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年创新创业研究第?期(总第?期)?年?月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流动党员管理的问题与对策何前进(黄冈师范学院,湖北 )作者简介:何前进,男,黄冈师范学院,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技术研究。摘要:目前高校中的流动学生党员数量比较多,而大多数高校都缺乏对流动学生党员的管理机制,再加上这些学生党员本身入党时间不长,缺乏党员意识,高校和流入地缺乏沟通合作等,导致很多学生党员无法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教育而流失,那么高校针对这一问题,应当更加重视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建立专门针对流动学生党员的管理机制,针对有序流动和无序流动的党员分别制定不同的管理方式,更新党组织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注重与流入地的党组
2、织加强沟通和合作,并且利用网络管理平台,更加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情况、思想动态等,以加强对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加强对流动学生党员的管理效率。关键词:学生;流动党员;高校一、大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现状由于近几年我国针对大学生的教育方式在不断地改革,绝大多数高校都已经更新了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对大学生的实践教育,增加了顶岗实习、交换生等多种新型的培养模式,大学生经常外出实习或是学习就会导致大学生的流动性很强。在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学生党员,需要接受比较系统和规范的教育和管理,那么流动学生比例的增加就给学生党员的管理和教育带来了阻碍。目前而言,大学生党员的流动性提高,使得高校中的学生党
3、建工作难度大幅度提高。在高校中,要发展大学生党员绝大多数会选择发展高年级的学生,而高年级的学生又需要外出实习或是学习,那么学生党员的流动性就比较强,并且流动频繁,区域也相对比较分散,不利于高校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也使得高校无法使用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开展教育工作。其次,虽然党和政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意识到学生党员流动性给党员教育和管理带来的阻碍,但是社会党组织并没有针对学生流动党员教育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将这一部分流动学生党员进行统一的管理,导致当前高校学生流动党员的管理问题固化。同时,无论是政府还是高校,都缺乏对大学生流动党员教育和管理的机制,没有根据大学生流动党员的实
4、际情况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方法,那么在管理过程中就很容易遇到问题而无法解决。另外,由于大学生流动党员一般都是高校中高年级的学生,这些学生刚刚加入党组织不久,还缺乏党员的身份意识,无法意识到自己身为一个党员的责任和义务,缺乏组织意识,也缺乏主动性,导致高校大学生流动党员的管理更加难以进行。二、当前大学生流动党员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高校党组织缺乏对大学生流动党员的了解由于高校中的党员主要是高年级的学生,而高年级的学生本身就具有流动性很大的特点,所以学生党员分散性很强,即使是在顶岗实习,换岗也相对比较频繁,那么学生党员的情况就会经常发生变化,高校就无法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比较细致和及时的了
5、解,信息更新速度比较慢,跟不上学生的实第?期(总第?期)?年?月理论创新际流动速度。具体来讲,高校无法完全掌握学生党员的流入地党组织建设、生活情况和学习情况、组织生活的参与情况等。这些信息掌握不全面也直接导致高校党组织对高校大学生流动党员的了解不足。(二)学生党员脱离党组织由于学生党员大多会进行顶岗实习或是交换等,导致流动性比较高,那么高校就不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当前的情况,不了解学生的去向等,而学生往往都是刚刚加入党组织,还不具备党员的身份意识,那么就难以做到主动地向党组织汇报思想,也不会主动报告学习的情况。而在外出实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也不会主动的告知党员身份,与企业的党组织取得联系,那么
6、外出实习的学生就很容易脱离党组织。(三)学生党员流失严重高校的学生外出实习时,学校党组织往往会对这部分学生进行登记,但是学生后期可能会进行比较频繁的换岗,再加上学生本身缺乏党员身份意识和主动性,不会主动联系当地的党组织,同时学生本身和高校党组织的联系也逐渐减少和中断,那么就会出现中途管理流失的情况。组织的流失会使得学生的党员组织意识丧失,最终将导致学生党员的流失。当前社会风气复杂,信息传播快速,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对学生党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些学生党员受到负面影响而流失。一些学生党员在学习、就业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可能会因为个人原因而放弃党员身份,或者因为觉得党员身份会给自己带来
