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乐山市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联考训练试题二含解析.doc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34828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乐山市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联考训练试题二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川省乐山市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联考训练试题二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四川省乐山市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联考训练试题二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四川省乐山市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联考训练试题二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四川省乐山市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联考训练试题二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四川省乐山市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联考训练试题二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乐山市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联考训练试题(二)(含解析)一、选择题。1.“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上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是A. 尊黄老之学,学术环境宽松B. 礼崩乐坏,思想观念多元C. 儒、释、道并存,儒学遭遇挑战D. 拜金逐利盛行,传统道德观念被冲击【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体现的是“百家争鸣”的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王道既微,诸侯力政”,即“礼崩乐坏”出现思想观念多元的现象。故B正确;“尊黄老之学”是西汉初期,A错误;儒

2、、释、道并存,儒学遭遇挑战是在魏晋时期,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拜金逐利盛行的信息,D错误。2.钱穆在论及先秦诸子思想时说:“要视人之父若其父,不该在个人或家庭生活上浪费和奢侈。把当时社会上最劳苦的生活,即刑徒役夫的生活,作为全人类一律平等的标准生活。”这一论述提及的思想学派是A. 儒家B. 墨家C. 道家D. 法家【答案】B【解析】据材料“把当时社会上最劳苦的生活,即刑徒役夫的生活,作为全人类一律平等的标准生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平民和小生产者的利益和要求,属于墨家思想,故B项正确;儒家并不代表平民和小生产者的利益,故A项错误;道家也没有反映平民和小生产者的诉求,故C项错误;法家代表

3、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故D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熟练掌握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再结合材料关键信息“社会上最劳苦的生活,即刑徒役夫的生活”,据此学生可以联系墨家思想的代表阶层,即可得出正确答案。3.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想家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他们的主张A. 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B. 都强调施政为民的积极性C. 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D. 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据材料提到,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4、,前者主张得民心,后者主张爱民,都强调施政为民的积极性,故B正确。两者都属于战国时期,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故C错误。儒家思想没有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故D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孟子荀子思想4. 2015年11月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中,考古人员在西室发现了一组漆器屏风,屏风表面用隶书写有孔子生平的文字,并绘有孔子画像。考古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该墓葬目前已出土文物一万多件。该材料( )A. 为研究孔子言论提供了实物史料B. 说明汉兴后采取统一文字的措施C. 侧面反映出汉代尊儒的史实D. 其史料价值已经超

5、过马王堆汉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屏风上书写的孔子生平和孔子画像并不能反映孔子言论,故A项错误;仅凭海昏侯墓出现的隶书无法说明汉朝统一文字,故B项错误;屏风上的字与画都与孔子有关,说明孔子地位很高,间接反映出汉代尊儒的史实,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马王堆汉墓的史料价值,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思想5.许倬云在我者与他者中提到:“历史其实是不公平的,若除掉南方文化的成分,中国文化系统将失去不少颜色。试想:中国文化没有了南方之强即没有了( ),中国的韵文诗赋,将是如何?”据此判断,( )应该填的是A. 诗经B. 楚辞C. 唐诗D. 宋词【答案】B【解析】【分析】

6、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南方文化”、“中国的韵文诗赋”等,可知,此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文学特征。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可知,“南方文化”就是指南方以楚国为代表的楚辞,故正确答案选B;而ACD三项均不正确,排除ACD三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楚辞【详解】6.唐代女服空前繁荣,主要特征表现为风华美丽、雍容大度的款式:不拘一格、个性突出的穿着,崇尚阳刚、盛行胡风的时尚;而宋代女服一反唐代时期的绚丽和开放,出现内敛、拘谨而又不乏一种淡雅精致的风格。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专制皇权强化B. 程朱理学逐渐盛行C. 商品

7、经济发展D. 民主思想的出现【答案】B【解析】本题介绍了唐代和宋代女性穿着的差异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程朱理学的盛行对妇女的限制增多,在服饰上也得到了深刻的反映,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与此无关;C选项时间不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在明朝;D选项错误,此时思想盛行的是程朱理学。7.顾炎武批判王阳明说:“王(阳明)学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这表明顾炎武A. 意在否定儒学的正统地位B. 强调传统儒学的“经世致用”C. 主张否定君主专制制度D. 推动了明清学术的巨大进步【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心学不务实,已经背离了

