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CNNIC:2012年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3331905 上传时间:2024-03-02 格式:PDF 页数:69 大小:2.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CNNIC:2012年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CNNIC:2012年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CNNIC:2012年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CNNIC:2012年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CNNIC:2012年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CNNIC:2012年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pdf_第6页
第6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2 年 1 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 2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1 前前前前 言言言言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1997 年,经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牵头组织有关互联网络单位共同开展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调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同年 11 月发布了第一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从 1998 年起,为了使调查工作正规化、制度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每年 1 月和 7月定期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对我

2、国网民规模、结构特征、网络应用和互联网安全环境进行了连续的调查研究,严谨客观地反映了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为政府部门、企业等掌握互联网络发展动态和制定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被国内外广泛引用。截至目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连续发布了 28 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本报告是根据第 29 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撰写,延续了以往 报告 内容和风格的基础。本年度报告的数据采集工作得到了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主管部门指导下,各项调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各互联网单位、调查支持网站以及媒体等的密切下配合,基础资源数据采集及时完成。其中,网易有道信息

3、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腾讯搜索技术研发中心网易有道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腾讯搜索技术研发中心对网页数据获取方面提供了帮助;北京东方网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万网志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万网)、北京信北京东方网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万网志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万网)、北京信诺立兴业网络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新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新网数码信息技术有诺立兴业网络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新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新网数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企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时代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原珠海市时代互联信限公司、中企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时代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原珠海市时代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4、)、厦门中资源网络服务有限公司、厦门东南融通在线科技有限公司息技术有限公司)、厦门中资源网络服务有限公司、厦门东南融通在线科技有限公司(原厦原厦门华商盛世网络有限公司门华商盛世网络有限公司)、厦门三五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厦门三五互联科技有限公、厦门三五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厦门三五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司)、北京博睿宏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蓝汛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博睿宏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蓝汛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在域名和网站数据提供方面给予了配合。在此,谨对他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对接受第 29 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的网民朋友表示最诚挚的谢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1

5、2 年 1 月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 2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 目目 录录 前前 言言.1 报告摘要报告摘要.4 第一章第一章 调查介绍调查介绍.6 一、调查方法.6 二、报告术语界定.10 第二章第二章 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12 一、网民规模.12(一)总体网民规模(一)总体网民规模.12(二)家庭宽带网民规模(二)家庭宽带网民规模.14(三)手机网民规模(三)手机网民规模.14(四)分省网民规模(四)分省网民规模.15 二、接入方式.17(一)上网设备(一)上网设备.17(二)上网地点(二)上网地点.17(三)上网时长(三)上网时长.18 三、网民属性

6、.18(一)性别结构(一)性别结构.18(二)年龄结构(二)年龄结构.19(三)学历结构(三)学历结构.19(四)职业结构(四)职业结构.20(五)收入结构(五)收入结构.21(六)城乡结构(六)城乡结构.21 第三章第三章 互联网基础资源互联网基础资源.23 一、基础资源概述.23 二、IP 地址.23 三、域名.24 四、网站.25 五、网页.25 六、网络国际出口带宽.26 第四章第四章 网民互联网应用状况网民互联网应用状况.28 一、整体互联网应用状况.28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 2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3 (一)信息获取(一)信息获取.29(二)商务交易(二)商务交

7、易.31(三)交流沟通(三)交流沟通.34(四)网络娱乐(四)网络娱乐.37 第五章第五章 手机网民结构及应用情况手机网民结构及应用情况.40 一、手机网民结构特征.40(一)性别结构(一)性别结构.40(二)年龄结构(二)年龄结构.40(三)学历结构(三)学历结构.41(四)收入结构(四)收入结构.41(五)城乡结构(五)城乡结构.42 二、手机网民应用状况.43 专题:网络购物的增长空间和制约因素专题:网络购物的增长空间和制约因素.46 附录附录 1 互联网基础资源附表互联网基础资源附表.50 附录附录 2 调查支持单位调查支持单位.66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 2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

