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摘要】现如今,我国经济逐步进入新常态。作为我国经济的中坚力量,区域经济也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面临着新的挑战,不论是产业的更迭、文化地位的提升,还是地区资源状态的变化,都在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路径。加之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度过快速增长期进入稳定增长期,各种增长动力随之而来,因此区域是否能够抓住经济发展的机遇、实现稳步提升,成了各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最大问题。本文基于新常态背景,分析了在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包括产业战略方向、金融战略方向、资源战略方向、文化战略方向以及地缘战略方向,最后集合战略方向提出了在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维实现路径,希望帮助我国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并为我国创造
2、更大经济效益,提高我国在国际领域的经济地位,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关键词】区域经济;战略思维;经济发展一、引言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仍然处在探索的阶段。区域经济关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要让区域经济水平得到提升,就需要一个准确的战略思维。在新常态背景下能否加强区域经济发展已成为我国重点问题,不论是提出统一大市场还是扶持地区特色产业,都说明了我国对区域经济水平的重视。但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也同样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部分资源型区域面临资源枯竭,地缘位置不佳,区域经济发展困难,整体产业转变缓慢,难以跟上时代。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目前区域经济情况,更对区域经济的未来发展潜力造成了巨大影响。因此,新常
3、态下,各区域应当重新梳理战略思维,确定经济发展方向,明确当前发展机遇,有效提升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二、新常态背景概述关于何为新常态,最早可追溯到2008年,彼时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提出了新常态,认为新常态是经济从上一个阶段进入下一个稳定持续阶段。而在我国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到了新常态这一概念,至此新常态从经济学术语正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概括词语。从我国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新常态可理解为“三四一”,即“三个特点,四个机遇,一个挑战”:三个特点是创新驱动替代投资及要素驱动的特点,经济结构快速优化和转型的特点,经济发展从关注速度转变为关注质量的特点;四个机遇包括增速放缓但机会更多的机遇,政府制定更多政策改革以提
4、高市场活力的机遇,市场前景从动荡转为稳定的机遇,实际增量仍维持良好水平的机遇;一个挑战则是指经济实现改革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从新常态背景可看出,区域经济发展不仅面临着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挑战,而机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维分析郭妮作者简介:郭妮(1996),女,河南南阳人,汉族,硕士研究生,南阳农业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会计39 7月刊 2023Shanghai Business遇大于挑战。各区域是否能够在利好环境下实现稳步增长,则与区域是否能够抓住当地经济发展要素、做好经济与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协调息息相关。三、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1.产业战略方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化
5、以及产业的发展,不同区域的产业有着较大区别。从宏观角度来说,沿海城市等第一批先富起来的区域已初步实现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的转型升级,内陆地区以及传统重工业区域仍以第一和第二产业为主;从微观角度来说,服务业、工业、农业都有着契合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优势细分产业,同时不同区域在资源方面具有不同优势。例如,拥有大片耕地且自然气候良好的区域在农业方面具有较高优势,经济基础良好且拥有大量高水平人才的区域,在工业及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具有较高优势。各地区是否能够在新常态下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一方面需观察自身优势产业以及国家重点扶持的细分产业,另一方面也应当站在宏观角度来看待产业的变革,为当前优势产业提供创新动
6、力,并逐步推动当地产业实现创新化、技术化。2.金融战略方向金融在区域经济发展当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配合财税体系进行区域经济调控,同时也可用于扶持当地重点产业、激发经济增长动力。在确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方向时,也应将金融纳入战略考量,充分发挥金融体系价值,将资金投入拥有较高潜力、国家大力扶持、未来发展前景良好的产业。既要关注宏观层面金融战略,例如产业链条金融支持、资源要素金融支持,又要关注微观层面金融战略,例如针对个人投资者的金融产品、个体农户金融支持等。3.资源战略方向地区资源要素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尤其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盘。不同区域拥有不同的优势资源,同时在区域经济发展过
