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欣然说 高途高中语文组 谢欣然 目录 第一章论述类文本阅读.4 学生心理.4 解决办法.4 经典例题一.4 阅读解析.5 经典例题二.7 阅读解析.8 第二章实用类文本阅读.10 学生心理.10 解决办法.10 经典例题一.11 阅读解析.12 经典例题二.14 阅读解析(阅读方法与上文一致,下面只概述段落重点信息).15 第三章小说阅读.16 学生心理.16 解决办法.17 经典例题一.17 阅读解析.19 第三章小说阅读(二).21 阅读解析.24 第三章小说阅读(三).25 一:情节.25 二、人物.25 三、环境.26 四、主题.26 五、语言特色.26 六、表达技巧.27 第四章散
2、文阅读.27 学生心理.27 一手购课微信934991701 解决办法.28 经典例题一.28 阅读解析.31 第五章文言文阅读.33 学生心理.33 解决办法.33 经典例题一.34 阅读解析.34 阅读解析.34 阅读解析.35 第六章古代诗歌阅读.37 学生心理.37 解决办法.37 经典例题一.37 阅读解析.38 经典例题二.39 阅读解析.40 第七章作文.41 范文一.41 范文二.42 范文三.43 实战训练一.44 范文.45 实战训练二.46 范文.46 实战训练三.47 范文.47 实战训练四(承接实战训练三,书信形式).48 附录一高中常用成语积累 800 个.49 附
3、录二高中文言实词 200 例.90 第一章论述类文本阅读 学生心理 1.面对大量陌生概念,学生极容易发慌,总认为自己连概念都不清楚,又如何做题?2.文本较长,一般为 4-7 段,学生阅读时,认为每句话都很经典,都是重点,总是试图记住每一句话,不放弃任何一个点。3.题目中的选项一般都会跟原文有文字上的改动,这就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困扰,看着哪个都对,哪个又都不对。4.学生完成此题一般需要 12-15 分钟,时间的紧迫更让学生头脑发热,忙里出错。解决办法 1.明确考察论述类文本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大量的陌生概念只是表皮,类似“海洋攻略”、“量子纠缠”“时间的不可逆”等概念只是
4、概念而已,无需深究,更不要让它们成为自己的心理负担。2.掌握“两级信息法”和“圈圈杠杠法”,快速浏览全文并抓出可能的重点,对文章整体形成短暂记忆和重点标注。具体做法在正式课程中有具体展示。3.做题时,遵循两个原则:一定要找错误的,错得永远错得很明显。如果遇到文字和原文有出入,则进行逻辑推理。逻辑推理这个概念乍一看很吓人,其实也就是学生对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形成正确的认知。4.基于快速的阅读方法和做题技巧,这道题,也就是三道选择题,我们一般把时间控制在 6-10 分钟,从而为后面的难题、作文以及复查留下充裕的时间。经典例题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1)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
5、根深蒂固。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需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质疑。这种反思和质疑并不是要否定这些藏品,恰恰相反,它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藏品一手购课微信934991701 作为历史材料的潜在意义。一旦美术史家取消“实物”和“原物”之间的等号,他们就必须认真考虑和重构二者间的历史关系。这会引导他们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美术的“历史物质性”。(2)有研究者追溯郭熙早春图的渊源,提出这幅卷轴画原是北宋宫殿一套建筑画中的一幅。邓椿画继记载,他祖上被赐予一个宅子,他父亲被任命为提举官时,朝廷派遣一个中官监修这所宅第。一天,邓椿的父亲看到裱
6、工用“旧绢山水”擦拭桌子,他拿过来一看,发现竟是郭熙的作品。那位中官说“昔神宗好熙笔,一殿专背(即裱)熙作,上(徽宗)继位后,易以古画,退入库中者不止此尔。”邓父请求徽宗赏赐这些“退画”。徽宗答应了,并派人把废弃的郭熙壁障整车拉到邓宅,这个记载透露了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这也就是说,目前人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早春图只是这幅画的“实物”而非“原物”。也许有人会说:如果研究者的关注点是郭熙的笔墨技法的话,这种研究则似不需要。但是笔墨离不开观看,而观看必
7、然和绘画的形式和空间有关。(3)邓椿的记载还引导我们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即郭熙绘画的“历史物质性”甚至在徽宗时期就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从形式上说,这些画作从建筑绘画转变为卷轴画;从空间上说,它们从皇宫内的殿堂进入了私人宅第;从观赏方式上说,它们从要求“远观”的宏大构图转变为鼓励“近视”的独幅作品。(4)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历史物质性”的转换并非是少数作品的特例。一幅卷轴画可能在它的流传和收藏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形态上的重大变化,但是各代的藏家在上面盖上图章、写下题跋,尤其是乾隆等帝王把这类操作全面系统化之后,即使形态未改但也是面貌已非。(5)那些表面上并没有被改换面貌的艺术品,因为环境、组合和观看方