7、更多的负担和压力而选择退出。(四)缺乏对流动学生党员组织生活的保障在高校中,往往都具备学校制度对学生进行约束,同时学校的党组织也会对学生党员进行相关的引导,但是由于高年级的学生外出实习或是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将会离开高校,那么学校的制度管理和党组织的引导就相应地失效,而学生本人也比较缺乏参与组织生活的主动性,那么学校就无法保证学生党员的组织生活。而学生党员流入地也无法获知学生是否为党员,也缺乏对这部分学生党员的管理,没有将其列入管理范围,那么也不会主动地担任这部分学生党员的组织生活。这样一来,最终将导致外出的学生党员缺乏组织生活。(五)缺乏对流动学生党员的有效考核在校期间,高校往往会组织校内的学生
8、党员参与考核,以掌握学校中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以及对党的认知能力、思想意识等,但是高校对学生的考核都需要在学生在校或是对学生具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为基础,一旦学生在校外实习、学习等,学校无法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和工作情况,也不了解这部分学生党员在流动期的表现,那么也就无法对其进行比较全面的考核,也无法掌握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以及对党的认识,不利于对学生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教育。三、高校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问题的成因(一)高校党组织重视程度不足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高校都进行了教学改革,改变了原先只注重教学成绩和理论教学的教学方式,转而更加重视实践教学,重视学生的实际能力,那么就有很多学校
9、通过校企合作或是工学结合的方式,拓展人才培养的模式,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在大四时期顶岗实习的频率。这也必将导致高年级学生的流动性增强,很多学生外出实习,导致学生的区域性比较复杂,加大了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的管理难度。在高校中对学生党员的管理和教育相对到位,但是各个高校还缺乏对流动学生党员的重视程度,那么相应地,就会缺少针对流动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的相关机制,可能各个高校会在问题发生之后才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那么也就面临着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由于高校重视程度不足,没有成立专门针对流动学生党员的管理部门,缺乏相关的工作人员,更加缺乏对相关问题的处理措施,青年创新创业研究第?期(总第?期)?年?月 那么即使
10、发现问题也无法及时处理。另外,即使高校党组织能够发现问题,也很少会有高校党组织根据实际情况对党建工作思路进行调整,同样说明高校党组织对流动学生党员的重视程度不足。(二)学生本身思想深度不足学生党员大多都具备党龄段、党性不强、缺乏党的责任意识的特点,往往缺乏党的身份意识,尤其是在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下,就更加可能会弱化自己的党员身份意识。绝大部分流动学生党员都是刚刚加入党组织,甚至还有很多是预备党员没有正式转正,这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在高校党组织的组织和带领、约束下能够积极地参加党内活动,接受党课教育,并且能够在学生之间发挥模范作用,但是一旦离校实习,就失去了高校党组织的约束和指导,那么就很难积极主
11、动地参加党内活动,也可能会由于思想观念受到冲击而改变党性或是思想观念,最终可能会脱离党组织,难以完成自我约束。(三)其他党组织缺乏对流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配合由于高校中的大部分学生党员都会经历实习等过程,所以我国很多高校都已经能够意识到流动学生党员管理和教育的难度,也意识到对其加强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在针对学生流动党员的管理问题上,高校党组织还缺乏其他地区党组织的配合。虽然高校会在学生离校实习时进行登记,从而掌握学生的动态情况,但是当学生党员离校后,高校就难以对学生进行统一的管理,而高校也无法要求流入地党组织对这部分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同时,由于学生党员流入地的党组织建设存在差异,管理和认识也
