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2月第1期1扎染工艺的概况扎染起源于黄河流域时期,起源的具体时间尚不确定。据史料记载早在东晋时期,绞缬工艺的面料已经能够批量化生产,说明绞缬工艺技术在当时已经成熟了。东晋时期的绞缬产品上已出现简单的小簇花纹样,比如单瓣或多瓣大小梅花、蝴蝶花等;也出现重复排列的白色小圆点鱼子缬,以整幅图案花样形式制作成面料。随着历朝历代的发展,蓝底白花的面料被广泛用于妇女的服饰,在唐代更为流行。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先民在两汉时期制作纯植物染料染制扎染品,当时已经拥有了较为成熟的纺织业,白族扎染技艺也成为了闻名中外的技艺。机械推动了工业化的发展进程,机器印染技术的输入使得这门古老的技艺在民间受到较大冲击,甚
2、至一度消亡。在新时代背景下,人们不得不重新探讨扎染工艺保护的方法。在国外,对民族工艺的数字化保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从传统档案的保存到各种数据信息数据的建立,利用网络平台保护或者共享资源。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及颁布的保存数字遗产宪章,也极大地推动了民族工艺的立档及数字化保护。2大理白族扎染特点及发展现状工业化的发展及现代印染机械技术的传入,使得大理白族扎染这门古老的技艺在城市中受到了冲击。现代对扎染技艺进行保护的方式,有抢救性的保护、馆藏式的保护以及生产复制性的保护等。然而,对于抢救、复制生产性的保护不同的行业领域所思考的角度也有所不同。复制生产性保护在原有传统
3、工艺基础上模仿其技艺得到似模似样的扎染,但遗失扎染技艺中的缝扎核心工艺,工艺实现产业批量化生产并具有商业化特点也改变不了传统工艺遗失的现状。批量化生产如何保护技艺整体性是引人深思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变迁,那些从农耕游牧时代流传下来具有民俗性特点的工艺难以在当下的环境中适应并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如果这些民族工艺不能通过时空的更替和发展为当代的经济文化做出贡献,那它的传承与保护形式也只能被解释为博物馆文化的一种1。2.1大理白族扎染特点及应用大理白族扎染技艺基本上继承了中原地区传统的绞缬工艺,不同地区使用的面料也有所不同,白族人民喜好使用纯白布或棉麻布,用板蓝根、蓝草等天然植物制作成蓝靛膏溶于水中。布
4、面的图案以纯手工扎花工艺完成,工具为普通的针线,扎花的技法包括缝扎、捆扎等都是中原和少数民族地区通用的一些基本方法,其目的是为了通过捆缝起到防染的作用,在泡染时染液难以渗透到缝捆的部分,从而使缝捆部分出现白色的花,未缝扎的底便呈现出蓝色的底,这便是蓝底白花的晕染视觉效果。白族扎染图案多以圆点为主,这是缝扎时留下的针脚痕迹,图案纹样大致可分为几何图案和自然图案两大类。几何图案十分工整,常以连续的方式出现在整幅作品中,以常见的菱形、圆形、多边形为主起到装饰作用,这些几何纹样的大理白族扎染技艺数字化保护研究陈菊(丽江文化旅游学院,云南 丽江674100)摘要:扎染在我国印染工艺上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
5、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宝贵非物质文化及精神遗产。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扎染手工技艺的保护与传播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变。为了有效创新、保护和传承扎染技艺,现代科学技术与民间手工艺的结合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之举。文章结合扎染工艺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和工艺特点,以大理白族扎染技艺为例,探究在人工智能时代,以综合性数字化虚拟扎染工艺的框架,开发创新和保护传承扎染技艺的路径和方法。关键词:扎染技艺;数字化;保护;共享Doi:10.3969/j.issn.2095-0101.2023.01.043中图分类号:TS19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101(2023)01-0139-03收稿日期:
6、2022-10-26基金项目:民族民间工艺扎染技艺数字化保护(项目编号:2022XY23)作者简介:陈菊(1988),女,四川南充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民间工艺。专题与论述1392023年2月第1期外轮廓上也会绣上白棉线起到加深轮廓的作用。自然图案包括人物、动物、植物(如图1所示)等。图1扎染纹样花草纹白族扎染规则或者不规则图案常以简单的几何、自然图案排列组成,做工精致,风格古朴典雅、自然大方,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根据各种图案扎花面料的特点,花纹面料可根据民族服装工艺要求制作成服饰和居家软装用品,随着当地市场和旅游市场需求的扩大,扎染图案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和复杂;扎
7、染产品各种尺寸大小都有,并衍生出各式各样的手工纪念品或者具有现代设计感的服装。2.2大理白族扎染的基本现状大理白族扎染与旅游业发展的互动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传统工艺在当代环境中的走向问题。随着时空的转换,民族工艺是流动的、发展的,不是孤立静止的,受大环境的影响一成不变的民族工艺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扎染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必然要打上时代的烙印,否则不可能得以延续。比如大理周城、丽江白沙古镇现有扎染旅游纪念品,是在旅游业发展盛行时期兴旺并作为商业模式存在于旅游市场背景之下的,吸收了旅游业文化的基本内容,在扎染产品的设计当中更注重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为保证旅游市场中扎染产品批量生产,在工艺加工过程中运用
8、现代化机械替代纯手工制作。但这样也只是对扎染技艺的延续,真正的传承与保护并不只是在商业机制下的盈利行为。“活态传承”(如图2所示)的方法是民族手工艺传承保护方法中较合适和科学的一种,“活态传承”是指手工艺人以师承的方式传授技艺,产品的研究开发也算是一种活态的方法。产品研究开发的“活态传承”可以从传承人与技艺、现代数字化研究两个方面来考虑。因此,对扎染技艺的传承保护应以现代化手段展开,从“活性”的角度来研究扎染技艺的历史发展、材料工具的制作、工艺的流程、产品再开发等。图2扎染造型设计书签3扎染数字化保护的意义扎染是一种不可再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别于其他的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具有生态环境性、
9、生产性和民俗文化性等特点,它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极其深厚,包含靛蓝的制作工艺、技艺的表现、纹样的多样性等,但传统的传承与保护措施太过商业化,局限性较强。在物质商业化的时代,虽然说传统扎染手工艺品的实际功用在逐渐减弱,但人们对于民族工艺的热爱的依旧存在,因此我们要去发掘、整理传统扎染的纹样、技法等资料,将这些财富利用现代技术好好保存起来传承下去。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下,将数字化的方式运用到扎染技艺的保护上必然成为一种趋势。我国的民族民间工艺种类众多,因此,在数字化保护的表现形式上也应遵循工艺的技法、创造方式的差异性,保护模式上都应该有各自的特点。在实现扎染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
10、同时,更应该对民族工艺进行现代化创新或是品牌形象化管理、市场营销策略更新,将传统的扎染技艺与现代人的审美相结合,在保留核心工艺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与创作,开辟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创新之路2。数字化保护的优点是可以将工艺技法条理清晰、井然有序地形成一套体系,体系中包含了纹样扫描入库、技艺虚拟仿真制作、场景动画等,数字化信息库的建设成本大大低于传统博物馆和图书馆的维护和投入。现存的扎染文献资料、图像和录音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老化、丢失等问题,对技艺再使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运用现代技术的采集方式记录和存储,加快数字化信息保护进程是推进扎染手工艺保护与传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4大理白族扎染技艺数
11、字化保护的方法4.1扎染技艺的数字化平台建设和传播扎染技艺数字化保护方法是运用计算机技术的数据整理和管理大量的相关信息,将有工艺价值并且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珍贵民族技艺系统化记录和持久性保存,并虚拟再现、建立工艺技法制作流程的影像或者VR技艺的最佳方式,这种方法能避免基本信息的丢失和破损。对扎染技艺开展数字信息采集和储存处理,其数字化信息包含二维数据和虚拟三维的视频。可根据扎染技艺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数字信息化技术,比如文字记录、图案纹样、材料制作等可用二维图像采集的方式保存,而工艺制作流程则需用视频或者动作捕捉采集的方式进行记录。在数字化平台建设时,不能简单地满足于粗放型的分类,应当立足于技艺的历