8、式的变化,也会成为再造的历史实体。一面原来悬挂在墓室天顶上代表光明的铜镜被移到了美术馆的陈列柜里,和几十面其他同类器物一起展示,以呈现铜镜的发展史。一幅“手卷”变成了一幅“长卷”,因为观众再不能真正用手触摸它,一段一段地欣赏移动的场景所有这些转化都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的课题,这些研究所探求的不再是一件作品的原始动机和创作,而是它的流传、收藏和陈列它的持续的和变化中的生命。(摘编自巫鸿实物的回归:美术的“历史物质性”阅读解析 划线文字为圈圈杠杠部分,不一定能概述整个文段,但是能够提示整段文章内 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美术馆所收藏、陈列的部分艺术品的真实
9、性值得怀疑,因为实物并不等同于原物。B.宋徽宗的美术趣味与神宗不同,这是郭熙为宫廷创作的画流出皇宫的原因之一。C.历代藏家和帝王在古画上盖章、题跋,导致这些画作的原初状态已不可考。D.艺术品在流传中经历的各种转换和变化,使得它们获得了更有价值的生命。【解析】A 错,选项对应文章第一段,原文的意思为:对美术作品的直观性提出质疑,并不是要否定这些美术作品,而是为了发掘作品在历史材料方面的意义。B 对,选项对应文章第二段,原文点出了宋徽宗的喜好有所改变,将原有藏品进行了替换,所以,这是个原因。C 错,对应文章第四段,文中的意思是“历史物质性”发生了改变,就此推断,原物就不可考,不成立。D 错,原文只
10、是对“历史物质性”进行了阐述,旨在强调艺术品经过历史的变化而富有更多的可拓展的东西;直接定位于“更有价值的生命”明显违反了哲学原理:艺术品的变化有两个方面的变化,即好与坏。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明确反对美术史领域中将实物当原物的倾向,并提供了新的理解和欣赏美术馆藏品的思路,富有启发意义。B.文章从多个角度探讨了艺术品在历史流传中可能发生的形式、形态、功能、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等方面的变化。C.文章第二、三两段对画继所记掌故的讨论,是为了证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早春图并非“原物”。D.文章末尾一段举例阐明,一些外表没有发生变化的艺术品所经历的转化,
11、也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关注的课题。【解析】C 错,二者不存在“证明”的关系。一手购课微信934991701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一件艺术品的历史形态并不会自动地显现于它的现存状态,而是需要通过深入的历史研究来加以重构。B.郭熙的早春图很可能是北宋宫廷建筑画中的一幅,观看它时,只留意细部的笔墨技法,未必符合其最初的创作状态。C.从寺庙、墓葬中发现的壁画、石刻等,在它们从原址移出转入美术馆陈列后,将不可避免地被赋子新的属性和意义。D.考虑到艺术品普遍经历了“历史物质性”的转换,美术馆应当改变布展方式,还原它们本来的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解析】D 项中的“美术馆
12、应当改变布展方式”在原文中并无对应之处。经典例题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1)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2)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
13、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3)“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4)“孝”作为一
14、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5)社会在发展,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变化,“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