8、状况统计报告 4 报报报报告告告告摘摘摘摘要要要要 一、基础数据一、基础数据 截至 2011 年 12 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 5 亿,达到 5.13 亿,全年新增网民 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 4 个百分点,达到 38.3%。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 3.56 亿,占整体网民比例为 69.3%,较上年底增长 5285万人。家庭电脑上网宽带网民规模为 3.92 亿,占家庭电脑上网网民比例为 98.9%。农村网民规模为 1.36 亿,比 2010 年增加 1113 万,占整体网民比例为 26.5%。网民中30-39岁人群占比明显提升,较2010年底上升了2.3个百分点,达到25.7%。网

9、民中初中学历人群占比继续保持增长,由 32.8%上升至 35.7%。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的网民比例为 73.4%,比 2010 年底降低 5 个百分点;手机则上升至 69.3%,其使用率正不断逼近传统台式电脑。2011 年,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 18.7 个小时,较 2010 年同期增加 0.4 小时。截至 2011 年 12 月底,中国域名总数为 775 万个,其中.CN 域名总数为 353 万个。中国网站总数为 230 万个。二、趋势与特点二、趋势与特点 网民规模网民规模增长进入平台期增长进入平台期 2011 年网民全年增长 5580 万,普及率提升四个百分点,相比 2007 年以来平均每年

10、 6个百分点的提升,增长速度有所回落。过去五年内助推网民规模快速增长的几类人群中,互联网普及率即将触顶,而其他年龄段和教育水平的人群对互联网的接受速度很难达到年轻和高学历群体的水平,致使整体网民规模增长进入平台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 2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5 我国我国.CN.CN 域名数和域名数和网站数变化出现转折点网站数变化出现转折点 截至 2011 年 12 月底,.CN 域名总数达到 353 万个,较 2011 年 6 月上涨 0.7%,中国网站总数经历一年多的下降之后,目前也稳步回升至 230 万个。我国.CN 域名数和网站数均结束了跌势,开始稳步回升。网络新闻使

11、用率快速下降网络新闻使用率快速下降 近年来网络新闻使用率持续下降,2011 年尤为明显。2011 年网络新闻用户规模增速仅为 3.9%,使用人数为 3.67 亿,使用率从上一年的 77.2%下降至 71.5%。电子商务类应用继续稳步发展电子商务类应用继续稳步发展 包括网络购物、网上支付、网上银行、旅行预订在内的电子商务类应用在 2011 年继续保持稳步发展态势,其中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 1.94 亿人,较上年底增长 20.8%,网上支付用户和网上银行全年用户也增长了 21.6%和 19.2%,目前用户规模分别为 1.67 亿和 1.66亿。网民的互联网沟通交流方式发生明显变化网民的互联网沟通交

12、流方式发生明显变化 一方面,微博快速崛起,目前有将近半数网民在使用,比例达到 48.7%。另一方面,传统的交流沟通类应用则出现大幅下滑:电子邮件使用率从 2010 年的 54.6%降至 47.9%,论坛/BBS 则由 32.4%降至 28.2%,博客/个人空间从 64.4%降至 62.1%。网络视频用户增幅明显网络视频用户增幅明显 网络视频行业的发展势头相对良好,用户规模较上一年增加 14.6%,达到 3.25 亿人,使用率提升至 63.4%,是中国网民继即时通信、搜索、音乐、新闻之后的第五大应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 2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6 第第第第一一一一章章章章 调

13、调调调查查查查介介介介绍绍绍绍 一、调查方法(一)(一)网民个人网民个人调查调查 3.1 调查总体调查总体 中国有住宅固定电话(家庭电话、小灵通、宿舍电话)或者手机的 6 岁及以上常住居民。3.1.1 样本规模样本规模 用户调查总体样本 60,000 个,其中,住宅固定电话用户、手机用户各 30,000 个,样本覆盖中国大陆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1.2 调查总体细分调查总体细分 调查总体划分如下:子总体 A:住宅固话覆盖人群【包括:住宅固定电话覆盖的居民+小灵通用户+学生宿舍电话覆盖用户+其他宿舍电话覆盖用户】;子总体 B:手机覆盖人群;子总体 C:手机和住宅固话共同覆盖人群【住宅

