政党政治的途径来实现。西方国家一般采用两党制或多党制,在我国则采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因而中西方的政党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相当不同的。在西方两党制或多党制条件下,政党首先与权力而不是与政策相联系,只有在大选中获胜、取得政权的政党才能成为直接
42、的政策制定者,他的纲领、主张才能转变为公共政策。利益团体(社会政治法权主体):公共决策过程主要表现为利益或价值的分配过程。为了保障或增加个人的利益,必须参与或影响公共决策过程,利益团体是由具有共同的立场、观点和利益的个人组成的社会组织,它的职责就是履行利益聚合功能,以保障或增进其成员的利益为最高目标。在一个国家或社会里,会现各种利益团体。这些利益团体向政府提出要求和愿望,希望政府的公共政策更多地考虑其利益。因此,公共决策在某种角度上可以看作利益团体之间的互动、争斗和妥协的过程。公民是政策主体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或者说是一个最广泛的非官方主体。在现代民主社会中,公民通过各种途径参与政治活动去影
43、响或制约政府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公民不仅是政策主体的构成因素,而且也是政策发生作用的对象及政策的客体。在现代国家中,公民决定或影响政府公共决策的主要途径有:(1)对某些重大问题直接行使主权,即直接投票来决定大选、基本国策等。(2)用间接或代议的方式,选出自己的代表制定或修改并执行公共政策;(3)用各种威胁性方式去反对某些政策,迫使政府将问题提上议事日程;(4)通过参加利益集团,借助团体的力量去影响政策,或通过制造舆论或游说的方式去影响政策;(5)对政府通过并实施的政策采取合作或不合作的态度,以此影响政策结果等。 中国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1通过民主选举制度参与民主决策(间接参与)通过民主
44、选举,选举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 参与方式:民主选举 意义作用:使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保证 2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主要形式: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3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参与方式:论证会、座谈会 4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参与方式:公示(板、报、网络等) 5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参与方式:听证会 意义作用:帮助决策机关发现问题,并加以修正、完善,听证于民的目的就是要决策利民。 选择民主监督的方式:1.信访举报制度。A.含义:公民通过向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者向有关人员当面反映情况来行使监督
45、权的一种制度。B.作用:是行使宪法规定的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权利的重要途径,是实行民主监督的有效方法。举例: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第431号令,颁布新修订的信访条例,该条例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2.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A.含义:公民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制度。B.作用:能够使公民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得以真正的落实,得到切实的保障。举例:人大代表接待日制度3.舆论监督制度。A.含义:公民依法在新闻媒体(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图书等)上公开发表意见,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的制度。B.作用:舆论监督具有透明度
46、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等特点,在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上起着独特的作用。举例:1994年开播的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每周质量报告”,“直播南京”“南京零距离”,报纸的“曝光角”。4.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人民监督员制度等是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人,政府将为公民直接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渠道。大众传媒的主要作用是传播信息、引导舆论、交流思想和传播知识,是政府、政党和其他利益团体的宣传工具现代政策研究组织:是指由各种专家、学者组成的跨学科的综合性政策研究和政策咨询组织,其主要工作是进行综合性的政策理论研究、政策规划、政策设
47、计、政策分析、政策评估等帮助政府部门和机构进行决策,以提高公共政策质量。特征(1)以改进政策制定为目标(2)研究人员构成的多学科性(3)从事政策研究和咨询的独立性(4)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先进技术手段功能:(1)提供政策建议,充当咨询参政机构(2)提供学术思想,充当认识机构(3)提供政策结果信息,充当评估机构;(4)向政府输送官员和专家,充当人才交流、储备机构(5)制造舆论、传播观点、充当宣传机构。2中国政策研究组织的现状评价以及联系实际,论如何发展与完善我国的政策研究组织积极的贡献:(1)研究长远发展战略、确定发展目标,为改革和建设指明方向;(2)为决策者提供具体的政策措施和建议;(3)对各案
48、进行论证和分析,提供科学依据。存在的问题:(1)研究方法相对落后;(2)受制于决策者,行政干扰大;(3)各级政研组织自成体系,缺乏总体设计和协调(4)信息网不全、信息失真,造成政研工作失效;(5)文化层次和知识结构不合理,存在上高下低现象。思考:(1)大力发展民间政研组织;(2)创造条件,保证政研工作的独立性;(3)加强政研机构总体设计和协调;(4)大胆借鉴国外的先进研究方法和手段,提高政研人员的素质;(5)正确处理决策者与政策研究组织的关系,做到多“谋”善断“政策环境及其重要性()特点:一是复杂性和多样性。二是差异性。三是变异性。关系公共政策是政策环境的产物,二者存在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他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就其关系而言,环境决定和制约政策,起主导作用;政策反过来改善和塑造环境,具有反作用。公共政策是由社会的发展由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必须适应政策环境,有什么样的政策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公共政策。 政策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政策的发展变化。公共政策也不是完全消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