15、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但作为“孝”之为核心理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在家庭不再是生产单位的情况下,保障家庭良好的生活状态,将主要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但“孝”的仁爱精神则不会改变,对长辈的爱敬,对子孙的培育,都是出于人之内在本心的“仁爱”,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批评抹掉了“爱”,一味说“恩”的“父为子纲”说,提出:“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使只是爱,”“孝”之核心理念“仁爱”作为家庭伦理仍具有某种普遍价值的意义。(摘编自汤一介“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阅读解析 划线文字为圈圈杠杠部分,不一定能概述整个文段,但是能够提示整段文章内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16、是()(3 分)A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家庭伦理,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B家庭既是生活单位,又是生产单位,决定了“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庭伦理。C根据儒家思想,“孝”不仅是家庭内的规范,而且在社会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D由于家庭结构和家庭伦理的变化,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解析】A 错,原文没有一处提及家庭伦理比社会其他伦理更重要。一手购课微信934991701 B 错,“中国古代社会特有”中的“特有”错得太明显。C 正确 D 错,对应文章第五段,原文为某些形式不必要提倡。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几次引用文献,目的
17、是论证中国古今经典中对“孝”的理解诠释是一致的。B文章基于对孔子“仁学”思想的认同与接受,提出了关于“孝”的意义的论断。C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后纵向深入,最后补充论述。D文章既肯定“孝”的普遍意义,又指出它的内涵变化,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态度。【解析】A 错,用于论述“孝”在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中的重要性及其哲理依据。这一题涉及到文章整体把握,正式课程中教授的“圈圈”就显得尤为重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中国古代的“礼”,既有伦理性的一面,也有制度性的一面,是二者的结合。B儒家从“天道”与“人道”的关系看待“孝”,这体现了哲理与伦理的统一。C以
18、“亲亲”作为“孝”的基点,能使得“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D鲁迅从“现在怎样做父亲”的角度批评“父为子纲”说,体现了对旧说的反思。【解析】A 项对,对应文章第一段,原文点出了两个特点:伦理性和制度性。B 项对,对应文章第三段,虽然学生可能不知道“天道”、“人道”到底是什么,但是原文提及了哲学方面的结合,本身又是伦理性质的,所以 B 项正确 C 项错,对应文章第四段,“亲亲”是基础点没错,但是“一直”是“自觉自愿”错误,原文对应的文字是:“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因 此错得非常明显。D 项对,“反思”二字正是对旧东西的批判,阐述正确的观点。第二章实用类文本阅读 学生心
19、理 1.材料多,文字多,有的文本还包含各种形式的图表。学生拿到试卷几近崩溃,想快速读完,却又害怕遗漏重要信息,一边看着后文,一边想着前文,结果就是读完了,脑袋里一片空白,不知所云。2.出现的概念和知识点完全是脱离课本的,甚至一部分概念是闻所未闻的。学生看到之后就有天生的抵触感,鉴于此种状态,觉得哪一句都是重点,不敢轻易放弃每一句话。3.由于没能快速地了解文章梗概,学生做题时就没办法迅速找到选支在原文的对应材料,耗时费力,慌乱中很难排除干扰项。4.文字表达题看似简单,实则考察的是学生重要信息搜索能力和全篇的认知程度。题目可能对应某则材料,也可能对应全文。学生做题时,极容易产生轻敌思想,认为,这太
20、简单了,随便涂抹。结果是考查的点找得不全,找得不对,说得不通顺。解决办法 1.文章天然地分为材料一二三四,每则材料都是一个意思相对集中的讲述,我们可以逐个突破,利用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方法,快速搜索重要信息,并将它们“圈圈杠杠”。2.出现的新概念大多和社会上的事物、现象有关。不管知道或者不知道,只要把概念当作概念即可,不必纠结概念本身的含义,因为这种文本考查的对象是高中生,不是专家。有了这种心理优越感之后,那就大胆地利用“二级信息法”,快速略读非重点信息,让重点信息残存在心里。3.两道选择题做法为:迅速定位选支出现在哪个材料以及材料的哪个段落,然后依据论述类文本的两条做题法则即可。4.审题的技巧在