14、固话覆盖人群和手机覆盖人群有重合,重合处为子总体 C】,C=AB。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 2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7 3.2 抽样方式抽样方式 CNNIC 只针对子总体 A、B、C 进行调查。为更大限度地覆盖网民群体,采用双重抽样框方式进行调研。采用的第一个抽样框是固定住宅电话名单,调查子总体 A 和 C。采用的第二个抽样框是移动电话名单,调查子总体 B 和 C。对于固定电话覆盖群体,采用分层二阶段抽样方式。为保证所抽取的样本具有足够的代表性,将全国按省和直辖市分为 31 层,各层独立抽取样本。将样本根据网民数的开平方根比例分配到 31 个省市。省内采取样本自加权的抽样方式。各

15、地市州(包括所辖区、县)样本量根据该城市固定住宅电话覆盖的 6 周岁以上人口数占全省总覆盖人口数的比例分配。对于手机覆盖群体,抽样方式与固定电话群体类似,也将全国按省和直辖市分为31层,各层独立抽取样本。省内按照各地市居民人口所占比例分配样本,使省内样本分配符合自加权。为了保证每个地市州内的住宅电话号码被抽中的机会近似相同,即使住宅电话多的局号被抽中的机会多,同时也考虑到了访问实施工作的操作性,在各地市州内住宅电话号码的抽取按以下步骤进行:手机群体调研方式是,在每个地市州中,抽取全部手机局号;结合每个地市州的有效样本量,生成一定数量的四位随机数,与每个地市州的手机局号相结合,构成号码库(局号+

16、4 位随机数);对所生成的号码库进行随机排序;拨打访问随机排序后的号码库。固定电话群体调研方式与手机群体相似,仍旧是生成随机数与局号组成电话号码,拨打访问这些电话号码。但为了不重复抽样,此处只访问住宅固定电话。3.3 调查内容调查内容 用户调查侧重于了解中国网民数量与结构特征、上网条件、网络应用、网民对互联网使用的态度和非网民状况。调查内容包括被访者是否上网,被访者背景信息,网民的上网行为、上网深度、上网体验等。3.4 调查方式调查方式 通过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系统(CATI)进行调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 2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8 3.5 调查总体和目标总体的差异调查总体和

17、目标总体的差异 CNNIC 在 2005 年底曾经对电话无法覆盖人群进行过研究,此群体中网民规模很小,随着我国电信业的发展,目前该群体的规模逐步缩减(截至 2011 年 11 月底,我国电话用户累计达到 12.6 亿户,普及率达到 94.2 部/百人1)。因此本次调查研究有一个前提假设,即:针对该项研究,电话无法覆盖人群中的网民在统计中可以忽略不计。(二二)网上调查)网上调查 网上调查重在了解典型互联网应用的使用情况。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11 年 12 月 1 日12 月 31 日进行了网上调查。将问卷放置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网站上,同时在政府媒体网站、全

18、国较大 ICP/ISP 网站与各省的信息港上设置问卷链接,由网民主动参与填写问卷。回收问卷后,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答卷有效性检验,筛除无效答卷。本次网上调查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 32772 份。(三三)网上自动搜索与统计数据上报)网上自动搜索与统计数据上报 网上自动搜索主要是对域名、网站数量及其地域分布等指标进行技术统计,而统计上报数据主要包括 IP 地址数和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1IP 地址总数地址总数 IP 地址分省统计的数据来自亚太互联网信息中心(APNIC)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IP 地址数据库。将两个数据库中已经注册且可以判明地址所属省份的数据,按省分别相加得到分省数据。由于地址分配使用是动

