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I卷)2023年届高三生物12月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本试卷满分90分,测试时间90分钟。5.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生物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B.核酸是由核糖核苷酸组成的长链结构C.核酸是位于细胞核中的一种有机物 D.不含DNA的细胞中RNA充当遗传物质2
2、.多细胞生物的细胞间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信息的交流,以维持生物体各部分的协调。下列有关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种信号分子只能作用于一种特定的靶细胞B.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都经血液运输到靶细胞C.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间功能协调的实现完全依赖于信息交流D.不相邻的两个细胞间通过分泌化学物质进行信息交流3.海鞘是一种结构简单的滤食性动物。研究发现,海鞘常与蓝藻形成共生体,蓝藻为海鞘提供营养并参与海鞘的防御活动,海鞘可供给蓝藻生长所需的一部分氮素营养和提供抗紫外线的保护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海鞘细胞中含多种细胞器,其中只有核糖体和中心体无膜结构B.蓝藻细胞的细胞壁主
3、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海鞘细胞没有细胞壁C.蓝藻细胞中不仅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还有光合作用所需的酶D.蓝藻和海鞘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4.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使细胞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B.内质网膜和线粒体内膜面积都较大,可为多种酶提供大量的附着位点C.线粒体外膜将线粒体与细胞质基质分隔开,保证内部反应的顺利进行D.核膜可将细胞核与细胞质分隔开,并可与内质网膜、细胞膜直接相连5.下列实验中对于实验材料和部分试剂的选择,正确的是A.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清水B.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鸡血细胞稀释液蒸馏水C.蛋白质鉴
4、定实验豆浆质量浓度0.1g/mL的NaOH溶液D.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洋葱根尖体积分数50%的酒精6.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史中的事件,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命名前,人们已经利用显微镜观察到了活细胞B.细胞学说认为,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C.在观察到细胞膜以前.人们就已经确认了细胞膜的存在D.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呈“亮暗亮”三层结构7.植物主要是通过根尖的成熟区吸收水和矿质元素。下列关于根尖成熟区细胞对水和矿质元素吸收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矿质元素以离子的形式被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可能不同B.温度会影响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但不影响细胞吸收水的速率C.
5、当土壤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的吸水力会逐渐增大,直至水分进出平衡D.当土壤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体积增大的速率逐渐减慢,直至不再增加8.如图表示在过氧化氢溶液量一定时,不同条件下的生成物量变化曲线,曲线为只有过氧化氢溶液时生成物量变化曲线(实验一),曲线为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酶时生成物量变化曲线(实验二),曲线(实验三)、曲线(实验四)表示在实验二的基础上,改变某一条件后,生成物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一与实验二结果进行对照,可说明酶的催化作用有高效性B.若实验二的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则升高温度后,曲线可能为C.实验三与实验二不同的条件可能是加入了更多的过氧化氢溶
6、液D.若酶量不变,由曲线变为曲线,一定是改变了温度或pH值9.理论上来说,正常的植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中含该物种全部的遗传信息B一般来说,植物体内分化程度越高的体细胞,其全能性越低C.一粒玉米种子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全能性D.花药在体外被诱导成完整的单倍体植株不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10.下列有关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含1个或2个中心体 B.中心体的倍增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C.蛙的红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形成染色体 D.不能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寿命一定都较短11.下列有关染色体变异的叙述,
7、正确的是A.染色体变异可能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B.个体发生染色体变异,其表现型也一定改变C.染色体变异都对生物体不利,但有利于生物进化D.所有细胞发生的染色体变异都可用显微镜观察到12.某昆虫成虫体色深色对浅色为显性,该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某地新迁入的种群中共2000个个体,其中AA个体占25%,Aa个体占70%,种群中个体随机交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等。若没有突变、迁入和迁出等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中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60% B.子一代种群的基因频率和亲代相同C.子一代中Aa的个体数量约为960个 D.子一代中浅色成虫所占比例为16%13.小麦麦穗
8、的有芒和无芒是一对相对性状。若将等量的纯种有芒和纯种无芒两种小麦种子混合在一起播种(两品种小麦其余性状均无显著差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小麦花粉成熟前进行套袋与不套袋,后代的性状有差异B.若无芒为显性性状,将收获的种子种植后,子一代麦穗均为无芒C.若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F2中有芒和无芒麦穗的数量不同D.F2有芒和无芒麦穗的数量不同不能说明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1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食草动物会对草本植物的进化产生影响B.真核生物的出现使得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C.环境不发生变化时,生物也会发生进化D.若无物种灭绝和新物种产生,生物多样性也会改变1