21、正课中有相当详细的介绍,文字的形成有技巧可言:如果能从原一手购课微信934991701 文找到,则直接使用原文或者进行概述加工;如果需要自己综合表述,则先找到关键词语,接着围绕关键词语进行通顺表述说人话。经典例题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点之一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何为“新基建”?日前,国家发改委明确范围,新基建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
22、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具体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三个方面。(摘自韩鑫新基建如何加速落地,人民日报2020 年 6 月 7 日)材料二: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新基建的谋划布局早已展开,为何要选择此时按下“快进键”?这一决策既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客观需要,更是在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大趋势基础上作出的战略抉择,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传统基建投资边际效益下降和产业渗透率下降的挑战,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对冲疫情影响,优化投资结构、刺激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疫情期间线上需求的集中爆发,展现了人工智能、物联
23、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带动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潜力,客观上也打开了新基建的窗口期。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原有基础设施体系的不适应问题更加凸显,基于新时代新使命,基础设施体系也必然要进行战略性调整,加速推动新基建,价值不仅在眼前,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具有一定超前性,投资新基建,实际上是投资未来,服务长远,新基建是围绕科技这一经济新硬核掀起的基础建设浪潮,是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大“数字动力”,为高质量发展蓄能。(摘编自吴月辉等为新基建注入强动力,人民日报2020 年 6 月 8 日)材料三:中国出台经济扶持计划,以帮助国家摆脱疫情引发的危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表
24、示,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 6000 亿元,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这一金额看上去是天文数字,但以中国的标准而言不足为奇,这表现出的更多是审慎。考虑到至少最近一年经济形势和疫情的不确定性,中国政府没有匆忙将资金注入经济。他们从 2008 年到 2009 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中吸取了这一教训。在一揽子应对危机的措施中,很大一部分将用于扶持提供了超过 70城市就业的中小企业。为此中央政府将向税收优惠、贷款利率和自然垄断产业关税补贴投入资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没有宣布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大部分投资不会用于道路和桥梁,而是用于被中国理解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5、的新一代信息网络、5G 应用,数据中心、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中国将力求借这一机会,建成向“工业革命 4.0”过渡的基础设施。(摘编自俄媒关注:中国“新基建”助力“工业革命 4.0”.参考消息2020 年 6月 6 日)阅读解析 划线文字为圈圈杠杠部分,不一定能概述整个文段,但是能够提示整段文章内容。材料一讲述何为“新基建”,材料二讲述快速新基建的背景和原因,材料三讲述新基建的安排。4下列对新基建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新基建指新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三个方面,是 2020 年中央预算内投资的重点之一。B5G、数据中心、工业