19、态过程,所统计数据仅供参考。同时,IP 地址的国家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也会要求中国 IP 地址分配单位(如中国电信等)每半年上报一次其拥有的 IP 地址数。为确保 IP 数据准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会将来自APNIC 的统计数据与上报数据进行比较、核实,确定最终 IP 地址数。2中国域名总数和网站总数中国域名总数和网站总数 中国的域名总数和网站总数由以下两部分数据相加得到:第一部分是.CN 下的域名数和网站数,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采用计算机网上自动搜索得到;第二部分是中国类别顶级域名(gTLD)与网站数,由国内各类别顶级域名注册单位协助提供。这些数据包括:所有

20、类别顶级域名(gTLD)和域名下已开通的 1 数据来源:http:/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 2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9 网站数;按.COM、.NET、.ORG 分类的类别顶级域名(gTLD)和网站数;按注册单位所在省份分类的类别顶级域名(gTLD)和网站数。3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 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电信企业的报表制度,定期得到中国各运营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连的网络出口带宽总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纳入了这些上报数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 2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10 二、报告术语界定 网民 过去半年内使用过互联网的 6 周岁及以上中

21、国居民。手机网民 指过去半年通过手机接入并使用互联网,但不限于仅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电脑网民 指过去半年通过电脑接入并使用互联网,但不限于仅通过电脑接入互联网的网民。家庭电脑上网宽带网民 指过去半年在家使用电脑上网的网民中,使用宽带(xDSL、CABLE MODEM、光纤接入、电力线上网、以太网、WIFI)接入互联网的网民,但不限于仅使用宽带接入互联网的网民。农村网民 指过去半年主要居住在我国农村地区的网民。城镇网民 指过去半年主要居住在我国城镇地区的网民。IP 地址 IP 地址的作用是标识上网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中的其他设备,是互联网中的基础资源,只有获得 IP 地址(无论以何种形式

22、存在),才能和互联网相连。域名 本报告中仅指英文域名,是指由点(.)分割、仅由数字、英文字母和连字符(-)组成的字串,是与 IP 地址相对应的层次结构式互联网地址标识。常见的域名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家或地区顶级域名(ccTLD),如以.CN 结尾的域名代表中国;一类是类别顶级域名(gTLD),如以.COM,.NET,.ORG 结尾的域名等。网站 是指以域名本身或者“WWW.+域名”为网址的 web 站点,其中包括中国的国家顶级域名.CN 和类别顶级域名(gTLD)下的 web 站点,该域名的注册者位于中国境内。如:对域名 来说,它的网站只有一个,其对应的网址为 或 ,除此以外,等以该域名为后缀的

23、网址只被视为该网站的不同频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 2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11 调查范围 除非明确指出,本报告中的数据指中国大陆地区,均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在内。调查数据截止日期 本次统计调查数据截止日期为 2011 年 12 月 31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 2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12 第第第第二二二二章章章章 网网网网民民民民规规规规模模模模与与与与结结结结构构构构特特特特征征征征 一、网民规模(一)总体网民规模(一)总体网民规模 截至 2011 年 12 月底,中国网民数量突破 5 亿,达到 5.13 亿,全年新增网民 5580 万。互联网

24、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 4 个百分点,达到 38.3%。总结过去五年中国网民增长情况,从 2006 年互联网普及率升至 10.5%开始,网民规模迎来一轮快速增长,平均每年普及率提升约 6 个百分点,尤其在 2008 年和 2009 年,网民年增长量接近 9000 万。在 2011 年,这一增长势头出现减缓迹象。图 1 中国网民规模与普及率 当前互联网在全民中的普及率不到四成,网民增长还有十分广阔的空间,但是考虑年龄、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等种种因素,目前我国居民中具备上网条件和技能的人已经基本转化为网民,接下来网民规模增长的难度加大。年龄方面,过去五年内 10-29 岁群体互联网使用率保持高速增长,

25、目前已接近高位,未来在这一人群的提升空间有限;而 50 岁以上人群的互联网使用率变化幅度很小;30-39岁群体的互联网使用率逐步攀升,目前还有一定增长空间,将成为下一阶段网民增长的主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 2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13 要群体。(2011 年统计年鉴暂未公布中国各年龄段人口数,相关数据缺失)图 2 2007-2010 年中国各年龄段人群互联网普及率 学历方面,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使用率在 2011 年已达 96.1%,目前基本饱和;过去五年内高中学历人群的渗透率增长最为明显,2011 年网民比重也已经超过九成,达到90.9%;而在小学及以下学历人群中,互联