12、史发展、原材料的制作、纹样整理、工艺制作等,专题与论述1402023年2月第1期详细分析民族文化的本质。建立丰富的分类体系有助于对零散的技艺进行聚集和管理。随着用户对扎染内容的检索需求不断变化,在共享检索时可以根据关键字眼或者分类别进行选择,有利于统一搜索和查找。在充分保护扎染技艺、衡量相关权益的前提下,将数字化信息共享到网络平台上能有效地服务于大理旅游市场扎染工艺的开发利用。比如大理沙溪古镇的旅游市场涌现出一批批扎染技艺创新的布扎玩偶。图3是用传统布扎制作出来的孩童玩偶瓦猫,瓦猫造型融合了刺绣和扎染工艺,除了具有把玩价值,瓦猫口中塞入的艾草还有驱蚊虫等功效。数字化平台的建设有利于整合大理周边
13、非遗工艺或者民间工艺,这些工艺均可以在旅游市场中应用及创新,带动民族手工艺区域经济与文化协同发展。图3扎染布扎玩偶瓦猫4.2利用新技术实现扎染技艺的数字化保护虚拟现实技术(VR)3是一种能够以沉浸式的形式让人进入并体验人为创造的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技术,它利用三维图行生成技术和高分辨率显示技术,生成逼真的虚拟环境和人物。虚拟现实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信息技术,它包含了图像的数字信息处理和视觉、听觉、触觉等多传感器技术等。比如扎染技艺就可利用现实虚拟技术对工艺流程制作进行三维建模。对技艺进行数据整理并建立数据库是数字化保护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可设计数字化网络平台形成系统的数字化资源,从而实现传统工艺类
14、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的完整原真化、历史的还原化、资源的共享化、传播的网络化、展示的智能化。故宫博物院推出的VR体验馆,借助虚拟现实的高科技手段让大众通过线上的形式进行参观和体验,使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故宫的历史文化。VR技术在扎染工艺中的应用可以使技艺技法以一种立体化、交互式的方式再现到大众的视野里,可以更全面、细致地展示扎染布工艺的原材料制作及工艺流程,有利于促进传统工艺的传承与保护,创新传统工艺的现代化设计,拓展技艺的传播途径,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4。4.3利用新载体实现传统手工艺的有效传承大理白族扎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技艺全靠民间手工艺人口口相传,随着手工艺人逐渐断层,相关技艺也
15、濒临失传。因此,各高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同时,要为即将失传的民族民间工艺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引导年轻的一代了解、保护和传承工艺,通过所学专业让手工艺重新进入大众的视野。数字化博物馆通过互联网为需要获取工艺信息的用户提供全面的数字化展示,其是以数字信息的形式对民间手工艺的相关信息进行收藏和展示的一个共享平台。可以针对大理周边的景点建立扎染技艺数字博物馆,博物馆里包含文字、图片、声音、影像、VR技术、扫描等数字信息,也为高校学生和设计师设计扎染类的文创产品提供相关的设计资源。数字博物馆能对扎染的原始资料予以保护,并实现最大程度的传播和共享。5结语数字化的保护与传承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非遗项目、民
16、族民间工艺保护形式上转变的共识,其是高科技技术与民族民间工艺的融合,涉及到多种学科领域的技术。扎染技艺数字化保护平台的建设内容相当丰富,扎染技艺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技术开发、数字化信息的整理收集等方面还有许多内容有待研究。参考文献1石含洲.乡村振兴背景下侗族传统手工艺的数字化传承研究J.工业设计,2020(2):142-143.2吴雪蒙.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探究J.开封大学学报,2020,34(3):77-79.3王康媚.人工智能时代民间手工艺数字化保护开发的路径研究J.艺术教育,2020(9):175-178.4孔怡丹,李思仪,何丽丹.扎染艺术在现代文创产品中的创新应用J.西部皮革,2022,44(1):148-150.专题与论述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