26、互联网等属于新基建中具有一定超前性的领域,在这些领域投资,其实不利于建设提供融合创新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C新基建意味着对基础设施体系进行战略性调整,将有利于解决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过程中所凸显的原有基础设施体系的不适应问题。D中国将借助新基建带来的机会,有效地应对传统基建投资边际效益下降和产业渗透率下降的挑战,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数字动力”。【解析】一手购课微信934991701 A 对,三个方面对应原文材料一,后半句对应材料三。B 错,“其实不利于建设提供融合创新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在原文并未提及。(如果是高考,后面 CD 两项不用看了)C 对,对应材料二 D 对,对应材料二 5下列对
27、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既能在客观上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也能改变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的大趋势。B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将有助于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速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早日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C在俄罗斯媒体看来,我国今年所以采取审慎的经济措施,不再匆忙将资金注入经济,是因为从 2008 年到 2009 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中吸取了教训。D2020 年我国一揽子应对危机的措施,很大一部分将用于扶持提供了超过 70%城市就业的中小企业,目的是保障城市就业率,切实解决民生问题。【解析】A
28、 错,材料二的表述是“是在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大趋势基础上作出的战略抉择”,而非“改变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的大趋势”。B 对,对应材料二 C 对,对应材料三 D 对,对应材料三 6我国重点投资支持新基建与抗击疫情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解析】投资新基建和抗击疫情的关系是唯一得分点。原文涉及到疫情的只有三处,分别是材料二第二段和材料三第二段【答案】新基建是我国对冲疫情影响,优化投资结构、刺激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疫情期间线上需求集中爆发,展现出了新兴技术带动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潜 力,打开了新基建的窗口期。投资新基建是针对最近一年经济形势和疫情不确定的谨慎选择,有利于缓解
29、疫情带来的经济下滑危机与一系列的民生问题。经典例题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材料一:现在,中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举措,就是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我们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我们注重抓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摘自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在 2015 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 材料二: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反贫困是国际社会和各个国家或地区面临的共同责任,随着对贫困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反
30、贫困实践的有效推进,贫困概念和反贫困的理论不断发展。精准扶贫是对世界反贫困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体现了以人为本、赋权提能、参与合作的反贫困思想,并将该思想具体化、可操作化,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精准扶贫理论体系。(摘编自王介勇等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及其创新路径研究)材料三:贵州省江口县通过发掘本地资源与特色文化,寻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探索了一条利于形成脱贫长效机制的新路。江口县以“天下名岳之宗”的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申遗为契机,创建区域品牌,打造民族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梵净山地理标识。梵净山周边的自然村落风景优美,少数民族居多,这里保留了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因此