7、程中部分资源会对经济发展造成阻碍,因此各区域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也应发挥优势资源解决劣势资源问题。例如,大量资源枯竭型城市应当摒弃原有资源、保护并改善生态类资源,积极开发新型地方资源,例如可再生能源。4.文化战略方向文化与经济的发展也存在一定联系,各区域的文化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异点体现了区域文化的价值。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也可结合文化、发挥文化作用,体现地方文化价值,既要将文化打造成产业,用文化推动经济,又要将文化与其他产业相结合、推动多产业协同发展。5.人力资源战略方向区域的经济发展依赖人力资源水平。良好的人口数量、充足的高水平人才数量以及人力资源成本都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8、效果,部分区域经济发展效果不佳的核心原因便是人口不足无法带来人口红利。而在国内普遍出现人口红利下降的情况下,如何维持现有人口数量,保证区内人力资源充足,则是解决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关键。四、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维实施1.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及农业新常态下,我国对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农业的重视程度极高,同时提出了多项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及农业的政策方针,因此各地区都应当借助高新技术产业及农业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形成正向循环。首先,鼓励当地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申请省级及国家专利以及新型实用技术,并遵循“高质低量”原则,按照客观依据判定企业是否具有高新技术水平以及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潜力,重点认证潜力
9、大、前景好、技术强的企业以及拥有良好技术水平但缺少经济支持的中小科技企业;其次,为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拥有多项专利和新型实用技术的企业提供补助,考虑到部分企业为获得补助而刻意申请专利,区域可采取以研发项目为依据的补助策略,要求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研究项目证明以及实施进度,由地方判断项目可行性以及真实性,并根据项目实施难度以及潜力,提供相匹配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再次,强化地方农业投入,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及农副产品业,结合信息技术完成农业产业升级,例如鼓励当地农民开网店、做直播,销售特色农产品,将农业中小企业产品纳入当地政采云平台;最后,针对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及农业建立完整产业链条,对产业上下游进行统一扶持,保
10、障产业整体稳定发展。2.建设财税金融协作支持体系40Focus视点地区经济离不开财税与金融,财税负责调控,整体走向金融,负责实施财税政策,而将二者进行融合,打造协作支持体系,则能够对当地经济发展提供高价值帮助。其一,由财税体系定点扶持当地特色产业,由金融体系为特色产业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其二,重点扶持中小科技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根据企业研发、设计、量产商业化阶段赋予不同的扶持方式以及扶持力度。例如。在研发阶段,以企业自行融资为主;当设计具有可行性且度过初期研发阶段后,由财税体系先为企业提供资金扶持以及技术扶持,动态判断企业发展情况,随后金融体系根据企业发展潜力决定是否为企业展开投资;企业在拿出一
11、定成果后,财税体系可引导金融体系为企业提供金融保险、企业贷款等,形成经济杠杆,依靠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技企业为地方经济提供有效支撑,强化其他产业经济发展速度。其三,为个体农户以及农业中小企业提供惠民型商业信贷,为农民创业提供充足资金,并为中小农业企业提供优化产品质量,拓展项目的机会。3.重新配置当地资源、创造经济在当地资源配置方面,各区域应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并对目前所有的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从而在保证不破坏资源、不过度消耗资源的情况下,持续为当地经济输血。例如,当地水资源较多,可建立水坝进行发电;地处平原且常年风力较大,可加大电能风扇建设创造经济;地方土地广袤、适宜耕种,可发展具有特色的农产品等
12、。对于当地房地产资源,各区域应逐步降低房地产占当地的比重,但同时也仍需发挥地产的价值,例如创办产业园、建立区域文化中心等,充分提高土地增值。同时,应贯彻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理念,对当地自然资源环境进行维护,保障地区环境可持续发展。4.开发地方文化价值、文旅融合各区域除提高产业发展、加强资源价值利用以外,也应当积极开发地方文化价值,通过文旅融合强化地区经济水平。其一,发掘地方特色文化,将文化打造成区域招牌,提高区域知名度,吸引外部资金流入,利用资金流量以及人流量创造地区经济循环。例如,义乌的产业文化便是义乌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各地区可效仿义乌模式,将产业形成文化;同时,也可利用当地传统文化或单独
13、文化产业形成文化产业链,例如大力发展文学产业、影视作品产业等。其二,结合文化提高当地旅游业价值,例如,参考故宫文化旅游、红色文化旅游、农业文化旅游等文旅融合模式,抓住当地特色文化进行旅游路线制定,旅游景点开放。其三,利用文旅融合进一步拉动外部投资,例如与其他区域大型企业进行联动,授权该企业生产当地文化 IP 产品,配合当地文旅特色产品形成文化产品矩阵。5.强化人力资源发展、实现“内外兼修”在人力资源战略方面,各区域可采取外部引入加内部培养的双重模式,强化人力资源水平。首先,为外部高水平人才提供工作补助、住房补贴、一次性福利等多种方式吸引人才“走进来、留下来”;其次,提高高职院校及高校校企合作力
14、度,保证人才能够满足企业生产需求,进一步提高未来人才整体水平;再次,大力开办各类公办职业能力培训,强化现有社会人力资源专业水平并提高生产力;最后,积极开放二胎三胎政策,并为生育家庭提供额外补贴和社会保障,逐步解决人口红利下降问题。五、结语总之,在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的区域经济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需要去解决,在区域经济发展应当拓宽战略思维,抓住发展机遇,结合政策导向进行产业金融资源、文化与地缘的全方位战略设计,既要稳固自身基本盘,又要结合机遇大力发展朝阳产业,利用金融实现杠杆效应,同时通过文化以及人力资源发展形成更大规模经济体,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 周彪.高校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研究 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3):85-86.2 石碧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演变及展望 J.理论视野,2021(12):58-63.3 朱林阁.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维分析 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1(12):46-48.4 蔡萌,张睿,李碧璇.进博会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战略响应 J.商展经济,2021(19):8-10.5 高晓洁.浅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性 J.全国流通经济,2021(24):86-88.41 7月刊 2023Shanghai 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