26、网渗透率增长始终缓慢。总之,过去五年内助推网民规模快速增长的几类人群中,互联网普及率即将触顶,而其他年龄段和教育水平的人群对互联网的接受速度很难达到年轻和高学历群体的水平,未来中国整体网民规模的增速会进入平台期。图 3 2007-2011 年各学历人群互联网普及率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 2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14 由此可见,降低互联网接入和使用门槛,鼓励高龄人群、低学历人群等新技术的晚期接受者尝试使用互联网工具,将是下一阶段推动我国网民规模进一步扩大的重要条件。2011年,我国政府扎实推进通信业转型发展,在互联网方面,积极推动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截

27、至 2011 年 11 月,我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 1.55 亿户,3G 网络已经覆盖全国所有县城和大部分乡镇2,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备为互联网深入普及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二)家庭宽带网民规模(二)家庭宽带网民规模 截至 2011 年 12 月底,我国家庭电脑上网宽带网民3规模为 3.92 亿,占家庭电脑上网网民比例为 98.9%,与上一年基本持平。图 4 家庭宽带网民规模 (三)手机网民规模(三)手机网民规模 截至 2011 年 12 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 3.56 亿,同比增长 17.5%,与前两年相比,增长速度开始放缓。2009 年,手机网民增速高达 98.5%,主要原因是运营

28、商为了抢夺用户,大幅降低无线网络流量资费,刺激手机网民规模爆发增长。到了 2010 年,降低流量资费的推广效应逐渐 2 资料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http:/ 3 家庭电脑上网宽带网民,是指在家使用电脑上网的网民中,使用宽带(xDSL、CABLE MODEM、光纤接入、电力线上网、以太网、WIFI)接入互联网的网民,但不限于仅使用宽带接入互联网的网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 2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15 被市场消化,手机网民增长速度大幅降低。2011 年手机网民整体规模增速继续下降,主要因为运营商将市场推广重心放在了终端上,希望通过智能手机的普及获得更多的手机用户。智能手机更

29、友好的上网体验吸引了部分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但由于其现阶段价格仍然较高,使用智能手机的人群主要集中在中高端人群和现有网民,对手机网民整体规模来说,智能手机的推动作用不是特别明显。未来,创新应用将是推动手机网民规模增长的主要力量。目前手机网民在手机用户中的渗透率仅为 36.5%,手机上网需求不足是大部分手机用户未能接入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原因。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庞大的智能手机网民规模为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爆发提供了基础,各大互联网服务商也开始纷纷布局移动互联网,而激烈的竞争必将催生能够满足细分人群需求的创新应用,并进一步推动手机网民进入下一轮高速增长周期。图 5 手机上网网民规模(四)分省(四)分省网

30、民规模网民规模 2011 年我国各省市网民规模均有明显增长,中国大陆 31 个省(市、自治区)中网民数量超过千万规模的省份达到 21 个。同时,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地域差异依然延续,北京市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超过七成,达到 70.3%,而互联网普及程度较低的云南、江西、贵州等省份互联网普及率不到 25%。与 2011 年全球互联网普及率(30.2%)进行比较,我国超过这一水平的省市数量达到21 个,相比 2010 年底增加一个。在这 21 个省市中,北京、上海、广东、福建、浙江、天津、辽宁、江苏、新疆、山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 2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16 海南和陕西等 12 个

31、省市的互联网普及程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这些省市大部分集中在东部沿海。其中,由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上海市和广东省人口数量出现大幅跃升,根据这一数据计算的两地网民数量也出现明显上升,造成 2011 年上海市和广东省的网民规模增速分列全国 1、2 位。另有山东、湖北、重庆、青海、河北、吉林、内蒙古、宁夏和黑龙江等九省市的互联网普及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低于我国互联网整体普及率。宁夏与河北网民增速较快,其中宁夏互联网普及率在 2011 年首次超过全球平均水平。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省市共有十个,包括西藏、湖南、广西、四川、河南、甘肃、安徽、云南、江西和贵州,大部分为中部和西部地区较不发达