31、江口县引进多家旅游企业,创建景区、中国传统古村落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形成了旅游产业群。另一方面,江口县发展规模化生态农业,重点扶持生态茶和冷水鱼等项目。江口县引进了专业的企业,由企业负责研发、技术指导、标准认证,茶叶深加工和市场开拓,同时在景区周边山区开发茶园,实现“茶旅”互动,促进产业发展良性循环。一手购课微信934991701(摘编自谢玉梅脱贫攻坚背景下的设计参与扶贫基于江口的考察,光明日报2019 年 5 月 8 日)材料四: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的云南是国际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之一,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脉的澜沧江在云南省境内长达 1200 多公里,这条大河流经云南两岸的山区正是云南茶叶的主
32、产区,这里拥有成片的古茶园,其中不乏树龄在数百年至上千年的古茶树。居住在这一流域的布朗族、傣族、基诺族、拉祜族、佤族等少数民族世代以茶为生,创造出了灿烂丰富的民族茶文化。近年来,云南省把茶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来抓,对以普洱茶为代表的茶产业引导扶持,将其视为促进农村脱贫攻坚、茶农增收的重要途径。在政策扶持方面,重点茶产区各级政府对茶产业发展给予政策倾斜,各级财政加大对茶产业的投入扶持力度,重点打造区域品牌,做大做强普洱茶、滇红茶、滇绿茶三个品牌。与此同时,为解决云南茶叶销路不畅、困扰茶农与消费者的卖难买难问题,云南从省里到市、县都在努力搭建多种销售平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助力茶产业成长壮大。(摘编
33、自茶产业托起云南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梦,光明日报2020 年 2 月 21 日)阅读解析(阅读方法与上文一致,下面只概述段落重点信息)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精准扶贫方略是我国目前扶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举措,它通过对贫困对象的精准帮扶,争取拔除“贫根”,实现脱贫致富。B.贵州省江口县把产品研发、标准认证等工作交给专业的企业进行运作,这种做法推进了产业规模化,促进了产业良性发展。C近年来,云南省充分发挥其生态资源、地理资源、劳动力资源和交通资源的优势,把茶产业作为当地重点产业来抓。D云南省古茶园区域拥有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结合这两种资源可以设计
34、出更为精准的扶贫方案。【解析】C 错,交通资源不是优势,原文的表述为“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脉的澜沧江在云南省境内长达 1200 多公里,这条大河流经云南两岸的山区正是云南茶叶的主产区”。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材料一和材料二介绍了精准扶贫的具体内容、作用和价值,据此可知落实精准 扶贫政策是解决我国当前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B材料三中,贵州省江口县通过打造民族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梵净山地理标识两项举措,探索出了一条利于形成脱贫长效机制的新路。C材料四中,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推进精准扶贫、带动茶农增收,云南省各级财政加大了对茶产业的投入扶持力度。D.通过材
35、料三、四的对比可以发现,云南古茶园如果发挥自身优势,做好“茶旅”互动的文章,可能会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解析】B 项错原文表述为“另一方面,江口县发展规模化生态农业,重点扶持生态茶和冷水鱼等项目。”6贵州省江口县与云南省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内容有哪些共通之处?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6 分)【解析】贵州省江口县做了哪些事情,云南省民族地区有哪些举措,两相对照,即可发现共同点。“茶”是现象,本质是发掘当地的资源和进行绿色开发【答案】充分考虑当地特色,实施绿色扶贫的战略;利用当地资源打造区域品牌,然后以区域品牌推动重点产业发展,实现产业扶贫。第三章小说阅读 学生心理 1.无论是中国小说还是外国
36、小说,读起来感觉不难,基本线索和故事情节也能够理清,这时,极容易产生“这题不难”的心理,结果是“每道题都能答,对不对、准不准就两说了”。2.汉语毕竟是母语,绝大部分同学都是跟着感觉走,围绕着自己所知的点儿,使劲答题,殊不知,高考的评分准则是“按点给分”。一手购课微信934991701 3.80%的同学知道答案是“那样”,但是说不出来,自高一起就是如此,分外苦恼。其实大可不必惊慌,掌握方法即可。解决办法 1.从某个角度来说,小说实际是扩大化的记叙文,因此阅读方法即为“什么人干了什么事”。弄清楚整个文章梗概,对于深刻理解文章主旨意义重大。2.阅读之前,提前看后面问题,关注有没有“人物形象”或者“人