8、传统儒学的“经世致用”,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是肯定否定儒学的正统地位,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否定君主专制制度方面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8.历史学家黄仁宇在谈到李贽时说:“他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材料中的环境特指A. 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加强B. 经济上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 外交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 军事上处于被动挨打局面【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题干“传统的政治已经凝

9、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的大环境就是君主专制的强化,D项时间不对应,排除;BC两项是环境中的因素,但是不知主要的,其都包含在A项中。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影响9.汉字独特的象形、表意等功能,使它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群及各民族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主要体现了A. 汉字重意境的特征B. 各地文字有一定差别C. 中国语言的多样性D. 汉字加强中华文化的内聚性【答案】D【解析】据材料“汉字独特的象形、表意等功能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10、知,这反映了汉字有利于加强中华文化的内聚性,故D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明汉字重意境的特征,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各地文字有一定差别,故B项错误;材料重心是说明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不是说明中国语言的多样性,故C项错误。故选D。10. 梁启超在评价清代学术时说,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18211861年)以后之学“新”。这里的“新”指的是A. 反对君主制度B. 介绍研究西学C. 宣传民主政治D. 传播社会主义【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注意时间道咸(1821-1861年)”,这一时期经历了鸦片战争之后林则徐、魏源等人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科技以抵

11、御外侮,维护清朝统治,故选B项。A不对,反对君主制度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等革命派提出;C不对,宣传民主政治开始是在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中;D不对,传播社会主义是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故选B。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林则徐、魏源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1.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在“抗拒”与“接受”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新文化运动【答案】A【解析】据材料“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

12、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符合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也即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目的是抵御西方的入侵,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故A项正确;戊戌变法主旨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不是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也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彻底否定传统文化,故D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学生再结合洋务运动所学知识,即可联系中体西用的思想,据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2.1902年,梁启超写文章分辨了中国儒学“仁政”与西方近代“自由”区别,认为“以孔孟之贤,其仁政之说,不能

13、禁暴君贼臣之鱼肉人民”,是因为“治人者有权,而治于人者无权”,强调“仁政”已经完全过时,应被“自由”取代。这表明梁启超A. 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B. 主张推翻君主制度C. 根本否定了儒家思想D. 反思批判传统文化【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梁启超分辨中国儒学“仁政”与西方近代“自由”的区别的观点可以看出梁启超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批判,故D项正确;维新变法发生在1898年,与题干时间“1902年”不符,故A项错误;结合维新思想的特点可知,并不是对儒家思想的根本否定,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梁启超的思想需要掌握梁启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解题的关键是对梁启超分辨中国儒学“仁政”与西方近代“自由”的区别的观点

14、的分析理解。13.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考试,论题为“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编辑整理的礼记)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体育、德育、智育同义论”,要求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这反映了A. 近代教育体制已经确立B. “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C. 朝廷借科举倡导回归国学D. 西方教育思想成为主流【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的“保其身体”“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可知,这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践,故B正确;近代教育体制是在辛亥革命后确立的,故A错误;清廷没有背离过国学,故C错误;近代中国传统教育一直居于主流地位,故D错误。14.下面一段学生日记该日记作为个案反映了当

15、时新青年A. 推崇“尊孔复古”思想B. 要求推翻封建君主专制C. 深受西式生活方式影响D. 对传统文化批判有片面性【答案】D【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尊孔复古”思想是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工具,1920年袁世凯复辟帝制早已失败,材料反映了该学生反对孔子,故A项错误;1911年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该学生深受西式生活方式影响,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中该学生完全否定孔子,对传统文化批判有片面性,故D项正确。故选D。15.【加试题】有历史学者曾以忧时伤世的感情袒露自己在抗战孤岛香港,读宋人著作的心灵感受,对两宋交替之际“汴京围困屈降诸卷,所述人事利害之回环,国论是非之纷错,殆极世态诡变之至奇。乃取当日身历目睹之事,以相印证,则忽豁然心通意会。”这说明A. 问题意识有助于廓清扑朔迷离的历史与现实是非B. 家国情怀往往影响对历史与现实相关事件的理解C. 历史学家的历史观往往贯穿于对现实的把握与选择D. 历史学者需坚守自己的专业范围不为现实利害所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辅习题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