32、省份。表 1 2011 年分省网民规模及增速 省份省份 网民数(万人)网民数(万人)普及率普及率 增长率增长率 普及率排名普及率排名 网民增速排名网民增速排名 北京北京 1379 70.3%13.2%1 9 上海上海 1525 66.2%23.1%2 1 广东广东 6300 60.4%18.3%3 2 福建福建 2102 57.0%13.7%4 8 浙江浙江 3052 56.1%9.5%5 23 天津天津 719 55.6%10.9%6 17 辽宁辽宁 2092 47.8%9.2%7 25 江苏江苏 3685 46.8%11.5%8 15 新疆新疆 882 40.4%7.7%9 28 山西山西

33、 1405 39.3%12.4%10 10 海南海南 338 38.9%11.4%11 16 陕西陕西 1429 38.3%10.3%12 22 山东山东 3625 37.8%8.8%13 26 湖北湖北 2129 37.2%11.9%14 11 重庆重庆 1068 37.0%7.9%15 27 青海青海 208 36.9%10.4%16 20 河北河北 2597 36.1%18.2%17 3 吉林吉林 966 35.2%9.5%18 24 内蒙古内蒙古 854 34.6%14.4%19 6 宁夏宁夏 207 32.8%18.2%20 4 黑龙江黑龙江 1206 31.5%7.0%21 29

34、西藏西藏 90 29.9%10.8%22 19 湖南湖南 1936 29.5%10.8%23 18 广西广西 1353 29.4%10.4%24 21 四川四川 2229 27.7%11.6%25 14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 2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17 河南河南 2582 27.5%6.8%26 31 甘肃甘肃 700 27.4%6.9%27 30 安徽安徽 1585 26.6%13.9%28 7 云南云南 1140 24.8%11.7%29 13 江西江西 1088 24.4%14.5%30 5 贵州贵州 840 24.2%11.9%31 12 全国全国 51310513

35、10 38.3%38.3%12.2%12.2%二、接入方式(一)(一)上网设备上网设备 2011 年,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的网民比例为 73.4%,比 2010 年底降低 5 个百分点,手机上升至 69.3%,笔记本电脑也略增至 46.8%。随着台式电脑使用率走低,手机终端的使用率正不断逼近传统台式电脑。图 6 网民上网设备 (二)上网地点(二)上网地点 2011 年,中国网民在家里和单位接入互联网的比例保持稳定,比例分别为 88.8%和33.2%,与 2010 年基本持平。在学校和网吧上网的网民比例明显下降,其中在网吧上网的网民仅占 27.9%,较上年底下降 7.8 个百分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

36、心 第 2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18 图 7 网民使用电脑上网场所(三)上网时长(三)上网时长 2011 年,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 18.7 个小时,较 2010 年底增加 0.4 小时。图 8 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 三、网民属性(一)性别结构(一)性别结构 截至 2011 年 12 月,我国网民中男性比例为 55.9%,比女性高出 11.8 个百分点,网民性别比例与 2010 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 2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19 图 9 2010.12-2011.12 网民性别结构 (二)年龄结构(二)年龄结构 2011 年,网民中 30-

37、39 岁人群占比明显提升,较 2010 年底上升了 2.3 个百分点,达到25.7%,近两年来该年龄段占比持续上升。40-49 岁网民增长速度较慢,因而在网民中的占比出现下降。10-19 岁、20-29 岁网民比例与 2010 年底相比基本保持稳定。图 10 2010.12-2011.12 网民年龄结构 (三)学历结构(三)学历结构 网民继续向低学历人群扩散。2011 年,我国网民中初中学历人群延续了 2010 年的增长势头,由 32.8%上升至 35.7%,该学历人群互联网渗透率较低,未来网民比例将进一步提升。高中、大专以上学历网民的比例继续下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 29 次中国互联网