37、物性格”这一题,如果有,那么在阅读时要重点注意作者对某个人物的直接评价、人物的言行举止。3.迅速圈出重要人物做的事情,用横线标出表达作者感情倾向、思想主题的语句以及直接体现人物形象的词语。4.小说类文本的题目考查内容无非是小说内容的熟悉程度(包括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整体结构安排、运用的表达技巧和语言运用特色。5.学会将陌生的题型转化成我们熟知的问法。经典例题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越野滑雪美海明威 缆车又颠了一下,停了。尼克正在行李车厢里给滑雪板上蜡,把靴尖塞进滑雪板上的铁夹,牢牢扣上夹子。他从车厢边缘跳下,跳脚在硬梆梆的冰壳上,来一个弹跳旋转,蹲下身子,把滑雪杖拖在背后,一溜烟
38、滑下山坡。乔治在下面的雪坡上一落一起,再一落就不见人影了。尼克顺着陡起陡伏的山坡滑下去时,那股冲势加上猛然下滑的劲儿把他弄得浑然忘却一切,只觉得身子有一股飞翔、下坠的奇妙感。他挺起身,稍稍来个上滑姿势,一下子又往下滑,往下滑,冲下最后一个陡峭的长坡,越滑越快,越滑越快,雪坡似乎在他脚下消失了。身子蹲得几乎倒坐到滑雪板上,尽量把重心放低,只见飞雪犹如沙暴,他知道速度太快了。但他稳住了。随即一搭被风刮进坑里的软雪把他绊倒,滑雪板一阵磕磕绊绊,他接连翻了几个筋斗,然后挺住,两腿交叉,两腿交叉,滑雪板朝天翘起,鼻子耳朵里满是雪。乔治站在坡下稍远的地方,正噼噼啪啪地拍掉风衣上的雪。“你的姿势真美妙,尼克
39、,”他大声叫道。“那堆烂糟糟的雪真该死。把我也绊了一 跤。”“在峡谷滑雪什么滋味儿?”尼克挣扎着站起来。“你得靠左滑。因为谷底有堵栅栏,所以飞速冲下去后得来个大旋身。”“等一会儿我们一起去滑。”“不,你先去,我想看你滑下峡谷。”尼克赶过了乔治,他的滑雪板开始有点打滑,随后一下子猛冲下去。他坚持靠左滑,末了,在冲向栅栏时,紧紧并拢双膝,象拧紧螺旋似的旋转身子,把滑雪板向右来个急转弯,扬起滚滚白雪,然后才慢慢减速,跟铁丝栅栏平行地站住了。他抬头看看山上。乔治正屈起双膝滑下山来;两支滑雪杖像虫子的细腿那样荡着,杖尖触到地面,掀起阵阵白雪,最后,他一腿下跪,一腿拖随,整个身子来个漂亮的右转弯,蹲着滑行
40、,双腿一前一后,飞快移动,身子探出,防止旋转,两支滑雪杖像两个光点,把弧线衬托得更突出,一切都笼罩在漫天飞舞的白雪中。尼克用滑雪板把铁丝栅栏最高一股铁丝压下,乔治纵身越过去。他们沿路屈膝滑行,进入一片松林。路面结着光亮的冰层,给拖运原木的马儿拉的犁弄脏了,染得一片橙红,一搭烟黄。两人一直沿着路边那片雪地滑行。大路陡然往下倾斜通往小河,然后笔直上坡。他们透过林子,看得见一座饱经风吹雨打、屋檐低矮的长形房子。走近了,看出窗框漆成绿色,油漆在剥落。他们把滑雪板竖靠在客栈墙上,把靴子蹬蹬干净才走进去。客栈里黑咕隆咚的。有只大瓷火炉在屋角亮着火光。天花板低矮。屋子两边酒渍斑斑的暗黑色桌子后面都摆着光溜溜
41、的长椅。两个瑞士人坐在炉边,喝着小杯混浊的新酒。尼克和乔治在炉子另一边靠墙坐下。一个围着蓝围裙的姑娘走过来。“来瓶西昂酒,”尼克说,“行不行?”“行啊,”乔治说。“你对酒比我内行。”姑娘走出去了。“没一项玩意儿真正比得上滑雪,对吧?”尼克说。“你滑了老长一段路,头一回歇下来的时候就有这么个感觉。”“嘿,”乔治说。“真是妙不可言。”姑娘拿进酒来又出去了,他们听见她在隔壁房里唱歌。门开了,一帮子从大路那头来的伐木工人走进来,在屋里把靴子上的雪跺掉,身上直冒水汽。女招待给这帮人送来了三公升新酒,他们分坐两桌,抽着烟,不作声,脱了帽,一手购课微信934991701 有的背靠着墙,有的趴在桌上。屋外,拉
42、着木雪橇的马儿偶尔一仰脖子,铃铛就清脆地叮当作响。乔治和尼克都高高兴兴的。他们两人合得来。他们知道回去还有一段路程可滑呢。“你几时得回学校去?”尼克问。“今晚,”乔治答。“我得赶十点四十的车。”“真希望你能留下,我们明天上百合花峰去滑雪。”“我得上学啊,”乔治说。“哎呀,尼克,难道你不希望我们能就这么在一起闲逛吗?带上滑雪板,乘上火车,到一个地方滑个痛快,滑好上路,找客栈投宿,再一直越过奥伯兰山峰,直奔瓦莱洲,穿过恩加丁谷地。”“对,就这样穿过黑森林区。哎呀,都是好地方啊。”“就是你今年夏天钓鱼的地方吧?”“是啊。”他们喝光了剩酒。尼克双肘撑在桌上,乔治往墙上颓然一靠。“也许我们再也没机会滑雪
43、了,尼克。”乔治说。“我们一定得滑,”尼克说,“否则就没意思了。”“我们要去滑,没错。”乔治说。“我们一定得滑。”尼克附和说。“希望我们能就此说定了,”乔治说。尼克站起身,他把风衣扣紧。他拿起靠墙放着的两支滑雪杖。“说定了可一点也靠不住,”他说。他们开了门,走出去。天气很冷。雪结得硬邦邦的。大路一直爬上山坡通到松林里。(陈良廷译,有删改)阅读解析 本文故事叙述简单,条例清晰,整篇文章分为两个部分:尼克和乔治一起滑雪,一起聊天。滑雪之时的喜悦之感和聊天时的憧憬之情(夹杂着不确定)是必须能够感知到的。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小说中描写滑雪的段落多从尼