9、5.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使人们确信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进行前,需要分别用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B.用35S标记T2噬菌体,若搅拌不充分,则上清液中的放射性会增强C.用32P标记T2噬菌体,若保温时间太短,则上清液中的放射性会增强D.用32P标记T2噬菌体,所有子代T2噬菌体DNA中都有一条链含有32P16.某个体在受到辐射后,身体多个部位发生了病变。对该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辐射后,该个体体内可能有多个基因发生了突变B.辐射后,该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能受到损伤C.该个体体内的蛋白质
10、种类和数量可能发生了改变D.突变后个体的某些基因表达可能不遵循中心法则17.某同学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某二倍体动物性腺切片时,发现甲、乙两个细胞中含有相同数量的染色体,其中甲细胞中不存在染色单体,乙细胞中存在染色单体。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 B.甲细胞不可能是精细胞或卵细胞C.乙细胞中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 D.乙细胞中可能存在四分体18.下列有关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都浸润在组织液中 B.某些细胞可以对内环境的稳定起一定作用C.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D.细胞代谢活动会使内环境的成分发生变化19.下列有关神经纤维上
11、电位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膜外表现为正电位B.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膜上仍会发生物质的跨膜运输C.兴奋状态下,神经纤维膜内的钠离子浓度要高于膜外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过程需要消耗能量20.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学习和记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 B.人体所有的感觉都是在大脑皮层产生C.条件反射必须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建立 D.大脑皮层V区受损,病人可能看不懂文字21.人体内某种物质N由a细胞分泌后,可作用于b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N为神经递质,则a为神经细胞,N作用后可能被灭活B.若N为激素,b细胞膜上不一定有能与N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C.若N为淋巴因子,
12、则b细胞在N的作用下代谢发生改变D.N不可能是抗体,因为抗体和抗原专一性结合,不作用于细胞22.某同学在运动过程中大量出汗,感到口渴,一次喝下了大量的清水。下列对该同学在上述过程中体内发生的生理变化,叙述错误的是A.运动中大量出汗,垂体合成的抗利尿激素量会增加B.运动中大量出汗,肾脏中的尿液产生速率逐渐减慢C.饮水后,该同学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逐渐下降D.饮水后,该同学体内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23.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体由浆细胞产生,其主要存在于血清中B.第一道防线不具有杀伤病原微生物的作用C.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D.若胸腺发育不良,体液免疫
13、过程不会受影响24.下列有关艾滋病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的免疫系统对HIV不起作用B.艾滋病患者对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显著下降C.HIV增殖需人体细胞提供模板、原料、能量和酶D.侵入人体后HIV数量逐渐上升,T细胞数量逐渐下降25.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B.植物激素的产生部位也是植物激素的作用部位C.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都很多,都是有机物D.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而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26.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到达K值后,种群数量仍可能会发生变化B.气候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但不改变K值C.当种群数
14、量处于K/2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增长最快D.一个种群迁入新环境后,种群一定会呈现“S”型或“J”型增长27.如图为某森林经过严重的火灾后,几种不同类型的植物种群密度的变化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2、3可能分别为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B.在此地不同区域,物种类型相同,数量不同C.t时间后,1、2所代表的生物种群会逐渐消失D.开始时三种植物的数量都为零,可知此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28.某池塘中生存着水草、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以浮游动物为食的小型鱼类和能捕食小型鱼类的大型杂食性鱼类以及大量的微生物。下列对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他塘中所有的生物都属于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
15、.水草和浮游植物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且都为自养型生物C.塘泥中的细菌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但不一定是需氧型生物D.杂食性鱼类所处的营养级可能高于小型鱼类,也可能低于小型鱼类29.将农作物秸秆(如麦秸、稻秸)等非常规饲料资源进行氨化处理(用液氨、氨水、尿素、碳酸氢按等对秸秆进行处理,可增加饲料适口性和营养价值)后,作为饲料喂牛,可有效节约养殖成本。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秸秆饲料中所含的能显有1020%传递到牛体内B.秸秆养牛模式提高了牛和人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不改变能量的传递效率也可以加快牛的育肥D.牛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和代谢废物不能被农作物再利用30.为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某地将天然林改造成了核桃林。下列对于天然林和人工核桃林的叙述,错误的是A.天然林的营养结构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高于人工核桃林B.除核桃树外,人工核桃林中的各种生物的种群密度都低于天然林C.离开人的作用,人工核桃林在遭到破坏后并不能更快地恢复原状D.人工核桃林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