38、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 图 11 2010.12-2011.12 网民学历结构(四)职业结构(四)职业结构 学生仍然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群体,占比为 30.2%,其次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占比为16.0%。企业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占整体网民的 0.8%,中层管理人员占 3.2%,一般职员占 9.9%。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中,领导干部和一般职员分别占整体网民的 0.7%和 5.2%。另外,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为 8.3%。图 12 2011.12 网民职业结构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 2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1 (五)收入结构(五)收入结构 2011 年,中国网民中收入在 2000 元以上

39、的网民群体占比明显上升,从 2010 年的 33.3%上升至 40.2%。同时,无收入群体网民占比从 4.6%上升至 7.9%。图 13 2010.12-2011.12 网民个人月收入结构(六)城乡结构(六)城乡结构 2011 年,农村网民规模为 1.36 亿,比 2010 年增加 1113 万,占整体网民比例为 26.5%。与 2010 年相比,农村网民占比下降 0.8 个百分点,其增幅依然低于城镇。图 14 2010.12-2011.12 网民城乡结构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 2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2 近年来,我国农村网民比例在低位徘徊,其中包含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

40、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等整体人口结构变动因素的作用,然而农村居民自身缺乏电脑和网络使用技能是制约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发展的重要障碍:2011 年有 57.8%的农村非网民表示“不懂电脑/网络”是其不上网的原因,这一比例在城镇非网民中为 45.7%。在大力改善农村地区互联网接入条件的同时,提升农民网络使用技能和意识也是缩小互联网城乡发展差距的重要手段。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 2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3 第第第第三三三三章章章章 互互互互联联联联网网网网基基基基础础础础资资资资源源源源 一、基础资源概述 截至 2011 年 12 月底,我国 IPv4 地址数量为 3.30 亿,拥有 IP

41、v6 地址 9398 块/32。我国域名总数为 775 万个,其中.CN 域名数止跌回升,达到 353 万个,较 2011 年 6 月上涨 0.7%。中国网站总数经历 2010 年的大幅下降之后,目前也稳步回升至 230 万个。国际出口带宽为 1,389,529Mbps,较 2011 年 6 月增加 17.5%。表 2 2011.6-2011.12 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对比 2011 年 6 月 2011 年 12 月 半年增长量 半年增长率 IPv4(个)331,626,752 330,439,936-1,186,816-0.4%IPv6(块/32)429 9,398 8,969 2090.7

42、%域名(个)7,861,400 7,748,459-112,941-1.4%其中 CN 域名(个)3,502,288 3,528,511 26,223 0.7%网站(个)1,830,100 2,295,562 465,462 25.4%其中 CN 下网站(个)931,869 951,609 19,740 2.1%国际出口带宽(Mbps)1,182,261 1,389,529 207,268 17.5%二、IP 地址 截至 2011 年 12 月底,我国 IPv4 地址数量为 3.30 亿,较 2010 年底增长 19.0%。图 15 中国 IPv4 地址资源变化情况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

43、2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4 截至 2011 年 12 月底,我国拥有 IPv6 地址 9398 块/32,相比 2010 年同期出现大幅增长。IPv6 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起点,其意义不仅在于解决 IPv4 时代地址资源枯竭的问题,同时 IPv6 还将成为其他技术发展的基础,支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面对这一机遇,我国政府极为重视并积极推动相关战略的制定,2011 年 12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发展我国下一代互联网产业,明确了我国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的路线图,提出将在 2013 年年底前开展 IPv6 网络小规模商用,并在 2014 至 2015 年开展大

44、规模部署和商用,这一规划将加速我国 IPv6 及下一代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步伐,提升我国在一系列新兴互联网产业中的国际竞争力。图 16 中国 IPv6 地址资源变化情况 三、域名 截至 2011 年 12 月底,我国域名总数下降为 775 万个,其中,.COM 域名数量为 364万个,占我国域总数比例为 47.0%,.CN 域名为 353 万个,占比为 45.5%。表 3 中国分类域名数 数量(个)占域名总数比例 COM 3,644,147 47.0%CN 3,528,511 45.5%NET 467,939 6.0%ORG 107,862 1.4%合计 7,748,459 100.0%CN 域名