44、克的角度来写,要么侧重他本人滑雪时的感受,要么通过他的眼睛来观看乔治滑雪的姿态,虽多次描写而无雷同之感。B小说的多个细节描写突出了客栈的破败和黯淡,与白雪皑皑的山间峡谷形成鲜明对比,小说氛围由此发生变化,情节也由此发生转折。C小说插入了对喝酒的瑞士人、客栈女招待、伐木工人等人物的描写,这符合主人公在客栈小憩时的观察,也为小说增添了更真切的故事背景。D小说主旨与老人与海较为接近,都是通过描写人挑战大自然或者投身不甘平庸的冒险生活,来塑造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解析】这种选择题仍然采用经常讲述的选择题处理办法:错得用眼错得很明显。A 项对,是不是从尼克的角度来写,可以回看原文前半部分作出直接的回
45、答。B 项对,描写到客栈的时候,笔触的确有所变化,对比鲜明;氛围是一种人的感受,感受来源于文字描写,情节也由欢快的滑雪转到两人的长谈。C 项对,这一题考查的知识点实际是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关系问题以及小说的真实性的问题。小说,毕竟是小说,就是虚构的,但是,作者可以采用一些办法使得小说变得更加真实;客栈里的几个人不是主要人物,明显成为了主要人物的背景板。D 项错,老人与海是必修课文,里面表现了圣地亚哥的英勇精神,“海明威”式的英雄人物得到了彻底展现;但是,本小说中的人物就是滑雪,就是聊天,所以提现不了那种英雄气概,这里错得非常明显 8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
46、话者的心理。(6 分)【解析】审题:重点落在“一段一再相约”,分析对话者心理主要的方法就是“推己知人”。【答案】两位主人公滑雪酣畅淋漓的快感逐渐淡化,“也许我们再也没机会滑雪了”即将分离,依依不舍,难免产生曲终人散的失落之感。“我们一定得滑”“我们要去滑,没错。”又表现出二人再次相约滑雪的强烈一手购课微信934991701 愿望和坚定决心。两人并未明确相约的时间地点等细节来看,两个人都知道再相聚滑雪将被现实阻挠很难实现,“说定了可一点也靠不住”心情有些惘然。9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
47、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6 分)【审题】:这一题看似很玄乎,究其根本,考查的是小说的留白问题,即言已尽而意无穷。【答案】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是指简短的文字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值得我们去品味。小说只写到二人在雪坡滑雪的美妙感觉、在峡谷滑雪穿行的畅快到客栈逗留,这只是露出冰上的八分之一部分。在已有的情节安排背后,隐藏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尤其是两人滑雪之外的生活。小说情节以人物间的对话形式展开,非常简洁,大量留白,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与思考空间。第三章小说阅读(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书匠(节选)葛亮 秋天的时候,我父亲接到了小龙的电话。小龙说,毛羽,
48、这个老董,差点没把我气死,父亲问他怎么回事。他说,馆里昨天开了一个古籍修复的研讨会,请了许多业界有声望的学者.我好心让老董列席,他竟然和那些权威叫起板来。说起来,还是因为馆里来了本清雍正国子监刊本论语,很稀见。可是书皮烧毁了一多半,给修复带来很大难度。省外的专家,都主张 将整页书皮换掉。没承想老董跟人家轴上了,说什么“不遇良工,宁存故物”,弄得几个专家都下不了台。其中一个,当时就站起身要走,说,我倒要看看,到哪里找这么个“良工”。老董也站起来,说,好,给我一个月,我把这书皮补上。不然,我就从馆里走人,永远离开修书行。你说说看,仪器做了电子配比都没辙。你-个肉眼凡胎,却要跟自己过不去,还立了军令
49、状。毛羽,再想保他,我怕是有心无力了。父亲找到老董,说,董哥,你怎么应承我的?老董不说话,闷着头,不吱声。父亲说,你回头想想,当年你和夏主任那梁子,是怎么结下的。你能回来不容易,为了一本书,值得吗?老董将手中那把乌黑发亮的竹起子,用一块绒布擦了擦,说,值得。后来,父亲托了丝绸研究所的朋友,在库房里搜寻,找到了一块绢。这块绢的质地和经纬,都很接近内府绢。但可惜的是,绢是米色的。老董摸一摸说,毛羽,你是帮了我大忙。剩下的交给我。我把这蓝绢染出来。父亲说,谈何容易,这染蓝的工艺已经失传了。老董笑笑,凡蓝五种,皆可为靛。天工开物里写着呢,无非“菘、蓼、马、吴、苋”。这造靛的老法子,是师父教会的。我总能
50、将它试出来。此后很久,没见着老董,听说这蓝染得并不顺利。老董家里,沙发套和桌布、窗帘,都变成了靛蓝色。这是让老董拿去当了实验品。中秋后,我照旧去老董家练书法。父亲拎了一笼螃蟹给他家。老董说,毛羽,今天放个假。我带孩子出去玩玩。老董穿了一件卡其布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个军挎。父亲笑笑,也没有多问,只是让我听伯伯的话。老董就踩着一辆二八型的自行车,带着我,穿过了整个校园。老董踩得不快不慢,中间经过了夫子庙,停下来,给我买了一串糖葫芦。我问老董,伯伯,我们去哪里啊?老董说,咱们看秋去。也不知骑了多久,我们在东郊一处颓败的城墻处停住了。这里是我所不熟悉的南京。箫瑟、空阔,人烟稀少,但是似乎充满了野趣。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