12、存在差异,很多地区针对流入学生党员不具备管理和教育的积极性,那么就可能会进行被动管理。另外,学生流动党员和其他党员也存在差异,其流动性很大,那么流入地很难对其进行比较系统的管理。四、高校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对策(一)高校党组织提高对学生流动党员的主体责任意识当前我国高校中学生流动党员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对其的教育和管理已经形成了比较严重的问题,那么就需要高校中的党组织认识到流动学生党员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强化自身的主体责任意识,在开展党建工作时能够更加重视流动学生党员的管理。那么首先应当注重对流动学生党员的追踪,注意学生党员流动地区的党建工作的覆盖,做到即使学生离校,党建工作也能够持续进行,并且不
13、流失学生党员。目前我国高校和各地党组织还缺乏配合,那么各级党组织也需要进行分工合作,建立与流动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相关的管理机制,而各个高校的党委也应当起到统筹的作用,院系之间加强联系,避免各个院系之间的党员单打独斗缺乏配合的现象持续发生,这样也可以做到资源的共享。比如学校和各个地区建立合作共管的机制,对流动的学生党员实现有效地跟踪,那么就能够及时掌握流动学生党员的动态,可以及时了解这部分党员的思想。更加重要的一点是,高校党委需要转变管理的理念。目前而言,我国高校党员大多是层级管理模式,更加重视管理对象在管理过程中的执行力,但是社会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地变化,还需要高校党组织也转变观念,能够在管理
14、的同时注重服务。(二)高校党组织更新工作方式目前我国高校党组织的工作方式还比较陈旧,工作效率比较低,也是导致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受阻的原因之一,所以各个高校党组织需要及时更新工作方式,包括主动对接地方流动党员和建立有效的网络监管服务平台等。我国党和国家都已经能够重视到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问题,那么高校党组织也需要实现和党和国家政策的对接,与地方党组织取得联系。同时,网络监管服务平台的建设也非常重要,注重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提高服务效率,从而能够提高学生党员参与党内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期(总第?期)?年?月理论创新(三)注重学生流动党员报告制度的建设由于学生流动党员大多是高校中的高年级学
15、生,而学生的流动加大了对党员教育和管理的难度,学校难以及时掌握离校学生的情况。如果加强学生流动党员的报告制度建设,有助于学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也有助于相关组织活动的展开。那么学生流动党员的报告制度可以从两个方向开展,一方面是要求学生向学校党组织中的相关部门或是人员进行报告,从而能够反映出学生党员的工作和学习情况。另一方面是要求学生向流入地的党组织进行报告,使得学生党员提高自己的身份意识,并且能够意识到报告自身情况的重要性,而流入地党组织也能够根据学生的报告情况掌握当地流动学生党员的情况,便于开展相关的活动。(四)建立多主体协同的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学生党员的流动性高,但是流动原因不同
16、,流向也不同,一部分流动学生党员是有序流动,但是也存在无序流动的现象,那么高校就需要针对不同性质的学生党员流动情况分别制定不同的管理方式。针对有序流动的学生党员,高校的党组织就应当进行主动的对接,与对方共同建立起流动党员的管理机制,或是可以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建立流动的党支部,加强学校和学生党员流入地的合作。同时,也应当邀请企业的一些党员骨干等来担任流动的学生党员的联系人,使得学生流动党员在流入地也能够接受教育。而针对无序流动的学生党员,就需要更多地借助网络管理平台,高校需要借助流动报告的方式,来掌握流动学生的党员的去向以及思想动态等,同时也能够对学生党员进行动态的管理,了解学生党员的需求,并且
17、注重为学生党员服务。另外,还可以构建网络党校来提供学习课程和文件,让流动的学生党员即使不在学校也可以及时接受教育,实现资源的共享,真正实现高校学生流动党员的动态教育和管理。五、结语总之,高校学生流动党员管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高校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全面加强学生流动党员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机制,加强服务工作,促进学生流动党员队伍建设,提高高校学生党员组织建设和工作水平,从而不断巩固和加强高校党组织建设。参考文献 吕延明;周海兵;高校学生流动党员的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第 期:孙明;对加强学生流动党员管理教育的思考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年;第 期:柏文涌;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第 期:滕祥臣;罗箭华;高校学生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对高校党建工作的影响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第 期:孙洁;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科教导刊,;第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