45、中,.CN 结尾的二级域名占比为 64.5%,其次为.COM.CN 域名,占比达到 27.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 2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5 表 4 中国分类 CN 域名数 数量(个)占 CN 域名总数比例 cn 2,275,971 64.5% 960,753 27.2% 130,913 3.7% 51,185 1.5% 50,961 1.4% 51,428 1.5% 3,910 0.1% 3,364 0.1% 26 0.0%合计 3,528,511 100.0%四、网站 截至 2011 年 12 月底,中国网站4数量为 230 万。国家在 2010 年加大互联网领域的

46、安全治理力度后,中国网站数量下降,而整体质量得以提高,在此基础上,2011 年网站数量重新开始稳步回升。图 17 中国网站数量变化情况 注:数据中不包含.EDU.CN 下网站 五、网页 截至 2011 年 12 月底,中国网页数量为 866 亿个,比 2010 年同期增长 44.3%。4 指域名注册者在中国境内、包括在境内接入和境外接入的网站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 2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6 图 18 中国网页规模变化情况 中国静态和动态网页比例从 2010 年 12 月底的 1.14:1 上升至 2.18:1,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第一,许多网站为了对搜索引擎友好,将动

47、态内容静态化;第二,大量动态页面存在暗网中,对于这些页面搜索引擎很难收录完全。表 5 中国网页数5 单位单位 20102010 年年 20112011 年年 增长率增长率 网页总数 个 60,008,060,093 86,582,298,393 44.3%静态网页 个 31,908,739,278 59,364,979,522 86.0%占网页总数比例 53.17%68.56%动态网页 个 28,099,320,815 27,217,318,871-3.1%占网页总数比例 46.83%31.44%静态/动态网页的比例 1.14:1 2.18:1 网页长度(总字节数)KB 1,922,538,5

48、40,426 3,313,529,625,009 72.4%平均每个网站的网页数 个 31,414 37,717 20.1%平均每个网页的字节数 KB 32 38 18.8%六、网络国际出口带宽 中国国际出口带宽数增速稳定,2011 年 12 月底为 1,389,529Mbps,较 2010 年同期上涨 5 数据支持:网易有道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腾讯搜索技术研发中心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 2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7 26.4%。图 19 中国国际出口带宽变化情况 表 6 主要骨干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 国际出口带宽数(Mbps)中国电信 809,881 中国联通 466,

49、932 中国移动 82,559 中国科技网 18,500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11,655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 2 合计 1,389,529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 2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8 第第第第四四四四章章章章 网网网网民民民民互互互互联联联联网网网网应应应应用用用用状状状状况况况况 一、整体互联网应用状况 2011 年,我国网民的互联网应用习惯出现显著变化,包括新型即时通信、微博等在内的新兴互联网应用迅速扩散,与此同时一些传统的网络应用使用率明显下滑,显示出互联网发展创新速度之快。我国网民的互联网应用特征变化总结起来包括以下几点:网民的互联网网民的互联网沟通交流方式沟通交流方式发生明显变化发生明显变化 2011 年中国网民即时通信使用率上升较快,增至 80.9%。同时,许多传统交流沟通类应用的用户规模出现萎缩:电子邮件使用率从 2010 年的 54.6%降至 47.9%,用户量减少 392万人;论坛/BBS 则由 32.4%降至 28.2%,用户量也略有减少。社交网站使用率在今年上半年出现明显下滑后,下半年人数增长情况有所好转,目前使用率止跌回稳,达到 47.6%。以上数据显示出网民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互动的习惯和方式与以往出现较大不同。网络新闻使用率快速下滑网络新闻使用率快速下滑,微博成为网民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微博成为网民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考试真题 > 2.29金太阳联考 > 2.29金太阳联考 > 更多高考新课联系:F8688333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